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出版時間:2000-7-1  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作者:吳趼人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作者吳趼人,即吳沃堯(1866—1910),字小允,又字繭人,后改趼人,廣東南海人。因居佛山鎮(zhèn),別號我佛山人。出身沒落的官宦世家。早年至上海謀生,就職于江南制造局,常為日報撰文。戊戌政變后,梁啟超在日本創(chuàng)辦《新小說》,即應(yīng)約寫小說。后赴漢口主《楚報》筆政,但因該報乃英人所辦,故“華江禁約”運動(1904)起后,即憤然辭職。本書反映暴露封建專制制度末期政治和社會黑暗的小說,值得一閱。

書籍目錄

上卷第一回  楔子第二回  守常經(jīng)不使疏逾戚  睹怪狀幾疑賊是官第三回  走窮途忽遇良朋  談仕路初聞怪狀第四回  吳繼之正言規(guī)好友  敬觀察致敬送嘉賓第五回  珠寶店巨金騙去  州縣官實價開來第六回  徹底尋根表明騙子  窮形極相畫出旗人第七回  代謀差營兵受殊禮  吃倒帳錢儈大遭殃……下卷第五十五回  箕踞忘形軍門被逐  設(shè)施已畢醫(yī)士脫逃第五十六回  施奇計奸夫變兇手  翻新樣淫婦建牌坊第五十七回  充苦力鄉(xiāng)人得奇遇  發(fā)狂怒老父責(zé)頑兒第五十八回  陡發(fā)財一朝成眷屬  狂騷擾遍地索強梁第五十九回  干兒子貪得被拐出洋  戈什哈神通能撤人任第六十回  談官況令尹棄官  亂著書遺名被罵……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悲歡離合廿年事,隆替興亡一夢中”,鄉(xiāng)土中國的人情世故其實一直在繼續(xù)演繹。
      
      感慨最后百萬生意僅僅因為一個東家丁了尤,一個東家外出辦事就此崩塌,主人公(可能是作者吳研人)花費大力氣記錄各種人間怪事,一味地諷刺甚至斥責(zé),卻仍然沒參透這人情世故,畢竟是走得太順利(主人公早年喪父,雖然被伯父坑了不少錢,畢竟遇到了吳繼之這個人生導(dǎo)師、好友和生意伙伴)。
      
      對企業(yè)管理的思考:
      主人公沒有花太多心思建立企業(yè)的管理和財務(wù)控制體系,沒有考察好分部的經(jīng)理人,沒有安排好企業(yè)的人員梯隊,更為關(guān)鍵的在于利益分配體系的缺失,百萬生意兩個人控制,沒有把分散在各地的人合資入伙,形成利益共同體。最后實際控制人一缺位,立刻崩塌。
      
      對語文教育的思考:
      在網(wǎng)上隨便一搜這本書的相關(guān)信息,到處都有這句話:“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fēng)尚以及世態(tài)人情,揭露了晚清社會和封建制度行將滅亡、無可挽救的歷史命運。”這是典型的對閱讀體驗的意識形態(tài)污染,想想現(xiàn)在祖國的花朵仍然被規(guī)范成這種思維方式去學(xué)語文,看文章真是氣憤。
      把“晚清”換成天朝,這本書同樣精彩。因此閱讀首先應(yīng)該是“走心”,然后再“走腦”。走心感受主人公的坎坷命運、人情世態(tài),走腦多數(shù)可以按照使用的角度去解讀,從“教育”的角度評判封建社會亂象,從管理的角度看待管理控制和利益分配等等。
      
      
      如果是真人真事,我很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東山再起?
      
      
      
