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勃洛莫夫

出版時間:1997-5  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作者:(俄)岡察洛夫  頁數(shù):534  譯者:陳馥,鄭揆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奧勃洛莫夫》創(chuàng)作于一百多年前,藝術(shù)創(chuàng)作原則也只能供借鑒。但是這部作品卻使作家岡察洛夫和他筆下的奧勃洛莫夫不朽。奧勃洛莫夫的形象是歷史的、具體的,但是奧勃洛莫夫性格或氣質(zhì)卻具有一般的意義,它在不同時問會不同程度地再現(xiàn)于不同人物的身上。作家的一個同時代人說得好:“岡察洛夫在我們的文學(xué)中占有一個無人能取代的位置,任何其他即使更耀眼的光輝也不能完全掩蓋他的光輝。”

書籍目錄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

編輯推薦

   其他版本請見:《奧勃洛莫夫》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奧勃洛莫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1條)

 
 

  •     去圖書館借這本書時,它的磁條卻壞了,借不了。結(jié)果在我的懇求和堅持下,一個善良的大叔工作人員說:“你拿走吧!記得還!”
      其實在借這本書之前我根本就沒聽說它,也沒聽說過這本書的作者。
      看完整個小說后又看了一遍前言中對作者的介紹,才注意到作者本身就是出于貴族兼商人的家庭。我想,可能正是這種環(huán)境讓他對農(nóng)奴制腐朽的刻畫更加深入靈魂。試想,如果是一個出身貧民的人,他或許會指摘農(nóng)奴主是多么殘暴,仿佛他們根本就是惡魔一樣。然而岡察洛夫筆下的農(nóng)奴主卻是一個本性善良,可靈魂卻被自己這個貴族身份腐蝕的可憐人?!笆┍┱摺北旧硪彩鞘芎φ撸@種思路讓農(nóng)奴制變得更加可怕,讓農(nóng)奴制的廢除變得更加迫不及待。可以看出,作者對像奧勃洛莫夫這樣的人是充滿了同情的。
      其實奧勃洛莫夫是一個非常有見地的人,他批判不尊重人的寫作方式,看不起前倨后恭的虛偽貴族,討厭為了彌補(bǔ)自己空虛靈魂而到處做無意義奔跑的人。有時候,奧勃洛莫夫身上的美好品格會讓我們蒙蔽雙眼,以為他是一個清高、遠(yuǎn)離流俗的人??墒?,還記得作者在小說中反復(fù)提到的奧勃洛莫夫的愛好嗎——寫小說。他討厭虛偽的社交,那他完全可以在家搞文學(xué)。寫文章本身需要社交嗎?至于發(fā)表作品,我相信施托爾茨(如果要利用人際關(guān)系的話)也一定愿意幫他這個忙??墒撬麆庸P了嗎?沒有。他的可悲之處就在于他有著深刻的思想,甚至對自己也有一個清醒的認(rèn)識,卻自甘墮落,成為一個死在床上的無用之人。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奧勃洛莫夫和阿列克謝耶夫有什么區(qū)別呢?作者對阿列克謝耶夫的一些描寫或許也是別人對奧勃洛莫夫的看法——“這樣的人討人喜歡嗎?他是否有愛,有恨,有痛苦?看來他應(yīng)該有愛,有恨,有痛苦,因為凡人都免不了如此。”
      可是,我們也不能否定奧勃洛莫夫身上美好的品質(zhì)。他善良溫柔,懂得尊重弱者、小人物,甚至能記住阿列克謝耶夫的真正名字(這也從一方面說明他接觸的人少)。
      如果我們跳出“標(biāo)簽”的圈子,按照作者所說的,“別忘了他們是人”,再來看奧勃洛莫夫。他討厭虛偽的社交,又性格敏感,難道他就沒有權(quán)利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嗎?(雖然我十分不能接受這種生活)
      對于這種小人物,作者的筆觸可謂是深入骨髓,讓我們對他又愛又恨。另外,作者對扎哈爾、塔蘭季耶夫、阿列克謝耶夫、穆霍雅羅夫這類小丑式的人物也都刻畫得非常傳神。我尤其喜歡看奧勃洛莫夫和扎哈爾的對手戲!太有趣了!但看到扎哈爾淪為乞丐后還為奧勃洛莫夫哭泣、甚至不愿離開這位曾經(jīng)的主人,我真的流淚了。
      和這些小人物相比,有著巨大關(guān)系網(wǎng)的施托爾茨和出身良好且嫁了一個好老公的奧莉加則算是大人物了。然而與這些成功塑造的小人物不同,作者所塑造的大人物卻有些蒼白無力。
      岡察洛夫很喜歡先用長篇大論來描述或評價人物,讓讀者對人物先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和認(rèn)識之后才去描寫這些人物與其他人物的互動??墒?,有時候這種沒有事實依據(jù)、或較少事實依據(jù)的寫作手法會讓人物看上去有些片面。例如對施托爾茨、奧莉加、奧莉加的嬸娘。
      作者對施托爾茨的肖像描寫還不及對主人公其他幾個朋友刻畫得出彩。而對他的性格刻畫更是毫無生氣可言。作者在第二部第一章里所描寫的小施托爾茨還是個調(diào)皮、聰明、可愛的小男孩,而在第二部第二章里所寫的長大后的施托爾茨卻是個蒼白、虛假的人物。他的理智機(jī)警,看上去更像是冷酷無情;他的踏實努力,仿佛說明他是一個絲毫不懂得人生樂趣的功利主義者。
      奧莉加是個聰慧且善良的漂亮姑娘。但是我無論如何也對她喜歡不起來。作者為了滿足“一個女人一生只愛一次”這句話而否定了奧莉加對奧勃洛莫夫的愛——僅僅因為她愛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奧勃洛莫夫??墒鞘郎嫌钟袔讉€人愛的完全是眼前人而沒有對他進(jìn)行絲毫的美化呢?她甚至還一度為愛過奧勃洛莫夫的自己而感到羞愧!可如果奧莉加真的沒有“愛”過奧勃洛莫夫,那就證明奧勃洛莫夫信中所寫的想法是正確的,而奧勃洛莫夫的形象也將改變!他不再是一個懦弱、畏于改變的人,而是一個善良、謹(jǐn)慎、敏銳、勇于犧牲的人!而曾經(jīng)多次對奧勃洛莫夫的“軟弱”嗤之以鼻的奧莉加卻成了十足的戀愛中的傻子!
      另外,她在和施托爾茨結(jié)婚后卻仍不滿足。這一點讓人覺得怪怪的,至少讓我覺得這一點并沒有表明她是一個“不滿足于那種沒有理想的平庸生活”(前言語)的優(yōu)秀女子,而是一個不知滿足、不知感恩的女人。她要知道,生活永遠(yuǎn)都是吃睡、工作(除非你要搞什么亂七八糟的事情),而這樣的生活的精神來源只能是人與人的感情和無窮的知識!我最看不慣她先讓別人看書,然后如果那人說好的話她才看的行為!為什么不自己主動尋求知識,而要吃別人剩下的呢?為什么羞于當(dāng)一個女學(xué)究呢?
      作者在第四部的“長篇大論”里使勁鼓吹奧莉加的智慧已經(jīng)超越施托爾茨,可是在具體描寫的事件里卻沒有體現(xiàn)出她的這一點!她有時太神經(jīng)質(zhì)了!在施托爾茨成功勸導(dǎo)她之后,她所期待的生活的難題,不是精神層面的東西,而竟然是破產(chǎn)、亡夫這種普通女人、傻女人都會懼怕的東西!施托爾茨在她心目中是一個無法超越的高度,而作者卻說一旦施托爾茨的優(yōu)點降低一絲一毫,那奧莉加將不會再愛他!天哪!我看奧莉加比奧勃洛莫夫更是生活在幻想中!她把施托爾茨看成是一個不許有任何缺點的絕對完美的神了!我真想把她稱作是“精神上的包法利夫人”!
      作者的敘述描寫都非常出色,不愧是前言中所稱的“精雕細(xì)刻的文風(fēng)”,我想他寫的那本游記一定非常美吧。在《奧勃洛莫夫》中,作者不僅成功刻畫了奧勃洛莫夫這一“多余人”的形象,而且還通過他的口表達(dá)了對上流社會的一些指控。另外,最后以作家為結(jié)尾的寫作方式讓人覺得故事特別真實。
      PS1.岡察洛夫的另一本小說《平凡的故事》在兩本都是大出版社出版的書里竟然有截然相反的評價,很好奇。
      PS2.一月份就讀完啦,三月份才寫的感受……
      
