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奧)穆齊爾,張榮昌(編選) 頁數:338 譯者:吳曉樵,徐暢
Tag標簽:無
前言
在理性和心靈之間 “我們不是有太多理智、太少心靈,而是在心靈問題上太缺少理智?!绷_伯特·穆齊爾(1880—1942)用這句話在隨筆《無救的歐洲》(1922)中表達了他對于自己所處時代的歐洲精神狀況的看法。穆齊爾所生活的時代,以實證主義為代表的理性追求和以存在主義為代表的非理性主義思潮并存,科學理性的高度發(fā)展一方面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進步和豐富的物質成就,把人變成了世界的主宰者,另一方面也嚴重忽略了人的主體性和價值訴求,把人降格為現(xiàn)代化過程的對象。穆齊爾親身經歷了歐洲的經濟危機和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也見證了人們價值體系的崩潰和混亂,作為一名深受時代戰(zhàn)亂和精神危機之苦的知識分子,穆齊爾終其一生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這一切是如何引起的,應該如何解決。他的未完成的代表作《沒有個性的人》和數量眾多的隨筆、日記都可以被視為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的結果,而理性和心靈的關系則是其思考的核心。 在一篇日記中,穆齊爾把“理性和神秘主義”稱為時代的兩極,在他看來,“無救的歐洲”所面臨的問題正是由于這兩極沒有通過一種恰當的結合而達到相互補充和制約,而是各自為政地無度蔓延。在這一點上,穆齊爾代表了一種對理性和非理性思潮都持批判和修正態(tài)度的觀點。在穆齊爾看來,人類精神生活的對象可以被劃分為兩個領域:一是理性領域,即科學主宰的領域,其對象由規(guī)律性事件構成;一個是非理性領域,即人的情感、倫理和價值訴求的領域,其對象是無窮變化的、個體性的和不可計算的事實,這些事實無法被簡約為抽象的規(guī)律。換句話說,后一個領域是人的生活和心靈的領域,這一領域中的對象需要人們用一種“詩人的理性”來認識。如果說科學理性尋找的是確定之物,是等式和規(guī)律,那么詩人的理性面對的任務則是不斷去發(fā)現(xiàn)“新的解答”,發(fā)現(xiàn)人能夠成為怎樣的人的各種可能性,也就是不斷去“發(fā)明”那個“內在的人”?! ∵@種“詩人的理性”就是穆齊爾所追求的理性,他為這種追求主要選取了兩種形式:小說和隨筆。作為一個受過正規(guī)的哲學和科學訓練的人,穆齊爾沒有采用哲學論文的形式來進行他的思考,而是鐘愛小說和隨筆,因為這兩種形式都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關注人的具體生活的能力,它們都是介于理性和心靈之間的形式。相比于小說,隨筆又不僅僅意味著一種文體形式,而且還意味著一種可以滲透進包括小說在內的各種文學樣式中的精神風格,意味著一種思考和看待世界的思維方式。“隨筆”一詞來源于法語的essais,其拉丁語本意是“嘗試、試驗”。德國學者克勞斯·海因里希認為,“嘗試”這個詞指向未完成之物,它對“完成”這一概念提出抗議,因為這一概念將主體的自由置于可疑境地。也就是說,隨筆的精神讓個體在面對貌似完善的、包羅一切的邏輯或世界秩序時具有說“不”的權利。因此,隨筆的精神可以被歸納為一種個體性原則,它是偶然的、未完成的個體對于必然的、完成的整體的反抗。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沒有個性的人》的主人公烏爾里希將自己稱為一個隨筆主義者:“差不多就像一篇隨筆按段落順序從不同的方面討論一個事物,但卻并不完全地去把握它一樣,因為一個完全把握了的事物會一下子失去它的廣度而演變成一個概念,他相信,以這種方式他能夠最正確地看待和處理世界和自己的生活?!