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王朔  頁數(shù):264  字數(shù):20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寫作對我來說是一個詛咒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跋》  王朔  我的問題就在于想寫一個和所有小說都不一樣的小說。這想法十幾年前一產(chǎn)生就把我將軍將死了。我知道這之前我寫的那些小說出自哪里,也就是些聰明的模仿。這想法——可以叫它野心吧——毀了我的生活和家庭。你能想得出我對生活有多不認真,多潦草么?我出去玩,到處演,其實都是為自己的小說湊場景呢。我覺得小說才是真實、可靠的生活,其他的,演砸了,都無所謂。我就想著自己的小說,什么辦法都試了,最笨的,和最傻的。今天才發(fā)現(xiàn),寫作對我來說是一個詛咒,每當我想換一種方式生活,不管我決心多大,跑得多遠,裝得多像——假裝是另一國人,文盲,最后還是會被逮回來,坐在桌子前,寫自己的各種妄想?! 《嗄陙恚乙恢迸沃囊惶彀堰@本“和所有小說都不一樣”的操蛋小說寫出來,我就塌實了!可以放心去過自己的日子,比較正常的生活,到處轉(zhuǎn)轉(zhuǎn),到異國他鄉(xiāng)看看風景,像電影里那樣一個人開車長途旅行去看望朋友,或素未謀面的親人,吃一點沒吃過的東西,每天躺著曬太陽,或開個酒吧,我真是挺喜歡開酒吧的,那有一種把家放大,街上的行人隨時都會變成親人的錯覺,走在街上,左鄰右舍,每家店鋪的人都認識,都打招呼,你還知道每家店的一點小秘密,那感覺真是不錯,——這是正常生活么?我也不知道。反正這些年我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玩好,凈想著小說了,心不在焉,耽誤、辜負了很多人和事,幾乎、還是已經(jīng)很不道德了。就差犯法了?! 状我詾榇?,終于把它揪出來了,幾次都是揪住個頭發(fā),拉上來一看,臉不是,認錯人了?! ∵@本《和談話》是揪得比較多的,揪出上半身了才覺得不像,寫到最后一行,那么一跑,似乎覺得和自己哪個小說通了,如同《女兒書》聊,聊進《看很美》了,立刻頹了。我這倒霉催的,真不該貪圖稿費,寫那么多爛八七糟的小說,當年。  每回我以為自由了,其實還在枷鎖里。寫這跋時,心里老有一句話,順著這話往下寫,也沒下文,接不住,想著也許是句歌詞,就硬放在這兒吧:一個人的天塌了,全塌在心里……  這就像在狂風中把兩個氣球揉成一個面團……這句話也莫名其妙地老在腦子里打轉(zhuǎn)兒,也不知該按在哪兒?! 懽?,其實是靠別人生活。一輩子靠別人,靠得住么?在人群中談自由,我只能對自己冷笑。變一個人,我做到了,但這有意義么?  2007年12月11日上午

內(nèi)容概要

風燭殘年的北京老王,時隔三十多年后終于敞開心扉,向逝去多年的摯友方言的女兒咪瞇方說出了她父親生死的謎底,小說隨著老王言不由衷、躲躲閃閃、矢口否認、百般詭辯而漸漸進入到隱秘的深處,由此揭開了一個人痛苦的內(nèi)心生活和全部人生滋味。這是一次浴火重生的寫作??缭缴纼山?、異度時空,歷經(jīng)無限黑暗,帶著對人間的巨大感懷——王朔歸來!