  •     文/龍雯琚
      摘要】在俄國19世紀(jì)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中,出現(xiàn)了“多余人”這樣一個文學(xué)形象的群體。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學(xué)術(shù)界普遍認(rèn)為岡察洛夫所塑造的奧勃洛莫夫把“多余人”的性格特征演繹到了極致,為奧勃洛莫夫冠以“廢物”的名號并加以嚴(yán)肅的批判。而筆者在此試圖打破常規(guī),把奧勃洛莫夫抽出“多余人”群體,將之作為一個個體來解讀,以發(fā)現(xiàn)奧勃洛莫夫身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關(guān)鍵詞】奧勃洛莫夫 個體 肯定
      
      《奧勃洛莫夫》①是19世紀(jì)俄國著名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岡察洛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以極慢節(jié)奏的筆調(diào)記敘了主人公奧勃洛莫夫的一生,描繪了夸張而鮮明的“奧勃洛莫夫精神”。
       奧勃洛莫夫是一個三十來歲的青年地主,慵懶,不喜歡生活上的任何變動。他覺得最舒適的方式就是在穿著寬大的睡袍在床上躺著,起床時不用自己穿襪子,下床時有一雙肥肥大大的便鞋,以便眼睛不必看地板,就能準(zhǔn)確無誤地把腳伸到鞋里。正如小說中所說的:“臥床只不過是他的正常狀態(tài)罷了?!保≒5)小說一開始,奧勃洛莫夫便躺在床上為搬家和村長報告收入減少的來信這兩件常人看來不需多久就可以計劃安排好的事情而糾結(jié),小說寫到1/5處,奧勃洛莫夫也還是沒能從床上起來,而是伴著他未能施展的“宏圖”繼續(xù)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其頹廢程度讓每個人都嘆息搖頭。奧勃洛莫夫最好的朋友,一個社交活躍的青年施托爾茨決定幫助奧勃洛莫夫重新回到社會生活中去,管理莊園、出國療養(yǎng)。在施托爾茨“要么,現(xiàn)在就起來,要么,永遠(yuǎn)不起來”(P224)的激勵下,奧勃洛莫夫開始體面地走出了家門,并與貴族小姐奧莉加燃燒了一場炙熱的愛情。奧莉加是一位熱情開朗的少女,她天真的魅力深深打動著奧勃洛莫夫。她也試圖與施托爾茨一起,喚醒這個沉睡的靈魂。在愛情面前,由于奧勃洛莫夫的膽怯和一次次的退卻,奧莉加徹底失去了信心和信任,兩人最終分手。深受生活與精神打擊的奧勃洛莫夫感到疲憊不已,再一次縮回自己的臥室,過上從前閉門不出的生活,并與勤勞善良、樸實憨厚的房東太太結(jié)成了夫妻。盡管妻子小心謹(jǐn)慎地服侍著奧勃洛莫夫,但由于長臥不起,奧勃洛莫夫終于還是患上了中風(fēng),過早地死去了。
       學(xué)術(shù)界普遍認(rèn)為,與其他“多余人”形象一樣,奧勃洛莫夫也是一個消極怠惰,光想不做的“精神貴族”。對于這群“精神貴族”,也即“多余人”,赫爾岑下了這么一個定義:“他們充滿高貴的愿望,但羽翼折斷,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那里:他們想隱遁起來,避開生活,這是多余的,沒有益處的人?!雹陂L期以來,“奧勃洛莫夫精神”(也譯為“奧勃洛摩夫性格”)成為俄國農(nóng)奴主寄生生活的代名詞,列寧等偉大思想家曾強(qiáng)烈斥責(zé)過這種“奧勃洛莫夫精神”,主張將其消滅干凈。張偉在其著述《“多余人”論綱》中做了這樣的評價:“奧勃洛摩夫的某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為他的前輩所具有,但更多的是區(qū)別。前輩的‘多余人’身上還閃著一些理想主義的熒光,在困頓和惶惑中還沒有束手待斃,還在絕望中掙扎,在憤怒中吶喊。而奧勃洛摩夫卻奄奄一息,連一點攻勢都不存在,連‘行動矮子’也當(dāng)不上,更不用說‘語言巨人’了。奧勃洛摩夫精神的嚴(yán)重蛻化,表明了貴族地主階級精神力量的枯竭,他們不配有個好命運(yùn)。”③而在這篇文章的題目中,作者給奧勃洛莫夫的概括就是“躺臥不起的廢物”。誠然,這種自我隱遁、消極怠惰、光想不做的“奧勃洛莫夫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是不值得提倡的,也是無益于社會發(fā)展的,但是,就奧勃洛莫夫個人來說,他真的就是批評家眼中一個徹頭徹尾、完完全全的廢物嗎?他真的長臥不起、從來沒有清醒過嗎?愛情的悲劇只是他一人造成的嗎?他真的如“多余人”的定義所說“沒有益處”、生命沒有任何價值和閃光點嗎?奧勃洛莫夫既然被學(xué)者們鑒定為一個飽受精神折磨的受傷的產(chǎn)物,那么,他是不是就不該背負(fù)那么多的指責(zé)呢?
       首先,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奧勃洛莫夫是“清醒”過的。和其他“多余人”一樣,奧勃洛莫夫有著智慧的思考,敏銳的判斷,在新舊交替的俄國社會中,是思想上“報曉的先覺者”。但當(dāng)他敏銳地發(fā)現(xiàn)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異后,他便出于一種“自我保護(hù)”的本能意識將自己隱遁了起來?!盀槭裁匆勰プ约阂惠呑??”(P224)奧勃洛莫夫向施托爾茨反問道。奧勃洛莫夫的消極,不是由于天性的怠惰,只是因為過早地對于他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有了太過清醒的認(rèn)識?!拔业纳菑南玳_始的……我在衙門里伏案寫公文的時候,就開始熄滅了,后來在讀到書中講的我不知道如何去運(yùn)用的真理的時候,在聽朋友們議論、誹謗、互相嘲弄、惡意中傷、胡說八道的時候,在看到友誼是由毫無目的、彼此毫無好感的聚會維系著的時候,又繼續(xù)熄滅下去?!保≒226)他感到自尊這個生命的支柱受到了傷害——以這樣一種生活方式?!盎蛟S是我不懂得這種生活,或許是它毫無意義,怎樣可以過得有意義些,我又不知道,也沒有看到過,更沒有人向我指出?!保≒226)奧勃洛莫夫的這番話,讀來是讓人心生酸楚的。這個在熙熙攘攘的社交生活中把虛偽看得清清楚楚的純粹的靈魂,到處尋不到一個可以安放自尊的出路,在絕望中試圖忘卻一切,找一個藏身之所把自己包裹起來、保護(hù)起來,又有何不可?奧勃洛莫夫并不總是漫無目的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也許有人會說,奧勃洛莫夫就是想要一種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的生活。誠然,在小說末尾,重新蝸居的奧勃洛莫夫就在沉思默想中這樣勾勒他理想的生活:“他覺得他到達(dá)了樂土:那里流著奶和蜜,人們不需勞作就吃面包,而且穿金戴銀……”(P601)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rèn)奧勃洛莫夫曾經(jīng)積極過。他曾想過在保全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改善農(nóng)奴的生活,改善地主與農(nóng)奴間的關(guān)系,化解矛盾,彼此安居樂業(yè)。他也曾跟人訴說過對未來的憧憬,闡明他的宏圖,發(fā)揮他的思想和感情,要“不遺余力地為俄羅斯服務(wù)”(P222)。而由于他這個階級本身的軟弱性,使得他意識和意志上無法協(xié)調(diào),對農(nóng)奴制的認(rèn)識也不夠深刻,沒有認(rèn)識到問題的本質(zhì)(或是根源)所在,使得他改善莊園的計劃終究只能是幻想。但是,改善生活,對于任何一個普通人來說都是一個再合理不過的愿望,我們又何必要求每個人都成為能夠看清階級本質(zhì)的偉大思想家馬克思呢?總之,做不勞而獲的寄生蟲也好,不可能實現(xiàn)的宏圖也好,究竟也是奧勃洛莫夫曾有過的精神探索,是他精神世界中理想的生活。理想尚未熄滅的時候,他想要與農(nóng)奴相安的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遭遇挫折的時候,他選擇自我保護(hù)的平靜的生活——無論怎樣,他清楚自己的選擇。在這里,我并不想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人生選擇的對與錯上,只是想確定一點,那就是在不傷及他人生命選擇的前提下,人有權(quán)選擇自己生命的存在方式。