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美] 斯蒂芬·金 頁數:403 譯者:施寄青,趙永芬,齊若蘭
Tag標簽:無
前言
斯蒂芬·金始終焦慮著,自從他發(fā)現自己愛上寫作這件事之后。一九五四年,七歲的他,因病休學在家,整天躺在床上看漫畫。在母親的鼓舞下,他創(chuàng)作了一個四頁長的魔法動物故事,獲得母親所賞賜的一塊美金稿費。他自覺人生就此開啟了一扇“可能”的大門,但,焦慮也隨之開始了。不同的人生階段里,這種關于寫作的焦慮,以著不同的面貌出現。“退稿”當然是其中一種,但不嚴重。對于一個以寫作為樂的十四歲少年而言,墻上懸掛退稿的釘子因無法負荷重量而掉了下來,充其量換一根更長一點的就是了。類如“寫得很好,但不適合我們。你很有才華,再加把勁吧!”的退稿注語,則讓他大受鼓舞,深感希望無窮,前途無限。一生最愛是恐怖真正讓人焦慮的是,他自小就對公認有助于“精神向上提升”的優(yōu)良課外讀物諸如《白雪公主》、《安博公爵》……無甚反應,吸引他廢寢忘食鉆讀、趕場的書籍和電影,幾無例外都是關于火星人、吸血鬼、僵尸、盜墓者、活死人、蛇發(fā)魔女、開膛手杰克……這種直到今天還是被教育人士視為“兒童不宜”的“低劣”創(chuàng)作,并且越血腥、越恐怖、越能讓他感到興奮滿足。寫作反映人生,你讀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動之于心,很自然形諸于筆,尤其對于中學八年級生而言。一九六一年某月的某一天,斯蒂芬·金把他所看到、自認為精彩無比的彩色恐怖片《陷阱與鐘擺》改寫成小說,自編自印,帶到學校去兜售,一個上午便賣了三十六本,現賺九塊錢,成了他的“第一本暢銷書”,也讓他這個窮苦人家的小孩大受鼓舞,深感“錢”途有望,更多零用錢終于不是夢。下午兩點鐘,他被叫到校長室,校長要他把錢退還同學,還訓了他一頓:“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華,卻為什么,老愛寫這些垃圾東西,白白糟蹋天分呢?”斯蒂芬·金羞愧地遵命退錢,卻不認輸。那年暑假,他又自寫自編自印了個《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大賣一場。然而,賺足了零用錢的他,內心還是感到羞愧,耳邊不停浮現校長的話:為何要糟蹋天分?為何要浪費時間?為何要寫這些垃圾?此后二十多年之間,這些話成為斯蒂芬·金揮之不去的陰影。他還在寫,且割舍不下“這些垃圾東西”?!皩懽魇且环N涂鴉。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像一個濾網,網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我的濾網流不過的東西,也許可以流過你的濾網,而且一點困難也沒有。你的濾網流不過的東西,也許在我的濾網中通行無阻。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與生俱來的責任去轉換這些堵住我們思想濾網的糟粕,最后會發(fā)展出某種才藝來?!背擅?,斯蒂芬·金曾經這樣解釋他的寫作嗜好,他的思想濾網流不過去的,就是“恐懼”這件事,這是天性,所以他愛寫,也幾乎只寫“恐怖小說”。一生最愛是恐怖,聽起來似乎有些病態(tài),許多人也認為這是斯蒂芬。金在嘗到甜頭、靠著嚇人賺得億萬家產之后的說詞,根本是嘩眾取寵的一派胡言。然而,正如孔子所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蔽覀內粢浴翱植佬≌f”跟“寫作”來代替“道”與“仁”這兩個字,再用這段話來形容斯蒂芬·金的這一生,則雖不中亦不遠矣。我知道我有多認真一九七三年的斯蒂芬·金:大學畢業(yè)兩年,二十七歲,已婚,眼鏡鏡片越來越厚重,卡其褲已快裝不下日益向外張的啤酒肚。育有一子一女的他,好不容易在高中找到一份教職,卻入不敷出,暑假里還得到洗衣工廠打工,老婆塔比莎則穿著粉紅制服在甜甜圈店里當服務生。全家人住在一輛拖車里,電話被斷線了,更沒錢修理代步用的破爛“別克”車。他終日擔心會有額外的賬單,也被教學跟行政會議搞得興味索然,“這不是我該擁有的生活!”跟所有人一樣,斯蒂芬·金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卻看不到任何改變的曙光。然而,即使生活如此艱難,他還是在寫作,還是在投稿,而且,還是寫恐怖小說,書桌抽屜里隨時躺著五、六份未完的手稿?!盀楹我闾L旆?為何要浪費時間?為何要寫這些垃圾?”老校長的這幾句話,想必也曾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不過此時的他大概無暇顧及這些了。畢竟,有時候“垃圾”被錄用了,額外的稿費收入總會帶來意外的歡樂。全家大吃一頓、多買些日用品、帶耳朵有問題的女兒去看早該看的醫(yī)生。這有什么不好呢?他真正擔心的是,眼見而立之年即將到來,自己到底能不能成為作家,靠寫作為生呢?人的命運難說,事后回想,一個小動作,往往決定了一生的走向。要不是老婆塔比莎始終認定斯蒂芬·金有才華,寫作絕不是浪費時間,總是鼓勵他多花時間在寫作上;要不是她從字紙簍里把已經被揉掉的《魔女嘉麗》)草稿撿了回來,抖掉煙灰,攤平開來閱讀,還貼心地對老公說“這個有搞頭,你一定行的”!斯蒂芬·金能否掙脫金鎖走蛟龍,平地一聲起高樓,只怕還在未定之天呢。但不管怎么說,一九七四年,《魔女嘉麗》出版已經是一個歷史事實了。這本書像個實現了的“美國夢”,讓斯蒂芬·金一鳴驚人,一飛沖天,一夜成名,也造就了美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暢銷書作家之一——接下來,他將花三十年時間,以雙手之力,開創(chuàng)出“社會恐怖小說”這一類型閱讀,與安·萊絲、狄恩·昆茲、彼得·斯陶伯、約翰·法瑞斯等人共同鋪設出一條寬闊的大道來?!赌嘻悺奉A付版稅僅二千五百美元,暢銷之后,光平裝本版權就賣了四十萬美元,他拿到一半的二十萬,等于三十一年的教書薪水。斯蒂芬·金時來運轉,終于發(fā)了!能夠無憂無慮、全心全意做他愛做的事,他也更加勤奮了。此后三十年里,每天一大早,他就坐在打字機前寫作,至少要寫個一千五百字才起身,且每年只在國慶日、生日和圣誕節(jié)這三天停筆歇息。(后來他承認,這是為了找話題才這樣說的,其實一瘋魔了,這三天照寫不誤!)“我不斷地寫,因為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有人花上二十年做心理分析,想去了解他們?yōu)楹斡心撤N興趣和感覺,我只是放縱它們。”“當我坐在打字機前時,我知道我有多認真。”某次接受訪問時,斯蒂芬·金曾這樣說道。到了一九八二年,短短八年中,他已寫出十本小說,本本賣錢。一九八五年之后,速度更快了,曾在十五個月內連續(xù)出版了四部新作,其中《它》(It)厚達一千一百三十八頁,重逾三磅又七盎司半,簡直是書市大忌,但照樣“呱呱叫”,獨占鰲頭,暢銷百萬余冊。一九八八年里,他曾有四部小說同時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成了美國出版界破天荒的大事。整個八O年代里,斯蒂芬·金可說攻無不勝、戰(zhàn)無不克。據統(tǒng)計,這十年里,美國大大小小最暢銷的二十五本書里,他一人就占了七本,當真空前絕后!版稅之外,從第一本小說起,斯蒂芬·金的另一筆財富就是來自影視收入。由于他實在會講故事,且驚悚懸疑還帶著血腥殺戮的內容,又格外適合改編成影視,因此幾乎每一本小說都被搬上銀幕,讓八O年代過著相對太平卻也單調日子的美國民眾獲得了刺激的宣泄。有人曾私下統(tǒng)計過,一九九O年秋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斯蒂芬·金同時有一部小說在電視播出,兩部小說在電影院放映,另一部正在拍攝中。其利益之龐大,可想而知。事實上,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好萊塢工業(yè)與出版市場緊密結合,“小說還在寫,電影就說好會開拍”的這一生產模式,幾乎就是由斯蒂芬·金始作俑,再經過約翰·格里遜、麥克·克萊頓、湯姆·克蘭西這幾位暢銷天王發(fā)揚光大而確立的。斯蒂芬·金寫得快又賣得好,名利雙收,出版等于印鈔票,昔日戲言富貴事,今朝都到眼前來。然而,他似乎又焦慮起來了。本來就愛喝兩杯的他,到了一九八五年,酒癮、藥癮紛紛上身,不但酗酒,還吸食古柯堿。這是為什么呢?“成名癥候群”的患得患失,以及定期出版的壓力都可能是原因,但以斯蒂芬·金在此時期的出書質量來看,大約都不成問題。隱藏在意識底層的,“為何要糟蹋天分?為何要浪費時間?為何要寫這些垃圾?”如影隨形,如蛆附骨,只怕老校長的魔咒還在蠢蠢作祟著。從擔心“恐怖”到擔心“不恐怖”一九八二年,斯蒂芬·金已經接連寫出《午夜行尸》、《閃靈》、《玉米田的孩子》、《再死一次》、《燃燒的凝視》、《狂犬庫丘》這些哄傳一時的叫座小說,聲名大噪,隱隱然具備“暢銷霸王”氣象之時,他卻出版了《肖申克的救贖》。