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主底兒女們

出版時間:2004-03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路翎  頁數:1102  字數:804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20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面的優(yōu)秀著作和譯著。這些著作和譯著,對我國百余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fā)展產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啟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傳之久遠?!爸袊膸臁笔占儆嗄陙淼拿诸惓霭?,便是以新世紀的歷史視野和現實視角,對20世紀出版業(yè)績的宏觀回顧,對未來出版事業(yè)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有少量品種因技術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調整,大多數品種則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庫,千種書籍,莊諧雅俗有異,版式整齊劃一未必合適。況且,版式設計也是書籍形態(tài)的審美對象之一,讀者在攝取知識、欣賞作品的同時,還能看到各個出版機構不同時期版式設計的風格特色,也是留給讀者們的一點樂趣。
本書是一部描寫封建大家族的力作,是著名現代作家路翎的代表作。
小說通過描寫蘇州首戶蔣家的分崩離析以及第二代子女的不同思想歷程,試圖歷史地探討抗戰(zhàn)前后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整個作品的廣闊生活背景,展現了中國社會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動蕩不安的歷史畫卷,揭示了這一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發(fā)展和生活道路,真實地寫出了中國新一代資產階級的生成過程以及他們的分化沉浮。小說主觀色彩強烈,人物心理刻畫深刻、細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財主底兒女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浩瀚長篇。路翎嘔心瀝血之作。文本中透著深沉的悲哀、決絕與世事蒼涼。作者將抗戰(zhàn)時期的大背景影印在小小的一家人身上,通過對他們悲歡離合的細膩刻畫,我們確實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動。這部小說最大的特點便是讓人驚嘆的心理描寫,挖掘至深,可謂探尋到人物靈魂的深處,許多細微的感情被曝露得格外清楚。但整部作品在線索處理方面似乎略顯不足,作者似乎只是在表面上將一家人的關系串聯一處,而對他們于文本中彼此的呼應銜接則有一些欠缺。
  •      從初讀時的生澀到后來的堅持并有體會,看這本書是要有個過程的。在快看完的那幾天里我時常想,等到看完,我一定要開瓶酒好好慶賀一下,而現在書看完了,慶賀的事卻終究沒有進行。
       書確實是難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就仿佛是書上的每一個字都認識,每一句的意思也都懂,卻不能明白它連貫起來的意思。卻還是堅持讀下去了,有了這個過程,我也覺得是一種大的收獲。
       吸引我的一開始是胡風的序,一直在看的文學史總有不明白的地方,通過讀作品來深入了解是個好辦法,讀過作品之后再讀胡風的序,七月派的思想便果真更加清楚了。
      
       書中讀到王桂英和夏陸的情節(jié)的時候,我總能找到子君和涓生的影子,書中描述的無疑是五四乃至之后時代里青年形象的大匯集。這種描述,魯迅曾做過的,巴金也做過的,有關那個時代的描述,前者更是不少。然而比起前人的單薄而言,這本書中的形象是立體的,前者是橫斷面式的,而這本書中則是縱深的。
       它的深在于人物形象的非簡單化,《家》中的描述固然激動人心,卻似乎只是講述了結果,人物心理的波動描述卻過于單一化了。這本書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大段大段的,這也是某種程度上使得閱讀不暢的原因。看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有關一個時代的人的想象,不再像以前那么簡單。
       書中的青年仿佛就生活在我的身邊,在讀著的時候我總會停下來思考,因為從他們的身上我總能看到我,以及我身邊人的影子。他們經歷的心理上的曲折與波動,是每一代青年都曾有的。于是這本書比起《子夜》,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但未必是我們意料之中的時代。書中有關人物心理的精準的把握更是讓人嘆服。
       于是不免說:書中的發(fā)展是有理又是無理的。就說這么多。
  •     以22歲之齡便完成長達1318頁巨著的路翎,正是江蘇省南京市人,由於年少失怙,改隨母姓,寄居於舅父的封建大家庭中,恰恰作為《財主底兒女們》的書寫原型。
      