記得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課上討論作家曹禺的自殺觀時,老師曾提出過這么一個觀點:自殺是人支配自己生命的一種權(quán)利,是解脫或贖罪的一條途徑,當(dāng)人被精神或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時候,他有權(quán)選擇輕松。同樣,對于奧勃洛莫夫,虛偽的社交生活讓他極度不自在,他燃不起任何的熱情,也不愿意放下自尊沉淪于他所瞧不起的人情世故中。可以說,在那么一個深知以個人力量無法阻擋的世俗的大流面前,為了保全那么一個純潔的靈魂,為了過一種讓自己更能接受更為舒心自在的生活,奧勃洛莫夫有權(quán)把自己包裹起來,因為他清楚自己是無能為力了。而事實正如他所想的那樣,當(dāng)他重新回到躺臥不起的生活狀態(tài)時,“他內(nèi)心感到慶幸的是,他可以不再理會生活提出的討厭的、折磨人的要求和威脅,離開了閃著充滿巨大歡樂的閃電和響著充滿巨大悲痛的雷鳴的地方。在那里,人被自己的思想折磨和煎熬著,被激情吞噬;在那里,理智有時勝利,有時失?。辉谀抢?,人不停地搏斗,遍體鱗傷地退出戰(zhàn)場,卻仍不滿意,不饜足?!挥性跊]有運(yùn)動、斗爭和生活的被遺忘的角落里,他才從心底感到安寧……最后認(rèn)定,他的生命不只是碰巧如此簡單,而且是注定了要如此簡單,以便表現(xiàn)人類生活理想的平靜的一面?!保≒594-595)讀到這里,我們能說奧勃洛莫夫是一個只會躺著的醒不過來的廢物嗎?我以為不是。雖然奧勃洛莫夫的“清醒”并不符合當(dāng)今主流所倡導(dǎo)的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但我更傾向于尊重個人生命選擇的權(quán)利,對其抱以更多的是同情。
       其次,在愛情方面,奧勃洛莫夫也是曾經(jīng)蘇醒過的。他的確是愛上了奧莉加,深深地對其臣服。在奧莉加的主動和鼓勵下,他邁出了蝸居已久的孤獨的自我的世界,向愛人表達(dá)流暢的、濃郁的愛意,盡管邁出的那一步是那么的小心翼翼,但對于從前的他來說,這簡直是一種不可能。在他們相愛的日子里,奧莉加給了奧勃洛莫夫以探索求知、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動力,而奧勃洛莫夫也使奧莉加由一個天真單純的少女迅速成長為一個多情而成熟的女性。奧勃洛莫夫在奧莉加的改造中竭力嚴(yán)格地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做自己以前根本懶得做的事,比如散步,以討得奧莉加的歡心,而奧莉加也在看到奧勃洛莫夫一天天的改變中獲得欣慰與滿足——他們是快樂過的。戀愛了的奧勃洛莫夫像是變了一個人??杀氖?,“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每次極度的歡愉之后,奧勃洛莫夫就會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種幸?!@是由奧勃洛莫夫長期以來形成的軟弱性格所造成的。三十多年來,他習(xí)慣了心靈的孤獨,習(xí)慣了一個人的憂郁,一場如此灼熱的愛情從天而降,在這種充滿著與上流社會所迥然不同的真情、被人關(guān)注和深愛、有人陪伴的不可思議的幸福面前,奧勃洛莫夫不免產(chǎn)生憂慮。他透過自己,透過奧莉加,能夠看清自己——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只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會,在社會上也沒有任何作為,而這樣的他,顯然是與奧莉加的標(biāo)準(zhǔn)或說期望值是相去甚遠(yuǎn)的,他寫信告訴奧莉加說“您面對的并不是您期待和夢想的人”,斷定奧莉加對他的愛“并非現(xiàn)實的愛,而是未來的愛”(P312)。奧勃洛莫夫的擔(dān)憂并不是多余的。奧莉加確實是想把奧勃洛莫夫徹底地喚醒,成為一個像施托爾茨一樣的上進(jìn)青年,能夠在上流社會游刃有余。但奧勃洛莫夫卻對自己缺乏了信心。一番吃力的改造過后,當(dāng)奧勃洛莫夫進(jìn)取的意志不敵他的怠惰時,他便又從意識中退回了對以前那種安逸生活的懷念之中去了,而奧莉加的期望則漸漸地成為了一個不可企及的目標(biāo)。因為膽怯,所以奧勃洛莫夫在愛情面前總是思前顧后,甚至懷疑他們的約會會遭到旁人的非議,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讓人為之又氣又急。不過,奧勃洛莫夫能在這個程度上認(rèn)清自己,知道自己配不上奧莉加,也不失為一種“清醒”。
       愛情,是雙方的事,很多情況下,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并不在于單純的誰對誰錯。不是奧勃洛莫夫不配得到愛情——他和奧莉加都會各自得到不一樣的愛情——只是他們不適合彼此:一個膽怯而不自信,另一個則需要在一個自信的人身上建立起信任,相信他能朝著自己所期望的高標(biāo)準(zhǔn)發(fā)展。奧勃洛莫夫與奧莉加分手后,奧莉加是這樣想的:“如果她不再信任他,她也就不再愛他,對奧勃洛莫夫就是如此。”(P583)所以,在感情方面,我也不愿意武斷地判決就是奧勃洛莫夫一個人的錯釀成了悲劇。
       翻閱有關(guān)“多余人”的研究資料,我們可以了解這類有著很多共性的俄國文學(xué)中形象群體所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19世紀(jì)的俄國社會新舊交替、動蕩不安,貴族階級的舊文化逐漸走向衰落。這時,歐洲啟蒙思想的傳播、法國大**的震動,給俄國的知識界以巨大的刺激。貴族青年們想要擺脫舊文化,卻又礙于阻力;想要響應(yīng)新文化新思想,卻又無法扎根。他們本身的階級軟弱性使得他們在新舊文化的夾縫中找不到生活的位置,被撞擊出來,成為了“多余的人”?!秺W勃洛莫夫的夢》一節(jié)揭示了“奧勃洛莫夫精神”的成因。在與世隔絕的靜謐的奧勃洛莫夫田莊,小奧勃洛莫夫從小便習(xí)慣了安逸自在、隨心所欲、不勞而獲的地主生活。當(dāng)他懷著“高貴的愿望”離開家,來到社會中時,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巨大的差異讓他無法在夾縫中生存。同奧勃洛莫夫相似,作者岡察洛夫出身于一個富商之家,幼年時的生活環(huán)境也與奧勃洛莫夫相去不遠(yuǎn)。張偉在她的著述中認(rèn)為:“奧勃洛莫夫是岡察洛夫幼時曾經(jīng)生活過的環(huán)境、在他幼小心靈中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奧勃洛莫夫性格’的模糊概念的明朗化和形象化?!雹苣敲矗瑥膶炻宸虻膶懽饕鈭D來看,除了揭露和批判,應(yīng)該還是有深深的同情和憐憫的。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同樣明顯,一定不是個平庸之輩?!眾W勃洛莫夫就是這樣一個人。盡管他有著明顯的、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缺點,但他也有著可貴的、值得驕傲的優(yōu)點——作者用施托爾茨的話表達(dá)了出來: “(奧勃洛莫夫)是一個水晶似的透明的靈魂?!彼袚?dān)不了改造社會的重任,但是他保全了一顆純潔的靈魂。這一點已足以讓我感動。對于這樣一個抱著高潔的愿望和靈魂在角落里受傷的人,我怎么也不忍心讓他背負(fù)過多的指責(zé)。
       在這里想套用車爾尼雪夫斯基對于“美的本質(zhì)”的一句話:“美是按照我們的理解應(yīng)當(dāng)如此的生活?!眾W勃洛莫夫最后過著他理解中應(yīng)當(dāng)如此簡單的平靜生活,何嘗不是他心目中美的追求呢?也許這個引用未必恰當(dāng),但我想說的是,把奧勃洛莫夫放回“多余人”的群體,從階級批判的立場上,我們不否認(rèn)他那些值得批判的“多余性”和腐朽性——他們脆弱無能的意志和不能自拔的憂郁不值得提倡也決不可讓之侵襲到我們的思想和**隊伍中來;但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我們應(yīng)該避開階級批判的慣性,對奧勃洛莫夫給予更多感性和理性上的關(guān)注,肯定他身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     我看岡察洛夫的第一本小說是《平凡的故事》。此書很有意思,但可見作者筆觸并非十分純熟和流暢,全書大部分是叔叔和侄子的對話,似是故事又非故事。近期看的《奧勃洛摩夫》,無論從故事安排和人物塑造上都十分出彩,使我翻來覆去看了兩遍。
      
