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女人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德國)尤莉婭·弗蘭克  頁數:422  字數:268000  譯者:杜新華  
Tag標簽:無  

前言

  在當前德國新生代作家當中,尤莉婭·弗蘭克是個人經歷非??部赖囊晃?。她于一九七0年生于前東柏林,母親是一位演員,父親則從來沒有與她們一起生活過,弗蘭克還有兩個異父姐姐和一個雙胞胎妹妹。八歲那年,在多次提出移民西部的申請終于獲準之后,母親帶著她們四姐妹得以成行,先是在一個收容所里度過了九個月,母女五人擠在一間十二平米的小屋里,后來在石荷州的一個小村莊定居。十三歲的時候,弗蘭克得到母親的允許,離開家庭,只身前往柏林,投奔這里的朋友,斷斷續(xù)續(xù)完成了中學課程,后來進入柏林自由大學,學習法律、古美洲學、德語文學和哲學。在沒有經濟援助的情況下,她只能靠打零工維持學業(yè),她做過十年的清潔工,還做過保姆、護工、打字員,給電臺和報社打雜。弗蘭克自小喜愛文學,在收容所棲身那段日子里,每周會有圖書館送書來,母親給了她一些本子,于是她用來寫日記、編故事,寫作已經不僅僅是生活中的樂趣,而是活下去的動力。在弗蘭克二十五歲那年,她的一篇短篇小說獲得了柏林“開放的麥克風”文學競賽的一等獎,這個比賽在德國文學界有著相當的分量,它給了德國的青年作家以脫穎而出的機會。能夠在這個比賽中獲勝,極大激勵了弗蘭克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為她走上文壇提供了機遇。后來,她陸續(xù)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新來的廚師》(1997)、《諂媚之人》(1999)、《營火》(2003),以及兩部短篇小說集,《腹部著地》(2000)、《我沒什么,你沒什么》(2006)?!  段玳g女人》出版于二00七年,并且獲得了當年的德國圖書獎?!段玳g女人》的時間跨度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圍繞著女主人公海倫娜的成長經歷,生動再現了德國社會在這一歷史時期的風云變幻。而在作品的序幕中,海倫娜遺棄了她的親生兒子彼得。弗蘭克在十年前便有意創(chuàng)作這樣一部小說,它取材于發(fā)生在弗蘭克家庭中的真實故事。弗蘭克的父親于爾根·塞米施生于一九三七年,在二戰(zhàn)結束之后,他被母親遺棄在一個小火車站。這件事給他造成了深重的傷害,使得他痛恨自己的母親,并且發(fā)展為對所有女性的不信任。弗蘭克自小便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直至父親去世前幾年才真正了解了他。隨著時間的流逝,尤其是弗蘭克本人也做了母親,她越來越想知道,為什么她的祖母會做出那樣的決定,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弗蘭克做了大量調查,她到過祖母的家鄉(xiāng)鮑岑,到市府機構查閱案卷,她得知,她的祖母是一個護士,出身于一個經濟狀況良好的市民家庭。在拋棄兒子之后,她在原東德地區(qū)與姐姐生活在一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去世。她將遺產留給了一位同事,并且早在十五年前就立下了這個遺囑:據她的同事說,她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寡言罕語,與人交往很少,因而顯得有些古怪,這位同事雖然與她認識了幾十年,對她有一個親生兒子的事實卻毫不知情。這一點尤其讓弗蘭克感到驚異,一個做母親的人,怎么能如此決絕地否認兒子的存在呢?何況,在二戰(zhàn)期間,她的丈夫已經在事實上拋棄了他們母子,她是與兒子相依為命地挨過了戰(zhàn)爭歲月。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曙光就在眼前,為什么她偏偏在這個時候丟下了自己的兒子呢?這個問題一直在弗蘭克的腦海里縈繞不去,在她寫出了《午間女人》這部小說之后,她也沒有找到一個確定的答案。我想,對于弗蘭克而言,在她完成了這部小說之后,答案本身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重要的是寫作的過程,也便是她追尋與思索的過程?! 「ヌm克在童年時期較為親近的是她的外祖母,發(fā)生在外祖母家庭中的故事,也同樣引發(fā)弗蘭克的思索,并且對《午間女人》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影響。她的外祖母英格博格出身于一個學者家庭,父親是一位化學家,負責一家大型化工廠,而母親則是一個猶太人。在納粹當政時期,他不斷受到納粹的威脅,要他與妻子離婚,在二戰(zhàn)的最后兩年,他只能讓妻子藏身于地下室里,并且被解除了在化工廠的職位。他們的四個孩子有的流亡國外,有的進了勞改營。英格博格是一個雕刻家,在當時的德國,她是完成了石刻藝術學習的唯一的女性。盡管她在藝術上才華出眾,由于猶太出身,仍然被迫離開了德國,前往意大利。在意大利,她與一位德國畫家相愛,但根據《血統(tǒng)保護法》的規(guī)定,他們根本不可能結婚。雖然英格博格從小接受的是富裕市民的傳統(tǒng)教育,也不得不生下了兩個非婚生的子女,并且,在后來有機會回到柏林的時候,她的父親拒絕接納這個未婚生子的女兒。納粹統(tǒng)治者執(zhí)行的排猶政策,使得一個人的血統(tǒng)與出身給生活打上了多么坎坷、無奈、屈辱的烙印,這是弗蘭克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另一個動機。   弗蘭克本人生長于和平年代,對于戰(zhàn)爭完全沒有個人體驗,《午間女人》的故事發(fā)生在她完全陌生的歷史時期,為此她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在調查過程中,弗蘭克注意到一個問題,在二戰(zhàn)期間,許多德國婦女殺死自己的孩子而后自殺,而將孩子送到鄉(xiāng)下,在城鎮(zhèn)遭到大規(guī)模轟炸、物資匱乏的最后兩年,更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反觀今日的德國社會,遺棄孩子是大悖人倫之舉,甚至將孩子托付給他人或是機構,都已經成為了不可理解的事,大部分德國婦女認為,母親是孩子唯一的監(jiān)護者,她們當仁不讓地獨立擔負起哺育、照顧和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認為孩子只有留在親生母親的身邊才是最好的選擇,從而拒絕將孩子送進托兒所、幼兒園、學前班等機構。納粹的罪行,納粹時代造成的惡劣后果,其影響一直延伸到了今日的德國社會,延伸到人們對于母親和家庭的觀念。   以上是對于《午間女人》的作者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的一點介紹,它主要來自于二00八年七月在德國舉行的《午間女人》翻譯討論會的紀要。我作為這部作品的中文譯者也得到了邀請,但是,由于我必須照顧我兩歲的兒子,無法分身前往。感謝作者弗蘭克,將討論會的紀要以電子郵件發(fā)給了我,并且回答了我向她提出的一些問題。在翻譯《午間女人》過程中,我遇到的困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于它描摹的歷史環(huán)境,從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到風土習俗、建筑、街道、服裝、戲劇電影、書籍雜志等等,弗蘭克力圖還原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這些對于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查閱資料,查而不得便只能求助于作者本人了。當這些疑惑得到解答之后,更讓我感受到弗蘭克嚴謹而細致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例如,作品中海倫娜讀了一本德國詩人貝恩的詩集,引用的詩中有一個字我遍查無獲,弗蘭克告訴我,它也許是詩人自造的一個詞,也許是印刷錯誤,初版詩集便是這樣印的,而一后來再版則改動了。但是由于作品中海倫娜當時讀的應該是初版,便照錄下來,以符合歷史真實。另一個困難在于,弗蘭克致力于“畫面感的語言”,努力讓讀者看到立在面前的人物。她以一種冷靜旁觀的態(tài)度來敘述,鮮有心理描述,她認為那應該交給讀者,讓讀者用心靈的眼睛去體會。將這種“畫面感的語言”轉換成中文,讀者可以想見對我提出的挑戰(zhàn)。   最后,關于《午間女人》這個書名,弗蘭克向許多德國媒體做過解釋?!拔玳g女人”的形象來自于作品中海倫娜的家鄉(xiāng)鮑岑的一個傳說,這個傳說對于此地區(qū)之外的德國人也同樣是陌生的。作品中只有一次提到了“午間女人”形象,我在譯文中做了注解,解釋了這個傳說故事。弗蘭克曾幾度更改書名,最終選擇了“午問女人”。這個傳說故事讓她感興趣的,在于它所描摹的沉默與語言、生與死之間相互糾結的關系,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與手工紡織之間的類似。從而,弗蘭克塑造了一個逐漸失語的海倫娜的形象。而她是如何失語的,為何會失語的,相信尊敬的讀者會自己從作品中去尋找,我不再噦嗦了。   杜新華   二00八年十一月六日