币彩窃谶@個意義上,穆齊爾把梅特林克、愛默生、尼采,甚至一部分伊壁鳩魯主義者、斯多噶主義者和神秘主義者的作品都劃歸到隨筆的范疇內。 穆齊爾在日記中曾經寫道:“就像一個品質不佳的人用別人的錢投資時比用自己的錢更加大膽一樣,我也要讓我的思想超出我能夠負責的界限。我把這叫做隨筆、嘗試?!彪S筆能夠不受限制、不承擔任何壓力地思考,因為它不要求對象的地位,也不必追求思想的體系,這是它相對于學術論文的獨特優(yōu)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隨筆就是隨心所欲,信口開河。相反,隨筆是一種嚴格和精確的形式,這種嚴格不是邏輯體系式的嚴格,而是思想自身的嚴格,是針對每一具體對象的嚴格。借助隨筆的優(yōu)勢,穆齊爾對生活和社會中的具體現(xiàn)象進行了大量的思考,而對這些具體現(xiàn)象的觀察,實際上又隱含著對人在社會歷史中之存在的深切關懷。比如對“時尚”現(xiàn)象,穆齊爾寫道: 時尚一年拉長人們,一年縮短人們,它一會兒讓人胖,一會兒讓人瘦,它一會兒讓人上寬下窄,一會兒讓人上窄下寬,它一年讓人把所有頭發(fā)往上梳,一年又讓人把所有頭發(fā)往下梳,它讓人把頭發(fā)一會兒往前、一會兒往后、一會兒往右、一會兒往左梳。如果完全置身事外地看,時尚呈現(xiàn)為數量驚人之少的幾何可能性,這些可能性被以極大的熱情變換交替著,但卻從來不會完全打破傳統(tǒng)。如果再把思想、感覺和行為的時尚——同樣的規(guī)則也適用于這些時尚——包括進來,那么我們的歷史在變得敏感的眼睛里就幾乎無異于一個牲畜圈,人群在這個牲畜圈為數不多的幾面墻之間昏頭昏腦地沖過來沖過去。但是,我們是多么心甘情愿地追隨著那些其實本身也只不過是驚愕地跑在前頭的領導者啊;當我們趕上了潮流,樣子看起來和所有人都相同,所有人的樣子看起來又都與昨天不同的時候,又有怎樣的幸福在從對面的鏡子里對著我們奸笑啊!這一切都是為什么?也許我們有理由害怕,如果不把自己的個性塞進某個公共認可的_口袋里,那我們的個性就會像粉末一樣四散而開。(《望遠鏡》) 穆齊爾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隨筆和隨筆性作品,這本選集中收錄的主要是他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所寫的隨筆、批評和演說稿,此外還收錄了他發(fā)表于一九三六年的自選集《在世遺作》?!对谑肋z作》是穆齊爾“在活著的時候親自出版”的“自己的遺作”,可以被視為作家本人對自己的作品所作的一種評價,其中盡管包括了一些短小的敘事性作品,例如《捕蠅紙》、《換一種眼光看羊》等,但是在一種寬泛的,也是在穆齊爾所理解的意義上,這些敘事性作品同樣也是隨筆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因為它們通過對細微、“渺小”的對象的觀察體現(xiàn)了對人的生活和心靈的微觀世界所作的思考,這些微觀世界是對大的時代背景的映射,因此,它們的價值也許并不亞于諸如《無救的歐洲》和《精神與經驗》這樣的具有更大的關懷視野的作品。正如穆齊爾本人在《在世遺作》的自序中所說:“在犯有很多更大的錯誤的時代,對小錯誤的批評也不失其價值?!薄 ≡凇稛o救的歐洲》一文中,穆齊爾說:“世界歷史從近處看就是這樣,人們一無所見?!边^量的、彼此矛盾、相互沖突的信息和事件妨礙著人們對自己身處其中的時代做出一種清晰的判斷,也許歷史永遠只能是借助抽象概念所作的一種事后的總結,但是思考,隨筆意義上的思考,卻能幫助我們最大可能地去接近那些被宏大的歷史敘事所湮沒的個體心靈事件;在某種意義上,貫徹著這種思考精神的作品就像世界歷史的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座島嶼——個體的命運和心靈就棲居在這些島嶼上?! ⌒鞎场 《?0八年五月
內容概要