      
  •     若只看內(nèi)容絕對值得五星評價,只是不知道這個“譴責(zé)小說”的名頭是誰冠上去的,如果是后人加上去的,未免牽強附會。與其他三本諷刺小說比起來,這本倒更像是故事會:把正史中沒有記載的社會市井情形一一展現(xiàn)出來。
      硬要找出什么不足的話,這本書內(nèi)容更多偏向于官場和上層社會,對窮苦勞動人民的描寫比較少。試問:當(dāng)時包袱里隨便有2百兩白銀,是普通人家能有的嗎?更別說鄉(xiāng)下的農(nóng)民了。
  •     如今處處都說官場如何如何,通過該書的描寫,感覺古人對后世的遇見是很有前瞻性的。無論是死里逃生還是九死一生,其表達(dá)不過是官場生活的虛偽,當(dāng)然我也不排斥有好官,比如文中的蔡侶生,文述農(nóng)。但整個全中國風(fēng)氣如此,好的畢竟是少數(shù)啊。著對于將來立志于官場的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該書能給我一些啟發(fā)
  •     可能是第三次看了,這次總算是看完了,不是書不好,實在是自己底子差,看古文覺得有點澀,雖然這是古文里的白話文,哈哈。還有就是故事的連貫性不夠,全都是一些小故事,然后由一些松散的線給串起來的。書里的故事給我感覺哪里像是清朝的人寫的呢,這些故事里的生活場景,人情世故,官場習(xí)氣,和現(xiàn)代都可以對號入座啊,真是神奇的中國文化,怪不得延綿千年的漢民族還在繼續(xù)書寫神奇?! ? 既然是批判小說,對社會怪現(xiàn)象的描寫還是很到位的,人情世故且不說,就官場來說,讓人實在是看得目瞪口呆,原來還可以這樣啊,不是讓我這樣感慨。原來,當(dāng)官就是要臉皮厚嗎?書上說得好,當(dāng)官的都是一樣的,你拍上級的馬屁,被上級罵,上級也要拍上級的馬屁,也要被他的上級罵。所以當(dāng)官的都是一樣的,大家既然都是這樣操作的,那就更加不用害臊了,大膽的去拍馬屁,去送禮吧?! ? 其實生活中的怪現(xiàn)象確實挺多的,只是我們有許多黑幕不甚了解,或者是怪事還不夠夸張,或者是我們觀察生活的目光不夠犀利。讓我也開始記錄下生活中的怪現(xiàn)象吧。從今天開始記,希望到老了也能著書立傳,警示后人。呵呵,當(dāng)然,這只是一句玩笑。
  •      原本也就是挺出名的一本書,但那個名字總讓我覺得或許學(xué)究氣太重而望而卻步```某次陰差陽錯中看到這本書,又突發(fā)奇想地隨手翻了一番,恰好時間又多,于是一直看下去,繼而不再有其他的原因讓我可以放下書,而是直接就想把它看完```
       那些故事原來并不遙遠(yuǎn),那些年代似乎也離我們很近,而那些各色各樣的際遇卻是在如今都可以給我們極大的參考```一個不安定的時代中,我羨慕的是有像他們這些個能夠清醒地看透而還能夠堅持自己立場的人物,就像作者,就像那些他的朋友。當(dāng)他們沒有辦法改變的時候,他們只有好好的保護好自己,并約束好自己``````故事很精彩,人物也一樣的精彩!!喜歡
  •     這么一本好書,網(wǎng)上一搜,評論寥寥無幾,受捧度也不高。
      
      部分人可能因魯迅的評價,喪失了對此書的興趣。魯迅評此書有失真實,可在我看來,書中的故事比一般歷史真實得多,鮮活得多。
      現(xiàn)在的我們,對歷史的了解多源于六年的初高中歷史課。這六年的歷史課,教給了我們一般性的歷史知識,也給我了我們一種很偏頗的歷史觀念。
      
      我們對歷史所知只是爾爾。。。
      比如,接受了中學(xué)的歷史教育,大多數(shù)學(xué)生都會形成一種印象:清末中國受外國侵略,屢戰(zhàn)屢敗,勝亦是敗。中國大地硝煙彌漫,到處都有殺戮,到處都有流民。
      可我們再來看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當(dāng)時的國民們對戰(zhàn)爭采取的是一種遠(yuǎn)觀、閑聊的態(tài)度,人們照常吃花酒,照常騙人,照常生活。所謂戰(zhàn)爭,只是十天半月才一份的報紙上的幾行字而已。
      
      再來說書中的故事。
      本書的每個故事都比較短,一般兩三回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來龍去脈,都趣味盎然,兼之暢快、精細(xì)、清楚的文筆,在睡前讀此書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前段時間,我一般在睡前看這本書,看一兩個小時,一個月左右就看完了。
      