內容概要

1945年的德國,一個小火車站上,難民如潮。海倫娜帶著七歲的兒子捱過了艱難的戰(zhàn)爭歲月??嚯y已經過去,新生活就要開始,然而,她將兒子留在了月臺上,一去不歸……本書講述了一位德國女性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坎坷經歷。

作者簡介

尤莉婭·弗蘭克(1970),生于德國柏林,曾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古美洲學,哲學和德意志語言文學。1995年在柏林“開放的麥克風”文學竟賽中取得優(yōu)勝,1997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新來的廚師》,后又出版長篇小說《謅媚之人》(1999),短篇小說集《腹部著地》(2000)、長篇小

章節(jié)摘錄

  窗臺上站著一只海鷗,它在鳴叫。聽那叫聲,仿佛整個波羅的海都在它的喉嚨里,高聳的,是泛著泡沫的浪尖,明凈的,是天空的顏色。它的叫聲在國王廣場上回蕩,這里一片靜寂,原本聳立在這里的大劇院已成了斷垣殘壁。彼得眨了眨眼睛,他希望海鷗會被他眼皮的顫動嚇跑,從這里飛走。自從戰(zhàn)爭結束之后,清晨的靜謐讓彼得覺得是一種享受。幾天前,媽媽給他在廚房里搭了一張床。他已經是個大男孩了,不應該再睡在媽媽的床上。一縷陽光射在他臉上,他拉起被單擋住了臉,傾聽著柯岑斯卡太太柔和的聲音。那聲音來自樓下的公寓,從石子地面的縫隙里傳來。這鄰家的女人在唱歌。啊,親愛的人,你游來吧,向我游來。彼得喜愛這個曲調,喜歡她的歌聲里的憂傷、期盼和哀愁。與這些感覺相比,他是多么渺小啊,他盼著長大,沒有比長大更好的事了。陽光將彼得臉上的被單曬得暖洋洋的,這時他聽見了媽媽的腳步聲,仿佛從很遠的地方傳來。臉上的被單被一把掀開了???,快,起床了,她提醒他,老師在等著呢,媽媽這樣說。其實,??怂估蠋熀芫枚紱]有過問某些學生缺課的原因,他們至少每天都應該去一下的。這些天來,他和媽媽每天下午都提著小箱子到火車站去,想搭上去往柏林的火車。然而每來一列火車都是人滿為患,他們根本擠不上去。彼得起床去洗漱。媽媽嘆息了一聲,脫掉了鞋。彼得用眼角偷偷瞥著媽媽,看著她摘下圍裙,放進洗衣盆里。她的白圍裙每天都浸透了黑炭、血污和汗?jié)n,她得泡上幾個小時才能把它泡軟,然后再拿出洗衣板來搓洗,搓得兩手紅通通的,臂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媽媽兩手摘下頭上的小帽,從頭發(fā)里抽出發(fā)針,一頭鬈發(fā)軟軟地披散在肩膀上。在她做這些的時候,她不喜歡彼得在一邊看著她。她瞥了他一眼,說:這也要看。他覺得,當他洗下身的時候,媽媽好像露出了一絲厭惡,轉過身去背對著他,用一把梳子梳著自己濃密的頭發(fā)。頭發(fā)在陽光里閃著金光,彼得想,我的媽媽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媽媽啊。   這年春天,俄國人占領了什切青,有幾個士兵在柯岑斯卡太太家里過了夜,從此以后人們還會聽見她一大早唱歌。上個星期,媽媽有一次坐在桌邊補綴圍裙,彼得在高聲讀書,這是福克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要他們練習朗讀。彼得討厭朗讀,有時他覺得媽媽并不怎么在聽??赡芩幌矚g自己的安靜被打擾吧。當彼得讀到某個句子,忽然把聲調放低的時候,媽媽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思緒里,并沒有發(fā)現。他一邊自己這樣讀著,一邊悄悄聽著柯岑斯卡太太的歌聲。真該擰斷她的脖子,他聽見媽媽很突兀地說。彼得吃驚地看看媽媽,而她只是微微笑了笑,將針刺進亞麻布里去?! ∪ツ臧嗽碌霓Z炸將學校完全炸毀了,從那以后孩子們就在??怂估蠋熋妹玫呐D痰昀锛?。這里幾乎沒有什么生意了,福克斯小姐抱著胳膊,靠墻站在空蕩蕩的柜臺后面等著。盡管她的耳朵已經聾了,她還是常常把耳朵捂起來。店鋪的大玻璃窗已經完全破了,孩子們坐在窗臺上,福克斯老師給他們講解著黑板上的算術題,三乘十,五乘三。孩子們問他,德國在哪里打了敗仗,但是他不肯告訴他們。他說,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德國人了,而且他為此而高興。那么,孩子們想知道,我們算是哪國人呢???怂估蠋熉柭柤绨颉1说媒裉煜雴枂査?,他為什么為此而高興。  彼得站在洗臉池前,用毛巾擦干肩膀、肚子、下身和雙腳。如果他不按這個順序來——這已是很久以來沒有發(fā)生過的了——媽媽就忍不住要發(fā)脾氣了。