穆齊爾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隨筆和隨筆性作品,這本選集中收錄的主要是他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所寫的隨筆、批評和演說稿,此外還收錄了他發(fā)表于一九三六年的自選集《在世遺作》?!对谑肋z作》是穆齊爾“在活著的時候親自出版”的“自己的遺作”,其中盡管包括了一些短小的敘事性作品,例如《捕蠅紙》、《換一種眼光看羊》等,這些敘事性作品同樣也是隨筆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因為它們通過對細微、“渺小” 的對象的觀察體現(xiàn)了對人的生活和心靈的微觀世界所作的思考,這些微觀世界是對大的時代背景的映射,因此,它們的價值也許并不亞于諸如《無救的歐洲》和《精神與經驗》這樣的具有更大的關懷視野的作品。
作者簡介
羅伯特·穆齊爾(1880-1942),奧地利作家。在二十世紀現(xiàn)代派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學生特爾萊斯的困惑》《沒有個性的人》(未完成),短篇小說集《三個女人》,散文集《在世遺作》等。
書籍目錄
隨筆 藝術中的傷風敗俗和病態(tài)中篇小說 關于羅伯特·穆齊爾的書 數學的人 詩人之認識隨札 布里丹的奧地利人 精神與經驗 無救的歐洲或從第一百到第一千的旅行 如何幫助詩人 郊區(qū)客棧 集約主義——摘自一本給富裕起來的人們寫的未出版的藝術手冊 您在做什么?——羅伯特·穆齊爾訪談 為凱爾的六十歲壽辰而作 弗蘭茨·布萊——六十歲壽辰批評 畢希納的《丹東之死》 詩人在電話機旁 萊因哈特來到維也納 阿圖爾·施尼茨勒的《誘騙的喜劇》演說 在里爾克紀念會上的講話 詩人在這個時代——為慶祝奧地利德國作家保護協(xié)會成立兩周年而作的報告(維也納) 巴黎報告——在國際作家大會上為捍衛(wèi)文化而作 論愚蠢——應奧地利工藝聯(lián)盟之邀而作的報告在世遺作 前言 圖像集 捕蠅紙 猴島 波羅的海岸邊的漁夫 通貨膨脹 馬會笑嗎? 被喚醒的人 換一種眼光看羊 棺材蓋 兔子的災難 老鼠 耳聰 斯洛文尼亞鄉(xiāng)村葬禮 少女與英雄 “永遠不再”膳宿公寓 不友好的觀察 黑色魔術 房門與大門 紀念碑 畫師 一個文化問題 周圍盡人皆是詩人和哲學家 藝術周年慶典 望遠鏡 這里真美 誰將你,美麗的森林? 受到威脅的俄狄浦斯 小小故事 巨人阿果阿戈 一個沒有個性的人 三個世紀的故事 兒童故事 烏鶇
章節(jié)摘錄
“失望了?”他對我們喊道,他的話跳躍著掉到了丘陵下面,“你們究竟在期待什么呢?!我就沒覺得失望。在這個東西里——”他用大拇指指著《困惑》,“還是有一些有天分的東西的。但是說到底,穆齊爾從這里就開始一門心思地鉆進一個十六歲少年的無關痛癢的問題中,他令人費解地給了生活中的一個與成人沒什么關系的小插曲以太多的榮譽。在《統(tǒng)一》里,他又開始享受鉆研心理問題的樂趣……”我覺得,這個異議我以前肯定聽到過,也許曾經在哪里讀到過。我迫切地想說出那個好像早已準備好的答復,于是我打斷他的話。“那個十六歲的少年”,我說,“是一個小花招。是用相對簡單一些的,因而也更可塑一些的材料來刻畫心靈關系,這種關系在成人身上被太多其他東西搞得復雜化了,《學生特爾萊斯的困惑》避免了這種復雜。這是一種阻力較小的具有迅速反應能力的狀態(tài)。但是,描寫一種未完成的、正在嘗試的和被嘗試的東西當然并不是問題本身,而僅僅是一種手段,目的在于刻畫或勾畫出,什么才是這個未完成物中那種未完成的東西。它和藝術中所有的心理描寫一樣,都只是我們駕駛著的汽車;如果您覺得作家的目的只是心理描寫,那您就是在汽車里面尋找風景?!薄芭?,”那位文學地質學家一邊用他的小錘子鑿下一塊大腦,放在手里捻碎,嚴肅地觀察一番,然后扔掉,一邊說,“這個作家有時候太缺少描述能力?!薄安?,”我惱火地笑著說,“是缺少描述愿望!”“但是請您想想,”地質學家說,“我認識那么多作家呢?!蔽蚁氡3殖聊?。人們無法在一個單獨的事件中改變一個時代對于文學的成見。如果穆齊爾要在一些需求尚未被喚醒之前便嚴格地滿足這些需求,那他就是自取滅亡。但這時我卻獲得了一種特別的體驗。我們坐在其上的這個大腦似乎對我們的交談很感興趣。