      但一如胡風在書前序言提到,路翎所要記錄的並不是歷史事實,而是這些火辣辣的心靈在歷史事變下,精神世界洶湧的波瀾;在無情的歷史命運前面被審判、並與之搏鬥的經驗。因為封建主義對生活在半殖民地裡的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的積重是可怕的。面對網羅一般錯綜交織於人內心與生活深處的封建積習,路翎描寫了各種個人主義的形式:從動物性的原始本能對慾念的需求,直至被教條主義武裝著的最現代的樣貌。即便青年們帶著錯誤甚至罪惡,仍舊兇猛地與過去搏鬥,悲壯地向未來撲去。正如路翎在〈題記〉中所言,蔣純祖是舉起了他的整個生命在呼喚著,用盡一切熱情,伴隨痛苦,不斷地追尋、撲擊。
      
      自鴉片戰(zhàn)爭敲響現代中國劫難的鐘聲,中國已經艱難地鬥爭了一百年。「在這一百年內,生活展開了現代底圖景,但這個現代底圖景是在廢墟上拚湊起來的。在人底生活裏,這也一樣」。整個故事依循著的歷史動線:以1930年為分界的中國,此前處在內部風暴中,此後則在外來的凌辱裡呻吟,昏迷搖蕩。但大時代背景下的人們,1934年當溥儀在偽滿州國裡登基稱帝,「同時日本進逼冀東,進兵察東?!@些,都存入檔案,並記在大事年表裏面。南京市民們,是生活在麻將牌,蝴蝶女士,通姦,情殺,分家,上吊,跳井裏面,生活在他們自己底煩惱中。生活是煩惱的,空虛的,然而實在的,南京底生活有著繁複的花樣,每一個人都膠著在他自己底花樣裏,大部分人操著祖?zhèn)鞯纳鷺I(yè)。高利貸,土地糾紛,機房,官場底小小的角逐,以及特別活躍的律師事務所,時局底變動不為人們所關心」。
      
      在大時代與個人生活兩者既宏觀亦微觀的交錯中,現代與傳統的衝突持續(xù)躁進,路翎以蔣家這個封建大家族,描繪了往昔的美好、現代的衰敗,以及它在人們心中所留存的價值。其中,傳統與現代各自有著複雜的意義,並非僅是惡與善這兩方絕對的、相斥的代名詞。
      
      封建、舊社會的美好,是以蔣家姊妹對過去的懷念來呈現的,特別是蔣家姊妹與蔣少祖、蔣純祖之間的對比,在那樣的時代氛圍與各自社會位置的安插下,居家女性的保守與在外闖蕩男性,彼此的矛盾;也是長輩與年輕一代的衝突,最後,「對於蔣淑珍,也是對於蔣少祖,時常有詩意的過去突破陰慘的現在走出來,引起憂傷的渴望和眷戀。但他們在精神上是孤獨的:那個陰慘的現在隔離了他們,他們互相逃開,詛咒和後悔。中國底這種生活,把一切熱望壓迫到夢裏去,並且把夢變得透明而空虛:人們稱這為最高的哲學,並稱這為含蓄,或理智的用情」。
      
      蔣家的衰敗,是伴隨著金素痕家庭的腐壞氣息,迅速被侵蝕了,作為一個與傳統相對的現代法律的代表,金家是卑鄙的得利者,特別當傳統的道德價值已蕩然無存、但對蔣家財產與權力的操控卻是心之所繫時,金素痕化身為一個絕對利己的、個人主義的典型角色,觸動了封建家庭裡蛛網般、讓人無所逃遁的毀滅性力量,最終導致蔣蔚祖的瘋狂與自身墮落的悲劇。
      
      然而即便個人心中,有著對整個大時代呼喚的響應,要突破外在的與內心的封建枷鎖,是不容易的,胡風形容為「這一代青年知識份子在個人主義的重負和個性解放底強烈的渴望這中間的悲壯的搏鬥」。
      