她把干凈的褲子和他最好的那件襯衫遞給他。彼得走到窗前,敲了敲玻璃,海鷗振翅飛走了。自從對面臨街的房屋和背街的房屋以及這條街上的電車消失之后,彼得可以一眼看到國王廣場,那里,只剩下了殘破的大劇院?! e太晚回家,當他準備出門的時候,媽媽這樣說。昨晚醫(yī)院里有個護士說,今天和明天有加班火車。我們得離開這兒。彼得點點頭,幾星期以來他就盼望著能乘上火車。他還只坐過一次火車,那是兩年前的事,彼得剛剛上學,爸爸來看他們,他們坐了一次火車,爸爸和他,他們兩個去維爾騰看爸爸的一位同事。戰(zhàn)爭結束已經兩個月了,爸爸還沒有回來。彼得很想問問媽媽,為什么她不想再等等爸爸,他多么愿意讓媽媽信任自己啊?! ∪ツ晗奶?,就在八月十七日前的那個晚上,彼得一個人在家。媽媽在這個月里經常連著值兩個班,下了晚班直接上夜班,一直留在醫(yī)院里。她不在家的時候,彼得總是很害怕,他怕在這黑暗中會從床下面、從墻和被單之前伸出一只手來。他感覺著緊貼在腿邊的折疊刀的金屬質地,一遍遍地想象著,如果那只手出現,他將要多么迅速地把刀拔出來。這天晚上,彼得趴在媽媽的床上,像以前的所有夜晚一樣,仔細傾聽著。他趴在床的正中央,這樣比較好,因為無論哪一面都有足夠的空間,能夠及時發(fā)現那只手。他一定要迅速而堅決地刺出去。當他想到如果那只手出現時他會嚇得不敢動彈,無法對著它舉起刀來,他就會冒出一身冷汗?! ”说眠€沒有想清楚,他的兩只手該如何動作。他一只手緊握著刀子,另一只手則捏著厚厚的被子,把臉貼在上面。第一聲警報響起來了,聲音很小,甚至是輕柔的,接著就變響了,變成了長久而尖銳的嘶叫。彼得閉上了眼睛,任由警報聲燒灼著他的耳朵。彼得不喜歡去地下室。一陣靜謐。他總能想出新辦法來不去地下室。警報聲更響了。他的心跳得快了,仿佛跳到了嗓子眼。全身都變得僵硬了。他不得不深呼吸。因為那床鵝絨被。彼得把臉埋在媽媽的枕頭里,呼吸著她的氣息,仿佛這樣能填飽肚子似的。之后安靜下來了。一種強有力的安靜,彼得抬起頭,聽見自己的牙齒在打戰(zhàn),他拼命咬緊牙關,讓兩排牙齒合攏,低下頭去,將臉孔埋在鵝絨被里。他的臉在枕頭上蹭來蹭去,同時來回搖晃著腦袋,枕頭下發(fā)出了沙沙聲。他小心地把手伸到枕頭下面,指尖觸到的是紙張。這時,一陣可怕的轟鳴沖進他的耳鼓,是第一顆炸彈的聲音,彼得的呼吸加快了,緊接著是噼噼啪啪的聲音,窗玻璃承受不住壓力,碎了,身下的床在顫抖,彼得忽然覺得,周圍的一切都動了起來,他卻動彈不得。接下來是一陣靜止。他不去管外面發(fā)生了什么,用空著的一只手抽出來一封信。彼得認出了那字跡。他忍不住狂喜地笑了,啊,是爸爸,啊,他險些忘了,爸爸是永遠都愿意保護他的。這是他的字跡,沒錯,他用M來代替“我的”,用A來代替愛麗絲。這些字母是不會動搖的,一個挨著一個,什么也不能傷害它們,無論是警報,還是炸彈,或是火焰。彼得對著它們輕輕地笑了。眼睛有些灼痛,字跡變得模糊了。爸爸好像是在抱怨什么。彼得一定要讀讀這封信,這是他的保護者的信,他一定要讀讀信上寫的什么,只要他讀下去,他就不會出事。整個德國都在經受命運嚴峻的考驗。信紙在彼得的雙手中顫抖,一定是由于床的顫動。只要是德國所要求的,他就會盡最大的努力。她問他是否并不在造船廠工作。船廠,是啊,警報在呼嘯,那并不是船上的汽笛,而是來自別的地方。彼得流下了眼淚。別的地方更迫切地需要像他這樣的工程師。一陣沙沙聲從很近的地方傳來,好像就是窗下,一聲巨響,接著又是一聲,聲音更大。帝國高速公路已經完工了,在東方沒有多少事情可做。沒有多少事情可做?彼得又聽見了轟炸聲,火藥味使得他的鼻子有些發(fā)癢,接著就聞到了一股嗆人的氣息,但是彼得還在笑,他仿佛覺得,只要手里有爸爸的這封信,他就會平安無事。愛麗絲。彼得的媽媽。她抱怨他信寫得太少。外面冒著濃煙,卻沒有什么煙氣,是著火的噼啪聲嗎?這跟她的出身一點關系也沒有。什么一點關系也沒有?什么出身,爸爸寫的是什么呀?說的是錢的事。是叫做“匯票”嗎?還是“驅逐出境” ?他們之間的關系好像有所改變?! ∫x懂這封信真累啊。他本不該像今天這樣只認得這么點字,都上了快一年學了,馬上就要八歲了。也許他應該相信這封信的保護力,但這信沒有那么大的作用,彼得沒能把它讀完。  這天早晨,當他走向??怂估蠋煹呐D啼佔拥臅r候,一切都很好,他不再需要爸爸的信來捱過一個夜晚,再也不需要了。戰(zhàn)爭結束了,今天他們就可以離開這里了,他和媽媽。彼得在排水口里發(fā)現了一個錫罐,踢了它一腳。多好啊,它丁丁當當地滾向前去??植肋^去了,夢里都不會再回憶起這些。彼得想起了冬季的第一波進攻,仿佛又感覺到他的朋友羅伯特的手,那次他和他一起沿著漆成白色的低矮籬笆蹦跳著,想穿過柏林門街,跳進報刊亭前面的壕溝去。他們的鞋踏在冰上太滑溜了,兩人摔了出去。