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作品精選

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楊絳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04-01出版)  作者:楊絳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楊絳作品精選:散文》(2)我們不必說《我們仨》的文學(xué)價值,也不必說這是名人寫就,我們就用普通人的心態(tài)去閱讀《我們仨》中的普通人,又該是怎樣的震撼?他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卻又那么清純脫俗,楊絳先生能為買到300 斤煤面摻土后打出500斤煤餅而高興,這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活,這種生活離我們又是多么相近?錢鍾書作為大學(xué)者,在與愛女的嬉戲中,像個頑童躲在書桌和鋼琴之間發(fā)出“我不在這里!”的此地?zé)o銀的喊聲,還有比這父女倆親情更濃厚的嗎?錢鍾書能在小小的女兒睡著時在她的臉上畫胡子肚子上畫鬼臉,從而可見父女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以前我們只知道學(xué)者作家他們很理性的學(xué)習(xí)寫作著述立說以及在某個領(lǐng)域的巨大貢獻,卻很少了解像錢鍾書楊絳這樣的大學(xué)者大作家他們平凡而又偉大的家庭生活,讀了《我們仨》,使我們不但了解了他們的家庭生活,而且他們患難與共同心協(xié)力的精神感召力是那樣巨大,他們之間既是親人又是朋友,這種親情、愛情、友情的張揚,使他們怎一個“情”字了結(jié)?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外國文學(xué)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fēng)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guān)于小說》;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

書籍目錄

楊絳散文(2)一  我們仨第一部  我們倆老了第二部  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附錄一附錄二附錄三二  記似夢非夢三  方五妹和她的“我老頭子”四 錢鐘書離開西南聯(lián)大的實情五 狼和狽的故事六 難忘的一天………………………………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插圖2《我們仨》     九二高齡的楊絳先生推出新著《我們仨》,記錄了她和錢鍾書以及女兒錢瑗的人生經(jīng)歷,這在中國文學(xué)界和讀書界,無疑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此書保持了作者一貫的優(yōu)美風(fēng)格:在溫婉平實的文字中,蘊涵著深邃和厚重;所寫的都是日常的枝節(jié),卻處處顯出濃郁的人情味,及真正的知識分子所特有的那股朗朗清氣。選載的是書中的3、6兩節(jié)。        3     我們第一次到倫敦時,鍾書的堂弟鍾韓帶我們參觀大英博物館和幾個有名的畫廊以及蠟人館等處。這個暑假他一人騎了一輛自行車旅游德國和北歐,并到工廠實習(xí)。鍾書只有佩服的份兒。他絕沒這等本領(lǐng),也沒有這樣的興趣。他只會可憐巴巴地和我一起“探險”:從寓所到海德公園,又到托特納姆路的舊書店;從動物園到植物園;從闊綽的西頭到東頭的貧民窟;也會見了一些同學(xué)。     巴黎的同學(xué)更多。不記得是在倫敦還是在巴黎,鍾書接到政府當(dāng)局打來的電報,派他做一九三六年“世界青年大會”的代表,到瑞士日內(nèi)瓦開會。代表共三人,鍾書和其他兩人不熟。我們在巴黎時,不記得經(jīng)何人介紹,一位住在巴黎的中國共產(chǎn)黨員王海經(jīng)請我們吃中國館子。他請我當(dāng)“世界青年大會”的共產(chǎn)黨代表。我很得意。我和鍾書同到瑞士去,有我自己的身份,不是跟去的。     