      一開篇,作者說奧勃洛摩夫住在一棟人口多得象整整一座縣城一樣的大房子里。如果沒有這句話,看著開篇,你會以為奧勃洛摩夫只是蝸居在一個小房間內(nèi),并不富有,只有無用的仆人查哈爾。奧勃洛摩夫明明住在一所大房子,可是讀者的觀感卻非如此,也看不到房子里眾多的仆人,實在是作者帶出奧勃洛摩夫生活的無用與荒廢。
      
      那個早晨,奧勃洛摩夫躺在床上,一如其他的早晨?!八樕先狈γ鞔_的思想和專注的神情。他的思緒,像無拘無束的小鳥似的在臉上盤旋,在眼睛里翱翔,棲息在半張開的嘴唇上,隱藏在額角的皺紋中,隨后就完全消失,滿臉發(fā)出一片無憂無慮的平靜光彩。這種無憂無慮從他的臉上移到全身的姿態(tài)上,甚至轉(zhuǎn)到睡衣的褶皺里。……萬一有一片愁云從他的心頭涌到了臉上,他的眼睛就模糊起來,額頭顯出皺紋、疑惑、悲哀和恐懼開始交織在一起;可是這不安難得形成明確的念頭,更難得變成一種主意。它不過化作一聲嘆息,便消逝在冷淡或者瞌睡中。”
      
      躺臥是奧勃洛摩夫生活中頭等大事,其他所有事情,都如過眼云煙一般,不值得費神??墒菉W勃洛摩夫并不是頭腦空白地躺臥,而是在腦子中不斷醞釀和思量他的改革計劃。他年輕的時候,也嘗試奮斗,也希望像“別人”一樣忙碌生活??墒且磺卸家驈?qiáng)烈的“奧勃洛摩夫性格”而磨滅。
      
      俄國農(nóng)奴制下,農(nóng)奴主并不需要勞動,而一代又一代地靠著祖先遺留的土地吃喝。奧勃洛摩夫自小生活在這么一個大地主家庭里,一年到頭就是為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準(zhǔn)備吃喝。母親好像非常忙碌,其實只是無意義的指揮和跑走,父親更是無聊地望著屋外,天知道他腦筋有沒有動一下。屋子有幾百名農(nóng)奴張羅著,猶如永不停頓的機(jī)器,從替小主人穿襪子、煮食、處理事務(wù)、收租等都包辦。這些農(nóng)奴,有著鐵一般的忠心,他們?yōu)檫@種忠心自豪,而不想到恰恰是這忠心使他們世世代代“注定”為奴。培養(yǎng)忠心是使之為奴的首要條件。
      
      到了讀書年紀(jì),唯一可以讓奧勃洛摩夫脫離昏昏沉沉、無所作為的生活的機(jī)會,卻也被溺愛的父母扼殺了。生怕兒子吃不飽、害病、過度操勞,時常找各種借口把兒子接回家,好生照顧,后來竟也將讀書不了了之。這讓我想到《簡愛》里面那個John Reed,同樣是被母親溺愛,從學(xué)校接回家,喂食到過肥和害肝膽病。
      
      不過不同的是,John Reed后來發(fā)展成殘暴自私的性格,而奧勃洛摩夫自始都沒有失去他如珍珠白玉般善良和不虛偽的心。
      
      奧勃洛摩夫懦弱和缺乏行動力的性格,吸引了一大堆虛偽浮夸或是鉆營奸狡的人,例如靠跑關(guān)系的花花公子伏爾科夫,終日忙碌為求升官發(fā)財?shù)奶K特賓斯基,自我陶醉而實質(zhì)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作家彭金,如影子一般沒有個人特質(zhì)的老好人亞歷克塞耶夫。最惡劣的則是那個兇巴巴,貪婪狡猾的塔朗切耶夫。奧勃洛摩夫一直容忍他的存在,是因為他多少為他帶來新的消息,他的吵吵嚷嚷也撩動奧勃洛摩夫毫無生氣的生活。這個人,把奧勃洛摩夫扯進(jìn)了深淵,抹煞了奧勃洛摩夫最后一次蘇醒。但同時也不得不說,奧勃洛摩夫的悲劇,是他自己毫不作為、不遠(yuǎn)離奸佞所致。
      
      在這些所謂朋友眼中,奧勃洛摩夫要么是毫不長進(jìn)的廢物,要么是可以利用的肥豬肉。只有在摯友希托爾茲、才女奧爾加和房東太太的眼中,奧勃洛摩夫的善良才被發(fā)現(xiàn)和珍惜。但這三人對奧勃洛摩夫的作用大不相同。
      
      希托爾茲是奧勃洛摩夫讀書時期的同學(xué),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希托爾茲一直催促和鼓勵奧勃洛摩夫多讀書,多社交,多思考?!皶r不待我,時不再來!”希托爾茲一次又一次提醒奧勃洛摩夫,讓他動身到鄉(xiāng)下,去實施他腦中的改革宏圖。他希望,奧勃洛摩夫的美好品格和才智,可以在行動中得到發(fā)揮和展現(xiàn)。
      