不知道是什么打中了他的朋友,他的手和他的身體分了家。然而彼得還是又往前沖了幾米,一個人,似乎離開朋友加快了他的速度。他還能感覺到那只手,厚實而暖和,而且很久沒有松開。后來當他發(fā)現他還握著那只手的時候,他無法將它就那樣丟在壕溝里,而是把它帶回了家。媽媽給他開了門。她命令他在椅子上坐下,勸他伸開手。她蹲在他面前的地板上,手里捏著一條繡著她名字大寫花體首字母的白色餐巾,等著,她撫摸他的手,揉著它,直到他掙脫開為止?! ≈钡浇裉毂说眠€在琢磨,她這是在干什么。他對著那個錫罐又用力踢了一腳,踢得它咕嚕咕嚕滾到街對面去了,險些滾到了牛奶鋪子門前。此時他仿佛還握著羅伯特的手,在接下來的一瞬間,又仿佛這只手握著他,而且爸爸的那封信與這件事的關系比任何事的關系都密切。他已經兩年沒見過爸爸了,更沒跟他提過這只手的事?! ∪ツ晗奶?,在八月里那個大轟炸之夜,在彼得讀爸爸那封信的當兒,每三四句他還只能讀懂一句。這封信對他沒有什么幫助。雙手在顫抖。爸爸說他對他兒子的母親是尊重的,他愿意做一個誠實的人,他認識了一個女人。樓梯上響起了腳步聲,接著又是密集的爆炸聲,密得在剎那間耳朵都忙不過來,接著是卡嚓聲,呼喊聲。彼得的目光飛快地掠過信上的字跡。爸爸要他們拿出勇氣來,戰(zhàn)爭一定很快就會勝利。他,爸爸,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回不了家,作為一個男人,生活要求他有決斷,但是他很快就會再寄些錢來。彼得聽到噗通一聲,不知是什么撞在了房門上,說不清那聲音是因為炸彈、警報還是發(fā)自一個人。他把信折起來,塞回枕頭下面。他在發(fā)抖。煙熏得他的雙眼流淚,這個城市在熱浪中變成了一片火海?! 〔恢朗钦l抓住了他,把他扛在肩膀上,沿著樓梯跑進了地下室。幾小時之后,他跟著別人一起爬到外面,天已經亮了。到他家的樓梯還在,只是欄桿已經被炸斷,橫七豎八地躺在臺階上。到處都冒著濃煙。彼得四腳著地爬上臺階,面前橫著一個黑乎乎的東西,他不得不從那上面爬過去,撞開房門,走到餐桌旁坐下。太陽直射在桌上,他瞇縫起了眼睛,陽光竟然這樣好。他感到口渴。他覺得一點力氣也沒有,過了半天才站起身來走到水池邊。他擰開水龍頭,可是只聽到咕嘟咕嘟的幾聲,沒有水。媽媽可能要過幾個小時才能回到家。彼得等著媽媽。等著等著,趴在桌上睡著了。是媽媽叫醒了他。她用雙手抱著他的頭,緊緊地摟著他,然而當他也用雙臂摟抱她的時候,她卻松開了他。家門還開著。彼得看見走廊上那個黑乎乎的東西。他想起昨天的那一聲尖叫。媽媽打開一個柜子,把床單和毛巾搭在肩上,又從抽屜里拿了蠟燭,她說,她馬上還得出去。她要彼得幫她拿東西,醫(yī)院里缺少繃帶和消毒用的酒精。他們跨過家門前那堆燒焦的肉,彼得從那雙鞋上才認出這是一個人,已經燒得蜷曲了。彼得發(fā)現了一個厚厚的金懷表。在那個早上,一種近乎幸福的暖流涌進他的身體,因為他知道這表不可能是柯岑斯卡太太的?! ≌掌鲜且粋€身材魁偉的男人,穿著很高級的西裝,一只手撐在一輛锃光瓦亮的黑色汽車上,很有派頭地斜站著,明亮的眼睛望著天空,仿佛在與命運之神對視,至少也是在看著空中的幾只鳥。這照片還放在廚房的一個玻璃鏡框里。彼得的媽媽說,現在戰(zhàn)爭已經結束了,爸爸會回家來,把他們接到法蘭克福去。爸爸在那里修建一座橫跨美茵河的大橋。到那時彼得就可以到正規(guī)的學校去讀書了,媽媽這樣說。聽她說著這樣的謊話,彼得感到很不舒服。他為什么不寫信來呢?彼得像是反詰一樣地問道。因為郵路,媽媽回答,自從俄國人來了以后,郵政局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彼得閉上了眼睛,他為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感到害臊。從那以后,他就和媽媽一起等待著,一天天地等著??赡馨职趾退麄兿氲貌灰粯影?。  一天晚上,媽媽到醫(yī)院去上班,彼得到她的枕頭下面去翻。他想弄個明白??墒切挪灰娏恕1说糜靡话押茕h利的小刀弄開了媽媽的寫字臺,可是他只找到了一些文件、信封,還有放在小盒子里的幾個馬克。彼得把媽媽的衣柜也翻了個遍,把她熨得平平整整、疊得井井有條的圍裙和內衣都拿了起來。柜子里放著兩封信,是埃爾莎姨媽從鮑岑寄來的。埃爾莎的字寫得很潦草,彼得只認出了前面的稱呼:我的小愛麗絲。彼得再也沒找到爸爸的信?! ∵@天早晨,當彼得踏進牛奶鋪子的時候,??怂估蠋熀退妹枚疾辉?。孩子們百無聊賴地等著,看著那些走進店鋪的大人,他們先是猶疑的,后來就旋風一樣沖進來,把所有的柜子都打開,把箱子、大木桶和大罐子都翻了個底朝天。他們罵罵咧咧的,沒找到一滴酸奶油,沒找到一塊黃油。一個中年女人朝著柜子踢了一腳,把一扇柜門踢破了。