這一本書頗出乎讀者跟出版界意料之外,是由四個中篇小說組成,前三個與恐怖幾乎沾不上邊,最后一個雖頗驚悚,但跟之前的“超能力”、“吸血鬼”、鮮血滿地流相較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關于這本書,斯蒂芬·金后來曾透露:“我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書都多?!薄耙苍S一生再也不會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書了?!睘槭裁匆ㄟ@么多精神?為什么再也不會有第二本了?答案還得從這本書里去探索。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贖》的《后記》里追述,當他出版《魔女嘉麗》后,又寫了《午夜行尸》,編輯有點替他擔心,原因是怕他被“定型”為“專寫恐怖小說的作家”。斯蒂芬·金對這事看得較輕松,要他等幾年再說,原因是“在美國,沒有人能專靠寫恐怖小說賺錢”。言下之意,當然是指他還會轉型的。后來,《閃靈》又大賣,編輯更擔心“定型”問題了。斯蒂芬·金卻還是一派輕松,認為被定型也無妨,“如果讀者喜歡,我就繼續(xù)寫恐怖小說好了,這樣也不錯?!钡鹊健缎ど昕说木融H》出來了,他的編輯還是在擔心,重點卻不一樣了,“我可不這么認為。里面能不能有一篇是恐怖故事?”“我大概可以加強一點恐怖氣氛?!薄昂脴O了!還有那本新小說——”“寫一輛鬧鬼的車如何?”“這才對呀!”從擔心“恐怖”到擔心“不恐怖”,清楚說明了市場的力量正一步步把斯蒂芬·金給“定型”下來。但也說明了,就算一生最愛是恐怖,就算八年寫了十部小說,本本暢銷之后,他還是有些疑惑,無法肯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寫些“垃圾”、在“糟蹋天分”、在“浪費時間”?這種焦慮,透過《尸體》里被公認為斯蒂芬·金的化身的敘事者戈登的口中說得很清楚:“許多書評人說我寫的東西都是狗屎,我也時常覺得他們說得沒錯……我的故事太像童話故事了,顯得荒誕不經?!蚁胫牢宜龅倪@一切是否真有任何意義?一個人能以寫杜撰的小說致富,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黑暗的另一半讀者喜歡我就寫,斯蒂芬·金是這樣說的。然而,足以肯定一個作家的,除了讀者的掌聲之外,別忘了,還有書評人——像老校長那樣,老愛把“暢銷”跟“垃圾”劃上等號的書評人。在無錢買米買鹽的時候,賺錢養(yǎng)家求溫飽是最迫切的需要,旁人說好說壞都不重要。一旦財源滾滾、衣食無虞之后,自我肯定就變得重要了。這一肯定,往往都要靠“名”,且是“好名”,而不是“惡名”。毫無疑問,斯蒂芬.金才華橫溢,但正如他所說,喜愛黑暗不可知的事物是他天生的興趣,他依著上帝所賜予的寫作才華,順著自己的天性去創(chuàng)作,他夠認真、很努力,外界也回報他足夠的財富跟名氣。但,為什么總有一些人,且是他認為值得尊敬、應該重視的人,卻總是認為他在嘩眾取寵,一味賺錢;老是批評他所寫的東西不入流,賺再多的錢也還是“垃圾”?如果說,一個作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忠于自己”,那他肯定做到這點了。但為什么主流文學界還是沒辦法肯定他呢?這個焦慮后來成為斯蒂芬·金文學創(chuàng)作中很明顯的一個特質,他經常以暢銷作家為寫作對象,遠如《慘不忍睹》(Misery,1987)中被狂熱女書迷所綁架的那一位,近如《白骨袋》(Bag of Bones,1998)里被創(chuàng)作瓶頸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這一位,其中均不無夫子自道的意味。最值得注意、也最具象征意義的則是《黑暗的另一半》(The DarkHalf,1989),那位專心于嚴肅文學創(chuàng)作卻一事無成,偶然游戲文章,寫了幾本恐怖小說竟名利雙收的中年作家。因為越寫越覺得糟蹋天分、浪費時間,他想抽腿罷手了。透過雜志報道,搞了個親手“埋葬分身”的儀式,在墳場拍了幾張“我的墓碑”的照片,用以昭告世人。誰曉得竟把那個無中生有、照理說已經一死百了的“通俗分身”給喚醒了?!八睆膲灴又信懒顺鰜恚箝_殺戒,把每一個涉及謀殺“他”的人都給殺了。最后還綁架中年作家的妻兒,威脅他再寫一部系列小說,好讓自己能復活,也取代他的地位。故事結局,“嚴肅文學”終究還是打敗了“通俗文學”,把“他”趕回“他”該待的黑暗世界里。書中有一段話,讓人浮想聯翩:“任何靠創(chuàng)作維生的男人或女人都必須這樣。一個活在正常的世界上……另一個創(chuàng)造世界。他們是兩個人。至少是兩個人?!钡瑸槭裁赐ㄋ孜膶W的那一位是“黑暗的一半”,而“活在正常世界上的這一位”又非要將他置之死地呢?現實的斯蒂芬·金分明是“黑暗”那一邊的人,可他為什么還是把“自己”給處死了?這種處死的深層心理結構是什么呢?通俗文學屬于“黑暗的一半”。就斯蒂芬·金而言,現實似乎就是這樣。一九八六年,他出道十二年,早已家財萬貫,名利雙收,在美國文壇上,卻像個新興暴發(fā)戶,只能孤芳自賞。代表主流的“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National Book Formdation)從來不曾正眼看待過他,別說作品入圍“全國圖書獎”什么的,就連每年的頒獎典禮,冠蓋滿京華,也從來不曾寄張請?zhí)o他:你想來,就自己掏錢買餐券吧!斯人獨憔悴的斯蒂芬·金或許因此氣不過,決心換跑道再出發(fā)。這一年里,他公開宣布放棄恐怖小說創(chuàng)作,轉向較無門戶之見、始終很肯定他的努力的科幻、奇幻小說(這時的他,早獲得代表這兩類小說創(chuàng)作最高榮譽的“雨果獎”[Hugo Awards]、“盧卡斯獎”[Locus Awards]跟“世界奇幻文學獎”[World Fantasy Awazds])。正直體面,甚至是高貴的此消息傳出后,“金迷”一片嘩然,堅決反對,抵死不從。靠他吃飯的那些影視中人更不用說了。其情況恰恰合了一句諺語:“扮戲的要散,看戲的不肯散?!弊詈?,斯蒂芬·金或者拗不過書迷的熱情、本性的呼喚,以及,也很重要的,白花花銀子的誘惑,寫著寫著,還是回到恐怖小說這條道路上來了。一九八七年,他寫出了《慘不忍睹》,后來搬上銀幕,改名《戰(zhàn)栗游戲》,那個被狂熱女書迷所綁架、刀斧加身、硬逼他照著她之所愛寫作的暢銷作家,相當程度上,當是反映了彼時斯蒂芬·金的內心感受吧。被“綁架”了的斯蒂芬·金,一如胡適口中的“過河卒子”,退既無可退,只得拼命向前。向前的方法,除了更細膩、更講究創(chuàng)作技巧,多些“人性心理”,少些“血腥暴力”;多些“凡夫俗子”,少些“特異功能”之外,他也重拾短篇小說,在《紐約客》(The New,Yorker)上發(fā)表小說,證明自己的才華。甚至,從“雙日”(Douleday)到“維京”(Vildng),再到“斯克萊布諾”(Scribner),一路更換出版社的軌跡,也說明了他越來越“嚴肅”以對的態(tài)度(一九九六年,他以《黑衣男子》[The Man in the BlackSuit]摘下代表短篇小說最高榮譽的“歐亨利獎”[O.Henry Awards],算是這一連串努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不平則鳴,只要有機會,斯蒂芬·金總不惜口角干戈,也要跟人辯論到底:“大眾小說”絕非“垃圾”的代名詞,受歡迎未必就不是好文學!一九九一年,美國筆會通訊針對“通俗文學”與“嚴肅文學”的分野進行討論,小說家厄休拉·佩琳(Ursula Perrin)寫了一封信給筆會,公開說:“我寫的是‘較好的’小說,意思是說,我不寫羅曼史或恐怖小說或推理小說?!边@段話激怒了斯蒂芬·金,他疾言厲色地反駁,就算暢銷小說也分千百種,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他們中間某些人的作品,有時或經常充滿文學性,且全都是講故事的好手。而這使我遠離了平淡無趣的生活……豐富了我的閑暇時光。這樣的創(chuàng)作,在我看來,始終是正直體面,甚至是高貴的。”哪能一錘定音,妄定優(yōu)劣呢?“只有好小說跟壞小說之分,沒有嚴肅文學跟通俗文學之別?!彼沟俜摇そ鹣胝f的就是這個。然而,一如前此所有關乎此一主題的討論,這次的爭論,還是各自表述,雖有交集。原因是,此事表面雖僅關乎“嚴肅文學”跟“通俗文學”區(qū)分的合理性與否,但,問題底層除了文學典范的更替、文學史的流變,例如,狄更斯如何從通俗多產的通俗文學作家一變而為今日英國文學史中浪漫主義的經典作家;或艾略特(T.S.Eliot,1888—1965)的《荒原》(The Waste Land,1922)跟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尤利西斯》(Ulysses,1922)如何型塑現代主義,而將小說帶入到“晦澀難懂才叫文學”的窄胡同等等,事實上,還涉及二十世紀以來的文化變遷,例如,寫作的商業(yè)化、出版的娛樂化、文化霸權的攻防,甚至人性的本質,絕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講得明白的——“道假諸緣,復須時熟”,典范的更替,豈是說換就換的?