      希托爾茲甚至把奧勃洛摩夫介紹給美麗的奧爾加認(rèn)識,希望奧爾加能夠用女性魅力和活潑好學(xué)的性格去促進(jìn)奧勃洛摩夫奮發(fā)起來。奧爾加差點就做到了!奧爾加看到奧勃洛摩夫身上別人所沒有的平靜、善良和“鴿子般的溫柔”,不禁產(chǎn)生愛情;而奧勃洛摩夫則被奧爾加的美麗、動聽的歌喉和聰明給吸引??墒沁@種愛情,表面好像沒問題,但實質(zhì)注定失敗。奧爾加過于自信自己的作用,以為愛情可以改變一個人身上帶著的、從祖輩積聚下來的性格,以為奧勃洛摩夫?qū)幙戏艞壈惨萑樗谶@個社會闖蕩。當(dāng)她先是看到奧勃洛摩夫莫名的退縮和“祝你幸?!钡姆质中?,再是奧勃洛摩夫害怕別人的閑言閑語,最后是奧勃洛摩夫逃避面對自己,奧爾加認(rèn)識到,她并不能拯救奧勃洛摩夫。后來兩人分開了,奧爾加在國外重遇希托爾茲,兩人相愛和結(jié)婚;而奧勃洛摩夫則永遠(yuǎn)地放棄了積極生活。
      
      在逃避面對奧爾加的日子,奧勃洛摩夫茫茫然生活著。愛情的失落有時會促進(jìn)一個人奮發(fā),可是在這個時候,房東太太精心照顧,讓奧勃洛摩夫選擇回復(fù)原來的生活,而非去奮斗。在開頭有這么一段話:“在奧勃洛摩夫的眼里,這件睡衣有無數(shù)珍貴的優(yōu)點:又軟又順;穿在身上輕松自在;適應(yīng)身子的最細(xì)小動作,象一個馴順的奴隸一樣?!狈繓|太太正如他那樸實寬敞的睡衣,不好看,卻十分舒適。房東太太是個寡婦,帶著幾個孩子,過著不甚手松可也并非貧窮的生活。自從奧勃洛摩夫這一個“老爺”住到她的房子里,她覺得自己的生活改變了,自己操持家務(wù)也是值得的。房東太太身上的奴性,剛好迎合了奧勃洛摩夫的需要。沒有強(qiáng)烈的感情,卻可以吃得足、睡得飽,何苦為難自己,東奔西跑呢?所以奧勃洛摩夫安于房東太太的照顧,將曾有的夢掩埋在心底,只是很偶然才會被觸動一下。
      
      一開始我對房東太太并無好感,無非是一個普通的主婦。但看著看著,則不由對她產(chǎn)生又憐又恨的感覺。房東太太代表了大多數(shù)的家庭婦女,生活的唯一任務(wù)和目標(biāo)就是煮得一手好菜,操持家務(wù)井井有條,以丈夫的幸福為幸福,堅忍和無私。她們甚少想到自己,以為家務(wù)做得好,就代表幸福,往往卻是陷進(jìn)艱苦和悲哀。房東太太無微不至照顧奧勃洛摩夫,甚至在被哥哥騙去奧勃洛摩夫的錢后,害怕奧勃洛摩夫吃不飽,把自己的東西變賣,讓他仍能吃得好。這種照顧,助長了“奧勃洛摩夫性格”,讓他動也不動,日益癡肥,得了中風(fēng),之后心臟梗塞而死。
      
      女人的才能不被認(rèn)可和尊重,例如精明的阿妮希婭嫁給了查哈爾后,一表現(xiàn)出能干,就被查哈爾支起胳膊“作猛擊心口狀”。奧爾加的探索和對知識的渴求,也被希托爾茲誤解為“青春逝去的癥狀”。但是房東太太治家的才能,卻被奧勃洛摩夫看在眼內(nèi)和贊嘆。從這個角度看,房東太太是幸福的,因為她的心有值得奉獻(xiàn)的主人。在奧勃洛摩夫死后,當(dāng)大多數(shù)人都忘記奧勃洛摩夫,她仍然為他的離去傷心,仍然打理他地下的“家”,這也讓我為之感動。
      
      在《平凡的故事》里面,主要是兩叔侄的觀念沖突,鄉(xiāng)下地主懶散、流于空想的生活,與在圣彼得堡白手興家、忙碌營生的生活反映了兩種人生態(tài)度,可是作者并沒有說,哪一種生活才是好的。
      
      同樣在《奧勃洛摩夫》中,作者也沒有下定論。貌似作者是傾向肯定希托爾茲,可是并非如此。作者對幾個主角都賦予了一些美好的品格,但同時也揭露他們的可笑和矛盾。奧勃洛摩夫有懦弱的一面,也有高于其他的人純凈;房東太太庸俗,可是沒有失去誠實和慈愛;希托爾茲勤勞奮發(fā)、珍惜友誼、尊重女人的才智,但也有自私的一面;奧爾加擁有活動的生命力、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生,可是有時過于自愛自戀。
      
      人生就是一個沒有定論的矛盾,沒有一個完美體,就如尋找“最美”和“最高智慧”的浮士德,最后也認(rèn)識到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人生不應(yīng)該是靜止如奧勃洛摩夫的躺臥,生命永遠(yuǎn)需要由流動去激發(fā)和探路的。假如逃避生活、病痛和辛勞,那么腦子里好的東西,只會掩埋于塵土里,你在這個世界仿佛從未存在過。所以相比下,奧爾加和希托爾茲比奧勃洛摩夫和房東太太要進(jìn)步。
      
      有時候,生活選擇了你,就如奧勃洛摩夫從出生就被這種瞌睡一般的生活給選擇了。但你也可以選擇生活,去跟慵懶去斗爭。常看到有人抱怨是環(huán)境造就了“宅”以及宅一族的消極生活。可是我覺得未必如此。遇到麻煩事情,心中通常會有兩把聲音:“逃避吧,去避開難題”和“迎上去吧,去解決問題”。失敗的人就屈服于前一種聲音,久而久之不愿冒險和走出自己的安全圈。
      
      最后不得不說,岡察洛夫的作品未必算是震撼的、偉大的,但卻是有趣的、引人自省的?!秺W勃洛摩夫》值得一看再看,計劃遲點把《懸崖》也看了。
      
  •     “宅男宅女”無疑是新世紀(jì)頭十年最時髦的名詞,不光是說它流行,而且也是某種讓人稱羨的詞兒,宅男宅女不一定從事有名有姓的職業(yè),但生活來源有保障,吃喝住行不必發(fā)愁。早先也有所謂“家里蹲”的說法,但宅男宅女光鮮體面、講究生活品位的姿態(tài)可不是蓬頭垢面的“家里蹲”能夠媲美的。在蝸居、裸婚、官二代、富二代、啃老族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當(dāng)下,宅男宅女簡直就不是個需要人操心的問題。
      
      追根溯源一下,“宅”的老祖宗,似乎就是十九世紀(jì)俄國文化史中頗為流行的“多余人”,屠格涅夫、萊蒙托夫等作家都在其作品中塑造過這個形象,其中最有名的要屬岡察洛夫的《奧勃洛莫夫》(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中的同名主人公了。整部作品四十多萬字,分為大致均等的四部,讀者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奧勃洛莫夫早上起個床,竟然費時整整一部!我們看到主人公醒來,會客,穿鞋,躺下,做白日夢,醒來,發(fā)脾氣,喝酒,昏昏欲睡,再醒來,吃點心,發(fā)呆,消食,打鼾……到了“下午四點鐘”,他居然還沒有起床!大家不禁要問,他為什么不干點事呢?
      
