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文藝對話集

出版時間:1959-12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古希臘)柏拉圖  譯者:朱光潛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5),古希臘哲學家、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青年時代曾追隨蘇格拉底求學。后回到雅典建立了他著名的學園,在講學進程中寫出了四十篇左右的對話集,內容涉及宗教、神話、政治、倫理、教育、哲學和文藝理論等各方面的重大問題。
本書以文藝理論題材為主,選收《斐德篇》《會飲篇》《理想國》和《法律篇》等八篇對話構成“文藝對話集”。作品運用“蘇格拉底式的論辯法”,把各方觀點都提出來,把其中矛盾剝繭抽絲般地逐層揭露,從而引向比較有說服力的結論。作者把對話體運用得十分靈活,他從日常具體事例出發(fā),以淺喻深,由近及遠,去偽存真,層層深入,不但把人自然而然地引到結論,而且使人看到活的思想進程,激發(fā)自己的思考。

作者簡介

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出身于雅典貴族家庭,年輕時期師從蘇格拉底,后與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并試圖實現(xiàn)他的貴族政治理想。柏拉圖承前啟后,一生著述頗豐,尤其擅長以對話形式的辯論體寫作,作品思想內容包括羅萬象、博大精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柏拉圖文藝對話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一 題解
      1 伊安篇
      對話主題:詩歌的創(chuàng)作是憑專門技藝知識還是憑靈感?
      結論:藝術既不靠某一種專門知識,也就不能給予人某一種專門知識,詩歌創(chuàng)作僅憑靈感。
      
      2 理想國(卷二至卷三)
      對話主題:理想國的制度和理想公民的性格
      結論:①教育是終生的事,各種課程應適合年齡與性格的發(fā)展(0-17、18:音樂和文學;17、18-20:體育與身體鍛煉;20-30:科學和軍事訓練;30-35:辯證術以及一般哲學;35-:從政)
      ②文學的題材內容應含有健康的道德教訓,對青年人有益;文學的敘述方式應是單純敘述而非摹仿敘述和混合敘述。其中單純敘述是作者站在旁觀者的地位把故事敘述出來,即普通所謂間接敘述;摹仿敘述是作者不露面,把人物擺出來,借他們的動作和對話把故事敘述出來,即普通所謂直接敘述,也就是戲劇性的敘述;混合體是時而用單純敘述,時而用摹仿敘述。
     ?、垡魳贩譃楦柙~、樂調和節(jié)奏三部分,樂調和節(jié)奏都應該聽命于歌詞,不應使歌詞遷就樂調和節(jié)奏,而歌詞就是文學,節(jié)奏和樂調都要簡單,一方面能表現(xiàn)勇敢,一方面能表現(xiàn)頭腦清醒、鎮(zhèn)靜、有節(jié)制。
     ?、芤磺兴囆g都有音樂節(jié)奏的道理在里面。美與不美,就要看這音樂節(jié)奏是否和諧勻稱;它是否和諧勻稱,就要看它所表現(xiàn)的心靈品質如何。藝術根本是人格的表現(xiàn),藝術既能表現(xiàn)人格,又能影響人格,所以它在理想國里應該受到最認真的考慮。藝術不僅要美,還要與真和善合一;它不僅以產生快感為目的,還要對于國家有用。
      
      3 理想國(卷十)
      對話主題:控訴詩人
      結論:①詩是希臘教育中重要部分,所以對于詩作合理的決定,是建立理想國的基礎。
     ?、诒举|上:詩只是一種摹仿,詩畫盡管有創(chuàng)造性,它還是取現(xiàn)象世界中的形形色色加以剪裁配合,就還是“摹仿”現(xiàn)象世界(柏拉圖的“摹仿說”雖然看來偏頗,卻奠定了藝術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藝術以現(xiàn)象世界為對象,是具體不是抽象的,是要寫出實人實境,不是憑空談道理的。后來浪漫派著重想象,寫實派著重現(xiàn)實人生,趨向本來相反,可是都逃不了柏拉圖的摹仿說)。
      ③效用上:悲劇利用人性中的哀憐癖和感傷癖,讓聽眾在旁人的災禍中取樂。這個影響尤其危險,因為理想國的保衛(wèi)者們需要勇敢鎮(zhèn)靜,哀憐癖和感傷癖的滋養(yǎng)就會使他們變成一些沒有丈夫氣的懦弱者(亞里士多德反駁說人生來就愛好藝術,這是人的本性,不應摧殘;而且情感經過發(fā)泄之后,起凈化作用,對于身心健康是有益的)。柏拉圖的基本觀點是詩和藝術應服務于政治,它們的好壞就應從政治教育的影響來看。托諸空言不如見諸實行,而詩是徒托空言的,因此“寧愿做詩人所歌頌的英雄,不愿做歌頌英雄的詩人”。
      