最后的肯定一九九九年,斯蒂芬·金慘遭車禍,幸得大難不死。二OOO年出版《寫作》(0n writting),頗有為自己一生蓋棺論定、薪傳后人的意味。二OO二年夏天,傳出他罹患老年黃斑病變,恐有失明之虞;到了冬天,他又說要急流勇退,即將封筆了。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顯示長日將盡,時不我予。大師一輩子念念不忘,希望能在美國文學史上立塊碑,好向老校長證明自己沒有糟蹋天分、沒有浪費時間、不是寫些垃圾的心愿,眼看是無法完成了。誰知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竟然宣布,他獲得二OO三年全國書獎的“終身成就獎”,理由是他的作品“繼承了美國文學注重情節(jié)和氣氛的偉大傳統(tǒng),體現出人類靈魂深處種種美麗的和悲慘的道德真相。”斯蒂芬·金終于收到請?zhí)?,而且是上臺領獎的請?zhí)?。消息傳出,美國文學界仿如被捅穿了的馬蜂窩,群情沸騰:不屑者有之,陰謀論以對者有之,鼓掌叫好者有之。爭論持續(xù)一個月,從報章雜志一直延續(xù)到頒獎會場。保守派大將、一輩子宣揚“西方正典”不遺余力的耶魯大學教授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開炮直斥這是“可怕的錯誤”,因為斯蒂芬·金“根本不是個好作家?!薄八淖髌?,過去被稱為‘廉價驚險小說’。就是這玩意兒,他們竟還相信里面有什么文學價值、美學成就,以及啟迪心智的思想,這只能證明這群評審都是白癡!”著名文學評論家列夫·格羅斯曼(Lev Crossman)則在《時代周刊》寫了一篇《老金萬歲》,大力聲援斯蒂芬·金。他認為“斯蒂芬·金的努力不但是誠懇的,而且是勇敢的。”“下一個文學浪潮,不會來自高雅處,而是來自低俗處,來自藥房架板上那些用燙金外包、封面軋花印字的平裝本。該干什么就干什么,繼續(xù)讀你的吧。這場變革不會讓圣徒們?yōu)橹畾g呼的?!笔ネ讲坏珱]有歡呼,還當面“吐嘈”斯蒂芬·金。二OO三年十一月十九日,頒獎典禮于紐約舉行,斯蒂芬·金不顧肺炎感染,抱病出席。還花了七萬多美元,大手筆包下六張桌子,邀請同為暢銷作家的好友譚恩美、約翰·格里遜參加,也給他們一張免費的請?zhí)?。他誠懇呼吁“在所謂‘通俗小說’與所謂‘嚴肅文學’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然而,以《大火》(Great Fire)一書贏得該年度小說獎的七十二歲老作家雪莉·赫札德(Shirley Hazzard),卻不買這位五十六歲小老弟的賬,不但告訴美聯社記者,自己從沒讀過斯蒂芬·金的小說,還當著九百位來賓的面,老實不客氣地說:“就算給我們一份當前最暢銷的書目,我也不認為我們會從中得到更多滿足?!薄拔覀兊倪@些愛好是嚴肅的,我們有自己的直覺、個性,我們知道自己該讀些什么?!苯Y語在可預見的將來,“通俗”與“嚴肅”之間的文學戰(zhàn)爭,只怕要再繼續(xù)相持下去。斯蒂芬·金還看得到,但未必還會去趟渾水,與人對罵。畢竟,他已掙得他最想要的那一塊功碑,對老校長有交代了。就一位終身致力寫作,花了三十年功夫,寫出四十本小說和兩百個短篇小說,作品被翻譯成三十三種語言,發(fā)行三億本,被譽為“每個美國家庭顯然都有兩本書,一本是《圣經》,另一本八成是斯蒂芬·金作品”的作家,要說這不是“終身成就”也實在太牽強了。誠如“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主席鮑德溫(Neil Baldwin)在宣布斯蒂芬·金得獎時所言:“我們要以更廣闊的視角來看什么是文學?!奔偃缥覀兎艑捯曇?,不堅持“作者之死”,而將“寫作的態(tài)度”視為文學的最基本要素,那么,文學的世界或將更為多元富饒、平易近人一些。而斯蒂芬·金在《午夜禁語》(Four Past Midnight,1990)序言里的這段話,也顯得更有意義了:我依然喜歡好故事,愛聽好故事,也愛講好故事。你也許知道(或在乎),也許不知道(或不在乎),我出版這本和下面兩本書,賺了大錢。如果你在乎,那你也應該知道,在“寫”(writing)這件事上,我并沒有得到一文錢。正如其他自發(fā)性的事情一樣,寫作本身是超乎金錢之外的。錢當然是好的,不過在創(chuàng)作時,你最好不要太去想錢。這種想,只會讓創(chuàng)作過程便秘而已。
內容概要
《肖申克的救贖》是斯蒂芬·金最為人精精樂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入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說。其英文版一經推出,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當年在美國狂銷二十八萬冊。目前,這《肖申克的救贖》已經被翻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同時創(chuàng)下了收錄的四篇小說中有三篇被改編成轟動一時的電影的記錄。其中最為人精精樂道的便是曾獲奧斯卡獎七項提名、被稱為電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救贖》(又譯《刺激一九九五》)。這部小說展現了斯蒂芬·金于擅長的驚悚題材之外的過人功力。書中的另兩篇小說《納粹高徒》與《尸體》拍成電影后也贏得了極佳的口碑。其中《尸體》還被視為斯蒂芬·金最具自傳色彩的作品。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 譯者:施寄青 趙永芬 齊若蘭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為恐怖小說大師的代表。 斯蒂芬·金1947年9月21日出生于美國緬因州的波特蘭一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yè)后因工資菲薄而走上寫作道路。70年代中期聲名漸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他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當今世界讀者最多的美國小說家。1979年,在他32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斯蒂芬·金的作品超越于傳統(tǒng)的恐怖小說,他不靠具體的意象來獲得恐怖效果,而是通過對事件氣氛的營造來震懾讀者。
書籍目錄
他先是喜歡寫作,然后賺到了錢(代序)——略談斯蒂芬·金的創(chuàng)作生涯春天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夏日沉淪 納粹高徒不再純真的秋天 尸體暮冬重生 呼-吸-呼-吸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我猜美國每個州立監(jiān)獄和聯邦監(jiān)獄里,都有像我這樣的一號人物,不論什么東西,我都能為你弄到手。無論是高級香煙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話),或弄瓶白蘭地來慶祝兒子或女兒高中畢業(yè),總之差不多任何東西……我的意思是說,只要在合理范圍內,我是有求必應;可是很多情況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 我剛滿二十歲就來到肖申克監(jiān)獄。在這個快樂小家庭中,我是少數肯痛痛快快承認自己干了什么的人。我犯了謀殺罪。我為大我三歲的太太投保了一筆數目龐大的壽險,然后在她父親送我們的結婚禮物——一輛雪佛蘭轎車的剎車上動了手腳。一切都正如我的計劃,只是沒料到她在半路上停下來載了鄰居太太和她的小兒子,他們正一起下城堡山進城去。結果剎車失靈,車速越來越快,沖過路邊樹叢,撞上了一座內戰(zhàn)紀念雕像的底座而轟然起火。旁觀者說,當時的車速一定超過每小時五十英里。 我也沒料到自己居然會被逮住,但我卻鋃鐺入獄,在這里長期服刑。緬因州沒有死刑,但檢察官讓我因三樁謀殺罪而逐一受審,最后法官判了我三個無期徒刑,數罪并罰。這樣一來,我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有機會假釋了。法官還在判決書上說我罪行重大,死有余辜。的確如此,不過現在這些事都已成過去。你可以去查查城堡巖的舊報紙檔案,有關我的判決當時是地方報紙的頭條新聞,與希特勒、墨索里尼以及羅斯福手下那些字母開頭的特工人員的新聞并列,如今看來,實在有點可笑,也早已成為老掉牙的舊聞了。 你問我,我改過自新了嗎?我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改過自新,至少我不曉得那在監(jiān)獄里代表了什么意思,我認為那只是政客愛用的字眼,這個詞也許有一些其他的含意,也許有那么一天,我會明白它的含意,但那是未來的事了……而監(jiān)獄里的囚犯早就學會不要去多想未來。