我聽見它突然發(fā)出一些輕微的、突突搏動的音節(jié),那一定是我脊柱里的血管干的,它在對我的骶骨輕聲耳語著什么。那些話語在我的背部直往上涌,使我必須要說出它們。“現(xiàn)實”,我被那些話語推動著,復述著它們,“人們所描述的現(xiàn)實,始終只是一個借口。過去某段時間,敘述也許曾經只是一個強大但缺乏概念性的人對于他體驗中那些美好的和可怕的魂靈做出的反擊式的再次觸摸,他的記憶還蜷縮在那些回憶之中,這是言說、重復、談論以及由此達到的去效化所具有的魔力。但是自長篇小說出現(xiàn)之日起,我們就已經開始持有一種由長篇小說而來的敘述概念了。其發(fā)展意圖是,對現(xiàn)實的描述最終變成概念性很強的人慢慢接近一些情感認知和思想震動的服務手段,這些情感認知和思想震動無法在普遍意義上,只能在個別事件的閃爍微光中得以接近;也可能它們無法通過完全理性的、市民式地具有做生意能力的人來得以把握,而只能通過那些不太牢固的、但超出前者之外的部分來把握。我認為,穆齊爾把握了這些情感認知和思想震動——而不僅僅是暗示或感知到了它們。但是在爭論文學創(chuàng)作得好不好之前,人們必須知道,文學應該給人帶來什么?!薄昂芎谩?,大腦耳語道,“很好?!薄堑刭|學家早已準備好了答復?!霸娙俗铌P鍵的特點不是思辨,而是生動性。您只要想想我們那些真正偉大的小說家就行了。他們描述。僅僅一個極富藝術性的鏡頭就可以形成答案。藝術家的觀點和思考并不侵入到事件本身中,也就是說,不是放在畫面中,而是僅僅作為畫面的透視消失點被感覺到。”我身下的大腦咕噥道:生動性,說實話,最終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藝術的目的?!坝袝r候”,我把它的話繼續(xù)說出來,“人們可能會有一種需求,想說出比借助這些手段能夠說的還要多、還要精確的東西。于是人們就制造了新的需求。藝術是一種介于概念性和具體性之間的東西。人們通常用情節(jié)來敘述,含義只是朦朦朧朧地得以體現(xiàn)。或者它們也可能是一目了然的,但那種時候它們多半都是一些眾人已經熟知的含義。難道人們就不能嘗試一下不那么耐心、嘗試一下更多地講述情節(jié)所涉及到的情感和思想的客觀關聯(lián),用籠罩在情節(jié)上面的陌生身體之朦朧微光僅僅去暗示那些無法單憑語言說出的東西嗎?我認為,這樣做只是把一種混合的技術關系顛倒過來了,人們必須像工程師一樣看待它。但是您,把這稱為思辨的您,過高估計了描述人的困難,其實只要幾小筆勾勒就足夠了,越是人們熟知的越好。那些給予他們的人物的完整生動性以如此大價值的作家們,就如同神學家的那個有點麻煩的親愛的上帝,這個上帝賦予人類以自由意志,好讓他們服從他的意志。因為書中的人物之所以被創(chuàng)造出來,只是為了把情感、思想以及其他人類價值放進去,然后人們再從情節(jié)中把這些價值重新從他們身上抽取出來。”但是說到這里,話語從我嘴邊溜掉,跑到那個健康的作家同事嘴里去了?!安还茉鯓印保麛嗳徽f道,“這還是理論。這樣一種在理論上挖空心思地想出來的技法可能是適合這個作家的本性的。而事實始終如我前面所說,這些書與我們時代那些真正的力量沒有絲毫關系。它們面向的是一小撮超級敏感的人,這些人已經沒有現(xiàn)實情感——連反常的現(xiàn)實情感都沒有,他們有的只是對這些情感的文學想象。這是一種人工養(yǎng)育的藝術,這種藝術因其贏弱而變得貧瘠晦暗,而且還把這種貧瘠晦暗作為一種傲慢自負的要求提出來。是的,”他突然吼道,好像必須要對一個思想表現(xiàn)出特別的尊重,盡管我們兩個都在等他說完,“二十世紀恰好充滿風云變幻,但是此人既不懂得去報道對各種生活現(xiàn)象起決定作用的東西,也不懂得去報道具有這些現(xiàn)象的生活!他的詩的靈魂是純粹的猜想?!闭f完他繃緊了他的肱二頭肌。
編輯推薦
《穆齊爾散文》作者穆齊爾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隨筆和隨筆性作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