      4 斐德若篇
      對話主題:修辭術怎樣才是藝術,是否要從探討真理出發(fā)。
      結論:①文章必須表現(xiàn)真理,因此詭辯派從頭便錯,他們所謂“修辭”是迎合聽眾的成見,強詞奪理,混淆是非,在小計倆上顯聰明,來博得觀眾的贊賞。
     ?、跓o論討論什么題目,先要定義正名,把所討論的事物本質揭開,使參加者和聽眾都有一個一致的目標,不致甲指的是馬而乙指的是驢,各是其說而實在是文不對題。第二步便是分析,這才是真正的修辭術。
     ?、厶K格拉底:文章寫作本身沒有什么可恥,寫得壞才可恥;然而文字書籍也有它的限制和流弊,它是啞口的,你不能和它對質;而且它養(yǎng)成思想的懶惰。其最大功用不過是備忘。比它較勝的是口說的文章,但最好的文章是哲學思想的孕育,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寫在直接受教育的心靈里的。文章是人格的表現(xiàn),一個作者永遠比他的作品要偉大。
      
      5 大希庇阿斯篇
      對話主題:什么是美
      結論:無確切結論,參考看法有①美就是有用的;②美就是有益的,用于善的方面,產生好效果的;③美就是視覺和聽覺所生的快感。
      
      6 會飲篇
      對話主題:頌哲學,頌愛情,頌蘇格拉底
      結論:①達到統(tǒng)攝一切美的事物的最高的美的步驟:愛個別形體的美,由個別美形體推廣到一切美形體,從此得到形體美的概念→愛心靈方面的道德美,如行為制度習俗之類→愛心靈方面學問知識美,即真的美→愛涵蓋一切的絕對美,即美的本體。全部進程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事物到普遍概念,由部分到全體。
      ②朱光潛:《會飲篇》最足以說明柏拉圖哲學的矛盾。他正確看到從個別具體事物出發(fā)才能達到普遍概念,可是達到最高的普遍概念,即絕對概念后卻“過河拆橋”,把絕對概念看成獨立自在,不依存于經驗事實而且超然于經驗事實之上。柏拉圖認為只有概念才是真實的,而它所自生的那些經驗界的客觀事實反而只是“幻相”,沒有真實性。概念既然是絕對的,超時空的,永遠不變的,這就放棄了辯證法的發(fā)展觀點而走上形而上學的迷徑。把概念絕對化,認為發(fā)展終止于絕對概念,這是柏拉圖的基本錯誤。
      
      7 斐利布斯篇
      對話主題:善是知識與快感的結合
      
      8 法律篇
      對話主題:政治法律教育各方面的具體實際問題
      
      二 伊安篇——論詩的靈感
      對話人:蘇格拉底、伊安
      
      1 摘錄
     ?、僖驗檎b詩人要把詩人的意思說出來,讓聽眾了解,要讓人家自己理解,自己就得先了解;所以一個人若是不了解詩人的意思,就不能做一個誦詩人。
     ?、赥ekhne:來自注解——凡是“人為”的而不是“自然”或“天生”的都是Tekhne。醫(yī)藥、耕種、騎射、木作、畜牧之類凡是可憑專門知識來學會的工作都叫做Tekhne。在柏拉圖的著作里,作詩與做桌子做鞋是同屬一類的,因此譯為“技藝”而非“藝術”。近代把“藝術”和“技藝”分開,強分尊卑,是一個很不健康的看法。
     ?、鄯彩歉呙鞯脑娙?,無論在史詩或抒情詩方面,都不是憑技藝來做成他們優(yōu)美的詩歌,而是因為他們得到靈感,有神力憑附著。
      ——我的注解:柏拉圖認為作詩是靠靈感而非技藝,即靈感說而非摹仿說,這里可以看出柏拉圖的神權思想,這靈感是神賦予的。
     ?、茉娙耸且环N輕飄的長著羽翼的神明的東西,不得到靈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沒有能力創(chuàng)造,就不能做詩或代神說話。詩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憑附著,最平庸的詩人也有時唱出最美妙的詩歌;而誦詩人又都是詩人的代言人。
      