      譬如蔣少祖,他原本要勇敢地走向現代文明,認為這個時代需要激烈、自由和優(yōu)秀的個人底英雄主義,得從心底做一個自由的人。他在各種混亂的現實中突擊,其中與汪精衛(wèi)和陳獨秀的會面,成為頂峰、轉折的情節(jié),他決定依恃「良心」做判斷,最後在不斷思索中,回歸傳統,卻也對現實欲振乏力,變得頹唐,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條件,並不能提供他加以改善、改造的環(huán)境與希望。
      
      作為一個知識份子,蔣少祖曾對年輕人做批判,他認為人民是一個抽像的字眼,而生活又不為年青人所明白。憑藉著一股盲目熱情的年輕人,只是被各種假借人民名義、相互鬥爭著的勢力,所吸收、抓取。他嘗試將蔣純祖留在身邊,卻無法遏止青年們的滿腔熱情與騷動。在一段自我回憶與反省中,「他想他在過去是熱情、浪漫、被西歐的自由主義、頹廢主義以及個性解放等等所影響,是像目前的一切青年的一樣,值得憐憫的。他想是那種個性解放的衝動使他無視社會秩序,而做出了這件事的。他覺得這是對的,因為這是為他底生命所必需的一個過程……。他願意重複地說,在年青的時候,浪漫和毀滅是不可免的;所以,目前的這些青年們,是值得憐憫的,這些青年們,在經驗了苦難以後,會明白這個真理。人必須從苦難認識真理」。
      
      與蔣少祖相對的汪卓倫,沒有這樣複雜的心思與衝突,但在實際的戰(zhàn)爭中,他也以敏銳並忠實的態(tài)度發(fā)問著:「這個戰(zhàn)爭必會誕生中國底將來,但什麼力量是主要的種子?從哪里開始?汪卓倫想到他底兵士們,想到他們底單純、愚昧、和可驚的忍耐力?!且驗檫@個戰(zhàn)爭也不能消滅的中國內部底那些醜陋的勢力,民主與法治底確立不可能,人們相互間的愛心也就被妨礙?!瓱o窮的在這個戰(zhàn)爭中受難、獻身的老百姓們,……應該以理智的愛心來統治,但究竟怎樣相愛?汪卓倫經驗到,他底艦上的兵士們,有時異常良好,多半的時間卻是困頓而頑劣,激起他底憤怒,使他痛苦的。」
      
      及至書裡用近乎一半筆墨鋪陳的蔣純祖,更把個人慾望與時代奉獻之間的拉扯張力,在某種古老因襲的陰影下,表達到了極致。
      
      首先是荒野中的逃難,蔣純祖離開家庭的護翼,在戰(zhàn)爭中,無依純良的年輕人受到以生死為代價的、不同價值觀猛烈鬥爭的撞擊,他見識到朱谷良的複雜裡,有著信仰同背道而馳的世界的一種鬥爭;而漂泊著的石華貴,也讓人理解在本能生存的自私外,是怎樣的環(huán)境塑造了他。
      
      接著是在劇團工作中遭遇的困難,與領導人王穎之間的衝突,說明以美好理想為基礎的團體工作中,躲不開的、政治的權力衝突。於是他將自己放逐到閉塞停滯的鄉(xiāng)間,路翎在此以近乎魔幻寫實的手法,描寫這最為濃重的、牢不可破的封建的基地,「這是牧歌的世界,這是異教的世界,這是中國人底世界。這是壯烈的,詩意的,最美,最善的生活,這世界是蔣純祖所拒絕,又是他所渴望的一切」。其中的李秀珍事件,一次最兇狠的、面對封建的撞擊,也揭露最悲哀且無能為力的境況。
      
      除了客觀環(huán)境的鬥爭外,蔣純祖的內心也始終擺脫不掉某種古舊陰鬱的氣息,反映在他與高韻及萬同華的愛情關係中。一方面他想擁抱愛情裡純潔美好的慾望,但濃厚的封建氣息閉鎖著他;另一方面當個人慾望與時代所要求的使命,被放到天平兩端衡量,他覺得自己有罪;他想為苦難的中國盡份心力,但同時也與最本能、簡單的、個人在生活各方面的慾望、解放,相互衝突,此處路翎用完全投身理想的、具古板、嚴刻姿態(tài)的孫松鶴,來對比充滿熱情的、敢於實踐飛翔的、卻也燃燒迷亂的蔣純祖。
      