鍾書和我隨著一群共產(chǎn)黨的代表一起行動。我們開會前夕,乘夜車到日內(nèi)瓦。我們倆和陶行知同一個車廂,三人一夜談到天亮。陶行知還帶我走出車廂,在火車過道里,對著車外的天空,教我怎樣用科學(xué)方法,指點天上的星星。     “世界青年大會”開會期間,我們兩位大代表遇到可溜的會,一概逃會。我們在高低不平、窄狹難走的山路上,“探險”到萊蒙湖邊,妄想繞湖一周。但愈走得遠,湖面愈廣,沒法兒走一圈。     重要的會,我們并不溜。例如中國青年向世界青年致辭的會,我們都到會。上臺發(fā)言的,是共產(chǎn)黨方面的代表;英文的講稿,是錢鍾書寫的。發(fā)言的反應(yīng)還不錯。     我們從瑞士回巴黎,又在巴黎玩了一兩星期。     當(dāng)時我們有幾位老同學(xué)和朋友在巴黎大學(xué)(Sorbonne)上學(xué),如盛澄華就是我在清華同班上法文課的。據(jù)說我們?nèi)缫诎屠璐髮W(xué)攻讀學(xué)位,需有兩年學(xué)歷。巴黎大學(xué)不像牛津大學(xué)有“吃飯制”保證住校,不妨趁早注冊入學(xué)。所以我們在返回牛津之前,就托盛澄華為我們代辦注冊入學(xué)手續(xù)。一九三六年秋季始業(yè),我們雖然身在牛津,卻已是巴黎大學(xué)的學(xué)生了。     達蕾女士這次租給我們的一套房間比上次的像樣。我們的澡房有新式大澡盆,不再用那套古老的盤旋管兒。不過熱水是電熱的,一個月后,我們方知電賬驚人,趕忙節(jié)約用熱水。     我們這一暑假,算是遠游了一趟;返回牛津,我懷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個孩子,我們也不例外。好在我當(dāng)時是閑人,等孩子出世,帶到法國,可以托出去。我們知道許多在巴黎上學(xué)的女學(xué)生有了孩子都托出去,或送托兒所,或寄養(yǎng)鄉(xiāng)間。     鍾書諄諄囑咐我:“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蔽覍τ凇跋裎摇辈⒉粷M意。我要一個像鍾書的女兒。女兒,又像鍾書,不知是何模樣,很費想像。我們的女兒確實像鍾書,不過,這是后話了。     我以為肚里懷個孩子,可不予理睬。但懷了孩子,方知我得把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貢獻給這個新的生命。在低等動物,新生命的長成就是母體的消滅。我沒有消滅,只是打了一個七折,什么都減退了。鍾書到年終在日記上形容我:“晚,季(季康,即楊絳——編者注)總計今年所讀書,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為賢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鍾書很鄭重其事,很早就陪我到產(chǎn)院去定下單人病房并請女院長介紹專家大夫。院長問:     “要女的?”(她自己就是專家,普通病房的產(chǎn)婦全由她接生。)     鍾書說:“要最好的。”     女院長就為我介紹了斯班斯大夫(Dr Spence)。他家的花園洋房離我們的寓所不遠。     斯班斯大夫說,我將生一個“加冕日娃娃”。因為他預(yù)計娃娃的生日,適逢喬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們的女兒對英王加冕毫無興趣,也許她并不愿意到這個世界上來。我十八日進產(chǎn)院,十九日竭盡全力也無法叫她出世。大夫為我用了藥,讓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像新生嬰兒般包在法蘭絨包包里,腳后還有個熱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渾身連皮帶骨都是痛,動都不能動。我問身邊的護士:“怎么回事兒?”     護士說:“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    另一護士在門口探頭。她很好奇地問我:“你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卻靜靜地不吭一聲。     我沒想到還有這一招,但是我說:“叫了喊了還是痛呀?!?    她們越發(fā)奇怪了。     “中國女人都通達哲理嗎?”     “中國女人不讓叫喊嗎?”     