時間的女兒

出版時間:2010年1月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英]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  頁數:225  字數:128000  譯者:蒯樂昊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但是這個女兒從不輕易撩開面紗。這是一部十分獨特的歷史推理小說。擅長研究面相的蘇格蘭場探長格蘭特因摔斷腿住院,不能下床,卻因此根據縝密的推理,偵破了一樁四百年前的謀殺案:英王理查三世,究竟有沒有為了保住王位,而派人殺害據說被囚禁在倫敦塔內的兩名小侄兒……

作者簡介

  約瑟芬·鐵伊:1897年生于蘇格蘭因弗內斯,就讀于當地的皇家學院。之后,在伯明翰的安斯地物理訓練學院接受三年訓練,然后開始物理訓練講師的生涯。后來,她辭去教職照顧她住在洛克耐斯的父親,并開始寫作。這位英籍女作家,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推理史最輝煌的第二黃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也是其中最特立獨行的一位。和她齊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蘿西·榭爾斯都是大產量、行銷驚人的作家,鐵伊卻窮盡一生之力只寫了八部推理小說,八部水準齊一的好小說——是推理史上極少數一生沒有任何失敗作品的大師。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格蘭特躺在他雪白的病床上,瞪著天花板,厭惡地瞪著它。在他內心,已經對這塊白凈表面上的每一道新裂縫都了如指掌。他一度把這塊天花板當成地圖,并探險其中:那些河流、島嶼和大陸。他還用天花板玩猜謎游戲,尋找其中隱藏的物體:那些臉孔、禽鳥和魚類。他甚至用天花板做數學運算,重拾他的童年:定理、角度和三角。不過現在,除了盯著它看,格蘭特完全無事可做。他恨透了眼中的這塊天花板。 他曾建議矮冬瓜把他的床移開一點,讓他得以開發(fā)一塊新的天花板,但這似乎會破壞房間的協(xié)調性。在醫(yī)院,協(xié)調僅次于清潔,同樣神圣而不可侵犯,任何對平衡的破壞都是一種褻瀆。他為什么不讀書呢?她問。他為什么不去讀那些朋友們源源不斷帶來的、昂貴的、全新的小說呢?

編輯推薦

《時間的女兒》:如果你僅僅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那說明你只是偵破推理小說的初入門者,直到開始閱讀約瑟芬·鐵衣,你才有可能推開智力與人性的另一道門。她生得比愛倫·坡晚,寫得比阿加莎少,情節(jié)比丹·布朗簡單,主人公又比福爾摩斯笨……但你就是不能不讀她。即使在知道殺人兇手是誰的情況下,你依然可以一口氣將約瑟芬·鐵衣讀完,她用來推動閱讀欲望的,不單是情節(jié)的張力,還有感同身受的人物命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時間的女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看完這本《時間的女兒》也有一個多月了,評論遲遲都沒有寫,趁現在有空就來說兩句吧~

    說來也很有趣,當時看這本書是在我發(fā)燒在家休息的時候,早上上著上著課突然覺得全身酸痛又頭暈,就溜回家睡覺了,回到家一測發(fā)現居然燒到了38°C,吃了點藥又睡了一覺,起床的時候精神已經好點了,但是全身還是沒有力氣,而且覺得盯著天花板發(fā)呆實在是很無聊,所以就拿起了這本鐵依的《時間的女兒》。那時手邊還有著很多沒看的推理書,之所以會選這本的原因當然就是知道書里面說的就是一個臥病在床的探長偵破一個400年前的謀殺案的故事了,作為同樣是一個臥病在床的人,當時選擇了這樣的一本書現在想來還真是很明智的啊~

    情節(jié)剛開始發(fā)展得有點慢,很多的篇幅都在說格蘭特在醫(yī)院是多么的無聊,但是我也是躺在床上無聊沒事干所以很能理解這種感覺,當看到格蘭特看見理查三世的照片之后,情節(jié)的發(fā)展就開始快了起來,從格蘭特產生疑惑開始,到去尋找各種的歷史資料,抽絲剝繭,線索漸漸明了,最后真相大白。故事情節(jié)一氣呵成,讓人拿起書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了,我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就看完了這本書。

    其實這本書要說是推理小說也不算是我們平時說認識的那種推理小說,沒有詭計的存在,結局也是一開始就能夠猜到的,更像是一本歷史小說。但是看完這本書很讓我感慨的就是歷史果然是屬于勝利者的歷史,如果當初不是都鐸得到了英國的王位,也許理查三世現在在我們心目中會是一個正直、英明的君主吧。而諷刺的是理查死了,結果在歷史上就被冠上了畸形、怪物、謀殺親侄子的惡名——當然這些歷史都是在都鐸王朝時代被理查的敵人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