      最終,蔣純祖在追尋的狂熱中逝去,他心裡有著無能參與革命的懊悔,彷如印證了蔣少祖對年輕人的批判:他們虛浮、躁進,但這些在時代動盪中的年輕人卻也是中國的希望,好像陸明棟在動亂中的奔離,這許許多多時代下年輕靈魂的出走,才能撼動已根深蒂固的陳襲、迂腐,擺脫枷鎖,或至少戴著鐐銬起舞。蔣純祖做到了汪卓倫死前的遺言:「我是作了犧牲,作了奉獻,為了我們民族底將來,我是把自己交出來了,像大家一樣!你們遺忘我也好,記得我也好;能夠原諒,或者不能原諒,對於我都是一樣的!而你們不能茍且地生活,不能妥協,不能背叛,直到最後,這是我們死者要說的!」
      
      外此,當蔣少祖與蔣純祖在自身新舊鬥爭的最後,都感到對蔣家老人的尊敬,瞭解了「他是懷著怎樣的心,企圖把剩餘的兒女們送到這個他已不能瞭解的世界上去搏鬥」! 忠於蔣家、最終一人寥落死去的馮家貴,也使蔣少祖有著激盪:「『……這個時代底唯一的錯誤,就在於忽略了無數的生命,而在他們終結時——找不到一個名稱!啊,多麼憂鬱??!這個人底一生,和我底一生,有什麼不同?對了,這個人底一生,和我底一生,有什麼不同?誰饒恕誰?誰有意義?誰是對的?……一切就是這樣偶然。幾千年的生活,到現在,連一個名稱也沒有!但是我明白這個時代底錯誤,我認為像這樣的死,是高貴的!……有誰能明白這種高貴?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底意義!所以這個時代,這樣的革命,是浸在可恥的偏見中!一個生命,就是一個豐富的世界,怎麼能夠機械地劃一起來。而這種沉默的、微賤的死,是最高貴的!』」
      
      前文中提及蔣家姊妹所代表的對往昔的眷戀,其實路翎對女性當時的處境,有著細膩刻繪,例如一開始,年輕的王桂英到上海找蔣少祖,去了戰(zhàn)地醫(yī)院,看到熱情中,生活實際力量的運作,接下來殺死私生子,更是一種同禮教衝突後的悲劇。藉由蔣少祖的回憶,「他繼續(xù)想,王桂英也許是成了社會秩序和個性解放底犧牲。王桂英也反抗,也要求個性解放,但因為她傾慕虛榮,不知道工作,倚賴男子,所以就不能在社會秩序裏完成這個解放。幾十年來,沒有一個女子能真的獲得這種解放;王桂英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歷史底邏輯,是冷酷無情的……?!?
      
      而要打破僵滯的一切,某種破壞性的外在力量,是毀滅,也是轉機,路翎寫道:「但他,蔣少祖,今天畢竟看見一個真正地出於中國底生活的女子了:這就是張端芳。蔣少祖想,張端芳沒有接受任何外來的思想,真實地經歷了中國底生活,在苦難裏純樸而鮮明地表現了中國這個民族底熱情、意志、和希望?!谶@個空前的戰(zhàn)爭中,張端芳體驗了苦難;這個戰(zhàn)爭給了她,給了真正的中國女子以一條直接的解放底道路。這個戰(zhàn)爭純粹是中國民族的,這個戰(zhàn)爭將擊碎一切外來的偏見?!?
      