護士抱了娃娃來給我看,說娃娃出世已渾身青紫,是她拍活的。據(jù)說娃娃是牛津出生的第二個中國嬰兒。我還未十分清醒,無力說話,又昏昏睡去。     鍾書這天來看了我四次。我是前一天由汽車送進產(chǎn)院的。我們的寓所離產(chǎn)院不算太遠,但公交車都不能到達。鍾書得橫越幾道平行的公交車路,所以只好步行。他上午來,知道得了一個女兒,醫(yī)院還不讓他和我見面。第二次來,知道我上了悶藥,還沒醒。第三次來見到了我;我已從法蘭絨包包里解放出來,但是還昏昏地睡,無力說話。第四次是午后茶之后,我已清醒。護士特為他把娃娃從嬰兒室里抱出來讓爸爸看。     鍾書仔仔細細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說:“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     阿圓長大后,我把爸爸的“歡迎辭”告訴她,她很感激。因為我當(dāng)時還從未見過初生的嬰兒,據(jù)我的形容,她又丑又怪。我得知鍾書是第四次來,已來來回回走了七趟,怕他累壞了,囑他坐汽車回去吧。     阿圓懂事后,每逢生日,鍾書總要說,這是母難之日??墒且搽y為了爸爸,也難為了她本人。她是死而復(fù)蘇的。她大概很不愿意,哭得特響。護士們因她啼聲洪亮,稱她Miss Sing High,譯意為“高歌小姐”,譯音為“星海小姐”。     單人房間在樓上。如天氣晴麗,護士打開落地長窗,把病床拉到陽臺上去。我偶曾見到鄰室兩三個病號。估計全院的單人房不過六七間或七八間。護士服侍周到。我的臥室是阿圓的餐室,每日定時護士把娃娃抱來吃奶,吃飽就抱回嬰兒室。那里有專人看管,不穿白大褂的不準入內(nèi)。     一般住單人房的住一星期或十天左右,住普通病房的只住五到七天,我卻住了三星期又兩天。產(chǎn)院收費是一天一幾尼(guinea合1.05英鎊,商店買賣用“鎊”計算,但導(dǎo)師費、醫(yī)師費、律師費等都用“幾尼”),產(chǎn)院床位有限,單人房也不多,不歡迎久住。我?guī)状螌⒊鲈河稚鹿?,產(chǎn)院破例讓我做了一個很特殊的病號。     出院前兩天,護士讓我乘電梯下樓參觀普通病房——一個統(tǒng)房間,三十二個媽媽,三十三個娃娃,一對是雙生。護士讓我看一個個娃娃剝光了過磅,一個個洗干凈了又還給媽媽。娃娃都躺在睡籃里,掛在媽媽床尾。我很羨慕娃娃掛在床尾,因為我只能聽見阿圓的哭聲,卻看不到她。護士教我怎樣給娃娃洗澡穿衣。我學(xué)會了,只是沒她們快。     鍾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chǎn)院探望,??嘀樥f:“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壞事了,把臺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是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guān)了。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ァ?    我說“不要緊”,他真的就放心了。因為他很相信我說的“不要緊”。我們在倫敦“探險”時,他顴骨上生了一個疔。我也很著急。有人介紹了一位英國護士,她教我做熱敷。我安慰鍾書說:“不要緊,我會給你治?!蔽艺J認真真每幾小時為他做一次熱敷,沒幾天,我把粘在紗布上的末一絲膿連根拔去,臉上沒留下一點疤痕。他感激之余,對我說的“不要緊”深信不疑。我住產(chǎn)院時他做的種種“壞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鍾書叫了汽車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燉了雞湯,還剝了碧綠的嫩蠶豆瓣,煮在湯里,盛在碗里,端給我吃。錢家的人若知道他們的“大阿官”能這般伺候產(chǎn)婦,不知該多么驚奇。     鍾書順利地通過了論文口試。同屆一位留學(xué)牛津的庚款生,口試后很得意地告訴鍾書說,“考官們只提了一個問題,以后就沒有誰提問了?!辈涣纤恼撐倪€需重寫。鍾書同學(xué)院的英國朋友,論文口試沒能通過,就沒得學(xué)位。鍾書領(lǐng)到一張文學(xué)學(xué)士(B.Litt)文憑。他告別牛津友好,摒擋行李,一家三口就前往法國巴黎。     6     這次鍾書到藍田去,圓圓并未發(fā)呆。