      想要理解奧勃洛莫夫“宅”的生存狀態(tài),就必須了解一下當(dāng)時俄國各階層的狀況:商人投機(jī)倒把見利忘義,甚至能從死人身上賺錢(果戈理《死魂靈》);官員對上獻(xiàn)媚奉承對下聲色俱厲,政治體制腐敗不堪(契訶夫《變色龍》);地主盤剝農(nóng)奴敲骨吸髓,農(nóng)奴制下推行土地改革無從談起(《死魂靈》);小市民生活渾渾噩噩,文化思想界死氣沉沉(《奧勃洛莫夫》)……難怪奧勃洛莫夫振振有詞:還有什么可干的?并且發(fā)展出一套“奧勃洛莫夫精神”——與其與官員和商人沆瀣一氣,或是在小市民的餐桌上打牌抽煙,虛度一生,還不如吃吃睡睡,永遠(yuǎn)躺倒在床上。那么,他能不能像他的來到俄國創(chuàng)業(yè)的德國朋友施托爾茨那樣,換個環(huán)境,在外面的世界,比如去德國走走看看?不行,生他養(yǎng)他的俄羅斯土地就是他的根,在他看來,換個環(huán)境等于就是切斷了他的生命所維系的根。我們驚訝于奧勃洛莫夫的懶漢哲學(xué),但不得不認(rèn)識到他的本質(zhì)并不是“懶”,他的“懶”固然建立在祖?zhèn)鞯牡禺a(chǎn)和農(nóng)奴無需他辛勤勞作也足夠他好吃好喝直至終老,根本的問題在于他即使迫于生計而投身社會,依然找不到能夠安身立命并發(fā)揮一己之長的環(huán)境。奧勃洛莫夫就如如施托爾茨和女友奧莉加所言,“太純潔,太善良了”,以至于無法跟現(xiàn)實妥協(xié)并且同流合污。奧勃洛莫夫的悲劇是無法在既有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找到自己的坐標(biāo),而他自甘墮落的消極抵抗,只是進(jìn)一步磨損了自己的意志,最終走向靈與肉的雙重毀滅。
      
      比起十九世紀(jì)俄國,今天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更為復(fù)雜,孕育“多余人”的土壤也遠(yuǎn)為肥沃。在老百姓看來,商人不往奶粉里摻毒就枉為“無奸不商、無商不奸”,考公務(wù)員的人動機(jī)肯定不純良,而公務(wù)員簡直就是壞蛋的代名詞,學(xué)者做學(xué)問沒有不抄襲不剽竊的。大家都很憤怒,又覺得無奈,無形中“打醬油”的心態(tài)孳生蔓延。剛出校門的年輕人深感在校天生我材,出了校園恐怕就是“廢柴”一根,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異顯得如此豁然。當(dāng)然今天的年輕人有了比前人更多的選擇,可以更自由,更隨意,更富個性。拜信息技術(shù)發(fā)達(dá)之賜,他們中的有些人不必困擾于人事傾扎,通過網(wǎng)絡(luò)即可掙來一日三餐,而其他人則仍需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市場供求討生活。然而,這只是同一問題的兩面:當(dāng)宅男宅女們活動指尖,在鍵盤上敲下自己的心情時,富士康的數(shù)十年輕人則活動自己的身體,通過那輕盈的一跳,默默地、無聲地,表達(dá)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看法。
      
  •     我希望我會成為蓋茨比,可是我有太多的奧博洛摩夫精神········法克的········
      上面這句話是我在讀奧博洛莫夫時的感覺,后來,我終于在回校的火車上讀完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我算個什么東西,
      這個假期,我一如既往的做了充分的計劃,結(jié)果,也一如既往的混了過去。甚至連日記都沒有寫。
      從小學(xué)開始,我就在混,混到初中,后來走關(guān)系混到高中,結(jié)果,高中里我又在混,結(jié)果就是我的大學(xué)沒考上,在??评锢^續(xù)渾渾噩噩的等死······我曾經(jīng)也豪言壯語,也曾隨三五好友共同激揚(yáng)文字,后來我報了文科,雖然曾經(jīng)所有人都覺得我讀理科合適,至于原因,我以前可以大言不慚的說是姑娘,但是現(xiàn)在我卻沒法這樣不要臉了。我想說除了我抽了,沒有理由。
      再后來我在文科里又和三五好友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直到畢業(yè),我成了一坨糞土?,F(xiàn)在除了給小妹妹們激揚(yáng)一下她們的假期作文外,我激揚(yáng)個屁。
      我覺得我可以說自己是個宅男,且資深的。 記得小時候老爸老媽的話是在家里趕都趕不出去,一本書給我我可以安靜的呆一天,所以從小我就不能打架,太文弱了,再后來我在學(xué)校里受了很多欺負(fù),記得高中有同桌說我象野比大雄,原因是和野比太像了。
      再后來,我也變得不像話,我出賣了別人,一直沒有長進(jìn),成天混日子混出藝術(shù),一切就像奧博洛莫夫一樣,懶得出奇的出奇。我曾讓我的英語老師崩潰,就像奧博洛莫夫令奧莉加崩潰一樣,在大專里,每一學(xué)期,我的精讀都毫無懸念的掛掉?,F(xiàn)在,我知道一些東西,在我的在我的周圍也有很多人來幫我,可是我卻依舊在混日子?,F(xiàn)在,我的英語依舊慘不忍睹。輪滑滑了五年了,技術(shù)還是很低,曾經(jīng)和理科班的和尚一起商量過做動畫,我負(fù)責(zé)三維他負(fù)責(zé)二維,為此自學(xué)了幾天3dmax,但沒堅持。高二后參加新概念,我寫的東西自己看了都吐,自然是石沉大海。高三參加學(xué)校的創(chuàng)新論文比賽,我寫的《關(guān)于空間動力系統(tǒng)的發(fā)展與展望》一文最后給弄丟原稿。畢業(yè)后自學(xué)ps,結(jié)果有因故無法繼續(xù),在后來我把這事望到了腦后,大專里自己買了一套高數(shù)教材卻沒有好好看,該學(xué)的時間用在了混日子上,~~~~
      而奧博洛莫夫也說過,他受過教育,知道很多,但是他還是象個廢物一樣的死了。這不算什么,悲哀的是他有理想,我也是,現(xiàn)在我在這看著自己的廢物樣,我不知當(dāng)作何反應(yīng)。
      就像那句話:我的人生就是個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
      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我就不寫了,總之,一切都怪我自己
      不過,感謝老天,我看到了這本書,奧博洛莫夫不僅是個懶漢的代表.他還是個宅男的標(biāo)本。
      是的,哪個宅男不是乖孩子呢?
      那個宅男沒有理想呢?那個宅男的精神世界不豐富呢?
      他們膽小,謹(jǐn)慎,善良,溫柔,知識豐富甚至正直~~~
      但是,他們是什么呢?
      他們與人交往時會遇到困難。
      他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十分投入。
      他們有會真心待他們的朋友。
      他們有自己的理想。
      他們甚至眼界比有的人更加開闊,
      想的更深遠(yuǎn)。
      感情更細(xì)膩。
      ··但是他們又可以做什么呢?
      除了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床上哀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弱點外,就只是安然老去死去,像奧勃羅莫夫那樣葬在公墓里樹上一個花瓶形狀的墓碑。被世界遺忘。
      但是,技術(shù)宅除外。
      他們是另一種動物。
      他們宅在家里,卻有著另一種方式來不斷的實現(xiàn)著自己。
      他們會在自己的愛好中找到自己的快樂。
      他們會動手來創(chuàng)造或者修理,最低限度是理解自己的東西,并打上自己的烙印。
      他們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東西,他們可以給別的人帶來驚喜或者麻煩,重要的是他們自己很快樂,他們甚至可以改變世界。讓人們記住他們。
      這就是技術(shù)宅,他們有自己的光輝,他們在家里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事業(yè)。對世界,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探索方式,或者描述方式。
      思想與行動,一道分界線。
      我曾經(jīng)也有無數(shù)機(jī)會成為他們的一員,我現(xiàn)在還有一些機(jī)會成為他們一員
      但是我的機(jī)會不會無限,而且越晚我的機(jī)會越少,付出的代價越高。
      單元我還可以抓住他們,不要做一個奧勃羅莫夫。
      而是成為蓋茨比。
      geek和nerd
      所以我說,宅男去死,除了技術(shù)宅,但愿我可以抓住機(jī)會。
      
