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美)簡妮絲·斯普林,邁克爾·斯普林 頁數(shù):213 譯者:郭輝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暢銷書作家、臨床心理醫(yī)生簡妮絲·斯普林和丈夫邁克爾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誠實與柔情,記錄了照顧父親生命最后五年的歷程。母親去世后,她接手照顧老爸。剛開始的時候,她放松地注視著父親:他逐漸適應了養(yǎng)老公寓的生活,他的堅強、還有新結識的朋友們支撐著他。她跟父親一起度過了親密的時光,他們在微笑中、在彼此的輕觸中獲得安慰。但隨著老爸健康狀況惡化,她經(jīng)受了艱難的考驗,要為他做出一系列醫(yī)療和財務方面的決斷,并在父親不斷增加的需求與自己的事業(yè)、生活間尋找平衡。從心理治療師的獨特視角,作者將自己的經(jīng)歷和病人們的講述相結合,揭示了照料父母這項工程的復雜與艱巨。 簡妮絲和老爸的故事充滿了幽默與愛,歡樂與憂傷。本書坦白率真、令人感動,是對一種普遍性經(jīng)歷的令人慰藉的深思,也教給人們如何優(yōu)雅地變老。
作者簡介
簡妮絲·斯普林,美國專業(yè)心理學委員會認證專家,曾任耶魯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導師。她開設心理診所,行醫(yī)三十余年,與丈夫邁克爾·斯普林住在康涅狄格州,育有四子?! ∵~克爾·斯普林,曾任約翰·威立國際出版公司“弗洛莫斯”旅游類書籍的出版人。斯普林夫婦合著的《我怎能原諒你?》曾入圍美國“美好生活最佳圖書獎”。
書籍目錄
作者的話敬畏日2005年10月3日一個好女人去了2000年10月21日原諒自己葬禮2000年10月24日居家養(yǎng)老2000年12月10生活自理的老年公寓2001年2月8日薩莫伍德2001年2月28日五金店2001年3月1日內疚與悲傷我們跳支舞好嗎?2001年3月18日兄弟情2001年4月24日“昨夜,當我們還年輕時”2001年4月25日伊麗莎白公園2001年5月25稱呼2001年5月30日適得其所2001年6月10日負責任的孩子過渡2001年7月8、15日足病醫(yī)生2001年7月16、20日易絲蒂2001年8月9日藥片分類器20叭年9月30日誰想治療一位聯(lián)邦醫(yī)保病人?懷念媽媽2001年10月18日金錢秘密2001年12月26日手表不見了2002年1月5日西梅2002年1月19日哈羅德2002年2月22日、29日老有所用2002年4月8日我為什么要看望爸爸2002年5月30日幾代人跟人交往的能力2002年6月19日蘇菲2002年7月8日選擇2002年9月10日駕照考試2002年10月18日-19日給魯斯的一個蘋果2002年12月8日夢2003年2月18日一21日被困車中2003年4月30日太累,不想再麻煩了2003年6月15日一個大面包圈2003年7月25日友善之舉2003年9月1日尿瓶2003年10月20日-24日通暢的大便2003年11月12日輪到我了2004年2月3日不思感謝情人節(jié)2004年2月14日獨立的腳步2004年3月15日一份好吃的水果沙拉2004年4月28日訂婚派對2004年5月7日穆瑞爾2004年5月14日去古德斯皮德歌劇院2004年5月16日五旬節(jié)2004年5月24日私處2004年5月24日禮物2004年5月26日還有五年2004年6月4日羅賓急診室2004年6月21日經(jīng)驗教訓2004年7月20日助走器2004年8月10日早老性癡呆癥的早期2004年9月5日-6日更多的秘密2004年9月25日關于汽車的談話2004年10月30日電話預約乘車2004年12月1日、4日生日聚會2004年12月18日原諒2004年12月20日重