作者簡介

  王朔,1958年出生,1976年畢業(yè)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wèi)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yī)藥公司藥品批發(fā)商店任業(yè)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自84年初處女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fā)表在《當代》后,迄今已創(chuàng)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并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十集電視劇。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書籍目錄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跋

章節(jié)摘錄

  1  0四年,我還住在朝陽公園門外朋友家里,一天早上,樓上一個朋友給我送來~封信,是咪咪方從三藩市寫來的。因為不知道我的地址,經(jīng)過幾個朋友之手耽擱了幾個月才轉(zhuǎn)到我這里,信皮兒已經(jīng)有點皺了。她在信里寫她就要高中畢業(yè)了,考上了東部一個我拼不出名字的公立大學的英文系,夏天就要從家里搬出去,租房  子或者住學校宿舍。她有了一個男朋友,當?shù)厝耍\實、文字能力強、理智但是沮喪——她在信中間我“是不是和我爸有點像”。她說,她的理想就是盡快念完這四年大學,然后回北京找一個小學教英語,然后每天混,寫劇本或者小說。她信中的原話是“過一個北京女孩該過的日子”。咪咪方十三歲跟媽媽移民美國,一直不習慣加州和英語,想北京。她念十年級那年放暑假自己回過一趟北京,我請她吃東西,孩子說想回中國讀大學。我跟孩子說,你已經(jīng)考不上中國的大學了,你的中文就停在十三歲,之后接受的認識都是英文的,翻回中文理解力就鈍了一步,怎么能和本地那些一心通過考試解放自己一直都在本地語言環(huán)境中的孩子競爭。想回來也要在外邊念完大學,假裝留學歸來。我還對孩子說,北京作為一個新的消費中心,過去那種生活方式正在逐漸消失,你不要太理想主義。  咪咪方在信中間我,她爸爸理想主義嗎,還是一個經(jīng)常感到沮喪的人?是不是一直都在壓抑著一種情緒?她和父親住的那幾年還太幼稚,不是很理解他,問我能不能告訴她一些關于她父親的事;“他到底有沒有信基督·天主教”。咪咪方在信中留了她的電子郵箱地址,我給她回了個郵件,說信收到了,祝賀她考上大學,告訴  她我的郵箱地址和手機號碼,以便聯(lián)系;告訴她我的看法是她父親沒有真信基督·天主教,他最后那幾天的精神狀態(tài)毋寧說是迷惘?! r間太久了,我已經(jīng)記不得在那封郵件里還說了什么,只記得寫郵件時的心情:難過,有一點激動,覺得孩子還太小,很多話不能說,尤其不能隔著天空說。想等到她再大一點,多接觸一些類型不同的人,結兩次婚,自己經(jīng)過一些哀樂,那時候還想問,再當面跟她聊。咪咪方信中夾有一張她自己的照片,人在陽光中笑,緊張、單薄、有所保留,和方言十幾歲時一模一樣,只是個女孩?! ∴]件發(fā)出后沒有回音,也許是孩子忙,新生活,總是有顧不上,按舊中國的標準,進人大學也算走上社會了,也許是我把她郵箱字母大小寫拼錯了她沒收到,我總是不能正確拼寫英文,不知道。我以為很快就能見到她,也沒太在意這件事,第一個十年,夏天學生放假,高速公路堵車,飛機一架架橫著從天上過,我會想一下咪咪方,手機上進來不熟悉的號碼001什么的,會閃一念是她?