當年的我出身貧窮,但年輕英俊。我讓一個富家女珠胎暗結,她出身卡賓街的豪華宅邸,漂亮嬌縱、但老是悶悶不樂。她父親同意讓我們結婚,條件是我得在他的眼鏡公司工作,“靠自己的實力往上爬。”后來我發(fā)現,他真正的用意是要讓我隨時都在他的監(jiān)控下,就像管著家里豢養(yǎng)的不太聽話、還會咬人的貓狗一樣。我的怨恨經年累月,越積越深,終于出手造成了這種后果。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對不會重蹈覆轍,但我不確定這樣是否表示我已經痛改前非了。 不過,我真正想說的不是我自己的事,而是安迪·杜佛尼的故事。但在我開始說安迪的故事之前,還得先說幾件關于我的事情,反正不會花太多工夫。 正如我剛才所說,差不多四十年來,在肖申克監(jiān)獄里,我有辦法幫你弄到任何東西。除了永遠名列前茅的香煙和酒等違禁品之外,我還有辦法弄到上千種其他東西,給這兒的人消磨時間。有些東西絕對合法,只是在這種地方不易取得,因為坐牢本該是一種懲罰。例如,有個家伙強暴了一個小女孩,還涉及幾十件暴露的案子。我給他找了三塊粉紅色的佛蒙特大理石,他雕了三座可愛的雕像,一個嬰兒、一個十二歲的男孩,還有一個蓄胡子的年輕人,他稱這些雕像為“耶穌的三個不同時期”,現在這些雕像已經成為前任州長客廳中的擺設了。 又或者,如果你是在馬薩諸塞州北邊長大的人,一定還記得這個人的名字——羅伯特。艾倫·科特。他在一九五一年,企圖搶劫莫堪尼克弗市第一商業(yè)銀行,結果那次搶劫演變成血腥事件,死了六個人,包括兩個強盜、三名人質,還有一個年輕警察因為挑錯時間抬起頭來,而讓子彈穿過眼睛??铺赜惺占X幣的嗜好。監(jiān)獄自然不會準他將收藏品帶進來,但靠著他母親和洗衣房卡車司機的幫忙,我還是替他弄到了他想要的東西。我告訴他:你一定是瘋了,才會想在這個滿是盜賊的石頭旅館中收藏錢幣。他看著我微笑說:“我知道該把錢幣藏在哪里,絕對安全,你別擔心?!彼f得沒錯。直到一九六七年他死于腦瘤時,他所收藏的錢幣始終沒有現身過。 p2-3
后記
雖然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是打哪兒得到這些構想的?”但問的次多的問題應該是:“你只寫恐怖小說嗎?”等到我否認的時候,實在很難看出問問題的人究竟是失望,還是大大松了一口氣。在我出版第一本小說《魔女嘉麗》之前不久,我的編輯比爾·湯普森寫了一封信給我,建議我開始思考下一本書該寫什么。(也許你會覺得有點奇怪,連第一本小說都還未問世,怎么就開始想下一本了?不過由于一本小說出版前花費的時間,幾乎與電影的后期制作過程一樣漫長,當時我們已經跟《魔女嘉麗》糾纏了很久——幾乎有一年的時間。)收到信后,我立刻寄出兩本小說的手稿給比爾,一本為《火焰》(Blaze),另一本是《二次降臨》(Second Coming);前一本是在《魔女嘉麗》完成后立刻動筆寫的,花了我六個月的時間,那時候,《魔女嘉麗》的手稿還躺在編輯的抽屜里呢!后一本是在《魔女嘉麗》如牛步般緩慢的出版過程中寫的。《火焰》是一本通俗小說,內容是關于一個近乎低能的大塊頭罪犯綁架了一個小嬰兒,準備向孩子富有的父母勒贖……結果卻愛上這孩子的故事?!抖谓蹬R》講的是吸血鬼肆虐緬因州小鎮(zhèn)的故事,兩本小說都有幾分文學模仿的成分;《二次降臨》模仿《吸血鬼》(Dmcula),《火焰》則模仿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的《人鼠之間》(Of Mice and Men)。我想比爾看到我寄去的一大箱手稿之后,一定大吃一驚——就好比有個女人原本只想要一束花,卻發(fā)現丈夫出去買了整個花房給她一樣。(其中《火焰》的有些部分還打印在牛奶賬單的背面,《二次降臨》的手稿上聞得到酒味,因為三個月前在除夕宴會上,有位仁兄把啤酒打翻了,潑灑在稿紙上。)兩份手稿加起來,密密麻麻大概有五百五十頁左右。兩星期之后,他把兩本稿子都讀完了(簡直是編輯中的圣人),我也從緬因州赴紐約慶?!赌嘻悺烦霭?一九七四年四月時,我的朋友兼鄰居約翰·藍儂還活著,尼克松仍然坐在總統(tǒng)寶座上,而我的胡子里也還找不到一根白毛),同時討論接下來應該先出版哪一部小說……還是兩部都不適合出版。我在紐約待了兩三天,我們繞著這個主題談了三四次,最后的結果是在公園大道與第46街的交叉口決定的。比爾跟我正站在那里等著紅燈轉綠燈,注視著出租車駛進隧道中,然后比爾說道:“我想先出《二次降臨》好了。”正好,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這本——可是他的口氣有點奇怪,好像不太情愿,于是我抬起頭來問他是怎么一回事?!皼]什么,不過如果前一本書是寫一個能以心靈力量移動物體的女孩,接著又出這本關于吸血鬼的書,你可能會被定型?!彼f道?!岸ㄐ?”我問道,真的是一頭霧水,我實在看不出吸血鬼與能隔空移物的超能力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型呀?”“專寫恐怖小說的作家?!彼f道,口氣更勉強了。“喔!”我說道,大大松了一口氣,“就這樣啊!”“再過幾年看看,”他說道,“到時候,看你還說不說‘就這樣啊!’”“比爾,”我說,心中頗覺有趣,“在美國,沒有人能專靠寫恐怖小說謀生。洛夫克萊夫特①長期餓肚子,布洛奇②后來根本放棄而改寫懸疑小說和不知算什么類型的戲謔之作。你看吧,電影《大法師》掀起的熱潮只是曇花一現?!鞭D綠燈了,比爾輕拍我的肩膀說道:“你會非常成功,但我覺得你還是不明白。”他比我更清楚真實狀況,后來事實證明,在美國還真能靠寫恐怖小說賺錢?!抖谓蹬R》后來改成《午夜行尸》這個書名,出版后銷售奇佳。當時我跟家人已遷往科羅拉多州,著手寫一本新的小說,內容是關于一間鬧鬼的旅館。有一次在赴紐約時,我和比爾在一家名為“嘉士伯”的酒吧里聊到半夜(一頭淡灰色的大雄貓顯然把點唱機據為己有,你得把它抱起來,才能看見有哪些歌可點),并將小說的情節(jié)說給他聽,聽到最后,他把手肘撐在桌上,頭埋在手中,活像他得了嚴重的偏頭痛。“你不喜歡這個故事?”我問?!拔液芟矚g?!彼圆挥芍缘卣f道。“那么有什么不對嗎?”“先是一個有超能力的女孩,再來是吸血鬼,現在又是鬧鬼的旅館跟能通靈的小男孩,你會被定型的。”這一回我比較認真地思考了一下,我想到許多恐怖小說作家,例如洛夫克萊夫特、克拉克·A·史密斯、弗蘭克·貝爾克納普·朗恩、弗里茲·雷伯、羅伯·布洛奇、理查德·麥西森、秀蘭·杰克森(是的,即使她都被歸為恐怖小說作家)等,多年來他們都讓我得到不少樂趣。于是在嘉士伯酒吧里,看著貓睡在自動點唱機上,而坐在我身旁的編輯把頭埋在手中,我明白,我的情況也可能更糟。例如,我可能成為像約瑟夫·海勒那樣的“重要”作家,每七年左右才出版一部小說;或變成像約翰·加德納這類作家,作品較艱澀,不那么大眾化,讀者全是些優(yōu)秀學者,他們吃健康食品、開著舊紳寶汽車(車子后面的保險桿還貼著“支持金恩·麥卡錫擔任總統(tǒng)”的褪色貼紙)?!皼]有關系,比爾,”我說,“如果讀者喜歡,我就繼續(xù)寫恐怖小說好了,這樣也不錯?!蔽覀冊僖矝]有討論過這個問題;比爾仍然做他的編輯,我則繼續(xù)寫我的恐怖小說,我們兩人都不需要看心理醫(yī)生。這是一筆好交易。于是我被定了型,但我并不是很在意——畢竟大多時候,我寫的確實是恐怖小說。不過我寫的只是恐怖故事嗎?如果你讀了前面的故事,就會知道并非如此……不過每個故事里都包含了一些恐怖的元素,不僅僅是《呼 吸一呼一吸》而已——《尸體》中吸血蟲那檔子事就頗嚇人的,《納粹高徒》里的夢中意象也同樣可怖,天曉得為什么,我的腦子好像遲早都會轉回那個方向。這里的每篇稍長的故事都是我在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后寫成的——似乎我每完成一項浩大的工作后,瓦斯桶中殘留的燃料都剛好足夠我寫一篇中篇小說。最早完成的《尸體》寫于《午夜行尸》之后,《納粹高徒》則是《幽光》完成后,花了兩個星期寫成(《納粹高徒》寫完后,我精疲力竭,停筆了三個月);《肖申克的救贖》寫在《再死一次》就緒之后,《呼一吸一呼一吸》則是四個故事中最慢完成的作品,在《燃燒的凝視》寫竣之后動筆。這些故事以前都不曾出版過,甚至不曾交付出版商評估,為什么呢?因為每個故事都在二萬五千字到三萬五千字之間——雖不是非常精確,但大致差不多吧。我得告訴你:即使最大膽的作家。,碰到二萬五千到三萬五千字這個數目,也會心驚膽跳。我們很難明確劃定某一部作品究竟是小說還是短篇故事,至少不能以字數來界定,不過當一個作家寫出近二萬字的東西時,他知道這已經接近短篇故事的上限了。同樣的,如果他寫的故事超過四萬字,就比較接近一篇小說。但是,在二萬字以下與四萬字以上這兩塊較明確的區(qū)域之間是個模糊地帶,作家寫到這個地方時,才猛然發(fā)覺自己來到小說中可怕的三不管地帶——“中篇小說”。從藝術的角度而言,中篇小說并沒有什么不對;當然,馬戲團里那些畸形怪胎也沒什么不對,只是在馬戲團以外的世界里,你就難得看到這類人;我的意思是,偉大的中篇小說很多,可是傳統(tǒng)上總是只能在類型小說迷的小眾市場上銷售(這還是客氣的說法,比較不客氣、但更正確的說法是:幾乎乏人問津)。你可以把一部很好的中篇推理小說賣給《艾勒里昆恩推理雜志》、《麥可仙恩推理雜志》,或把中篇科幻小說賣給《驚愕》、《類比》等雜志,甚至《全知》或《科幻小說雜志》。