編輯推薦

  《午間女人》講述了一位德國女性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坎坷經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午間女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午間女人是一個朋友推薦的。作者的文字是充滿激情的,詩性的語言。也許因為作者是女性的關系,筆法也很細膩,只是越看到后面,越感覺有些混亂,始終不能明白海倫娜為什么拋棄彼得,那個可憐的孩子。另一方面不知道是思維方式的差異還是翻譯的原因,有些句子顯得晦澀。
  •     
       《午間女人》,聽上去就像一個有故事的故事。 《午間女人》這本書從序幕開始,就將問題塞給了讀者,比如到底“午間女人”是什么樣的女人,海倫娜為什么要拋棄兒子?不到七歲的彼得被媽媽安排睡在廚房,媽媽說他長大了不該睡在媽媽的床上,這個母親似乎不怎么溫暖;當海倫娜在做家務的時候“她不喜歡彼得在一旁看著她”,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她會這樣冷漠的拒絕自己的孩子;彼得洗下身的時候,他覺得媽媽好像露出了一絲厭惡,轉過身去背對著他;他給媽媽朗讀課文的時候,他的媽媽沒什么好氣的說真該擰斷窗外唱歌女人的脖子,對于兒子的朗誦表現的心不在焉。當時我在想也許海倫娜是繼母吧,或者彼得是個私生子也說不定。但作者顯然并沒有安排一段這樣狗血的劇情——海倫娜就是彼得的親生母親,彼得也確實是海倫娜和丈夫威廉的孩子。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個母親對她的兒子如此親情淡漠呢?
      
       我讀到海倫娜將七歲的兒子扔在站臺上的時候,覺得畫面感很強,如果這部小說拍成電影的話,那么彼得站在月臺上等待媽媽的場景一定會成為電影的主打海報。用一句話簡單的概括小說劇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女人拋棄與被拋棄的故事。海倫娜是一個被拋棄的人,她被母親拋棄、被父親拋棄、被卡爾拋棄、被威廉拋棄。
      
       她的母親是一個神經瘋癲的猶太教徒,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宗教差異以及連喪四子的摧殘折磨之下,她患了精神病,并且十分厭惡自己的兩個女兒。她的母親還有一個怪癖——收集各種廢物。文中是這樣描寫的:“只要一離開家,母親就把在地面上發(fā)現的各種東西都撿起來。”還有“母親把這把鵝毛撣子收了起來,雖然它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場。她把它掛在床頭的墻上。她說她的收藏品是伴隨靈魂飛升的鳥群。只有被她發(fā)現的羽毛撣子才能得到床頭的位置?!弊髡邔戇@些的用意是什么呢,這僅僅是母親的一種戀物癖嗎?我覺得這樣寫其實更展現了海倫娜的母親對于自己宗教的忠誠,在戰(zhàn)爭的大背景下,猶太教的信徒就像是神經質的女人之于正常人那樣與這個世界顯得格格不入。
      
       海倫娜的父親參加了戰(zhàn)爭,病死于戰(zhàn)后不久。父親的愛對于海倫娜來說過于短暫,而且這位父親將更多地關注和愛投注在母親身上,這比較溫暖的父愛隨著父親生命的結束而結束,毫無預兆就戛然而止,這何嘗不是一種拋棄呢。
      
       哲學系大學生卡爾給了海倫娜一段溫馨甜蜜的愛情,這段愛情在海倫娜沒有什么溫暖的人生里顯得格外美好??枌惸鹊膼凼且环N善意的傾心和愛慕,這與士兵對海倫娜的強暴、威廉對海倫娜的冷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書中這樣描寫:“太陽已經出來了。海倫娜站住了,她靠在卡爾的肩上,把另一只鞋也脫掉了。別擔心,石子是暖的?!闭緯髡吆苌龠@樣直白的寫什么東西是暖的,而在海倫娜決定靠在卡爾肩上的那一刻,太陽出來了,石子是暖的。因為感到了溫暖所以她決定把心交給卡爾。然而就在結婚前夕,卡爾遭遇車禍。海倫娜又被拋棄了。一個人倘若沒有感受過溫暖,可能并不覺得嚴寒有那么冷。卡爾給予她這份溫暖,使她在后來冰冷的生活里感受到更大的溫差。這對于她的失語和冷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威廉激進、大男子主義,他身上有濃郁的政治烙印,他是德國納粹的忠實擁護者。他蔑視不純粹的血統(tǒng),近乎瘋狂地醉心于他的事業(yè),完成他眼中德國法西斯偉大的使命。他在追求海倫娜的過程中也曾給過她些許的關心和感動,但這些關懷在威廉費心編造的“愛麗絲”這張假面具下顯得那樣軟弱無力,威廉不肯去愛一個真實的海倫娜,因為她有猶太血統(tǒng),他不能忍受海倫娜使他的名譽受到損害。新婚當晚威廉發(fā)現海倫娜并不是處女,對海倫娜的感情瞬間降至冰點,隨后海倫娜遭遇了人生中又一次重大的拋棄,威廉除了偶爾回家和寄錢給她,他們之間再無任何感情可言。
      