      由於作者生長的年代以及富涵寫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技巧,使這本小說具有某部分的真實性,提供了一扇窺探百年來動盪中國社會的窗口,讓後來的讀者得以看見不同階層的人民與他們實際生活中所面臨的社會氛圍、內外夾雜的鬥爭和挑戰(zhàn)。
      
      也標示、提供了近現代中國內部所掙扎的、與之對抗的一個側面,所謂抽象的封建與傳統,路翎避開僵硬的教條,逕直從實際個人複雜的生活與內心變化著手,讓我們有機會置身於他們生存所面臨的絕境、當時社會景況有限的、惡劣的條件,以及屬於個人自身的、與外在環(huán)境衝突下,不懈的反覆撲擊,在解放與束縛中間的抉擇,往往是瀝血前進的。
      
      從世界革命的角度視之,中國能在近百年的衰敗中,未被擊倒,保持著現代國家的主權完整,綿延著五千年來的文化傳承,幾可目為一項奇蹟。這些故事正提供給未置身那塊土地與時空的現代的我們,更深一層的瞭解,這些所去未遠的人事,與某些仍隱植於現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結構,幫助我們在面對現代的問題中,能具備更全面而具體的認識。
  •     有這樣一些作家,凌空出世時,尚值青春年少,青春的意氣、膽氣,佐以洋溢的才情、激情,筆之所之,涂抹下大片大片的絢爛,逗引出文壇陣陣驚呼。現代文壇將永遠記得,張愛玲22歲發(fā)表了《金鎖記》,曹禺18歲開始構思《雷雨》,路翎17歲動筆創(chuàng)作《財主底兒女們》……
      
      年輕的心沒有羈縻,初次創(chuàng)作長篇的筆更是不懂得節(jié)制。事與事,人與人,擁塞在一起,思想撞思想,行動碰行動,言語擠言語,《財主底兒女們》于是就有了80萬字的浩大規(guī)模。也因了作者的年輕,這80萬字建構正如同小說中許多人物的思維,充滿混亂,深烙痛苦,稍帶著病態(tài)與瘋狂。整體而言,它沒有一以貫之的事件、人物,乃至思想,除了作者恣意潑灑的青春與生命,除了作者追求的,“光明、斗爭的交響和青春的世界底強烈的歡樂”(《題記》)。按著平常思路企圖從《財主底兒女們》中發(fā)現主題的人們往往會失?。涸陝拥那啻呵榫w才是這部小說無主題的主題。從局部看,我們可以在每一個人物的思想和行為的背后感到作者的不安痙攣著的執(zhí)筆的手,卻道不出人物為什么這樣或那樣想和做。每每,人物心理一激一宕,一蹙一舒,疾推疾進,猛收猛轉,顯得那樣的不可理喻,卻又如此地接近生活和生命的原始狀態(tài)。或許正是“無章法”造就了這個作品的奇特與生動:它蕪雜,因為它年輕;它充滿活力,也因為它年輕。
      
      這是一部心靈史。作者執(zhí)著到幾乎頑固地潛入每一個人物的心靈深處,汲汲于探詢和描繪他們隱秘的內心苦惱,痛苦的生命創(chuàng)傷。在心靈的真實的悸動面前,非善即惡的傳統概念失色了。作者似乎只關心一個是非:真的還是假的?!愫茈y指責誰:蔣少祖虛偽嗎?他渴望懺悔的沖動是那樣熱烈,他憂國憂民的思考是那樣深沉,他是小說中作者著力描繪的最有頭腦的人,甚至于人們一再指責的他的復古,作者也未必對之抱有完全的反感。作者曾無限溫柔地描摹蔣少祖的感動:夕陽黯淡,大地肅穆,云群舒卷,晚風輕拂,“祖先們底魂靈”神秘而莊嚴。金素痕無恥嗎?行為上顯然是的,但返歸到她的內心,作者為她的一舉一動都準備了辯護詞,把她看作“僅僅成為一個妻子和母親時”的女人,動情地述說她是如何害怕凄涼的未來,如何在蔣捷三靈前一空所思,哭泣如小孩,為了什么突然地由天使變成魔鬼,瘋狂地攫奪蔣家的財產,等等,逼迫你恨她不得又憐她不得。這種寫法有時固有其是非含混之弊,但它赤裸裸的真實或許恰恰更接近文學的本來意義?!奥肤崴牟⒉皇菤v史事變底紀錄,而是歷史事變下面的精神世界底洶涌的波瀾和它們底來根去向,是那些火辣辣的心靈在歷史運命這個無情的審判者前面搏斗的經驗。”(胡風:《序》)把每一個人物當作一個獨特的世界,路翎成功于不落入任何窠臼,成功于沒有現成的思想框范他的人物,人物是鮮活的,這段歷史因而也是鮮活的。大概這正是年輕的好處:他忙著傾吐,忙著展呈,還來不及判斷,也顧不上(或者是沒有學會)下結論。
      