    關于情節(jié)就不說太多了,大家自己去看吧,不會失望的,由于本人對歷史很感興趣,也多少有著一些了解,所以看起來并不覺得特別的難懂,其實有些信息如果你想知道得更詳細自己去百度一下就行了,閱讀這本書歷史知識并不是個障礙。

    不知道為什么這本這么精彩的小說會這么少人評論,鐵依真的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考慮把鐵依的其他幾本也收了。

    最后,強烈建議大家買回來之后等自己生病的時候在床上看,感覺會很好的。
  •   比阿加莎的偵探小說更加有味,時間的女兒確實經典。
  •   約瑟芬·鐵伊,是古典推理最高峰的第二黃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但走的路子和與她齊名的艾嘉莎·克麗絲蒂、桃樂賽·謝爾絲大大不同,鐵伊毫不掩飾她對那種不斷復制、下筆如流水的討好讀者作品的厭惡,克麗絲蒂一生出書近百種,謝爾絲也達五十。但鐵伊一輩子只寫八本推理小說,本本俱在水準之上──否則她如何能以一敵十,和大產量的克麗絲蒂和謝爾絲并駕齊驅,其中最特別的是這本《時間的女兒》。   老實說,在推理閱讀尚未成氣候的此時臺灣出版這本書,只能說是身為編輯人的宿命和任性。   宿命是說,你很難不出版它,否則你會像哪件該做的事沒做好一樣,睡覺都睡不好──《時間的女兒》在推理小說史上是一部絕對空前也極可能絕后的奇書,不因為它到今天為止仍被美國偵探作家協(xié)會集體票選為歷史推理的第一名作品(第二名是安博托·伊可的響檔檔名著《玫瑰的名字》),而是因為它雄大無匹的企圖、寫作方式及其成果。一般而言,歷史推理所做的仍是虛擬的演義方式,借用歷史的某一個時段、人物、傳說或事件材料,作家丟進一則犯罪故事,試圖由此產生化學變化,好碰撞出不同趣味的火花,但《時間的女兒》不是這樣,它不躲不閃不援引“小說家可以虛構”的特權,正面攻打一則幾乎不可撼動達四百年的歷史定論,比絕大多數的正統(tǒng)歷史著作還嚴謹還磊落。   這需要膽識,膽子+學識──有造反的膽子不夠,還要有足夠支撐的豐碩學識。   而出版此書所以說基于編輯人的任性,原因在于,我個人實在不相信臺灣的推理小說迷準備好了讀這樣一本書──讓我學習鐵伊的膽量,有話直說,這些年來,臺灣的推理迷泰半習于也安于清楚模式化、輕飄飄表達方式的日本推理小說,《時間的女兒》無疑是密度太高、太嚴重的作品,它不像坊間日式推理,只要求讀者幾小時無所事事的時間而已,還包括謙遜的閱讀態(tài)度、細膩的思維、高度的文學鑒賞力以及基本的英國歷史認識。鐵伊不是會討好讀者、侍候讀者的寫作者,《時間的女兒》尤其個中之最。   這部奇書比較像推理大海中的瓶中書,寫給茫茫人世中的有緣的人。
  •   這篇小說是可以慢慢得看,有空就拿出來,放一段時間再看也沒問題的小說,和阿加莎之類的偵探小說不同。另類一點。但也引人入勝。
  •   還沒看,買之前看評論說不錯,封面和阿加莎的那套設計的差不多,因為這樣才被吸引的,看完再就內容評論
  •   誠然,這應該是本好書,可是因為自己對于歷史不是很感興趣,看得有些吃力。支撐著看到75頁,終于沒有辦法繼續(xù)下去,也許,放著過段時間看的話是另外一種感覺吧。
  •   本書翻譯比較生硬,且多處人稱指代不明,使得本來應該很有趣的閱讀不暢。
  •   篇幅不長,但最好看之前對英國的宮廷歷史了解一二,不然看得有點乏味!但總的來說,是一本打開了就不愿意放下的好書!
  •   對于不了解英國史的讀者來說,很難喜歡上這本經典的推理小說。
    請準備閱讀這本經典小說的讀者們先去補習一下英國史吧~~否則暈不只一個字~~
  •   還行吧,還沒有看完。
  •   我的英國歷史學得不好,所以看得有些吃力。。。。。
