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詩學淵源考論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甘生統(tǒng)  頁數:247  

內容概要

  皎然是盛唐、中唐交替之際著名的詩僧,其詩道觀、自然觀、復變觀、齊梁文學觀及“作用”和“取境”之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皎然詩學淵源考論》借鑒考據學“實事求是”、“無證不信”的宗旨和原則,打破了那種面面俱到、泛泛而談的研究路子,在正確解讀皎然詩學文本的基礎上,對一些存在較大爭議而研究不夠深入的命題加以考辨,最大程度地將皎然的詩學思想還原到其生成的時代、文化、思想背景之中,作縱橫結合、細致入微的耙梳挾剔?!娥ㄈ辉妼W淵源考論》作者對皎然詩學的提出背景和創(chuàng)作表現等重新進行了解讀,使我們能更準確地認識皎然詩學的全貌。

作者簡介

  甘生統(tǒng),青海湟中人,文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史及文學理論批評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并形成了頗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先后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參撰《溫文爾雅——溫家寶總理引用詩文賞析》《文心雕龍詠惟》《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專題》等著作,并多次獲獎。

書籍目錄

緒論一 皎然詩道觀考論(一)皎然詩道觀之基本內涵(二)詩教、風雅與皎然詩道之關系辨(三)佛教中道觀對皎然詩道之影響(四)吳楚文化對皎然詩道之影響二 皎然詩學自然觀考論(一)皎然自然觀之內涵及特點(二)皎然自然觀之哲學淵源(三)皎然自然觀之文論淵源(四)盛中唐文學思想之嬗變與皎然自然觀三 皎然復變觀考辨(一)皎然復變觀之內涵(二)皎然復變觀之淵源辨析四 皎然齊梁文學觀考論(一)皎然對齊梁文學之基本評價(二)皎然推崇齊梁文學之一般原因(三)皎然推崇齊梁文學之深層原因(四)皎然齊梁文學觀形成之文化史原因五 皎然“作用”說“取境”說考論(一)皎然“作用”說佛學背景考察(二)皎然“取境”說發(fā)微結語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ǘㄈ粡妥冇^之淵源辨新  皎然復變觀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通變”或“?!薄ⅰ白儭彼枷?。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變”的重要性。早在商湯時期,《盤銘》上就刻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提示出求新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尚書·康誥》亦云:“作新民?!睆娬{要造就一代自新的人。這里的“新”實際上就含有“變”的意思?!兑住は缔o》的論述則更多,《系辭上》云:“爻者,言乎變者也?!薄叭招轮^盛德?!薄皡⑽橐宰?,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弥^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易·系辭下》亦云:“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薄耙赘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韓康伯注:“通物之變,故樂其器用,不能倦也。通變則無窮,故可久也?!边@里的通變就是“變而通之”,就是強調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但古人同時也不否認“?!?、“則”的存在?!独献印吩疲骸爸H彰?。不知常,妄作兇?!彼^“常”,按《說文》的解釋,其本義為“下帬也”。段玉裁注:“引申為經常?!币簿褪情L久不變之義?!渡袝吩疲骸敖的暧杏烙胁挥?,非天天民,民中絕命?!逼渲?,“永”即為常,“不永”為變?!墩撜Z·為政》記載孔子云:“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彼^“損益”實際上就是變,而“因”則是常?!豆茏印分幸灿小俺!?、“則”的說法,《形勢》篇云:“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jié),古今一也?!薄镀叻ā菲疲骸案斓刂畾猓钪?,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  ……

編輯推薦

  夫詩者,眾妙之華實,六經之菁英。雖非圣功,妙均于圣。彼天地日月,元化之淵奧,鬼神之微冥,精思一搜,萬象不能藏其巧。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皎然詩學淵源考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