       溫暖能讓人的感情蘇醒,失望與痛苦則令人感情麻木。在受到各種拋棄之后,海倫娜也選擇了拋棄。她拋棄了母親、拋棄了兒子、拋棄了語言、拋棄了生活中的愛、熱情與希望,逐漸變成感情失溫的午間女人。海倫娜后來為什么會覺得說話很累?因為拋棄讓她的心死去,那顆心已經幾乎沒有溫度,也幾乎不再跳動,海倫娜雖然一直在堅強的工作生活,但她已經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存在了。戰(zhàn)爭結束了,海倫娜每天帶著彼得去火車站等車,那些火車載了太多人太多事遠去,也將帶著她的兒子離去,至此她的世界再無任何牽絆。這時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都已離開,而她也將所能拋棄的盡數拋棄,她工作的醫(yī)院里來了一位名叫伊達的護士,是從鮑岑來的,她說話那腔調、那閉口元音,讓海倫娜心里產生了奇異的感覺。旅途很長,道路崎嶇,游人累了需要回家,很多人去世以后魂遷故里、落葉歸根,這是一種心靈上精神上的回歸。海倫娜雖沒有身死,但已經心死,她聽到家鄉(xiāng)的口音,以及在樹林中摘蘑菇時親眼看見逃亡中的猶太人,她想到自己的姐姐。也許在她一生獲得的溫暖中,大部分來自于她的姐姐,所以當她拋棄所有以后,她選擇尋找自己的姐姐作為最終的依靠。唯一的依靠?!段玳g女人》是一個發(fā)生在作者身邊真實的故事。對于作者尤莉亞用“午間女人”作為書名,中文譯者社新華說:“這個傳說故事讓她感興趣的,在于它所描摹的沉默與語言、生與死之間相互糾結的關系?!焙茱@然海倫娜就是一個午間女人,她不曾感受過母愛,也不去給予母愛;她不曾被愛情善待,也就不再去愛。那海倫娜的母親呢,她的姐姐呢,她們難道就不是午間女人嗎,她們同樣被戰(zhàn)爭、被命運、被血統(tǒng)、被愛和痛糾結著,被生和死吞噬者,她們雖然都柔順的活著,但她們的心早已被冷漠和沉默占據,失去感情。
      
  •     棄與被棄的故事——午間女人的暗夜悲歌
      
       近代德國作家處理的題材常環(huán)繞在二次大戰(zhàn)前后,將戰(zhàn)爭與愛情謀合的小說并不少見,但《午間女人》則不談戰(zhàn)爭,它談的是因戰(zhàn)爭所引起的「棄」與「被棄」的種種創(chuàng)傷與失落,于是我讀到的是「沒有愛」的生活似乎比戰(zhàn)爭更恐怖,無愛之人其內心就是一場人生無形的戰(zhàn)爭,人沒有愛就是被摧毀,人沒有愛就是心死,人沒有愛就是行尸走肉,人沒有愛就等于是離棄……。
      
       但這樣說,還不夠完整,因為《午間女人》還試圖提出一個高點:愛是人生最核心的際遇元兇,它推波助瀾了人的光明面與黑暗面。如此說來,作者法蘭克是將《午間女人》置之于弗羅伊德理論「童年創(chuàng)傷」的脈絡來帶出三代人的哀歌。
      
       書一出場就是人倫大悲劇,名叫艾莉絲的母親和男孩彼得出遠門搭火車,彼得認為這是幸福的開端,自己終于和母親要離開了,卻不知母親心里正盤算如何丟下他……,小說在初始即停格在小男孩彼得被母親遺棄(其自己卻因年幼而渾然不知)的圖像上,這圖像勾痛了所有讀者的目光血肉,但小說卻不給答案,它在一開始就先引起讀者心里的深深「懸念」,這懸念一直到終曲才嘎然停止。
      
       這懸念究竟是怎么回事?
      
       法蘭克將艾莉絲這位母親的圖像拉至其童年時光,那時艾莉絲還叫海蓮娜,她有個彼此深愛的姊姊瑪塔,但卻有個對她有語言暴力與輕視于她的母親,海蓮娜所有的原生不幸先是來自母親,后來是來自于愛情客體。所幸她有個崇拜的瑪塔姊姊,這本書里最富糾葛與掙扎的書寫就是這三個人的關系:母女,姊妹。至于父親,消失在疾病的盡頭,獨留茍活在人世受罪的女人。也因為海蓮娜和瑪塔如此親密,作者也藉此帶出「蕾絲邊」女人情誼。也因這樣的角度,使得這本架構在戰(zhàn)爭時期下的作品能突出在其他同類型的作品之上,作者的愛情觀是獨特的,描述的表面是親情,卻帶出更多愛情原型與欲求不得的種種處境。
      
       處境,這本書幾乎是傾全力在書寫人的處境,各種處境的心里狀況。德國人與猶太人,男人的權柄與屈辱的女人肉體,精神逐漸癱瘓的母親與很想往外高飛的女兒,渴望母愛的孤獨男童自殘……相對的處境下所產生的是絕對的權力,絕對的權力又決定了誰棄誰,誰被誰棄。海蓮娜被母親心理遺棄,海蓮娜還被上帝遺棄:她深愛的初戀男人卡爾不幸死了。之后,她遇到把她視為圣女的威廉,他娶她,并給了她新的身分:艾莉絲,而海蓮娜也以遇到威廉作為生命新的救贖,然威廉卻發(fā)現海蓮娜并非處女,之后旋即棄她如敝屣,而海蓮娜這時懷孕了……依據情推,海蓮娜當然不會喜歡這個處境下生下來的兒子彼得。所幸作者并不給答案,也不給這樣通俗的想象,因為終曲結尾,鏡頭又再次從海蓮娜拉回了彼得,彼得已十七歲,他在備受冷落的伯父家里得知遺棄他的母親即將來看他,他卻躲起來,只愿意以「第三者」的目光遠觀母親再次映入眼中的圖像。
      
       「也許有一天,他能忘掉母親的氣味。」患了潔癖的彼得如此想著,他獨自一個人在「對抗與母親的見面」,對抗讓他又取得了絕對的勝利,見不見面的決定權在于「他」了,「她見不到他了,此刻見不到,今天見不到,永遠見不到!」少年彼得這樣想,小說這時候全倒了過來,也就是「序曲」里,讓讀者熱淚盈眶的是「兒子」這個角色,但到了「終幕」里,讀者卻同情起「母親」,了解了這個母親其實是為彼得著想才選擇遺棄他,母親早有做好許多準備才丟下他的,這位母親的種種準備,也就是小說所一路鋪呈的細節(jié),只有細讀才能感同身受。
      