      取兩個有趣的小故事介紹一下:
      第六回:
      繼之笑道:“兄弟,你處世日子淺,哪里知道得許多。那旗人是最會擺架子的,任是窮到怎么樣,還是要擺著窮架子。有一個笑話,還是我用的底下人告訴我的……有一天,高升到了茶館里,看見一個旗人進(jìn)來泡茶,卻是自己帶的茶葉,打開了紙包,把茶葉盡情放在碗里。那堂上的人道:‘茶葉怕少了罷?’那旗人哼了一聲道:‘你哪里懂得!我這個是大西洋紅毛法蘭西來的上好龍井茶,只要這么三四片就夠了。要是多泡了幾片,要鬧到成年不想喝茶呢。’堂上的人,只好同他泡上了。高升聽了,以為奇怪,走過去看看,他那茶碗里間,飄著三四片茶葉,就是平常吃的香片茶。那一碗泡茶的水,莫說沒有紅色,連黃也不曾黃一黃,竟是一碗白冷冷的開水。高升心中,已是暗暗好笑。后來又看見他在腰里掏出兩個京錢來,買了一個燒餅,在那里撕著吃,細(xì)細(xì)咀嚼,象很有味的光景。吃了一個多時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個指頭兒,蘸些唾沫,在桌上寫字,蘸一口,寫一筆。高升心中很以為奇,暗想這個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館里還背臨古帖呢!細(xì)細(xì)留心去看他寫甚么字。原來他那里是寫字,只因他吃燒餅時,雖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餅上的芝麻,總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頭舐了,拿手掃來吃了,恐怕叫人家看見不好看,失了架子,所以在那里假裝著寫字蘸來吃。看他寫了半天字,桌上的芝麻一顆也沒有了。他又忽然在那里出神,象想甚么似的。想了一會,忽然又象醒悟過來似的,把桌子狠狠的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寫字。你道為甚么呢?原來他吃燒餅的時候,有兩顆芝麻掉在桌子縫里,任憑他怎樣蘸唾沫寫字,總寫他不到嘴里,所以他故意做成忘記的樣子,又故意做成忽然醒悟的樣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震了出來,他再做成寫字的樣子,自然就到了嘴了?!?br />   
      第七十回
      大家寬坐了一會,便要到新房里看新人。周太史只得陪著到新房里去。眾人舉目看時,都不覺棱了一棱:原來那位新人,早已把鳳冠除下,卻仍舊穿的蟒袍霞帔,在新床上擺了一副廣東紫檀木的鴉片煙盤,盤中煙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床吃舊公煙呢??匆姳娙诉M(jìn)來,才慢慢的坐起,手里還拿著煙槍;兩個伴房老媽子,連忙過去接了煙槍,打橫放在煙盤上,一個接手代他戴上鳳冠。陪嫁家人過來,把煙盤收起來,回身要走,忽聽得嬌滴滴的聲音叫了一聲‘來’,這個聲音正是新人口中吐出來的。那陪嫁家人,便回轉(zhuǎn)身子,手捧煙盤,端端正正的站著。只聽得那新人又說道:‘再預(yù)備十二個泡兒就夠了?!桥慵藜胰耍B答應(yīng)了三四個‘是’字,方才退了出去。眾人取笑了一回,見新人老氣橫秋的那個樣子,便紛紛散去。新人見客散了,仍舊叫拿了煙具來,一口一口的吹;吹足了十二口時,天色已亮,方才卸妝睡覺。周輔成這一氣,幾乎要死!然米已成飯,無可如何了。只打算日后設(shè)法禁制他罷了。
      
  •     如果一定要我說這書好在哪里,我實在說不出來,平淡到我不知不覺就看完了。
      書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現(xiàn)在依然充斥在這個世界。
      
      書中的我——九死一生,除了這個字,書中全然沒有提到他的姓名。
      評價到此結(jié)束
  •   第六回那個,有點后來的說相聲的感覺,我看這故事的時候,腦海里是馬三立在那娓娓道來。覺得很是享受。
  •   第六回旗人那出留給人的印象太深了......魯迅的評價還是挺靠譜的,但這確實是本貨真價實的好書
  •   樓主有沒有覺得最后幾個故事篇幅特別大,和前面的差別特別明顯?
    還有,他們各個商號都用的自己人,怎么就一起說倒就倒了呢?
  •   前面評價很到位。
    對清末對了解我們有時比較刻板,對普通民眾對了解不多。小說可以幫助我們了解。
  •   《中國小說史略》有評說……
  •   omg 這本書我買了結(jié)果一直沒看……大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