  •     說真的,我有時候覺得自己的臉皮很厚。
      因為我這樣一個初中都差點沒畢業(yè)的無業(yè)人員居然在以討論文學(xué)藝術(shù)為主的網(wǎng)站寫了一堆偽評論--說好聽的算是讀后感觀后感,說難聽的根本就什么都不是,你怎么敢議論那么多天才的作品?!居然還有幾個年輕的朋友捧場,真是好笑。
      我真的很無恥。
      不過,當(dāng)我看到這樣的一本好書讀過它的人只有20個人,而讀過《挪威的森林》的人有600000人,我這個三無人員就又忍不住跳起來,我要寫它一篇讀后感,哪怕只有一個人看了它之后會讀讀那本讓我熱淚盈眶的經(jīng)典。
      
      我想起94年的夏天自己在石家莊火車站的候車室看到一個老女人拿著一本書在檢票口大聲的朗讀,人們都拿她當(dāng)瘋子,投去冷漠和厭惡的目光,從她身邊匆匆的走過。
      我看了一眼她手的書,在回到家的第二天就給住在大城市的親戚寫信拖她幫助我買一本書,就是那個女人拿在手里的書--
      《圣經(jīng)》。
      哪怕只有一個人。
      
      我愛用真實的書籍點燃起情感的火苗,
      讓它在我們生活的紛忙中燃燒,燃燒,永遠(yuǎn)燃燒,
      讓它產(chǎn)生力量,讓它產(chǎn)生激情,燃燒起人們的心靈,
      同黑暗斗爭到最后一刻,
      絕不虛度一生。
      哪怕給后代留下點滴誠實的勞動,
      死后才能安然瞑目,永不受良心的責(zé)備,
      兄弟們,這就是我的義務(wù)。
      ----這是一位不知名的蘇聯(lián)工人寫的詩,他死后三十年,在他鼓勵下讀了一些書的工友在蘇聯(lián)作家代表大會上朗讀了這首詩,這位工友的名字叫尼基塔赫魯曉夫
      
      十九世紀(jì)的俄羅斯文學(xué)中涌現(xiàn)了一大批所謂的多余的人,從畢巧林,奧涅金,到屠格涅夫筆下的貴族,而本書的主人公奧勃洛莫夫也被歸入此類群像中,他本人也成為懶漢的代名詞載入史冊。但是我以為這個評價還不足以說明這個人物的深刻性和代表性,而且對這個人物以懶惰作為唯一的標(biāo)簽也失之不公。我個人以為,奧勃洛莫夫是俄羅斯的堂吉訶德,是對一個逝去時代美德的緬懷與贊美,雖然作者和那個西班牙人一樣清醒的意識到時代變遷的無可避免,就象荒唐可笑的騎士硬要把一個已經(jīng)被金錢控制時代拉回從前以榮譽(yù)和愛情為宗旨的時代一樣,岡察洛夫也意識到古老的俄羅斯再也回不到昔日安閑幽靜的田園時代了一樣,對他的主人公也不免諷刺與批判,但是就象海涅看那個瘋狂騎士的故事大哭一樣,我在讀到奧勃洛莫夫死去被葬在彼得堡的郊外,他的妻子和朋友,仆人深切的懷念他的時候也哭了,就象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死了--我已經(jīng)把他和自己劃等號了。
      他是那么純潔,有一顆水晶般的心,象書中他的朋友說的,因為他有比任何頭腦都更可貴的東西--一顆誠實,忠誠的心!這是他生來就有的寶藏,經(jīng)過生活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這寶藏仍然完好無損,他在生活的碰撞下一次次跌倒,漸漸變的冷漠終于感到幻滅和絕望而沉沉睡去,失去了生活的力量,但卻沒有失掉誠實和忠誠。他的心沒有發(fā)出過不和諧的音符,也不曾被玷污,任何謊言和誘惑都不能把他引入歧途,任骯臟邪惡的海洋在他四周涌動,任世界顛倒,中了毒,他也不會象謊言的偶像頂禮膜拜,他的心永遠(yuǎn)誠實,光明,純凈,什么也收買不了他。我從未遇見過比他更純潔,更樸實,更光明的人。
      
      所以我也愛他--奧勃洛莫夫,為他的純潔和善良。
      盡管他是一個從小就被寵壞了連襪子都不會穿的少爺,盡管他整日昏睡,暴飲暴食。他生來就被那個農(nóng)奴制度殘害了,成了一個廢物。那既是時代,也和他本人的個性有關(guān)。很正常,一個單純的人總是有點傻氣的,一個善良的人總是有點懦弱,一個少與外界交往的人總是保存著天真的本性,而一個不從事艱苦體力勞動的人總是詩歌與思想的愛好者。這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就象有些老板抱怨找不到德才兼?zhèn)涞膯T工,丈夫們抱怨妻子只會在外面瞎跑而不會持家,父母們抱怨做工人兒女的沒出息不會給他們從外國寄美圓一樣,這個世界和人就是如此。單純的人就是不會在現(xiàn)實中游刃有余,善良的人很難成就事業(yè),天真的人經(jīng)常受騙,懶惰的人總是什么都能忍。
      奧勃洛莫夫最大的特點就是懶。
      他體力上極其懶惰,也不愿意從事與人交往的任何事情,他明知一個騙子經(jīng)常以幫助他處理事物為名偷竊他的錢財和衣物也裝做沒看見,他明知道自己的老仆人和自己一樣懶惰也不斥責(zé)他,但是這并不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思想,而是因為他相信人們善良的本性,也懶的去計較這些小事。他所中意的生活就是美妙的田園生活,在鄉(xiāng)間的小路散步,和朋友們聚會,過著沒有繁雜塵事干擾的詩人般的生活。要說他的要求也不高,可是時代變了。
      一個巴爾扎克筆下被金錢和速度,效率毒化的時代來了,這個時代不在是建立在寧靜鄉(xiāng)村生活的富有詩意和浪漫的時代了,它要求的是冷酷計算的頭腦而不是單純善良的心靈,它絲下了一切溫情的面紗,把人與人的關(guān)系變成純粹的交易,它要求用理智和意志去駕御生活,操縱別人,把人們從溫暖的被窩里揪出來,扔到殘酷的叢林中,它奉行的原則只有一個--獲取最大的利潤。
      所以主人公的朋友以一個德國人的面貌出現(xiàn)了。
      在這個新興的資產(chǎn)者身上,有的是冷靜理智的頭腦,堅定剛毅的決心,面對現(xiàn)實毫不留情的斗爭精神,當(dāng)然他的代價就是付出一顆傷感脆弱的心,再不會為愛情,音樂和一切與熱情感性相關(guān)的東西傷懷。為什么是德國人--因為在俄羅斯人看來,只有那些新教國家的人才是真正的資產(chǎn)階級,資本只有在那些放棄了生活樂趣和人生歡樂的那里才象馴服的野獸一樣順從,錢這個東西是能夠使人冷靜的法寶,而資本的特性不是寧靜而是不停的滾動,它的時代就是一個不斷變動的時代,這當(dāng)然是不利于思考和聆聽鳥兒唱歌的。當(dāng)然,還有庸俗。
      庸俗就是錢,錢就是庸俗的,錢可以把人變的庸俗。因此以中產(chǎn)階級市民為主的國家都散發(fā)著一種庸俗的氣息,錢在這個方面使所有人平等了。
      奧勃洛莫夫是個貴族,所以他討厭庸俗,他最恨別人說他應(yīng)該和別人一樣,他說自己就是自己不是別人,他厭惡平庸的終日奔波的生活,他要求個性的獨立,他要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他需要安靜的保持心靈的純潔不受外界干擾,他會因為一個姑娘演唱了貝里尼的詠嘆調(diào)而感動的流淚而愛上她。
      他的心靈是高貴的,不屑與庸俗和無謂的紛爭的勞神的,所以他逃避現(xiàn)實,避免自己的靈魂受到玷污。
      在這個意義上他是高尚的。
      但是他又是不可救藥的。所以他是個復(fù)雜的人物,他代表了我們?nèi)祟愄煨灾杏肋h(yuǎn)的矛盾,要個性還是淹沒在眾人中,要靈魂還是要金錢,要生活還是要幻想,要勞動還是要安逸。
      我想這就是人類永恒的疑問。
      如何在這矛盾中尋找平衡就是人類探索的使命。
      他的懶惰葬送了愛情,也葬送了他的生命。他說,自己早就和以往的時代一起死了,他離不開那個坑了,離開就會死。所以他寧可以一種犬儒主義的態(tài)度選擇慢性自殺而不是去適應(yīng)這個已經(jīng)改變的時代。他選擇了繼續(xù)沉淪--但是他保持了純潔善良的天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個悲劇人物,他無力掙脫那個枷鎖。
      你可以鄙視他,嘲諷他,斥責(zé)他,但是不能改變他執(zhí)拗的個性,他不會為時代而改變,他寧可和過去的時代一同死去。
      