      2 柏拉圖的邏輯
      詩中體現(xiàn)了各種技藝的知識,懂這些技藝的人肯定比誦詩人能夠更了解詩人所寫的技藝,因為誦詩人沒有這些技藝
      ↓
      然而誦詩人卻比醫(yī)生、將官、鞋匠等等朗誦的好
      ↓
      說明誦詩人憑的是靈感而不是技藝的知識
      ↓
      按照柏拉圖的詩人-誦詩人-聽眾環(huán),詩人和聽眾應該也是憑借靈感來寫詩和欣賞誦詩
      
      我要說:詩人、誦詩人雖然對技藝知識了解不夠多,但足以騙騙你們這些同樣了解不夠多的貴族聽眾了吧。And柏拉圖你有考慮聲情并茂這種東西嗎?莫非你把這看做靈感?后面你所說的狂迷便是聲情并茂吧。
      
      三 理想國(卷二至卷三)——統(tǒng)治者的文學音樂教育
      對話人:蘇格拉底、阿德曼特、格羅康
      
      1 摘錄
     ?、僖磺惺挛锒际情_頭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年幼,你明白吧?因為在年幼的時候,性格正在形成,任何印象都留下深刻的影響。
      ——我的注解:這句話是不是很像弗洛伊德說的?所以某只老師說得對,弗洛伊德都是“抄”柏拉圖的,后面還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借鑒。柏拉圖通過強調幼年的重要性,進而強調文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因為這些是青年們從小就要接受的教育。
     ?、谝驗閮和瘺]有能力辨別寓言的和不是寓言的,他們在年幼時所聽到的東西容易留下永久不滅的印象。因為這些緣故,我們必須盡力使兒童最初所聽到的故事要做得頂好,可以培養(yǎng)品德。
     ?、凵窦仁巧频?,他就不能像多數(shù)人所說的,為一切事物的因。好的只有歸原于神,惡的須另找原因,不能由于神。于是我們便可以說壞人是悲苦的,因為他們需要懲罰,從神得了懲罰,他們就得到了益處。我們要盡力駁倒神既是善的而又造禍于人那種話。
     ?、苣》逻@玩藝如果從小就開始,一直繼續(xù)下去,就會變成習慣,成為第二天性,影響到身體,聲音和心理方面。
      
      2 我的感想
        柏拉圖的理想國怕是金日成、金正日幫他實現(xiàn)了吧,朝鮮在某種意義上不是一個理想國嗎?為了讓年輕人受到統(tǒng)治者所期望的教育,詩歌、音樂的內容和形式全要受到限制,不自由??!理想國限制了思想的自由,讓人愚昧卻不自知,可怕!所謂理想國本就是統(tǒng)治者的理想國而非人民的理想國!
        