      年輕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從一開始就站在了歷史的更高處。在同樣題材的繼承、延伸、開拓或變異中,新進作家的個性凸現得更其清晰和鮮明。
      
      現代寫大家庭的作品多長于刻畫長子長孫,路翎的蔣蔚祖卻并不十分復雜,他只是一味地戀著金素痕,終至瘋狂,瘋人相對來說好寫一些,情緒大起大落,行為可以乖張到極致。而同樣題材的作品少年人則往往是最難把握的,無論是高覺慧,周沖,還是祁瑞全,比起蔣純祖,都過于單純,清澈見底了。在你發(fā)現《財主底兒女們》第三部竟然被蔣純祖的生命經歷填滿了的時候,一邊訝異于這種寫法的冒險,一邊不由得佩服了作者的聰明——作者必須,也只能扣住蔣純祖來寫,因為無疑地,作者本人最親近于蔣純祖。
      
      蔣純祖的經歷(或者毋寧說路翎的設計)是奇異的,然而最后,竟然在那么多巨筆已經描摹過了鄉(xiāng)場中的孤獨靈魂之后,路翎又讓他的主人公走進鄉(xiāng)場去教書。他是立意要學習他的前輩呢還是相反?
      
      讓知識者進入鄉(xiāng)場,是許多現代作家的一條習慣思路。遠離背景,一空依傍,對于荒蠻的民間,知識者敏感憂郁的靈魂總能浮現得更清晰一些,就像曠野里一棵孤獨的樹。這些故事也有著相近的模式:青年知識者躲開都市,來到鄉(xiāng)間,或與愚民搏擊,或糾纏于無奈人間的明爭暗斗,結果無不是一敗涂地,落荒而逃。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舉出《倪煥之》《虹》《二月》《夢之谷》《圍城》,《財主底兒女們》亦是其中重要一部。路翎好寫大波瀾,蔣純祖勇猛如倪煥之,沖動如梅行素,絕望如蕭澗秋,革痼弊他最敢作敢當,遭慘敗時也是他跌得最重,這不能不歸因于蔣純祖的永遠是躁動不安著的靈魂。作者牽扯著他的主人公,讓他不停頓地拼殺,前進,讓他與環(huán)境作最徹底決絕的反抗,讓他大哭或大笑,突如其來地作各種決定,直至筋疲力盡。寫蔣純祖內心的狂濤巨瀾時,作者的筆觸也是癲狂的。他幾乎讓他的讀者無法忍受那些幾乎是無休止地翻來覆去的懷疑、驚惶、拷問、折磨,不無慘酷地盼望這一切快快完結。人們都說《財主底兒女們》受《倪煥之》影響極深,可能情節(jié)安排上是這樣。然而,《倪煥之》寫得穩(wěn)健從容,是中年人講的故事,當倪煥之不堪心靈的重負,跌躓于地時,你會大吃一驚;《財主底兒女們》則緊張匆迫,是少年急不可待的表白,蔣純祖那顆“永遠沒有安定”的魂靈溘然飄逝的時候,你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
      
      這就是少年人書寫的心靈史,一座雜草與鮮花并生的山崗,一首激昂熱情又時而顯出狂亂的“青春底詩”,《財主底兒女們》。
      
  •   評得很好,令人敬佩!
  •   我至今沒有看過這書,汗
  •   《財主底兒女們》是路翎十七歲時的才華橫溢,后來路被認為是胡風集團的鐵桿兒,飽受多年牢獄之災。幾十年后,老人難掩傷痛,“鳥關在籠子里的時間太長了,放出來,就不會唱歌了?!?/li>
  •   年輕時候寫出來就好了,寫書不用打磨,磨的只是詞句不是內在
    就像邁克說的,他們是被上帝摸過頭摸過手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