人有太多理由不互相聯(lián)系,久之,這份惦念也淡了,只是在機場接人、歡場熬夜身邊走過年輕講英語的圓臉果兒喜歡多看一眼——都忘了為什么了。  慢慢第二個十年——第三個十年,過去了。一代代果兒蒼了,下了枝頭。我也從中步入老年。一生交的朋友都散了,各回各家,建立養(yǎng)老公社共度晚年的計劃成了泡影。住在城里的費用太高,我收集了一下自己的存款,照目前的方式活,活不到八十就要沿街乞討,而照紫微斗數(shù)的預測,我的壽命是八十四,朋友也都窮了,老住人家也不合適。于是收拾下自己的一點衣物,告別了最后一個房東,自個搬到五環(huán)外早年也是朋友給置下的一所小房子里,不出門,也不再上網(wǎng)和記日子,我的時代已經(jīng)落幕,該盡的心都盡了,剩下要做的是把陽壽度完,不鬧事,不出妖蛾子,安靜本分地等著自己的命盤跑光最后一秒。這個世界已經(jīng)與我無關,我每天瞇在床上,補這輩子缺的覺,醒了就看窗外天空,看蔚藍,時刻準備著這個大家伙嗖一下跑掉——翻臉?! 】釤崛旰笥质呛烙耆?,春天也不見晴日,門前的玉蘭沒抱成朵兒就成濕紙了。這年暮春有人給我打了個電話——報了半天名兒沒想起來——說,上世紀我們一起玩得很好的一個孤老頭在家里花盆拉了一泡屎再也沒站起來,幾天后成了醬豆腐被警察送去火化?!氨本┦欣下?lián)”、“孤聯(lián)”聯(lián)合出錢買了棵柿子樹,把他栽在  密云水庫山上的“萬人林”。遺產(chǎn)律師來處理遺物,網(wǎng)上到處發(fā)消息找他的后人,一個和他住同樓,年前還幫他買過小蘇打丁烷氣筒和一瓶醫(yī)用酒精的孤老太太,也是我們舊果兒,才得知。孤老太太建議大家到密云春游一趟,順便給樹澆澆水。沒一個人響應,都說腿腳不方便,有事兒。求了一圈兒,比較多的態(tài)度是就近找個地方讓活著的人聚聚。上世紀也忘了誰說過,人死了,開個歡送會,讓剩下的人有個理由樂樂。上世紀說過的很多話都白說了,這個事兒似乎還可辦。孤老太太上世紀就特別愛操辦把生人變熟,把熟人弄膩這種活動,過兩天電話打回來,說地方找好了,上世紀我們常去的酒吧還剩一個蔣9在營業(yè),還在原來的地方,是蔣號的孫子  在經(jīng)營,已經(jīng)跟蔣孫說好了,包他一夜?! √焐贤碌艋睒渌胱幽翘煲估?,我進了蔣,看見一群蒼鷺和信天翁朝我獰笑。我做了充分現(xiàn)實很殘酷的心理準備,但現(xiàn)實比我準備還殘酷,我問他們:咱們熟嗎?他們說,瞧你、那操性。我伸出我的手,那是一只爪子?! ∫粠脱肿?,都先要杯子,清水,泡上自己的假牙,再要一只干凈杯子,打聽都有什么喝的,——所有人都在講話,講出來的話哪兒都不挨著哪兒,——有的人忽然輕浮了,也不知為什么;一男一女明明和這里所有人都睡過,現(xiàn)在裝耳背一個名字都想不起來——裝眼花?! ≌录傺?,我立刻看不見自己嘴了——這屋里所有臉,鼻子以下都是塌的。忽然一堆爪子舉起杯,一片牙床聲,也沒聽清為什么,人人都把酒倒自己下巴和領口里,洗了把脖子,而且立刻就有人腮幫子一耷拉——醉了。蔣孫站在門口不進來,和街上的人說話,說不認識我們,我都聽見了。

媒體關注與評論

  今天才發(fā)現(xiàn),寫作對我來說是一個詛咒,每當我想換一種方式生活不管我決心多大,跑得多遠,裝得多像——假裝是另一國人、文盲,最后還是會被逮回來,坐在桌子前,寫自己的各種妄想?!  跛?/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5條)

 
 