      四 理想國(卷十)——詩人的罪狀
      對話人:蘇格拉底、格羅康
      
      1 摘錄
     ?、僮鹬厝瞬粦搫儆谧鹬卣胬?。
      ——我的注解: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真理才是我們應該尊重和相信的,而非權威。
     ?、诶硎剑簛碜宰⒔狻乩瓐D哲學中基本概念,即概念或普遍的道理。
      ③床不是有三種嗎?第一種是在自然中本有的,我想無妨說是神造的,因為沒有旁人能制造它;第二種是木匠制造的;第三種是畫家制造的。畫家是床的摹仿者,摹仿者的產品不是和真理隔著三層嗎?摹仿和真實題隔得很遠,它在表面上像能制造一切事物,是因為它只取每件事物的一小部分,而那一小部分還只是一種影像。
      ——我的注解:這是蘇格拉底所說的話拼湊而成的,我盡量使邏輯連貫了,事實上這是我的一貫做法。這段主要說畫家只是摹仿者,其創(chuàng)作不是真理。
      ④從荷馬起,一切詩人都只是摹仿者,無論是摹仿德行,或是摹仿他們所寫的一切題材,都只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
      ——我的注解:詩人同樣只是摹仿者。
     ?、蓐P于每件東西都有三種技藝:應用、制造、摹仿。那么我們怎樣判定一個器具、動物或行為是否妥當、美、完善呢?是否要看自然或技藝所指定它應有的用途?那么每件東西的應用者對于那件東西的知識就必然比旁人的可靠,也就必然能告訴制造者說他自己應用這件東西時,哪樣才好,哪樣才壞。而摹仿者對于摹仿題材的美丑既沒有知識,又沒有正確見解,他只能根據(jù)普通無知群眾所認為美的來摹仿。
      ——我的注解:鄙人認為柏拉圖所說的應用者的知識比制造者和摹仿者更多是不對的。尤其是應用者的知識比制造者多肯定是謬誤。放在他們那個工具簡單的時代可能是正確的,但現(xiàn)在顯然是荒謬的??措娨暤娜藭戎圃祀娨暤娜擞懈嗟闹R嗎?我想柏拉圖忽略的是制造者同時也是應用者,會造電視的人必定會看電視。
     ?、弈》率堑土诱撸》滤鶕?jù)的心理作用不是理智)和低劣者(摹仿的對象不是真理)的配合,生出的兒女也就只能是低劣者。
     ?、咦畋阌诟鞣N各樣的摹仿的是無理性的部分。摹仿詩人既然要討好群眾,顯然就不會費心思來摹仿人性中理性的部分,他的藝術也就不求滿足這個理性的部分了;他會看重容易激動情感的和容易變動的性格,因為它最便于摹仿。也就是說,詩人有2點類似畫家——他的作品對于真理沒有多大價值;他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
      ⑧我們親臨災禍時,心中有一種自然傾向,要盡量哭一場,哀訴一番,可是理智把這種自然傾向鎮(zhèn)壓下去了。詩人要想饜足的正是這種自然傾向,這種感傷癖。同時,我們人性中最好的部分,由于沒有讓理智或習慣培養(yǎng)好,對于這感傷癖就放松了防閑,我們于是就拿旁人的痛苦來讓自己取樂。
     ?、崮憧聪矂”硌莼蚴锹犈笥褌冋f笑話,可以感到很大的快感。你平時所引為羞恥而不肯說的話,不肯做的事,在這時候你就不嫌它粗鄙,反而感到愉快,這情形不是恰和你看悲劇表演一樣嗎?你平時也是讓理性壓制住你本性中詼諧的欲念,因為怕人說你是小丑;現(xiàn)在逢場作戲,你卻盡量讓這種欲念得到滿足,結果不免于無意中感染到小丑的習氣。
      ——我的注解:弗洛伊德大爺果然都是抄襲柏拉圖的,什么快感、情欲、理智、抑制都是的。
      
      2 總結
      為什么說詩人是“有罪”的,要從理想國中驅逐?
      形式上:詩是摹仿的摹仿,和真理隔著三層。
      內容上:詩要靠情欲才能打動人,而不是理智,因此詩又遠離了真理。詩是為了讓人產生快感的而不是使人明智的。
      