諷刺的是,好的中篇恐怖小說也有市場:前面提過的《科幻小說雜志》是其中一個例子,《陰陽魔界》是另外一個例子,其他還有許多原創(chuàng)恐怖小說的選集,例如由雙日書屋出版、葛蘭特編輯的“幽影”系列。但是對于只能用“主流”二字來形容的中篇小說(這個形容詞和“類型”一樣令人沮喪)……就市場性而言,你的麻煩可大了。你憂愁地看著自己二萬五千字到三萬五千字的手稿,打開一瓶啤酒,在腦中聽到一個很重的外國腔問道:“先生,您好,歡迎搭乘革命航空公司的飛機,旅途愉快嗎?應該還不錯吧!先生,歡迎加入中篇小說的行列,我猜您會很喜歡這趟旅程!來根便宜雪茄吧!把腳翹起來休息休息,我想您的小說還會放在這里很久、很久……對不對?哈一哈一哈哈一哈!”真令人沮喪。從前,這類故事真的有市場(他哀嘆)——例如《星期六晚郵報》和《柯立爾》、《美國水星》等雜志,不管長篇或短篇故事,都是這類刊物的主要內容。如果故事太長而無法在一期內刊登完畢,他們就會采取連載方式,分三期、五期或九期登完。當時還沒有人想到“濃縮”或“摘要”小說的可怕方式(《花花公子》和《柯夢波丹》尤其喜歡這種糟糕的做法,你現在可以在二十分鐘內讀完整本小說),雜志會提供充分的篇幅來刊登小說。我還記得從前我會花一整天在家里等郵差送信,因為最新的《星期六晚郵報》即將出刊,而之前曾經預告本期將刊登雷·布萊德伯利的最新小說,或因為凱倫的連載小說將于本期刊出完結篇。(那種迫不及待的焦慮心情,讓我成為醒目的目標。郵差終于出現了,當他穿著短袖夏季制服、背著郵包、踏著輕快步伐走來,我會在走道盡頭等他,身體動來動去,好像急著要上廁所的樣子,一顆心簡直快跳到胸口。他臉上冷然一笑,遞給我一張電費單,其他什么都沒有。我的心陡地下沉。最后他于心不忍,終于把《星期六晚郵報》遞給我,封面是由洛克威爾所繪、滿臉笑容的艾森豪威爾,里面有一篇關于索菲亞·羅蘭的報道,還有由派特·尼克松執(zhí)筆的文章《我說他是個很棒的人》,她說的是誰呢,你猜,當然是她的先生尼克松啦。還有很多故事,有長篇、有短篇,還有凱倫連載小說的完結篇。謝天謝地!)而且這樣的情形還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每個星期都發(fā)生!每當《星期六晚郵報》送來的時候,我猜我簡直是整個東岸最快樂的小孩!現在還有一些雜志會刊登長的小說——《大西洋月刊》和《紐約客》特別同情寫出三萬字小說的作者所碰到的出版問題,不過這些雜志并不特別歡迎我寫的故事,因為我寫的東西比較平淡,文學性不太強,有時又太冗長累贅(雖然要我承認這點是非常痛苦的事)。但就某種程度而言,我猜我的小說之所以如此暢銷,還得歸功于這些特質(盡管這些特質似乎不太值得贊賞)。我的小說大多是發(fā)生在平凡人身上的平凡故事,就好像文學界的麥當勞推出麥香堡和大包薯條一樣。我懂得欣賞優(yōu)雅的散文,但是發(fā)現自己很難或根本不可能寫出那樣的文章(所以我欣賞的作家大都是像西奧多·德萊賽或諾里斯之類的寫實作家)。如果把“優(yōu)雅”這個元素抽離了作家的文筆,他就只剩下一條強壯的腿可以立足,那條腿就是“分量”。結果,我總是努力寫出有分量的作品。換句話說,如果你發(fā)現你無法像純種馬一樣奔馳,還是可以拚命發(fā)揮腦力(陽臺上傳來一個聲音:“你說什么腦子?”哈!哈!很幽默,走開吧,你!)。結果就是,當談到你剛剛閱讀的這幾個短篇故事時,我發(fā)現自己的處境令人困惑。人們說我的小說受歡迎的程度,已經到了即使我想拿送洗衣物單去出版都成(在批評家口中,過去八年來,我寫的東西不過就是又臭又長的洗衣單),但是我卻無法出版這幾篇故事,因為這些故事的長度說長不長,說短又不短,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拔颐靼琢耍壬?脫掉鞋子!喝點廉價的朗姆酒!等會平庸革命鋼鐵樂團就要為我們演奏幾首千里達歌曲。我想你會喜歡的。還有很多時間,先生。時間還有很多,因為我想你的小說會——”——放在這里很長一段時間,對呀、對呀,太棒了,你何不找個地方去推翻哪個帝國主義的傀儡民主政權?我最后決定看看我的精裝版小說出版商——維京出版社與平裝版小說商——新美國圖書館出版社,對這幾個故事有沒有興趣,故事分別是關于一個很特別的越獄犯、一個老人和一個男孩被困在一種相互寄生的關系中、四個鄉(xiāng)下小孩的發(fā)現之旅,以及年輕女人決定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都要生下小孩的恐怖故事(或許故事其實是關于那個不是俱樂部的俱樂部),結果出版商說他們愿意出版。這就是我如何讓這四篇很長的故事掙脫中篇小說的奇怪處境的經過。我希望你們喜歡這些故事。喔,關于定型這件事,我還有另外一件事要提一提。大約一年前,有一天我告訴我的編輯——不是比爾,而是新編輯,一個名叫阿倫·威廉斯的好人,精明、機智而能干,但經常在新澤西的某個地方擔任陪審員?!皭鬯滥愕摹犊袢畮烨稹妨恕!卑愓f。(當時編輯部正在準備那本小說的出版作業(yè),內容是關于一只長毛狗的真實故事,剛剛才寫完。)“有沒有想到下一本要寫什么?”似曾相識的感覺出現了,以前我就有過這樣的談話?!班?,有了,”我說道,“我已經有一些概念——”“說說看。”“你覺得出版一本四個中篇小說的合輯如何?大部分都是普通故事,你覺得如何?”“中篇小說?”阿倫說道;他是個大好人,但從他的聲音聽來,那天的好心情好像突然打了折扣,仿佛他剛贏來兩張革命航空的機票,要去某個奇怪的小小香蕉共和國。“你的意思是長篇故事?”“是的,一點也不錯,”我說道,“我們就稱這本書為《不同的季節(jié)》①什么的,這樣大家看了,就知道這本書講的不是吸血鬼或鬧鬼的旅館之類的故事。”“那么下一本小說是不是關于吸血鬼的故事?”阿倫滿懷希望地問道。“不,我想不是;你說呢,阿倫?”“描寫鬧鬼的旅館如何?”“不,我已經寫過鬧鬼的旅館了。阿倫,你不覺得《不同的季節(jié)》聽起來很不錯嗎?”“聽起來好極了,斯蒂芬。”阿倫說著嘆了口氣,仿佛一個大好人坐在革命航空公司新飛機的三等艙中,看到前座椅背上有蟑螂爬來爬去時發(fā)出的無奈嘆息。“希望你會喜歡?!蔽艺f?!拔铱刹贿@么認為。里面能不能有一篇是恐怖故事?”阿倫問,“只要一篇就行?有點像……‘類似的季節(jié)’(而不是不同的季節(jié))?”我微微一笑——僅僅微微一笑——一邊想著史黛菲與麥卡朗醫(yī)生的呼吸方法?!拔掖蟾趴梢约訌娨稽c恐怖氣氛?!薄昂脴O了!還有那本新小說——”“寫一輛鬧鬼的車如何?”“這才對呀!”阿倫喊道,我感覺得出來,他待會兒回去開編輯會議(或坐上陪審席)時,會非??鞓罚晃乙埠芸鞓贰覑畚业墓碥?,我想它會讓很多人在天黑后穿過鬧市時變得緊張兮兮。不過我也很愛這本書里的每一個故事,而且我想我會永遠喜愛這些故事,希望所有讀者也喜歡,希望這幾個故事能像所有的好故事一樣——使你們暫時忘卻積壓在心頭的一些現實問題,帶你們到從未去過的地方,這是我所知道的最可愛的魔術。好了,我得走了,再見,請各位保持頭腦清醒,讀些好書,做點有用的事,快快樂樂地生活。獻上我的愛與祝福斯蒂芬·金一九八二年一月十四日于美國緬因州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 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圣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說。 ——英國作家 克萊夫·巴克 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我保證你會一頭栽進去而無法自拔……他創(chuàng)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得讓你幾乎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明尼阿波利斯星壇報》 無疑的,這本書是斯蒂芬·金從事寫作近三十年來公認最棒的作品之一,堪稱他的生涯代表作。 ——林尚威他先是喜歡寫作,然后賺到了錢(代序)他先是喜歡寫作,然后賺到了錢(代序)——略談斯蒂芬?金的創(chuàng)作生涯傅月庵斯蒂芬?金始終焦慮著,自從他發(fā)現自己愛上寫作這件事之后。一九五四年,七歲的他,因病休學在家,整天躺在床上看漫畫。在母親的鼓舞下,他創(chuàng)作了一個四頁長的魔法動物故事,獲得母親所賞賜的一塊美金稿費。他自覺人生就此開啟了一扇“可能”的大門,但,焦慮也隨之開始了。不同的人生階段里,這種關于寫作的焦慮,以著不同的面貌出現?!巴烁濉碑斎皇瞧渲幸环N,但不嚴重。對于一個以寫作為樂的十四歲少年而言,墻上懸掛退稿的釘子因無法負荷重量而掉了下來,充其量換一根更長一點的就是了。類如“寫得很好,但不適合我們。你很有才華,再加把勁吧!”的退稿注語,則讓他大受鼓舞,深感希望無窮,前途無限。一生最愛是恐怖真正讓人焦慮的是,他自小就對公認有助于“精神向上提升”的優(yōu)良課外讀物諸如《白雪公主》、《安博公爵》……無甚反應,吸引他廢寢忘食鉆讀、趕場的書籍和電影,幾無例外都是關于火星人、吸血鬼、僵尸、盜墓者、活死人、蛇發(fā)魔女、開膛手杰克……這種直到今天還是被教育人士視為“兒童不宜”的“低劣”創(chuàng)作,并且越血腥、越恐怖、越能讓他感到興奮滿足。