  •   按照老王的說法,這本書是一部小說,“想和所有小說不一樣的小說”,仔細看完之后,算不得牛比的小說,因為是王朔把自己內(nèi)心隱秘的情緒,混雜著往事亂七八糟地透露給外人看。于是很多人開始從里面找貓膩,找新爆的料。怪不得他說,小說不一定要寫給別人看??梢詫懡o自己,寫出來,舒坦夠了就扔了燒了。所以,作家和讀者之間,有時候僅僅是南轅北轍、或曰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看完這個小說,我就納悶,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學術界對王朔還是那么排斥。什么笨得能砸死人的磚頭厚的《笨花》,什么假惺惺說自己人生的王蒙。都不叫文學。中國的文學,之所以很多不能叫做文學,一缺乏真實性,這里面包括愛模仿的,愛理想主義的,愛真善美的。還有就是淺薄,動輒表達一個人人皆知的狗屎道理。把讀者當猴子耍,還以為人們會看得扼腕嘆息。思想沒有,虛偽一大片,在語言上自然就像餿了的稀飯一樣,泄下來了。面目可憎。王朔沒有被正統(tǒng)文化關注,正如王朔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人們活在脆弱當中。人們不敢看那些與生俱來的慘忍和黑暗。一旦暴露出來展示出來了,就立馬有人昏倒乃至駭死。所以針對王朔的小說,正經(jīng)人是假裝不屑一提?;蛟磺优场M跛愤@樣界定正經(jīng)人:“只關心人的,只關心人類的,一點人文精神就把他充滿,比拜金主義照看的面兒稍稍寬一點。”具體什么是人文精神,就顯得曖昧了。針對虛偽,針對人內(nèi)心深處的黑暗,老王從不避而遠之。單純的善惡,或者群集而處的信仰并不能迷惑他的本心,他說:“你本來信佛,和尚傷了你的心,你本來信基督,教會傷了你的心,你本來什么都不信,自己傷自己的心。”所以他也認為,人生的基調(diào)是痛苦的,是游弋的,“孫子才高興”。小說觸及到了人的生存。他所談的內(nèi)容雖然不系統(tǒng),(我現(xiàn)在特惡心這詞)但是他提出的哲學命題,不比尼采,柯爾愷郭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等一類人差。關于人的孤獨。關于人的痛苦。關于個體的存在和社會群體之間的關系。關于理想主義。老王、咪咪方、梅瑞莎、方言、王扣子,混在在一起,人話鬼話連篇。北京方言和諧趣種種。從中能夠找到虛無,找到這輩人在絕望面前的歇斯底里。歇斯底里,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從20世紀以來的哲學命題就可以看出,解構、破除虛偽而僵死的理想、善良、仁慈,從人最本真的視角出發(fā),人們開始疲倦、不相信、懷疑、開始不哄騙自己、開始透視自己的靈魂、開始將正話反著說、開始圖個快活?;蛘弋攤€悲壯的公牛,或者當一個轉(zhuǎn)頭刺激人的牛氓。于是意義并不重要,因為意義本身就是上帝留給人類的玩笑。人們開始呈現(xiàn)最原初的感覺和不幸,以及與生俱來的迷茫和痛苦。生下來被拋,一切從頭開始,發(fā)老,變臭。一代又一代。更替又更替。在自尊和屈辱之中逆來順受地活下去。意義的崩潰,帶來人如何在崩潰中茍延殘喘。這是每個理解這種生存哲學的人,必須面臨的問題。王朔不再相信道德的力量,不再相信理想主義,他寧愿冷冰冰地當一個小市民,也不愿意當英雄。他說,“幾千年來,進步的都是小市民。英雄都是一個操性,唯恐自己不牛比。到了緊要關頭。還要靠小市民自羞穩(wěn)住陣腳。”當英雄的,戰(zhàn)爭的,都要死人,都要報復,都要復仇。都要最終活不下去。牽連又牽連。他說,“既然解放不了全人類,就一個也不解放?!蔽乙策@么認為,人跟人,誰也沒有權利解放誰,每個人都是。其先是坐井觀天,小井,其后還是坐井觀天,不過是個稍大的井。明白了透徹了不折騰不瘋顛了的時候,那是下世。這世,就必須把生死之墻生這一邊的存在延續(xù)下去。這種悲觀和絕望,仿佛喝了冰鎮(zhèn)的水,五臟六腑充滿了冷酷和不安。哲學家就應該是“表面上的鐵石心腸,實際上是更高領域的,屬于星空的冷酷?!毕敕ㄐ郧樯狭藱n次,語言就上去了。隨便抄上一句。曰:照見過去,過去如蠅。照見未來,未來如雷。身