獲原諒你是誰?2005年1月12日面臨死亡的滋味2005年1月17日時光飛逝2005年1月18日生與死2005年1月19日在瘋人院的一日2005年1月26日膠水布丁2005年2月13日空椅子2005年3月13日015日像動物一樣2005年4月3日04日虐待老人在公園的一天2005年4月15日人性的撫觸2005年4月30日代替媽媽2005年5月1日幽默感2005年5月7日因果報應2005年5月24日強迫癥2005年6月3日爭吵2005年6月11日短期失憶2005年7月16日看護人員2005年7月27日羅馬,羅什么馬2005年8月1日同情疲勞癥2005年8月11日梅瑞爾依賴紙尿褲2005年8月20日愛的語言2005年8月26日沉默是金2005年9月7日悌麗2005年9月8日又一天,又一個危機2005年9月23日024日導管2005年9月25日爸爸就是一本書2005年9月26日特里·施安沃2005年9月26日兄妹之間的爭執(zhí)2005年9月27日更多的兄弟姐妹間的爭執(zhí)DNR——不要搶救2005年9月27日人性錯誤2005年9月27日-28日沒有說出的話2005年9月28日D開頭的詞2005年9月29日優(yōu)柔寡斷2005年9月30日瓊可恥的金錢2005年10月1日會診2005年10月3日臨終關懷部2005年10月5日邁克爾妹妹蘇來探望2005年10月6日悔恨一個好男人去了2005年10月7日關于老去2005年10月16日敬畏日2005年10月3日
章節(jié)摘錄
這封電子郵件是這么寫的:“親愛的斯普林博士,我參加過你關于原諒的講座,對你提出的照料老人的建議很感興趣。我能問你一個問題么?如果女兒把爸爸或者媽媽送到養(yǎng)老院生活,她能夠原諒自己嗎?即使這個孩子確信,她的爸爸或媽媽是無法生活自理的,即使家里所有的人和朋友們都百分百地支持她把爸爸或媽媽送到養(yǎng)老院,她仍然會對自己做出的這個決定感到極度痛苦,備受強烈的內疚和自責的折磨。而實際上這家養(yǎng)老院條件不錯,照顧老人也很周到?!薄 ∥一貜偷溃骸坝H愛的米歇爾,你描述的是一個不能原諒自己的孩子,即便她沒有做錯任何的事情,且不說她沒有任何惡意。她恨自己,是因為自己放棄這種掙扎,因為自己退出,因為自己沒有做出更多犧牲。做父母的會抱怨說:‘我在這兒做什么?我想回家,我想要我原來的生活。我不能跟你住一起嗎?’孩子因此就又會譴責自己?! 叭绻@個孩子故意冤枉了某人或者違背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她感覺內疚,那是正常的、應該的。內疚就像叫醒人的鬧鈴一樣,可以讓人做得更好,或成為更好的人。但有時候內疚感與引起內疚感的事情卻不成比例,是緣于一種過度的責任感,愛和自我否定混淆在一起了。如果一個孩子不允許自己有絲毫的自私,她往往會變得抑郁低沉,甚至會討厭自己。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愿把本書推薦給即將踏上或結束照顧年邁父母之路的每個人,有了這本書,我們在這段旅程上不再那樣孤單。 ——理查德·施沃茨博士家庭內部系統(tǒng)心理療法創(chuàng)始人 這不只是一本關于照料年老父母的書,更是通過發(fā)現(xiàn)我們到底是誰,拷問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從放大鏡里觀望我們的未來,直面痛苦的生死抉擇,講述人類忍耐力的作品。作者帶我們一同走上改變我們靈魂的征程?! 寮Аづ社辍∶绹寺彝パ芯克魅巍 逗屠习衷谝黄鸬娜兆印穼懗隽伺畠簩细傅臒釔邸2徽撌欠窦矣心赀~雙親,每個有感恩之心者都會為之感動。一個可愛、溫暖的故事。 ——網(wǎng)友cathy Kirschner
編輯推薦
在父母最后的日子里,兒女們應該怎么做?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