寫作反映人生,你讀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動之于心,很自然形諸于筆,尤其對于中學八年級生而言。一九六一年某月的某一天,斯蒂芬?金把他所看到、自認為精彩無比的彩色恐怖片《陷阱與鐘擺》(The Pit and the Pendulum)改寫成小說,自編自印,帶到學校去兜售,一個上午便賣了三十六本,現賺九塊錢,成了他的“第一本暢銷書”,也讓他這個窮苦人家的小孩大受鼓舞,深感“錢”途有望,更多零用錢終于不是夢。下午兩點鐘,他被叫到校長室,校長要他把錢退還同學,還訓了他一頓:“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華,卻為什么老愛寫這些垃圾東西,白白糟蹋天分呢?”斯蒂芬?金羞愧地遵命退錢,卻不認輸。那年暑假,他又自寫自編自印了個《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大賣一場。然而,賺足了零用錢的他,內心還是感到羞愧,耳邊不停浮現校長的話:為何要糟蹋天分?為何要浪費時間?為何要寫這些垃圾?此后二十多年之間,這些話成為斯蒂芬?金揮之不去的陰影。他還在寫,且割舍不下“這些垃圾東西”?!皩懽魇且环N涂鴉。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像一個濾網,網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我的濾網流不過的東西,也許可以流過你的濾網,而且一點困難也沒有。你的濾網流不過的東西,也許在我的濾網中通行無阻。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與生俱來的責任去轉換這些堵住我們思想濾網的糟粕,最后會發(fā)展出某種才藝來?!背擅螅沟俜?金曾經這樣解釋他的寫作嗜好,他的思想濾網流不過去的,就是“恐懼”這件事,這是天性,所以他愛寫,也幾乎只寫“恐怖小說”。一生最愛是恐怖,聽起來似乎有些病態(tài),許多人也認為這是斯蒂芬?金在嘗到甜頭、靠著嚇人賺得億萬家產之后的說詞,根本是嘩眾取寵的一派胡言。然而,正如孔子所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我們若以“恐怖小說”跟“寫作”來代替“道”與“仁”這兩個字,再用這段話來形容斯蒂芬?金的這一生,則雖不中亦不遠矣。我知道我有多認真一九七三年的斯蒂芬?金:大學畢業(yè)兩年,二十七歲,已婚,眼鏡鏡片越來越厚重,卡其褲已快裝不下日益向外擴張的啤酒肚。育有一子一女的他,好不容易在高中找到一份教職,卻入不敷出,暑假里還得到洗衣工廠打工,老婆塔比莎則穿著粉紅制服在甜甜圈店里當服務生。全家人住在一輛拖車里,電話被斷線了,更沒錢修理代步用的破爛“別克”車。他終日擔心會有額外的賬單,也被教學跟行政會議搞得興味索然,“這不是我該擁有的生活!”跟所有人一樣,斯蒂芬?金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卻看不到任何改變的曙光。然而,即使生活如此艱難,他還是在寫作,還是在投稿,而且,還是寫恐怖小說,書桌抽屜里隨時躺著五、六份未完的手稿。“為何要糟蹋天分?為何要浪費時間?為何要寫這些垃圾?”老校長的這幾句話,想必也曾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不過此時的他大概無暇顧及這些了。畢竟,有時候“垃圾”被錄用了,額外的稿費收入總會帶來意外的歡樂。全家大吃一頓、多買些日用品、帶耳朵有問題的女兒去看早該看的醫(yī)生。這有什么不好呢?他真正擔心的是,眼見而立之年即將到來,自己到底能不能成為作家,靠寫作為生呢?人的命運難說,事后回想,一個小動作,往往決定了一生的走向。要不是老婆塔比莎始終認定斯蒂芬?金有才華,寫作絕不是浪費時間,總是鼓勵他多花時間在寫作上;要不是她從字紙簍里把已經被揉掉的《魔女嘉麗》(Carrie)草稿撿了回來,抖掉煙灰,攤平開來閱讀,還貼心地對老公說“這個有搞頭,你一定行的”!斯蒂芬?金能否掙脫金鎖走蛟龍,平地一聲起高樓,只怕還在未定之天呢。但不管怎么說,一九七四年,《魔女嘉麗》出版已經是一個歷史事實了。這本書像個實現了的“美國夢”,讓斯蒂芬?金一鳴驚人,一飛沖天,一夜成名,也造就了美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暢銷書作家之一——接下來,他將花三十年時間,以雙手之力,開創(chuàng)出“社會恐怖小說”這一類型閱讀,與安?萊絲、狄恩?昆茲、彼得?斯陶伯、約翰?法瑞斯等人共同鋪設出一條寬闊的大道來?!赌嘻悺奉A付版稅僅二千五百美元,暢銷之后,光平裝本版權就賣了四十萬美元,他拿到一半的二十萬,等于三十一年的教書薪水。斯蒂芬?金時來運轉,終于發(fā)了!能夠無憂無慮、全心全意做他愛做的事,他也更加勤奮了。此后三十年里,每天一大早,他就坐在打字機前寫作,至少要寫個一千五百字才起身,且每年只在國慶日、生日和圣誕節(jié)這三天停筆歇息。(后來他承認,這是為了找話題才這樣說的,其實一瘋魔了,這三天照寫不誤!)“我不斷地寫,因為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有人花上二十年做心理分析,想去了解他們?yōu)楹斡心撤N興趣和感覺,我只是放縱它們?!薄爱斘易诖蜃謾C前時,我知道我有多認真?!蹦炒谓邮茉L問時,斯蒂芬?金曾這樣說道。到了一九八二年,短短八年中,他已寫出十本小說,本本賣錢。一九八五年之后,速度更快了,曾在十五個月內連續(xù)出版了四部新作,其中《它》(It)厚達一千一百三十八頁,重逾三磅又七盎司半,簡直是書市大忌,但照樣“呱呱叫”,獨占鰲頭,暢銷百萬余冊。一九八八年里,他曾有四部小說同時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成了美國出版界破天荒的大事。整個八年代里,斯蒂芬?金可說攻無不勝、戰(zhàn)無不克。據統(tǒng)計,這十年里,美國大大小小最暢銷的二十五本書里,他一人就占了七本,當真空前絕后!版稅之外,從第一本小說起,斯蒂芬?金的另一筆財富就是來自影視收入。由于他實在會講故事,且驚悚懸疑還帶著血腥殺戮的內容,又格外適合改編成影視,因此幾乎每一本小說都被搬上銀幕,讓八年代過著相對太平卻也單調日子的美國民眾獲得了刺激的宣泄。有人曾私下統(tǒng)計過,一九九年秋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斯蒂芬?金同時有一部小說在電視播出,兩部小說在電影院放映,另一部正在拍攝中。其利益之龐大,可想而知。事實上,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好萊塢工業(yè)與出版市場緊密結合,“小說還在寫,電影就說好會開拍”的這一生產模式,幾乎就是由斯蒂芬?金始作俑,再經過約翰?格里遜、麥克?克萊頓、湯姆?克蘭西這幾位暢銷天王發(fā)揚光大而確立的。斯蒂芬?金寫得快又賣得好,名利雙收,出版等于印鈔票,昔日戲言富貴事,今朝都到眼前來。然而,他似乎又焦慮起來了。本來就愛喝兩杯的他,到了一九八五年,酒癮、藥癮紛紛上身,不但酗酒,還吸食古柯堿。這是為什么呢?“成名癥候群”的患得患失,以及定期出版的壓力都可能是原因,但以斯蒂芬?金在此時期的出書質量來看,大約都不成問題。隱藏在意識底層的,“為何要糟蹋天分?為何要浪費時間?為何要寫這些垃圾?”如影隨形,如蛆附骨,只怕老校長的魔咒還在蠢蠢作祟著。從擔心“恐怖”到擔心“不恐怖”一九八二年,斯蒂芬?金已經接連寫出《午夜行尸》(Salems Lot)、《閃靈》(The Shining)、《玉米田的孩子》(Night Shift)、《再死一次》(The Dead Zone)、《燃燒的凝視》(Firestarter)、《狂犬庫丘》(Cujo)這些哄傳一時的叫座小說,聲名大噪,隱隱然具備“暢銷霸王”氣象之時,他卻出版了《肖申克的救贖》(Different Seasons)。這一本書頗出乎讀者跟出版界意料之外,是由四個中篇小說組成,前三個與恐怖幾乎沾不上邊,最后一個雖頗驚悚,但跟之前的“超能力”、“吸血鬼”、鮮血滿地流相較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關于這本書,斯蒂芬?金后來曾透露:“我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書都多?!薄耙苍S一生再也不會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書了。”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精神?為什么再也不會有第二本了?答案還得從這本書里去探索。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贖》的《后記》里追述,當他出版《魔女嘉麗》后,又寫了《午夜行尸》,編輯有點替他擔心,原因是怕他被“定型”為“專寫恐怖小說的作家”。斯蒂芬?金對這事看得較輕松,要他等幾年再說,原因是“在美國,沒有人能??