  •   在看完【致女兒書】后,我是懷著八卦的心態(tài)看這本書的,沒想到一頭扎了進去,跟隨著王朔,在其暢聊和囈語中,上天出世,看到一個與我以往印象截然不同的人。從書中看,王聰明,坦率,執(zhí)著,忠于自我,最重要的是其真誠的展露,勇敢的自省,面對眾人亦不偽裝,在今日中國惡俗虛偽當?shù)赖奈膶W界和學術界,真是難得一見,超越眾生,頗有大師范兒。王在書中苦苦追尋的哲學命題,讓人看到中國的知識分子在集團依附于權貴,成其食客,以知識換酒肉中,還有人直指精神世界,上下求索,感動。題外話,中年夫婦的感情大抵是相似的,有了孩子,就是打不斷扯還亂的親情,這時雙方精神上的獨立是最重要的,各自發(fā)展后,也許是漸行漸遠,結果--無悔。也許是重新交叉或平行,結果--收獲。但都維持了自尊,多好。
  •   咪咪方-因一個好朋友家的貓叫這名字,問之何故,胖子說;是王朔書里的人物買回來看看還真是特別有力度的文字古怪的故事浮華的生活中品味下老王的故事,不失為放松的好方法推薦閱讀
  •   從朋友家的書桌上看到這本書,翻了幾頁,就決定自己買一本了。雖然是《和我們的女兒談話》,但它是一本自我成長、自我反省、自我覺悟的書,與女兒無關,是王朔原有的風格+悟,建議看書的人沉下心來才行。
  •   私下覺得,王朔是了性了的,能和女兒以這種方式談話堪稱大勇,無大智大悲心難以做到,景仰。
  •   和我父親年齡一樣的王朔 我想看看他寫給女兒的是什么
  •   非常非常喜歡,只有王朔才能寫出這樣的東西,其他認沒有這個見識也沒有這個勇氣,他不是為錢而是為自己在寫作了,可惜很多人根本看不明白這書??!
  •   號稱王朔歸來之作。有這個意思。確實是王朔近年最好的一本書了。還是那么貧,但貧得簡短而有力量了。而且也有結構了,不象近年王朔其他的書,一片囈語。從這本書上看,王朔躁動的靈魂似乎有了皈依
  •   全文看完我覺得王朔很不容易,一個人分裂成幾個角色,還相互對話,其實追根究底就是一本單口相聲。。。。這是精神分裂者的領袖級人物?。?!這個中國需要更多正常人看來不正常的人,生活才會真正有趣。
  •   王朔的小說就是經(jīng)典
  •   真的好書,話不多說,王朔用心,心地干凈。
  •   本書用的是問答的方式
    雖然是王朔的一部轉(zhuǎn)型作品
    但是字里行間
    還是能看到獨特的王氏風格
  •   質(zhì)量還不錯,喜歡王朔的作品,期待中。。。
  •   喜歡王朔的文字,故事迷人,透徹
  •   一直很喜歡王朔的書,剛收到書,簡單的翻看了一下,值得推薦!
  •   王朔的書挺好的!
  •   很喜歡王朔 很真實
  •   王朔的書基本要買來看看
  •   展示了王朔先生難得一見的溫柔面。
  •   體現(xiàn)了王朔早期的風格
  •   喜歡王朔的作品
  •   王朔一如既往的好,還有一部分沒看完就被借走了,現(xiàn)在還沒有還
  •   期待王朔的下一本書
  •   我通過一個人的夢進入這個人,當然這關乎你是否與其有同樣的生活態(tài)度。一直認為做夢是自己的事,因為把別人當成主角的夢必然是失敗的。我欣賞老王!看他的夢有柔軟的溫情,因為他的玩笑比煞有介事更接近真實,更認真的自然。
  •   對摯友的懷念與自己的責任讓人感動,沒有痞氣,沒有調(diào)侃,老王還原了一段真實。
  •   看著不錯 慢慢看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   聽老王和咪咪方對話,很有意思。
  •   老王還是那么犀利。
  •   喜歡老王的作品
  •   老王的一貫風格,語言詼諧幽默,只是故事仿佛更真實化了.感人!