       這樣的一本長篇巨著,當然不適合簡化它,我寫出的也只是一種可能的搜尋路徑,此書不宜抄短徑閱讀,得緩慢讀之,才能讀到作者一路寫來的深意,并獲得一種深刻神秘性的閱讀感知經驗。
      
      這本書讀來像是處在「沒有陽光的深層海洋」,時而順暢,時而滯澀,時而激昂,時而頹喪,時而明亮,時而幽微……一本好的長篇小說就是要富含多種光影的層次,以一個核心人物海蓮娜為敘述主軸的長篇小說,漫漫流經人物的童年及中晚年光景,作者技巧老練,通過描繪人物各階段的處境差異,從而把讀者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小說末了卻寫:「黑暗撫慰了一切,彼得覺得無比平靜?!购诎祿嵛苛艘磺?,小說撫慰了命運的不幸,于是說來我們每個人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二次大戰(zhàn)的背景圖像在今日雖已被資本主義給代替了,但人的不幸并沒有遠離,相反地當代人的愛情與親情更是亂象叢生,更讓人唏噓不已,被父母遺棄或者被愛情遺棄的故事繁衍得更是茂盛,人更無所依。有聽聞父母將孩子送往「當鋪」的當代故事,比之這本書更殘暴、更血腥的細節(jié)正在貧窮年代上演。
      
      于是,讀《午間女人》更讓我心有戚戚焉。這午間女人于是不只是神話故事里的現代轉借,更隱喻了人難再重返愛情與親情這片美麗桃花源的深切之痛。
      
       我們不是被午間女人迷惑,我們是被際遇迷惑,于是我們在午夜夢回里冥思的是:「何以際遇如此?」這個大哉問,也正是書中主角海蓮娜生命的核心命題吧。
      
  •     書籍來源:費舍爾出版社、歌德圖書館
      閱讀場所:周末午后的被窩里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臺灣版本,在法蘭克福的S.Fischer出版社
      當我拿到行程得知有機會拜訪這家大名鼎鼎的出版社時,哇咔咔
      負責國際版權的兩位女士接待了我們,滿屋的書,看得我欣喜
      酷不司機女士說,我們向來是捧作者,彼此都有信任感和忠實度
      比如沒得獎時的Herta Mueller,那是真沒人買啊,呃,得獎也懸
      當我問她近年德國還有什么叫好又叫座的女作家嘛,她介紹Julia Frank
      我手邊就有一本臺灣譯的《午間女人》,當時翻了翻就覺得很吸引
      
      回國之后就是忙盲茫,上周末破天荒去上研究生的課
      中午去歌德圖書館,熟悉的借書JJ讓我隨便看
      就找到了這本國內譯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的
      封面真的不好看,文字簡單直接,讓人看得下去又不舍得放下……
      故事與兩次世界大戰(zhàn)夾縫中的德國社會有關一個猶太家庭如何由盛到衰
      但它又是女人之間的溫存、孩子與母親的角力、男女可能出現的種種感情
      
      你覺得自己年輕嗎?樓上瘋瘋癲癲的母親也是從嬌嫩新鮮一步步走來
      覺得自己冷酷?為什么還不肯忘記那些美好、卻不允許再想起的日子
      你相信上帝嗎?但它憑什么看人們受苦?因為你墨守著猶太禮儀?
      終于要求婚的男友沒留下一句話便離去,終于娶到你的男人卻因血統(tǒng)而變得邪惡
      終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卻發(fā)覺不知道如何去愛他,他怎么那么依戀你
      