      五 斐德若篇——論修辭術
      對話人:蘇格拉底、斐德若
      
      1 摘錄
     ?、僖粋€人還不能知道他自己,就忙著去研究一些和他不相干的東西,這在我看是很可笑的。
      ——我的注解:先認識自己再認識世界,不是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嗎?
     ?、跓o論討論什么問題,都要有一個出發(fā)點,這就是必須知道所討論的對象究竟是什么,否則得不到什么結果。許多人對于事物本質,都強不知以為知;既自以為知,他們就不肯在討論的出發(fā)點上先求得一個一致的看法,于是愈討論下去,就愈見分歧,結果他們既互相矛盾,又自相矛盾。
      ——我的注解:討論問題時先要明確好討論的問題究竟是什么,尤其是關鍵概念。譬如我們討論某個行為自私與否,那么我們首先要確定什么是自私,給自私下個大家都同意的定義,而不是你認為自利就是自私,我認為損人利己才是自私。
     ?、塾幸环N欲念,失掉了理性,壓倒了求至善的希冀,沉淫于美所生的快感,尤其是受到同類欲念的火上加油,沉淫于肉體美所生的快感,那就叫做“愛情”。
      ——我的注解:詭辯什么的,蘇格拉底說,我也會。
     ?、茴A備要做辭章家的人絲毫不需要知道真正的正義,只要知道裁判的群眾大概認為是正義的;他也不需要知道真正的善和美,只要知道群眾所認為善和美的。他們說,說服的效果是從群眾意見而不是從真理得來的。
      ——我的注解:和我以前的想法一樣,搞藝術不應該以觀眾為目的,而應是純粹的,否則只能是眾人都喜歡的三流作品。
     ?、萏K格拉底或柏拉圖的辯證術:來自注解——用綜合的分析,研究現(xiàn)象與規(guī)律,感覺與概念的關系,目的在求牢不可破的真理。
      ⑥修辭術:來自注解——詭辯派修辭術的目的在利用聽眾的弱點,投合捕風捉影的意見,用似是而非的論調強詞奪理,姑且博得聽眾的贊許;蘇格拉底的修辭術卻要尋求事物的本質真理,用綜合分析的方法,見出現(xiàn)象與規(guī)律,感覺與概念的關系,所以先要對所討論事物下定義,然后加以分析,將所含道理作妥善的安排。
     ?、呤聦嵱袝r看來不逼真,你就不必照它實際發(fā)生的情形來說,只要設法把它說得逼真,無論是辯護或是控訴,都應該這樣做(來自注解:“逼真”指近理,與真理不同,只是看起來像是真理)。
     ?、嘟栉淖值膸椭麄儫o須教練就可以吞下許多知識,好像無所不知,而實際上卻一無所知,還會自以為聰明,實在是不聰明。
      ——我的注解:記不清是此前還是之后柏拉圖也有這個觀點,書是懶惰和有害的,辯論所得來的知識比從書本上看來的要好得多。
     ?、醽碜宰⒔猓簳谷瞬豢献约核妓鳎瑥姴恢詾橹?,而且可以滋生誤解。所以大思想家不把自己的思想寫在紙上,而把它寫在心靈里,自己的心靈里和弟子們的心靈里。依蘇格拉底的看法,文章實在有三種,頭一種是在心靈中孕育的思想,這是一個作家的最偉大的一部分;其次是說出來的文章,還不失為活思想的活影像;最后是寫出來的文章,只是活思想的死影像。文字意本在傳達,憑筆傳不如憑口傳和人格感化。
      2 我的感想
        真的沒有看懂,修辭術到底是什么?寫文章的方法?論述的方法?總之,這篇探討了太多東西——愛情、詭辯、修辭、藝術的好壞等等,又用了那么多神話,一方面看不進去,另一方面沒看懂。
        
      六 大希庇阿斯篇——論美
      對話人:蘇格拉底、希庇阿斯
      
      1 摘錄
      ①我有一個老習慣,愛提出反駁。
      ——我的注解:以前一直都知道哲學的研究方法是內省和思辨,然后一直認為自己知道思辨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是讀完此書才明白自己當初對于思辨的理解多么淺薄,要想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又是多么的難。你必須不斷的反駁自己才是哲學家的思考方式,這真的很難——反駁自己。
     ?、诿谰褪怯杏玫?。
      ——我的注解:這只是其中的一個觀點,非常的實用主義,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2 我的感想
        用我心理學的眼光來看,美應該是一種心理體驗或狀態(tài),類似于高峰體驗。好吧,這和哲學家的思路完全不同,我避開了本質。
        
      七 會飲篇——論愛美與哲學修養(yǎng)
      對話人:亞波羅多洛、亞里斯脫頓;蘇格拉底、阿伽通、斐德若、泡塞尼阿斯、厄里什馬克、阿里斯托芬、第俄提瑪、亞爾西巴德
      