假期中他們倆雖然每晚一起玩,“貓鼠共跳踉”,圓圓好像已經(jīng)忘了渡船上漸去漸遠漸漸消失的爸爸。鍾書雖然一路上想念女兒,女兒好像還不懂得想念。     她已經(jīng)會自己爬樓梯上四樓了。四樓上的三姨和我們很親,我們經(jīng)常上樓看望她。表姐的女兒每天上四樓讀書。她比圓圓大兩歲,讀上下兩冊《看圖識字》。三姨屋里有一只小桌子,兩只小椅子。兩個孩子在桌子兩對面坐著,一個讀,一個旁聽。那座樓梯很寬,也平坦。圓圓一會兒上樓到三姨婆家去旁聽小表姐讀書,一會兒下樓和外公作伴。     我看圓圓這么羨慕《看圖識字》,就也為她買了兩冊。那天我晚飯前回家,大姐三姐和兩個妹妹都在笑,叫我“快來看圓圓頭念書”。她們把我為圓圓買的新書給圓圓念。圓圓立即把書倒過來,從頭念到底,一字不錯。她們最初以為圓圓是聽熟了背的。后來大姐姐忽然明白了,圓圓每天坐在她小表姐對面旁聽,她認的全是顛倒的字。那時圓圓整兩歲半。我爸爸不贊成太小的孩子識字,她識了顛倒的字,慢慢地自會忘記??墒谴蠼憬阏J為應(yīng)當(dāng)糾正,特地買了一匣方塊字教她。     我大姐最嚴,不許當(dāng)著孩子的面稱贊孩子。但是她自己教圓圓,就把自己的戒律忘了。她叫我“來看圓圓頭識字”。她把四個方塊字嵌在一塊銅片上,叫聲“圓圓頭,來識字”。圓圓已能很自在地行走,一個小人兒在地下走,顯得房間很大。她走路的姿態(tài)特像鍾書。她走過去聽大姨教了一遍,就走開了,并不重復(fù)讀一遍。大姐姐完全忘了自己的戒律,對我說:“她只看一眼就認識了,不用溫習(xí),全記得。”     我二姐比大姐小四歲,媽媽教大姐方塊字,二姐坐在媽媽懷里,大姐識的字她全認得。爸爸在外地工作,回家得知,急得怪媽媽胡鬧,把孩子都教笨了。媽媽說,沒教她,她自己認識的。爸爸看了圓圓識字,想是記起了他最寶貝的二姐。爸爸對我說:“‘過目不忘’是有的。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只是“我們仨”只是“我們仨”——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我們想象的楊絳先生一家總是隔著森嚴的想象的壁壘的,是有諸如“學(xué)者家庭”一樣的墻遮著眼的,而楊絳先生講述的,只是平凡夫妻間一茶一飯中的相守,是三口之家的溫馨天倫之樂。錢鐘書不是別人眼中口里的“錢鐘書先生”,不是學(xué)富五車的學(xué)者,而只是一個天真純凈又調(diào)皮如孩童的丈夫,錢瑗也不是著名的錢教授,而是一個從小就聰慧又懂事的女兒,而楊絳,就是個平凡的妻子,擁有著平凡的幸福?!拔覀冐怼睋碛兄降瓍s珍貴的日子,“我們仨”都是那么與世無爭、淡泊名利,堅持著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歲月中的廝守,堅持著漫漫人生長路途中的相互照顧相互攙扶,堅持著“我們仨”。    聽說楊絳先生出新書,名曰《我們仨》。很期待。一向很敬仰錢鐘書先生一家,也真的想去了解到底他們是怎樣的家庭。    不喜歡西單圖書大廈,沒有與書香相匹配的幽雅,反而喧鬧如菜市。于是在一個連店名都散發(fā)淡淡木香的小書坊里買下了這本書。    書封面是黃中調(diào)綠的顏色,粗布紋似的紙面,很平淡,不張揚,卻也在不經(jīng)意間給你懷舊的味道。    翻開就是楊絳先生娓娓的訴說。一開始就是“萬里長夢”,仿佛楊絳先生就坐在你對面,手握著一杯飄香的清茶,里面蘊著濃濃淡淡的懷念,微笑著和你閑話家常……    “就從‘萬里長夢’開始吧……”楊先生開始回憶丈夫和女兒雙雙病倒的日子,那也許是一場惡夢,但是楊絳先生依然微笑著陷入回憶,她送走了相濡以沫的丈夫,送走了心愛的女兒,“我們仨失散了”,“只有我一個人在等我們仨……”最淺顯的字詞,再平淡不過的語氣,楊絳先生不是想剝開傷口給你看,而只是告訴你一個事實,因為《我們仨》要說的不是離散的痛,而是因為離散,使得楊絳先生只有懷念。    真正值得懷念的是“我們仨”在一起的日子。初讀《圍城》時才剛上初中,想象中的錢鐘書先生是一個幽默的、犀利的、深沉的、睿智的,甚至有時還有點尖刻,楊絳先生也說“不了解鐘書的人會覺得他尖刻……”。卻很難想象楊絳先生筆下的、生活中的錢鐘書是這樣一個人,天真、單純,有時甚至感覺有點呆,而所謂的學(xué)者家庭竟然是如此充滿天真童趣,不是該嚴肅凝重么?    我們想象的楊絳先生一家總是隔著森嚴的想象的壁壘的,是有諸如“學(xué)者家庭”一樣的墻遮著眼的,而楊絳先生講述的,只是平凡夫妻間一茶一飯中的相守,是三口之家的溫馨天倫之樂。