      年輕時,你們姐妹扔下瘋癲的猶太母親
      擠上奔向柏林的火車,幻想大城市的豐盛
      可是,Spree河中流淌的是甘露也讓人墮落
      要記住你們身處一個危險的時代
      到處潛伏著瘋狂的因子,一個尋找機會復仇的民族
      正虎視眈眈地盯準了你們
      每當痛苦來臨時,你們在想些什么呢
      還相信會有未來嗎,盡管它未必美好
      再一次踏上開往柏林的火車,你的身份已經是母親
      可你選擇把兒子遺棄在站臺上
  •     戰(zhàn)爭的罪孽殃及了自己的臣民,因為你戰(zhàn)敗了,你的尊嚴淪落了,你的女人們成為犧牲品,這是最無言的痛徹。午間女人,是個德國某地的一個專用詞,說的是“女人的無言,失語、冷漠無助的瘋狂狀態(tài),因為一種嚴重的事態(tài)所引起。”這在德國的其他地方也沒有人能夠懂其含義。
      通過對母親遺棄自己的孩子的故事,尋找那個時代不堪的人倫道德,控訴戰(zhàn)爭對人性的扭曲。對和平時期的人們,難以想象那個時代的德國,戰(zhàn)敗的德國,大量的孩子被家人拋棄、被殺死,人們陷于了絕望狀態(tài)。對殘垣斷壁的城環(huán),家園焚燒了,親人失散了,其打擊空前之大。因為,在陷落前,人們的第三帝國意識多么強烈,以德意志雅利安民族而自豪。一旦分崩離析,垮掉的太快了,人們還沒有從國家主義的自豪中,回過神來,就變成了賤民。人,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會怎樣?精神的支柱,倒塌了!人,只有呆滯、瘋狂的做出一些難以置信的事情。
      閱讀的沉重也許不再符合現在的時尚,但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幸福的生活使人陶醉,也讓人失去敏感,警惕,變得墮落;還好,我們的作家仍就承擔著人的良知,擔起那個喚醒的責任。午間女人,像是一部殘破的家世,也是一部國家如何落寞的歷史。
  •     尤莉婭·弗蘭克的這本《午間女人》獲得了2007年的德國圖書獎,號稱是當年法蘭克福書展上最熱門的德文版權書,也是德國排行榜上唯一打敗哈利波特7的書暢銷書,德文版銷量超過40萬冊。
      然而我到德國的亞馬遜網站看了看,綜合評價只為三星,這是因為對該書的評價是兩面倒的:有不少人認為該作為“天才之作”,也有許多人認為這本書“啰嗦、枯燥、難以卒讀”。這并不奇怪:這部小說有著一個傳奇般的故事:“1945年的德國,一個小火車站上,難民如潮。海倫娜帶著七歲的兒子捱過了艱難的戰(zhàn)爭歲月。苦難已經過去,新生活就要開始,然而,她將兒子留在了月臺上,一去不歸……”但作者并沒有采用一種傳奇式的寫法,而是細致鋪陳、綿綿密密地用一種古典油畫的寫法寫就。弗蘭克極端冷靜又極端細致的敘述,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作為一名青年作家,她的勇氣、耐心以及技巧都讓人嘆服。但這也對不少追求閱讀快感的讀者設置了障礙。
      必須坦誠:閱讀這本422頁的作品,我也是讀到一半,才進入狀態(tài)。本書的臺版譯者稱“譯者在翻譯期間哭掉好幾包面紙”,或許是有點夸張。這本書的確很沉重,至于感人與否則見仁見智:畢竟每個人對“沉重”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主人公海倫娜天資聰穎,還有一位關心她的姐姐,雖然她們的父親死于一戰(zhàn)中,還有一個陰森、瘋狂的猶太人母親,也阻擋不住她對未來的向往;最終她和姐姐到了柏林投奔有錢的姨媽,海倫娜渴望上大學,后來遇上了哲學研究生卡爾,兩情相悅卡爾卻慘遭不幸;此后她又遇上了為第三帝國效力的工程師威廉,威廉在新婚之夜發(fā)現海倫娜不是處女之后,頓時變得殘忍暴戾,此后海倫娜懷孕了,但是猜忌、懷疑阻擋了他們的交流;戰(zhàn)爭爆發(fā),威廉遠離她,而身為護士的她則處于種種混亂當中……在這樣一片混亂當中,海倫娜逐漸“失語”,麻木不仁,最終把兒子拋棄在月臺之上。
      而讓她失語的元兇,或許正是人類自身的殘忍與兇暴。海倫娜的猶太母親有著種種怪癖,她的瘋狂讓人不寒而栗,閱讀的過程中每每讓人想起《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那位陰森而瘋狂的艾米麗小姐,當如若艾米麗象征著衰落而孤獨的美國南方,那么母親塞爾瑪就象征著驕傲而孤立進而扭曲的異鄉(xiāng)者。而到了書的后半部分,有一個相當值得關注的細節(jié):在威廉的幫助下,海倫娜獲得了新的身份“艾麗絲”,隱去了猶太血統(tǒng),但兒子彼得卻無意中學會了一首歌謠“猶太人伊奇.雷伯坦/拉出來的是杏仁面/杏仁面不衛(wèi)生/猶太人是混蛋”(此時母親被強行關押在精神病院中最后悲慘死去,姐姐在勞改營中受苦,姨媽的大宅已被搶占……)這是對自身的背叛,也是一個鮮明的諷刺:瘋狂與激進的獨裁湮滅了人性,一場(個人的、民族的)靈魂與信仰的屠殺早已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就這樣,海倫娜的身份與自我認知也逐漸缺失了。但“失語”更多是由于一場強暴造成的:來自世界的強暴。
      哲學研究生卡爾在海倫娜失語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個人認為,這是個不可缺失的任務,但是弗蘭克在書寫他的過程中太游移不定了,最終這個人物控制了她。在卡爾遇難的一節(jié)中,她的筆觸細致而飄忽,仿佛能看出她的不確定。這樣,“卡爾出車禍”的隨機性就令人懷疑了。但這點瑕疵并沒遮掩她的優(yōu)秀。海倫娜深愛卡爾,同時卡爾也象征著海倫娜的某些追求:不計較的愛,知識,活力……隨著卡爾的逝去,海倫娜的一個充滿活力與愛心的時代也逝去了。但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卡爾沒有死去呢?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對不起,卡爾必須死去。他對這世界張開雙臂,而時代的狂潮將會淹滅他。他是海倫娜一個高不可攀但觸手可及的理想,而這理想必將破滅。如若他沒有出車禍,他也可能混亂與破碎中瘋狂。
      而海倫娜即已獻身于卡爾,而威廉的進入則更近似于強暴。威廉是當時納粹主義者的典型代表,逐漸他意識到為海倫娜偽造身份成為他不可告人的污點,而他發(fā)現海倫娜不是處女之后更是勃然大怒,此后他對她充滿了怨恨與猜忌……他對她沒有絲毫的尊重,他亦不關心她的靈魂,他唯一在意的只有“德意志民族的興盛發(fā)達”(當然那場戰(zhàn)爭的結果我們都是知道的)他以一種粗暴的方式進入了她而又粗暴地一走了之……海倫娜懷孕了,而兒子彼得只是一場強暴的產物。他是一個詛咒。海倫娜被拋棄太多次了,她被母親(在精神上)拋棄,被象征著另一種生活的姐姐與姨媽拋棄,被理想拋棄,被卡爾拋棄(以死亡的方式),最后被威廉拋棄……她什么都沒有了,她唯一擁有的只有語言,最后她連語言都不要了。
      且看書中的描寫吧。海倫娜帶彼得到野外,她卻在自然中藏了起來,只有在這時她才發(fā)現自己缺失得太多,擁有得太少,“海倫娜抓起一棵蘑菇,將他這段,整個兒塞進了嘴里,脆嫩的蘑菇幾乎入口即化了,多么享受啊”“難道保持不動不是一件很簡單的是嗎?這種訓練再簡單不過,不要打哆嗦,不要發(fā)出咔嚓的聲音,只要靜止。”“她平靜地呼吸,沒有比這更容易的事?!薄蔼氉砸粋€人的滋味真美,這樣美美地嚼,這樣安靜?!薄?br />   只有在這時候,她才像個完整的女人。她失語了。
      在這世界的兇暴中,她終于失去了一切,她必須拋棄一切,才能獲得自己。在這強暴之后,不要提及溫柔,因為根本沒有溫柔,溫柔只是殘忍的偽裝。在書的尾聲,長大成人的彼得拒絕與前來看望自己的母親見面。前往看望兒子難道不是一個溫柔的舉動嗎?不是的。她已經失去了一切,當她來看望他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死亡是一種溫柔,但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   呵呵~欣賞欣賞~~
  •   變態(tài)的小孩~?。?/li>
  •   沒看過作品 單單看評論就足以震撼
  •   看完好悲傷,卡爾死得好突兀
  •   娶一個好老婆和嘉一個好老公同等重要,海倫娜兩次悲劇的家庭生活告訴我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