      1 摘錄
     ?、贋橹返露ゾ鞈僖粋€情人,總是一件很美的事。
      ——我的注解:我也覺得很美,“愛情的追求與學問道德的追求合而為一”真的再好不過了。
      ②親愛的阿伽通,你所不能反駁的是真理不是蘇格拉底,反駁蘇格拉底倒是很容易的事。
     ?、壅_見解就是介乎真知與無知之中的一種東西。
      ——我的注解:這意思難道不是你只能接近真理卻永遠達不到嗎?因為在柏拉圖的哲學中,真理是形而上的。
     ?、芸偨Y起來說,愛情就是一種欲望,想把凡是好的永遠歸自己所有。
     ?、輴矍榈哪康脑趹{美來孕育生殖。通過生殖,凡人的生命才能綿延不朽。我們所迫切追求的不僅是好的東西,而且還要加上不朽。愛情就是想凡是好的東西永遠歸自己所有那一個欲望??尚嗾弑M量設法追求不朽,怎樣才能達到不朽呢?那就全憑生殖,連續(xù)不斷地以后一代接替前一代,以新的接替舊的。
      ——我的注解:第俄提瑪?shù)囊娊狻?br />  ?、尬覀兊闹R全部也不但有些在生,有些在滅,使我們在知識方面前后從來不是同樣的人,而且其中每一種知識也常在生滅流轉中。我們所謂“回憶”就假定知識可以離去;遺忘就是知識的離去,回憶就是喚起一個新的觀念來代替那個離去的觀念,這樣就把前后的知識維系住,使它看來好像始終如一。
      ——我的注解:知識的不朽。
      
      2 我的感想
      我看書就是虎頭蛇尾,只有第一篇看的是最懂的。還好有朱光潛的注釋,要不然真的廢屁了。老師為什么會推薦我看這篇呢?也許我該先看這篇??傊?,前面的許多人詭辯似的頌揚愛神,后面是蘇格拉底以真實性為基礎的頌揚,最后是一段很腐的表白。
        
      八 斐利布斯篇——論美感
      對話人:蘇格拉底、普若第庫斯
      
      摘錄:真正的快感來自所謂美的顏色,美的形式。它們來自這樣一類事物:在缺乏這類事物時我們并不感覺到缺乏,也不感到痛苦,但是它們的出現(xiàn)卻使感官感到滿足,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夾雜在一起。
      
      九 法律篇——論文藝教育
      對話人:雅典客人、克勒尼阿斯(克里特人)、麥格洛斯(斯巴達人)
      
      摘錄
      ①關于快感和痛感的特殊訓練會使人從小到老都能厭恨所應當厭恨的,愛好所應當愛好的。
      ②音樂的優(yōu)美要憑快感來衡量。但是這種快感不應該是隨便哪一個張三李四的快感;只有為最好的和受到最好教育的人所喜愛的音樂,特別是為在德行和教育方面都首屈一指的人所喜愛的音樂,才是優(yōu)美的音樂。
      ——我的注解:柏拉圖果然鄙視人民大眾,藝術也有高低貴賤了,真可憐。
      ③詩人們現(xiàn)在都養(yǎng)成了習慣,為迎合裁判人的低級趣味而寫作,結果觀眾變成了詩人的教師。
      ——我的注解:哈哈,我就說我和柏拉圖的觀點是一致的。
     ?、茉谝魳防飼a生一種誰都無所不知,漫無法紀的普遍的妄想——自由就接踵而來,人們都自以為知道他們其實并不知道的東西,就不再有什么恐懼,隨著恐懼的消失,無恥也就跟著來了。人們憑一種過分大膽的自由,魯莽地拒絕尊重比他們高明的人們的意見,這就是邪惡無恥!
      ——我的注解:柏拉圖是貴族,因此希望保留貴族專政而不是人民大眾的民主。在他眼里,自由會造成邪惡和無恥。
      