      總有一些這樣的人。
      比如本人。我是在國營單位呆廢了的人,我是被溫暖的家庭寵壞的人,我耽于幻想逃避現(xiàn)實,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一個遠(yuǎn)離塵囂的地方一間安靜的屋子里看書,做夢。我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這個激烈殘酷的時代了,我害怕這個人人都猙獰著搶飯吃的世界,我也不想去和別人爭搶。我知道時代變了,世界變了,所以我很害怕。我知道那樣一個養(yǎng)著一群打毛衣和聊天的地方總是要完蛋的,我知道象自己父母這樣老一輩的人總是要離去的,我知道自己這種沙子上的城堡總會被潮水沖走,我知道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需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而是一個有財產(chǎn)或者精明的職業(yè)女性,斯嘉利總是要取代美蘭妮的,我知道這不是一個詩歌與藝術(shù)的時代了,不是一個愛情的時代了,一切都是要為金錢所占領(lǐng)了。
      但是我很懶惰。
      所以寧可沉下去,一方面是懶惰,另一方面,我沒有斗志和毅力,還有我想保存一點純真的東西---這并非是自命清高,而是天性很難容忍不潔白與美麗,不愿放棄聽從靈魂深處的聲音。
      我去一家超市應(yīng)聘理貨員,那個戴眼鏡的男人說,看你這雙手,就不是干活的人,您走吧!
      
      所以我覺得自己有幾分奧勃洛莫夫精神。懶惰,執(zhí)拗,沒有行動能力。
      有一種真正的浪漫主義者,是寧肯死也不想背叛自己的心去從過己不喜歡的生活的,他寧可與這理想的夢幻一同死去也不和現(xiàn)實妥協(xié)。
      我想奧勃洛莫夫即便和奧麗加結(jié)合了又能如何,他即便去管理他的莊園又如何,也許他那哲學(xué)家的眼睛早已看透---人生就是虛無。
      
      唉,為什么俄羅斯作家總是這樣打動我的心?
      仿佛是一陣憂傷的音樂在輕輕觸動我的靈魂。
      
      
      
      
      
      
      
  •   如果本書改名為《宅男記》,現(xiàn)今就要暢銷的多。好書。
  •   是啊,這個書名太難讓人產(chǎn)生想看的欲望了,因為看到另一本書上介紹此書的內(nèi)容,才讓我產(chǎn)生了興趣
  •   法克??!我在別人家里幫別人創(chuàng)造事業(yè)!這才是真正的技術(shù)宅?。?!
  •   看了姐姐的評論決定看這本書
  •   寫得真好~
  •   確實是好書 但是知道的人太少了...
  •   該放棄的東西很多,按照現(xiàn)實法則,
    有些東西最困難的時候也不會放棄。因為時代會過去,思潮會過去,有些東西任何人也繞不過去。
  •   寫的真好,觀點密集而文字樸實
  •   看封面還以為是艾特瑪托夫的什么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意外之喜:)
  •   喜歡這樣的解說!
  •   我多么希望能用奧勃洛莫夫的精神貴族氣質(zhì)為自己的懶惰、懦弱和一無是處披上華美的袍,可是我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自己無非是一個天性庸瑣又鬼使神差多看了幾本書的廢柴,無法再以這般的自戀虛飾。
  •   非廢柴對華美的袍不感興趣怎么辦
  •   我去一家超市應(yīng)聘理貨員,那個戴眼鏡的男人說,看你這雙手,就不是干活的人,您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其實有幾分道理
  •   不干活的人毛病就多于正常人咩
  •   哎哎,原來你已經(jīng)說過,
    奧勃洛莫夫是俄羅斯的堂吉訶德,是對一個逝去時代美德的緬懷與贊美,雖然作者和那個西班牙人一樣清醒的意識到時代變遷的無可避免,就象荒唐可笑的騎士硬要把一個已經(jīng)被金錢控制時代拉回從前以榮譽(yù)和愛情為宗旨的時代一樣,岡察洛夫也意識到古老的俄羅斯再也回不到昔日安閑幽靜的田園時代了一樣,對他的主人公也不免諷刺與批判,但是就象海涅看那個瘋狂騎士的故事大哭一樣,我在讀到奧勃洛莫夫死去被葬在彼得堡的郊外,他的妻子和朋友,仆人深切的懷念他的時候也哭了,就象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死了--我已經(jīng)把他和自己劃等號了。
  •   “我已經(jīng)把他和自己劃等號了”
      
    可是我很慶幸我還能見到這樣的人。每次看見你像在曠野中大聲呼喊愛與信仰,我就想起堂吉訶德?lián)]舞著長矛奔向風(fēng)車。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愿意提起靈魂的事情,有時候真想否認(rèn),哦,我沒有靈魂。我對眼見的這個世界有許多失望。因此常常沉默。我沒有你有勇氣。
    很想為你寫一篇文章呢:)
  •   不是多余人,或者只是時代的犧牲品。有一種壓力迫使岡察洛夫不得不評價奧博洛莫夫,但作者無疑視之為信仰和圣像一樣的過去,他們的過去。 又或者,奧博洛莫夫性格還一直在俄羅斯人的血液中流淌。
  •   奧勃洛莫夫是我少年時代父親讓我看并引以為戒的人物——他的懶散,木訥終日穿著東方式睡袍和軟拖鞋,一生賴以他人生活的人物。連愛情都是別人的同情施與。。即使他如水晶純潔善良依然是注定不能被容納,不能被容忍的。也是無奈。。是一本好書,佩服樓主眼光。。
  •   這個讀后感比百度百科里的介紹好啊 后者怎么讓我覺得主人公很討現(xiàn)代人的厭呢?看過這里后 發(fā)現(xiàn)后者的功利與淺薄了~ 順便,在下是通過 九型人格 一書獲知此書 找介紹找來找去就樓主的貼心 奧被那書劃為9號性格 在下測讀后認(rèn)定和自己相似的性格。。。
  •   你的文章寫的很深刻,我很少讀到這么真誠、真心的話語,希望你能夠長期寫下去。只是個別地方有錯別字,無傷大雅。真誠的文字是可貴的!
  •   好久沒有讀到這樣的激蕩文字了。
  •   卡倫霍妮把奧勃洛莫夫作為與世無爭這類型的神經(jīng)癥患者的代表人物,她也說道,這類人有著本質(zhì)上的真誠,而這真誠是什么也收買不了的。
  •   這段文字打動了我,我也反感為什么現(xiàn)代人要把奧博洛莫夫當(dāng)作不思進(jìn)取的反面教材,這很武斷而且粗暴。有些人注定骨子里帶著浪漫和善良,至少他沒有害人做壞事,已經(jīng)比很多人好了許多了。我只能這么理解,迎合社會的潮流的人們總是受到優(yōu)待的,總占據(jù)著道德的制高點,那些不愿意又無可奈何的人呢,只能被理所當(dāng)然地拋棄,唉有點傷感了。。。
  •   所有外國作家中,最喜歡的就是俄國作家
  •   剛剛讀完《奧勃洛摩夫》,有點激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