繉懣植佬≌f賺錢”。言下之意,當然是指他還會轉型的。后來,《閃靈》又大賣,編輯更擔心“定型”問題了。斯蒂芬?金卻還是一派輕松,認為被定型也無妨,“如果讀者喜歡,我就繼續(xù)寫恐怖小說好了,這樣也不錯?!钡鹊健缎ど昕说木融H》出來了,他的編輯還是在擔心,重點卻不一樣了,“我可不這么認為。里面能不能有一篇是恐怖故事?”“我大概可以加強一點恐怖氣氛?!薄昂脴O了!還有那本新小說——”“寫一輛鬧鬼的車如何?”“這才對呀!”從擔心“恐怖”到擔心“不恐怖”,清楚說明了市場的力量正一步步把斯蒂芬?金給“定型”下來。但也說明了,就算一生最愛是恐怖,就算八年寫了十部小說,本本暢銷之后,他還是有些疑惑,無法肯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寫些“垃圾”、在“糟蹋天分”、在“浪費時間”?這種焦慮,透過《尸體》里被公認為斯蒂芬?金的化身的敘事者戈登的口中說得很清楚:“許多書評人說我寫的東西都是狗屎,我也時常覺得他們說得沒錯……我的故事太像童話故事了,顯得荒誕不經?!蚁胫牢宜龅倪@一切是否真有任何意義?一個人能以寫杜撰的小說致富,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黑暗的另一半讀者喜歡我就寫,斯蒂芬?金是這樣說的。然而,足以肯定一個作家的,除了讀者的掌聲之外,別忘了,還有書評人——像老校長那樣,老愛把“暢銷”跟“垃圾”劃上等號的書評人。在無錢買米買鹽的時候,賺錢養(yǎng)家求溫飽是最迫切的需要,旁人說好說壞都不重要。一旦財源滾滾、衣食無虞之后,自我肯定就變得重要了。這一肯定,往往都要靠“名”,且是“好名”,而不是“惡名”。毫無疑問,斯蒂芬?金才華橫溢,但正如他所說,喜愛黑暗不可知的事物是他天生的興趣,他依著上帝所賜予的寫作才華,順著自己的天性去創(chuàng)作,他夠認真、很努力,外界也回報他足夠的財富跟名氣。但,為什么總有一些人,且是他認為值得尊敬、應該重視的人,卻總是認為他在嘩眾取寵,一味賺錢;老是批評他所寫的東西不入流,賺再多的錢也還是“垃圾”?如果說,一個作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忠于自己”,那他肯定做到這點了。但為什么主流文學界還是沒辦法肯定他呢?這個焦慮后來成為斯蒂芬?金文學創(chuàng)作中很明顯的一個特質,他經常以暢銷作家為寫作對象,遠如《慘不忍睹》(Misery, 1987)中被狂熱女書迷所綁架的那一位,近如《白骨袋》(Bag of Bones, 1998)里被創(chuàng)作瓶頸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這一位,其中均不無夫子自道的意味。最值得注意、也最具象征意義的則是《黑暗的另一半》(The Dark Half, 1989),那位專心于嚴肅文學創(chuàng)作卻一事無成,偶然游戲文章,寫了幾本恐怖小說竟名利雙收的中年作家。因為越寫越覺得糟蹋天分、浪費時間,他想抽腿罷手了。透過雜志報道,搞了個親手“埋葬分身”的儀式,在墳場拍了幾張“我的墓碑”的照片,用以昭告世人。誰曉得竟把那個無中生有、照理說已經一死百了的“通俗分身”給喚醒了?!八睆膲灴又信懒顺鰜恚箝_殺戒,把每一個涉及謀殺“他”的人都給殺了。最后還綁架中年作家的妻兒,威脅他再寫一部系列小說,好讓自己能復活,也取代他的地位。故事結局,“嚴肅文學”終究還是打敗了“通俗文學”,把“他”趕回“他”該待的黑暗世界里。書中有一段話,讓人浮想聯翩:“任何靠創(chuàng)作維生的男人或女人都必須這樣。一個活在正常的世界上……另一個創(chuàng)造世界。他們是兩個人。至少是兩個人?!钡?,為什么通俗文學的那一位是“黑暗的一半”,而“活在正常世界上的這一位”又非要將他置之死地呢?現實的斯蒂芬?金分明是“黑暗”那一邊的人,可他為什么還是把“自己”給處死了?這種處死的深層心理結構是什么呢?通俗文學屬于“黑暗的一半”。就斯蒂芬?金而言,現實似乎就是這樣。一九八六年,他出道十二年,早已家財萬貫,名利雙收,在美國文壇上,卻像個新興暴發(fā)戶,只能孤芳自賞。代表主流的“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National Book Foundation)從來不曾正眼看待過他,別說作品入圍“全國圖書獎”什么的,就連每年的頒獎典禮,冠蓋滿京華,也從來不曾寄張請?zhí)o他:你想來,就自己掏錢買餐券吧!斯人獨憔悴的斯蒂芬?金或許因此氣不過,決心換跑道再出發(fā)。這一年里,他公開宣布放棄恐怖小說創(chuàng)作,轉向較無門戶之見、始終很肯定他的努力的科幻、奇幻小說(這時的他,早獲得代表這兩類小說創(chuàng)作最高榮譽的“雨果獎”〔Hugo Awards〕、“盧卡斯獎”〔Locus Awards〕跟“世界奇幻文學獎”〔World Fantasy Awards〕)。正直體面,甚至是高貴的此消息傳出后,“金迷”一片嘩然,堅決反對,抵死不從。靠他吃飯的那些影視中人更不用說了。其情況恰恰合了一句諺語:“扮戲的要散,看戲的不肯散?!弊詈?,斯蒂芬?金或者拗不過書迷的熱情、本性的呼喚,以及,也很重要的,白花花銀子的誘惑,寫著寫著,還是回到恐怖小說這條道路上來了。一九八七年,他寫出了《慘不忍睹》,后來搬上銀幕,改名《戰(zhàn)栗游戲》,那個被狂熱女書迷所綁架、刀斧加身、硬逼他照著她之所愛寫作的暢銷作家,相當程度上,當是反映了彼時斯蒂芬?金的內心感受吧。被“綁架”了的斯蒂芬?金,一如胡適口中的“過河卒子”,退既無可退,只得拼命向前。向前的方法,除了更細膩、更講究創(chuàng)作技巧,多些“人性心理”,少些“血腥暴力”;多些“凡夫俗子”,少些“特異功能”之外,他也重拾短篇小說,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上發(fā)表小說,證明自己的才華。甚至,從“雙日”(Douleday)到“維京”(Viking),再到“斯克萊布諾”(Scribner),一路更換出版社的軌跡,也說明了他越來越“嚴肅”以對的態(tài)度(一九九六年,他以《黑衣男子》〔The Man in the Black Suit〕摘下代表短篇小說最高榮譽的“歐亨利獎”〔O.Henry Awards〕,算是這一連串努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不平則鳴,只要有機會,斯蒂芬?金總不惜口角干戈,也要跟人辯論到底:“大眾小說”絕非“垃圾”的代名詞,受歡迎未必就不是好文學!一九九一年,美國筆會通訊針對“通俗文學”與“嚴肅文學”的分野進行討論,小說家厄休拉?佩琳(Ursula Perrin)寫了一封信給筆會,公開說:“我寫的是‘較好的’小說,意思是說,我不寫羅曼史或恐怖小說或推理小說。”這段話激怒了斯蒂芬?金,他疾言厲色地反駁,就算暢銷小說也分千百種,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他們中間某些人的作品,有時或經常充滿文學性,且全都是講故事的好手。而這使我遠離了平淡無趣的生活……豐富了我的閑暇時光。這樣的創(chuàng)作,在我看來,始終是正直體面,甚至是高貴的?!蹦哪芤诲N定音,妄定優(yōu)劣呢?“只有好小說跟壞小說之分,沒有嚴肅文學跟通俗文學之別?!彼沟俜?金想說的就是這個。然而,一如前此所有關乎此一主題的討論,這次的爭論,還是各自表述,雖有交集。原因是,此事表面雖僅關乎“嚴肅文學”跟“通俗文學”區(qū)分的合理性與否,但,問題底層除了文學典范的更替、文學史的流變,例如,狄更斯如何從通俗多產的通俗文學作家一變而為今日英國文學史中浪漫主義的經典作家;或艾略特(T.S.Eliot, 1888—1965)的《荒原》(The Waste Land, 1922)跟喬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的《尤利西斯》(Ulysses, 1922)如何型塑現代主義,而將小說帶入到“晦澀難懂才叫文學”的窄胡同等等,事實上,還涉及二十世紀以來的文化變遷,例如,寫作的商業(yè)化、出版的娛樂化、文化霸權的攻防,甚至人性的本質,絕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講得明白的——“道假諸緣,復須時熟”,典范的更替,豈是說換就換的?最后的肯定一九九九年,斯蒂芬?金慘遭車禍,幸得大難不死。二年出版《寫作》(On Writting),頗有為自己一生蓋棺論定、薪傳后人的意味。二二年夏天,傳出他罹患老年黃斑病變,恐有失明之虞;到了冬天,他又說要急流勇退,即將封筆了。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顯示長日將盡,時不我予。大師一輩子念念不忘,希望能在美國文學史上立塊碑,好向老校長證明自己沒有糟蹋天分、沒有浪費時間、不是寫些垃圾的心愿,眼看是無法完成了。誰知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竟然宣布,他獲得二三年全國書獎的“終身成就獎”,理由是他的作品“繼承了美國文學注重情節(jié)和氣氛的偉大傳統(tǒng),體現出人類靈魂深處種種美麗的和悲慘的道德真相?!