  •   本書可以驅(qū)邪避鬼,看完后從此對世界各種裝比裝神弄鬼者,獲得免疫力.實乃居家生活防忽悠之實用指南.
  •   看后有種想給自己孩子寫點什么的沖動??!
  •   這本書里,更注重表達思想,需要仔細思考,讀起來要更多時間,需要一定閱歷的人才更會理解得了,我才22歲,很多地方我看了總要停下來慢慢想作者寫作時的感受。
    文筆沒那么注重(比他以前的書)
  •   給我的印象是作者心情很不好,整本書都很壓抑,不過我喜歡這種壓抑,郁悶,無聊,孤獨。同意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看著大家笑,大家鬧,心想這幫傻B在干嘛(包括自己)?
  •   原本以為這類書會很沉重,不過剛開始看著本書,竟發(fā)現(xiàn),其實,這本書很吸引人
  •   非常滿意?。?!包裝這次很好!因為用了硬箱包裝!價格非常實惠!質(zhì)量很好!沒有殘缺頁!推薦給廣大網(wǎng)友!
  •   到貨后還沒有的及細看,看著不錯
  •   這種風格我很喜歡;
    他的語言對白我很喜歡;
    他的風趣幽默我很喜歡;
    他的傷感我很喜歡;
    他的真實我很喜歡;
    能坦然面對自己,面對生活,面對自己的文字,這種作風我很喜歡。
  •   其實生活的真實便是如此!怎么沒有賈偉的改變一生九堂課、道法自然大智慧和電影立春,卓越上就有!
  •   書我就不扣分了 第一印象不好 像是被人翻過一樣
  •   滿書的幻想、胡扯,但是也算給人的美好想象,在胡編亂造里都是好話,都是希望人的美好祝愿。
  •   還只看了一半,這本書明顯的讓人閱讀速度變慢。構思很叫絕,內(nèi)容有些玄乎,也有些沉重。個人認為是一本很特別的好書。
  •   這個寫的很親切,值得讀讀!
  •   很像五十而知天命的前輩該說的話:)
  •   還不錯,只是一不小心點錯了,買了兩本
  •   還沒看,正版,包裝不錯
  •   非常好 謝謝當當網(wǎng)
  •   書很不錯滴
  •   書很好,幫同事買的。
  •   還不錯的一本書,值得閱讀
  •   這本書可以說是讓我讀了很受益匪淺,我很喜歡,推薦給大家
  •   哦、、、評書好不好、、、要看作者把、、、我對書沒什么細的要求、、沒有看不清的、、打印錯的字就行、、連封面是不是新啊、、完整啊、、我真不在乎這個!
  •   比“狂人日記”好多了,似乎又找到了以前的他,喜歡這本書
  •   好的不得了!
  •   媽媽非常喜歡這本書~~
  •   值得購買。每句話都是精典。太貧了。收蒧了。
  •   好作品不空洞
  •   很好的一本書送給自己
  •   哦哦哦哦哦,啊啊啊啊,鶯鶯燕燕
  •   風燭殘年的北京老王,時隔三十多年后終于敞開心扉,向逝去多年的摯友方言的女兒咪瞇方說出了她父親生死的謎底,小說隨著老王言不由衷、躲躲閃閃、矢口否認、百般詭辯而漸漸進入到隱秘的深處,由此揭開了一個人痛苦的內(nèi)心生活和全部人生滋味。這是一次浴火重生的寫作。跨越生死兩界、異度時空,歷經(jīng)無限黑暗,帶著對人間的巨大感懷——王朔歸來!