錢鐘書不是別人眼中口里的“錢鐘書先生”,不是學(xué)富五車的學(xué)者,而只是一個天真純凈又調(diào)皮如孩童的丈夫,錢瑗也不是著名的錢教授,而是一個從小就聰慧又懂事的女兒,而楊絳,就是個平凡的妻子,擁有著平凡的幸福。“我們仨”擁有著平淡卻珍貴的日子,“我們仨”都是那么與世無爭、淡泊名利,堅持著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歲月中的廝守,堅持著漫漫人生長路途中的相互照顧相互攙扶,堅持著“我們仨”。    楊絳先生講完了,很沉靜的敘述,很瑣碎的故事。你會覺得這只是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家常話一般,親切但細碎。如果你希望看到的是學(xué)者家庭的轟轟烈烈,名人生活的不同凡響,或者楊絳先生的痛不欲生,你會失望。除了“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間好物不堅牢”的感慨,除了“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的失落,其他的都是溫馨,有淚水也是暖的。    但是,“我們仨”卻永遠是“我們仨”。“我們仨”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三個人的一樣意義上的膚淺,也褪去世俗眼中的三個著名學(xué)者的虛浮外衣,“我們仨” 是一種信念,一種堅持,一種生活。    在喧鬧中“我們仨”守住一方寧靜,在紛紛擾擾中“我們仨”只要一份平淡的相守,在繁亂浮華中“我們仨”有“我們仨”的厚重。

編輯推薦

《楊絳作品精選:散文》(2)選收作者于九十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紀之妝所創(chuàng)作的重要散文十篇。其中《錢鐘書離開西南聯(lián)大的實情》和《我在啟明上學(xué)》等篇目均為首次發(fā)表,具有史料價值?!队浰茐舴菈簟泛汀蛾惞飧Φ墓适露t》記述了幾件令人難以理解然而確實發(fā)生的神奇故事,讀來耐人尋味。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紀事散文《我們仨》,則因其真摯的情感和優(yōu)美雋永的文筆而在讀書界產(chǎn)生巨大反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楊絳作品精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盡管已經(jīng)有了我們仨那本書,但是不覺得再多一份多,希望能買到散文一
  •   以前從別人處借閱過楊絳散文 基本就是散文1的內(nèi)容 楊絳先生的東西 在樸實中透露出聰慧幽默 請快進好看的散文1吧 我等著
  •   非常好的一本書,可惜散文1沒貨。。。
  •     第一次知道到“我們仨”的文章是在大一,那時候喜歡在夜里聽收音機,有個讀書的欄目,女主持人有一副溫柔又磁性嗓音,在輕柔的背景音樂聲里,將整篇文章娓娓道來。我們?nèi)齻€女生在聽了那句“我們~~仨失散了~~~~~”之后無不淚流滿面
      之后在學(xué)校老師開的一家茶吧里,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原套應(yīng)該是三本,當(dāng)時只有兩本,二手買了回來,最喜歡的一篇就是“我們仨”
      我們仨是指楊絳和其丈夫錢鐘書、女兒錢媛媛,文章寫在錢鐘書老先生與女兒相繼逝世之后,表達了楊絳對他們無盡的思念,字字都浸滿了愛。文中有很多對往事的細膩描述,有許多三個人一起生活的小故事,每一件都那么可愛,可現(xiàn)在卻遙遠了,因為兩人都不在了,只剩下楊絳先生獨自寒涼。
      感嘆,“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逝去的人輕松的拋下了這個世界,留給那些愛他的人止不盡的回憶與懷念~~~
  •   我大學(xué)時也喜歡聽收音機。當(dāng)時南京電臺有一個女主持人,聲音特別柔美??上КF(xiàn)在浮躁,靜不下心聽電臺節(jié)目了。而且現(xiàn)在的電臺,性病廣告太多,聽著也煩。那個逝去的年代??!
  •   上班以后我也是很久不聽收音機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