  •   人文社的這套鐵衣作品出得太沒有誠意了,書印刷得很粗糙,里面連一篇介紹性的序言都沒有。人文社如此“厚待”阿加莎而“薄”鐵衣,實在為作者叫屈!
  •   前兩天買了本《時間的女兒》,因為是歷史推理,所以挑出來的bug也與歷史相關。想來應該是翻譯的問題,但又實在不理解為什么會出這樣的問題。以下引用版本俱為《時間的女兒》,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頁28: 這里說到理查三世(Richard III)謀殺了他兩個侄子(愛德華四世的兒子),“但沒人知道是怎么謀殺的。他們只是失蹤了”。在“理查二世”的時候,人們在某個樓梯底下發(fā)現兩具骷髏,“大家理所當然地將它們視為失蹤小王子的遺骸,但沒有任何證據”。 按:理查三世時期失蹤的小王子,怎么會有人在理查二世時期將發(fā)現的骷髏當做他們的遺?。坷聿槎?377年即位,是英國安茹王朝的最后一位國王。而理查三世1483年即位,是約克王朝的末代君主。兩者相差100多年。這里的“理查二世”應該是斯圖亞特王朝的查理二世(Charles II,1660年復辟)。頁50: “毫無疑問,歷來的英格蘭國王從不曾擁有愛德華四世和他弟弟理查(即后來的理查三世)那樣的平民生活經驗。也許只有之后的理查二世有吧” 理查二世又來了,他又跑到理查三世“之后”去了。這里還是查理二世。查理二世在他的父親查理一世被國會處死后,長期流亡,曾為逃避追捕藏身于橡樹。他復辟以后,那棵橡樹就被稱作“國王的橡樹”,也就是本書后來提到的“橡樹里的國王...”這件事。愛德華和理查在其父約克公爵戰(zhàn)死后一度失勢流亡,和查理二世的經歷相似。頁113: 主人公格蘭特的堂妹給他的信中提到他的侄子派特“剛剛得知蘇格蘭人出賣理查一世給英國人”。 理查一世,安茹王朝的第二代國王(1189年即位),綽號“獅心王”。曾多次參與十字軍東征。1193年從中東回國時在亞得里亞海遇海難,飄至岸邊,進入奧地利時被捕。1194年,在英國支付了大筆贖金后,獅心王才回到英國。1199年,在攻打查盧茨城堡時被流箭射中,傷重而死。跟蘇格蘭人有毛關系??! 倒是斯圖亞特王朝的查理一世,是被蘇格蘭人出賣給克倫威爾的國會軍的。查理一世之父,詹姆斯一世原是蘇格蘭國王,因都鐸王朝的伊麗莎白一世死后無嗣,他才繼承英格蘭王位,開創(chuàng)斯圖亞特王朝。所以查理一世是蘇格蘭人,而又被自己的同胞出賣。 其實這段歷史我也不清楚,只是在大仲馬的《布拉熱洛納子爵》里是說查理一世是被蘇格蘭人出賣的。 上舉三處,都把“查理”誤為“理查”。應該是翻譯的問題,但會出這種問題也真是奇怪。如果這本書原本是中文的,那倒很可能是筆誤或者是印錯。但原版是英文,理查(Richard)、查理(Charles)那么明顯不同的兩個人名怎么還會翻錯,總不見得是作者把Richard和Charles搞錯了吧。再一種可能,現在看來也是最最可能的,就是翻譯本來沒錯,但校對排印時出錯了。 閱讀更多 ›
  •   愛好推理的人必讀的一本書
  •   印刷質量太差了!文字都搓著的!
  •   是本很普通的書,收到后有點失望。不知道是我的文化程度低還是文化差異的原因,甚至連整本書都沒有看完。
  •   個人本身不會看這個類型的書啦。
  •   這本書就是跟介紹里的圖片太相符了!(你們仔細看看那圖片,書名是影歪的。)可是買回來之后看到,還是歪的。本來還以為會是完好的。搞到我都不太想看了。
  •   說實話,完全看不進去,都看到一半了,不知道繞半天說得什么東西,不知道是翻譯本身就沒讀懂還是怎么樣。我從圖書館借的。
  •   作為不是英國本土的讀者,實在搞不清楚書中的眾多國王,公爵,伯爵,情婦,主教之間的混亂糾葛
  •   一本令人震撼的推理小說,一本將推理演繹得非常平常而又非常嚴密的小說。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