      十 譯后記——柏拉圖的美學思想
      1 蘇格拉底式的辯證法,其特點在于側重揭露矛盾。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各方論點的毛病和困難都像剝繭抽絲似地逐層揭露出來,這樣把錯誤見解逐層駁倒之后,就可引向比較正確的結論。
      2 柏拉圖所要解決的主要是早期希臘哲學家所留下來的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是文藝對客觀現(xiàn)實的關系,其次的文藝對社會的功用,還涉及藝術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問題,即靈感問題。
      3 柏拉圖是站在貴族階級反動的立場上的。在他看來,希臘文化在衰落,道德風氣在敗壞,而這種轉變首先要歸咎于詭辯學派所代表的民主勢力的興起,其次要歸咎于文藝的腐化的影響。
      4 柏拉圖處在希臘文化由文藝高峰轉到哲學高峰的時代。在前此幾百年中統(tǒng)治著希臘精神文化的是古老的神話,荷馬的史詩,較晚起的悲劇喜劇以及與詩歌密切聯(lián)系的音樂。詩人是公認的“教育家”、“第一批哲人”、“智慧的祖宗和創(chuàng)造者”。但是到了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文化的鼎盛時代已逐漸過去。隨著民主勢力的開展,自由思想和自由辯論的風氣日漸興盛起來,古老的傳統(tǒng)和權威也就成為辯論批判的對象。
      5 柏拉圖對荷馬以下的希臘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得出兩個結論,一個是文藝給人的不是真理,一個是文藝對人發(fā)生傷風敗俗的影響。
      6 柏拉圖對藝術和美有兩種互相矛盾的看法,一種看法是藝術只能摹仿幻相,見不到真理(理式);另一種看法是美的境界理式世界中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詩人可以見到最高的真理,而這最高的真理也就是美。
      7 柏拉圖心目中有三種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現(xiàn)實世界和藝術世界。藝術世界是由摹仿現(xiàn)實世界來的,現(xiàn)實世界又是摹仿理式世界來的,這后兩種世界同是感性的,都不能有獨立的存在,只有理式世界才有獨立的存在,永駐不變,為兩種較低級世界所自出。感性世界依存于理性世界,而理性世界卻不依存于感性世界,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文藝世界是第三性的。柏拉圖的“理式世界”正是宗教中“神的世界”的摹本,也正是政治中貴族統(tǒng)治的摹本。柏拉圖的“理式”正是神。
      8 在認識論方面柏拉圖有兩種互相矛盾的看法,一種以為理性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根據(jù),超感性世界而獨立,另一種以為要認識理性世界,卻必須根據(jù)感性世界而進行概括化。
      9 柏拉圖的藝術概念和美的概念都建筑在鄙視群眾,鄙視勞動實踐和鄙視感性世界的哲學基礎上。在希臘,“藝術家”就是“手藝人”或“匠人”,地位是卑微的。柏拉圖對普通的“詩人和其他摹仿的藝術家”的輕視是有階級根源的。
      10 在柏拉圖看來,藝術創(chuàng)作的首要條件不是技巧而是靈感,沒有靈感,無論技巧怎樣熟練,也決不能成為大詩人。
      11 理想國的理想是“正義”,所謂“正義”就是城邦里各個階級都站在他們所應站的崗位,應統(tǒng)治的統(tǒng)治,應服從的服從,形成一種和諧的有機整體。在其理想國中,分工是城邦的基本原則,它不過是就埃及的等級制加以雅典式的理想化,目的在于維護貴族統(tǒng)治。
      12 柏拉圖把理想國的公民分成三個等級,最高的是哲學家,其次是戰(zhàn)士,最低的是農工商。這后兩個等級都要聽命于哲學家,國家才能有“正義”。人的性格中也有三個等級,相當于哲學家的是理智,相當于戰(zhàn)士的是意志,相當于農工商的是情欲。人的性格要達到“正義”,意志和情欲也就要受理智的統(tǒng)治。