彼沟俜?金終于收到請?zhí)?,而且是上臺領獎的請?zhí)O鞒?,美國文學界仿如被捅穿了的馬蜂窩,群情沸騰:不屑者有之,陰謀論以對者有之,鼓掌叫好者有之。爭論持續(xù)一個月,從報章雜志一直延續(xù)到頒獎會場。保守派大將、一輩子宣揚“西方正典”不遺余力的耶魯大學教授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開炮直斥這是“可怕的錯誤”,因為斯蒂芬?金“根本不是個好作家?!薄八淖髌罚^去被稱為‘廉價驚險小說’。就是這玩意兒,他們竟還相信里面有什么文學價值、美學成就,以及啟迪心智的思想,這只能證明這群評審都是白癡!”著名文學評論家列夫?格羅斯曼(Lev Grossman)則在《時代周刊》寫了一篇《老金萬歲》,大力聲援斯蒂芬?金。他認為“斯蒂芬?金的努力不但是誠懇的,而且是勇敢的。”“下一個文學浪潮,不會來自高雅處,而是來自低俗處,來自藥房架板上那些用燙金外包、封面軋花印字的平裝本。該干什么就干什么,繼續(xù)讀你的吧。這場變革不會讓圣徒們?yōu)橹畾g呼的?!笔ネ讲坏珱]有歡呼,還當面“吐嘈”斯蒂芬?金。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頒獎典禮于紐約舉行,斯蒂芬?金不顧肺炎感染,抱病出席。還花了七萬多美元,大手筆包下六張桌子,邀請同為暢銷作家的好友譚恩美、約翰?格里遜參加,也給他們一張免費的請?zhí)K\懇呼吁“在所謂‘通俗小說’與所謂‘嚴肅文學’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比欢?,以《大火》(Great Fire)一書贏得該年度小說獎的七十二歲老作家雪莉?赫札德(Shirley Hazzard),卻不買這位五十六歲小老弟的賬,不但告訴美聯社記者,自己從沒讀過斯蒂芬?金的小說,還當著九百位來賓的面,老實不客氣地說:“就算給我們一份當前最暢銷的書目,我也不認為我們會從中得到更多滿足?!薄拔覀兊倪@些愛好是嚴肅的,我們有自己的直覺、個性,我們知道自己該讀些什么?!苯Y語在可預見的將來,“通俗”與“嚴肅”之間的文學戰(zhàn)爭,只怕要再繼續(xù)相持下去。斯蒂芬?金還看得到,但未必還會去趟渾水,與人對罵。畢竟,他已掙得他最想要的那一塊功碑,對老校長有交代了。就一位終身致力寫作,花了三十年功夫,寫出四十本小說和兩百個短篇小說,作品被翻譯成三十三種語言,發(fā)行三億本,被譽為“每個美國家庭顯然都有兩本書,一本是《圣經》,另一本八成是斯蒂芬?金作品”的作家,要說這不是“終身成就”也實在太牽強了。誠如“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主席鮑德溫(Neil Baldwin)在宣布斯蒂芬?金得獎時所言:“我們要以更廣闊的視角來看什么是文學?!奔偃缥覀兎艑捯曇埃粓猿帧白髡咧馈?,而將“寫作的態(tài)度”視為文學的最基本要素,那么,文學的世界或將更為多元富饒、平易近人一些。而斯蒂芬?金在《午夜禁語》(Four Past Midnight, 1990)序言里的這段話,也顯得更有意義了:我依然喜歡好故事,愛聽好故事,也愛講好故事。你也許知道(或在乎),也許不知道(或不在乎),我出版這本和下面兩本書,賺了大錢。如果你在乎,那你也應該知道,在“寫”(Writing)這件事上,我并沒有得到一文錢。正如其他自發(fā)性的事情一樣,寫作本身是超乎金錢之外的。錢當然是好的,不過在創(chuàng)作時,你最好不要太去想錢。這種想,只會讓創(chuàng)作過程便秘而已。斯蒂芬?金是一個偉大的作家(蔡駿)最近,終于把《肖申克的救贖》中文版全部看完了,這本書由斯蒂芬.金的四個中篇小說組成,分別是《肖申克的救贖》(春)、《納粹高徒》(夏)、《尸體》(秋)、《呼—吸—呼—吸》(冬),80年代在美國出版時,書名直譯為“不同的季節(jié)”,后在臺灣出版名為《四季奇譚》。 《肖申克的救贖》就不必多說了,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說內容與電影差別不大,應該說這部電影還是忠實于原著的,只是有幾個細節(jié)有所不同,比如原著中的敘述者“我”是個白人,到了電影里就變成摩根弗里曼演的老黑人了。小說結尾處的五行“希望”,正與春天的寓意相同。 《納粹高徒》也被拍成過電影,但我未曾看過。小說里一個少年和一個隱姓埋名逃到美國的老納粹發(fā)生了奇特的師徒關系,但又彼此仇恨對方,卻又無法離開對方,互相依賴以至寄生。這篇小說的敘述不動聲色,語言看起來異常冷靜,卻又極富張力,一點一滴將人拖入幾乎絕望的場景——正如應題的“夏日沉淪”。而斯蒂芬.金極巧妙地將人物陷入某種特殊境地,似乎自己張網困住了自己,其間涉及到了許多邏輯思維和推理簡直令推理小說家都驚嘆。而故事的結尾竟是如此出人意料,卻在最大的高潮戛然而止,若非絕頂高手難有此種節(jié)制之功力,令人意猶無窮。 “不再純真的秋天”——《尸體》據說也曾拍成過電影,明顯具有斯蒂芬.金的個人自傳成分,將其童年生活的許多片斷和想象揉入了小說之中。很遺憾這篇小說我沒有全部看懂,還是略有閱讀障礙,但主人公寫的那些試驗性的小說,卻令我印象深刻,雖然作者自嘲那些小說一文不值,我看來卻是極有味道,尤其是細節(jié)與心理的描寫,完全是極為成熟的斯蒂芬.金式的標準樣板。《尸體》的最后一節(jié),可以看作是斯蒂芬.金對個人寫作生涯的回顧,如其所言:“正如我說的,現在我是個作家,許多書評人說我寫的東西都是狗屎,我也時常覺得他們說得沒錯……但每回在銀行或醫(yī)生辦公室里填表格填到職業(yè)欄,我填上‘作家’二字時,都仍然覺得心慌。” 真是一個可愛率真的寫作男! 本書最后一篇小說,也是最短的那篇《呼—吸—呼—吸》,敘述本身似乎在一夜間完成,不過是主人公去某神秘的俱樂部聆聽他人的故事,而俱樂部有個服務人員也叫“斯蒂芬”——是否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呢?他只是為大家服務的一個人,讓大家聽到好的故事而已。最后,敘述者聽到了一個老醫(yī)生講述的當年的往事:某孕婦即將產下一個私生子時,卻在醫(yī)院門口遭遇車禍,身首異處之后,無頭的身體在雪地里繼續(xù)呼吸,醫(yī)生將幫這無頭的尸體接生,竟真的誕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嬰——這段情節(jié)寫得極其恐怖,令人毛骨悚然,完全是典型的斯蒂芬.金式的恐怖——雖然本書被認為是非恐怖的斯蒂芬.金作品,很難將其歸入哪一個類型,但字里行間仍然透露出一個恐怖小說大師的職業(yè)習慣。然而,當最后寫到那個一出生就失去父母了的男嬰,后來成長為一個出色的英文系主任時,我感覺竟又回到了《肖申克的救贖》所寓意的“春天的希望”。 沒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這便是“暮冬重生”。看完本書的四個中篇,我更加確信斯蒂芬.金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在若干年前他深刻影響了我的兩部杰作《寵物公墓》與《死亡區(qū)域》起(是他的這些杰作鼓舞著我踏上了這條類型寫作之路,沒有斯蒂芬.金作品的指引,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我),直至今天,盡管中國與美國都發(fā)生了很多變化,盡管美國的主流嚴肅文學屆仍然不愿承認他的地位將之貶低為三流小說,盡管有一個叫丹.布朗的人似乎已蓋過了他的風頭,但時間會證明的一切的,若干年后所謂的文學家或許會被遺忘,但那個斯蒂芬.金的美國男人仍然會隨著他的作品而不朽。
編輯推薦
《肖申克的救贖》是斯蒂芬?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入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說。其英文版一經推出,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當年在美國狂銷二十八萬冊。目前,《肖申克的救贖》已經被翻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同時創(chuàng)下了收錄的四篇小說中有三篇被改編成轟動一時的電影的記錄。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曾獲奧斯卡獎七項提名、被稱為電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的救贖》(又譯《刺激一九九五》)。這部小說展現了斯蒂芬?金于擅長的驚悚題材之外的過人功力。書中的另兩篇小說《納粹高徒》與《尸體》拍成電影后也贏得了極佳的口碑。其中《尸體》還被視為斯蒂芬?金最具自傳色彩的作品。一部不容錯過、讓人手不釋卷的杰作,帶你體驗如同四季變化般的人性絕望與希望之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