  •   前幾天看完了王朔寫的《致女兒書》。周日下午到晚上一直看他寫的《和我們的女兒談話》。發(fā)現(xiàn)王朔的風格大變,他真的老了,是心老了,滿心都是死亡、孤獨、恐懼、人生價值、活著的意義、佛、哲學等等。這都是老年人想的東西。這也難怪,王朔年至五十,朋友、哥哥、父親相繼去世,他又和老婆離婚,老婆帶著女兒移居美國,只剩下他和老娘相依為命,卻又天天吵架,過不到一起,想想真是晚景凄涼,妻離子散,一個繁盛熱鬧的大家庭說散就散,人生如同演戲,自己只是過客,無常啊無常,換誰都會有此感慨。這兩本書王朔很真摯,掏心窩子說話,看得人很心酸,很唏噓,心也跟著老了不少,或者說跟著開始考慮這些一般只有老人才會考慮的東西,愛情的保質(zhì)期了,人生的意義了??吹贸鐾跛番F(xiàn)在很后悔自己把自己的家給拆散了,當時為了徐靜蕾拋棄妻子,決絕之極,估計也是七年之癢,難以忍受,決心跳出圍城,開始新生活,不遵規(guī)矩,不落窠臼,不委屈自個,不留下遺憾,瀟灑走一回,過把癮就死,卻沒想到這么快就看到了人生的盡頭,一時間貪婪心盡滅,恐懼感叢生,酒色財氣皆為身外物,生老病死才是命中劫,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人生到頭感情無所歸宿,成了孤家寡人,書中所言維系精神的“四個女性”(估計是女兒、老娘、前妻沈旭佳、情人徐靜蕾)都難可靠:女兒遠在天邊,老娘朝夕不保,前妻覆水難收,情人無以維系。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于是才有了《我的千歲寒》,于是才有了《致女兒書》和《和我們的女兒談話》。王朔的精神危機把我也傳染了,還好我年輕,20年呢,日子不短不長,他這些經(jīng)驗足可作前車之鑒,讓我不要重蹈覆轍。
  •   還沒看完,夜里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屋子里看《談話》,忽然感到無限的孤獨和害怕。于是暫時合上書來寫評論。和《致女兒書》完全不同,《致女兒書》是對女兒的肺腑之言,讓人看得潸然淚下,只是太短,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結束。《談話》和《致女兒書》大不相同,是關于人生和生死的討論,或許更像一本哲學書而非小說。王朔是個有智慧的人,對現(xiàn)世有一眼看透的能力,但是太孤獨和消極,看這本書,你能夠看到王朔的更多生活和世界觀。偷偷看了一下書的最后一章,寫著“第一部分完”。狡詐??!
  •   說實話還是挺深的,一般時候都是看不進去的時候。得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才能好好讀一把。老師說這是王朔繼我的千歲寒之后回歸的作品,顯示出了老王的水平。
  •   書里一再充斥著悲的基調(diào),時間調(diào)撥到2034年從一個老者的角度談起生與死的兩個世界的景象。我想這樣也正反映了王朔隱晦在腦里的那一面對生與死的兩個世界的穿越,自己信仰自己。正如書里提到的,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人,瘋還存在嗎?這是一個關于如何定義瘋的問題,是社會問題。語言很刺激玄化,出其一無二。如果想看明白些,建議先把其他的如致女兒書新狂人日記我的千歲寒看了才看這書。
  •   連同王朔其它基本作品一起買來送人的,這本我略微翻了幾眼,這本書展示的是一個收斂鋒芒對女兒語重心長的父親形象,讓讀者領略了不同的王朔
  •   在當當搜想買的書,不知為何突然想買本王朔的書,于是買了這本。讀此書不像以往買的書讀時心情那樣沉重,更多的是輕松,不用思考,多得是詼諧。此書可能最適合北京的四十歲左右的人讀,與自己的生活很貼近。
    但是此書的輕松必然帶來數(shù)缺乏一定的思想性
  •   透過字里行間的是王朔紛亂真實的內(nèi)省表達,看到他的平凡與不凡,他的壞脾氣與癡誠混雜一體,或者說,王朔用他的氣急敗壞的外在表達隱掩著自己的真性情,他的良心,他對自己的不滿,對前妻對女兒的愧疚表達得淋漓盡致,不僅僅是對死亡的深思罷,我更多看到了他的心性與愛憎;不喜歡他的罵咧咧作派,但這無奈是王朔的自成風格之一,在緩入中老年的過渡期,對自己深刻地剖析,通過反躬自醒,平撫自心,提文煉字,想找到一個更貼切更卓然的平臺表達自心.無論如何,才情率真的文字是深得人心的,觀其文,爽哉。
  •   一直很喜歡王朔的作品,不論什么風格的小說都寫的很有一套,這本書到手到現(xiàn)在我看了有一陣了,實事求是的說我真的有點沒看懂,不知道王朔到底想說什么?估計突破自己真的很難,或者說真的突破了自己可能讀者又跟不上作者的思維了!總之祝福王朔今后能寫出更精彩的作品!