      13 柏拉圖對文藝的心理分析:“摹仿詩既然要討好群眾,顯然就不會費心思來摹仿人性中的理性的部分,......他會看重容易激動情感(感傷癖和哀憐癖)和容易變動的性格,因為它最便于摹仿。”感傷癖是“要盡量哭一場,哀訴一番”那種“自然傾向”。在劇中人物是感傷癖,在聽眾就是哀憐癖。這些自然傾向本來是應受理智節(jié)制的。悲劇性的文藝卻讓它盡量發(fā)泄,使聽眾暫圖一時快感,“拿旁人的災禍來滋養(yǎng)自己的哀憐癖”,以致臨到自己遇見災禍時,就沒有堅忍的毅力去擔當。喜劇性的文藝則投合人類“本性中詼諧的欲念”,本來是你平時引以為恥而不肯說的話,不肯做的事,到表演在喜劇里,“你就不嫌它粗鄙,反而感到愉快”,這樣就不免使你“于無意中感染到小丑的習氣”。“它們都理應枯萎,而詩卻灌溉它們,滋養(yǎng)它們”。
      14 柏拉圖反對理想國的保衛(wèi)者們從事于戲劇摹仿或扮演。第一個理由是一個人不能同時把許多事做好,保衛(wèi)者應該“專心致志地保衛(wèi)國家的自由”,“不應該摹仿旁的事”;第二個理由是演戲者經常摹仿壞人壞事或是軟弱的人和軟弱的事,習慣成自然,他的純潔專一的性格就會受到傷害。
      15 柏拉圖對文藝的基本態(tài)度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文藝必須對人類社會有用,必須服務于政治,文藝的好壞必須首先從政治標準來衡量;如果從政治標準看,一件文藝作品的影響是壞的,那么,無論它的藝術性多么高,對人的引誘力多么大,哪怕它的作者是古今崇拜的荷馬,也須毫不留情地把它清洗掉。
      16 靈感的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神靈憑附到詩人或藝術家身上,使他處在迷狂狀態(tài),把靈感輸送給他,暗中操縱著他去創(chuàng)作。第二種解釋是不朽的靈魂從前生帶來的回憶。
      17 柏拉圖的一般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都是從他要在雅典民主勢力上升時代竭力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本立場出發(fā)的。他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就是一種借維護神權而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哲學。他的永恒的“理式”就是神,所居的地位也正是高高在上的貴族地位。只有貴族階級中文化修養(yǎng)最高的人(愛智慧者)才有福分接近這種高不可攀的“理式”,只有根據(jù)這種理式,在人身上才能保證理智的絕對控制,意志和情欲的絕對服從;也只有根據(jù)這種理式,在國家里才能保證哲學家和“保衛(wèi)者們”的絕對統(tǒng)治,其他階級的絕對服從。這樣,才能達到理想人和理想國的目的,即柏拉圖所謂的“正義”。從這個基本立場出發(fā),柏拉圖鄙視理式世界以下的感性世界,鄙視與肉體有關的本能,情感和欲望,鄙視哲學家和“保衛(wèi)者們”以外的勞苦大眾,鄙視哲學家的觀照以外的實踐活動以及和實踐活動有關的技藝。
      18 文化遺產批判繼承的歷史過程中一個發(fā)人深省的現(xiàn)象是:每個時代都按當時的特殊需要去吸收過去文化遺產中有用的部分,把沒有用處的部分揚棄掉,因此所吸收的部分往往就不是原來的真正的面貌,但也并不是和原來的真正面貌毫無聯(lián)系。批判繼承的實際情況是復雜的。
      
      十一 讀后記
      一直以來對于哲學“葉公好龍”的我終于讀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本哲學書。跨出了第一部表示很開心,算是了了自己的一個心愿了(放心我并不是要去死);更開心的是柏拉圖的東西原來我也是讀得懂的。但并不是完全讀懂,若不是有朱光潛先生的題解、注解及譯后記,我恐怕只能讀懂10%,如今有了他的幫助也只是50%而已。
      讀罷此書最大的感受是——要學會像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一樣思考,要不斷的反駁自己,反駁他人和反駁權威。知識來源于討論和思考,而不是書本和老師,即使這老師是蘇格拉底。
      
  •     其實此書中的內容不止適用于文藝。短短的《伊安篇》便已讓人回味無窮了。想到:薩滿、跳大神、從眾、單向度的人……
  •   朱先生的研究性翻譯比一些據(jù)說懂古希臘文的“專家”好很多。
  •   是的,與樓上同感.
  •   經典啊,一直不知道該怎么詮釋這個詞。
  •   就憑這么多的翻譯,朱先生的學術影響也將極其深遠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