  •   書剛拿到手,才看了七頁,先上來占個位子,呵呵。翻開書發(fā)現(xiàn)紙張用的是那種略微發(fā)黃的紙,這種紙張學名兒叫什么來著?說心里話,不太喜歡這種紙兒,總感覺摸起來麻麻的,感覺掉渣兒。當然了,王朔的字兒我倒是喜歡,毫無原則的喜歡,繼續(xù)讀......
  •   王朔終于踏實了。
  •   文字寫的真好。這功底。王朔張狂的有點道理啊。
  •   王朔的書 看過幾本 很喜歡其風格 所以這本負有盛名的當然不能不買了 讀完 在分享 如果可以追加的話
  •   喜歡王朔的文章。但是這本看起來有點不一樣,
  •   喜歡王朔的文章,從第一次看到他的的書,喜歡他辛辣的語言,赤裸裸的嘲諷,喜歡,很喜歡!
  •   王朔,丫都成精了,還是通透的那種
  •   補缺王朔全集
  •   喜歡王朔的文筆
  •   王朔的作品,早期的叛逆,晚期的富有哲理性,很值得一讀??!
  •   《致女兒書》的續(xù)篇吧。讀了前篇,還是感動了多次,這次依舊期待,不知道會怎樣。
  •   前半拉在辦公室翻的,沒怎么看進去,有幾段寫心里去了,后半拉在家看的,一口氣看完,拿起放不下,寫得太好了,強薦給了好友。人生有什么意義呢??
  •   錯以為是《致女兒書》的修訂啥的
    初看有點糾結,細細讀來又有點意思,等我也上年紀了再讀可能會有不同的感悟?
  •   小說是寫的不錯,可惜運輸過程中有些損壞
  •   文風和以前不同大段的語言沒有點耐心一般人讀不下去,內(nèi)容深奧又有點玄,讀了兩遍,第一遍跳著讀的,第二遍順著讀完,我覺得不管如何,都能夠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   實在的心里話,讓人產(chǎn)生共鳴
  •   是一本讓人深思沉郁的書!
  •   以前的文字是市場行為,這次的書算是寫給自己的么?
  •   剖析了很多我們一直說不出來的事兒
  •   對自己的評價,兩個人調(diào)侃的對話,只是看起來要琢磨,要摘清楚主要的東西,有些累
  •   可能是我道行還不夠,我這樣的讀者,就是最可愛的讀者,首先質(zhì)疑的是自己。
  •   應該不錯!還沒看!
  •   有不少值得回味的東西,但感覺后面越來越混亂,好像編不下去了的樣子。
  •   雖然看得有點迷糊,但是文筆確實不錯~~
  •   不錯不錯,值得看一看的。
  •   我沒有勇氣看完整本書感覺看得好累
  •   書拿到有些臟,有點不爽
  •   可是我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煩躁,看不下去了,看不下去了
  •   這書估計只有我這種朔爺?shù)蔫F桿讀者才能看一半明白了得把他過去的著作一本一本挨個讀下來,才能明白這本書里很多意思和隱喻、代指。喜歡看情節(jié)的還是不要買的好,會一頭霧水的.
  •   很期待看
  •   還沒看,存起來,慢慢看。
  •   王朔的書總是在半懂不懂之間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