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自由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張世英  頁數(shù):379  字數(shù):4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張世英主編的《美在自由——中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從審美意識的哲學基礎、審美與語言、美與真善、歐洲審美意識與人的主體性、美與人生境界五個維度對中歐美學思想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比較研究。歐洲文化傳統(tǒng)長期以”主客二分”占主導地位,其美學思想亦長期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礎之上,故重典型美——理性美,其流弊在脫離生活與現(xiàn)實;直至現(xiàn)當代或所謂“后現(xiàn)代”,才轉而倡導“人與世界融合”的“在世結構”。但歐洲人背負“主客二分”——非此即彼的傳統(tǒng)包袱過重,欲達到人與世界一體之真正的、深切的領悟與玩味,卻非易事?!睹涝谧杂伞袣W美學思想比較研究》作者為此而用相當篇幅論述了中國美學思想中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礎上的”意象說”,認為歐洲人應吸收中國此種美學思想的優(yōu)點,從中學習如何體悟和玩味彼此融通的意境和神韻。

作者簡介

  張世英,1921年生,武漢市人。1946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哲學系。1946—1952年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2年至今,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研究所講師、副教授、教授、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F(xiàn)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黑格爾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主編、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西哲學與文化研究會會長、全國西方哲學學科重點第一學術帶頭人。曾應邀到德國美因茲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作學術講演、到美國、瑞士、法國、德國參加學術會議并作學術報告。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與自我》、《境界與文化》、《哲學導論》、《天人之際》、《進入澄明之境》、《張世英學術文化隨筆》、《北窗囈語》、《解讀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論黑格爾的精神哲學》、《論黑格爾的邏輯學》、《黑格爾小邏輯繹注》、《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辭典》(主編)等。

書籍目錄


第一編 審美意識的哲學基礎
第一章 中歐兩種不同的“在世結構”:“主—客二分”式和“人—世界融合”式
第二章 審美意識的“在世結構”:人與世界的融合
第三章 審美意識的靈魂:驚異
第四章 藝術中的隱蔽與顯現(xiàn)
第五章 審美意識:超越有限
第六章 論想象
第七章 藝術哲學的新方向
第八章 審美價值的區(qū)分
第二編 審美與語言
第九章 兩種哲學,兩種語言觀
第十章 語言的詩性與詩的語言
第十一章 語言意義的意義
第三編 美與真、善
第十二章 美與真、善
第十三章 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
第十四章 科學與審美
第十五章 現(xiàn)實真實虛擬
第四編 歐洲審美意識與人的主體性
第十六章 基督教與審美
第十七章 “后現(xiàn)代主義”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與超越
第十八章 歐洲美學思想與自我
第十九章 歐洲現(xiàn)代畫派的哲學——人的主體性與自我表現(xiàn)
第二十章 歐洲后現(xiàn)代藝術的哲學思考
第五編 美與人生境界
第二十一章 論境界
第二十二章 哲學之美
第二十三章 人生的四種境界
第二十四章 生活的藝術化與藝術的神圣性
第二十五章 美在自由
第二十六章 審美意識的三重超越——再論美在自由
第二十七章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完全的人”、“審美的人”
第二十八章 化丑為美,意在自由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舊形而上學家的概念哲學要求說出事物是“什么”,與此相對的是,新的哲學方向則要求顯示事物是“怎樣”(“如何”)的,也就是要顯示事物是怎樣從隱蔽中構成顯現(xiàn)于當前的這個樣子的?!笆裁础蹦耸前淹愂挛镏械牟煌浴町愋?、特殊性抽象掉而獲得的一種普遍性,“怎樣”則是把在場的東西和與之不同的、包括不同類的不在場的東西綜合為一,它不是在在場與不在場之間找共同性。這里的“怎樣”不是指自然科學如生物學、化學等所研究的動植物怎樣生長、化合物怎樣化合的過程,而是從哲學存在論的意義上顯示出當前在場事物之背后的各種關聯(lián),這些背后的“怎樣”關聯(lián),并不像自然科學所要求的那樣需要出場和證實。例如,一座古廟基石上的裂痕所顯示的,是隱蔽在它背后的千年萬載的風暴的威力以及與之相聯(lián)系的無窮畫面。從梵。高(Von Gogh,1853—1890)畫的農鞋顯示出隱蔽在它背后的各種場景和畫面即各種關聯(lián):如農夫艱辛的步履,對面包的渴望,在死亡面前的顫栗,等等。正是這些在畫面上并未出場的東西構成在場的畫中的農鞋??傊霸鯓印闭f的是聯(lián)系,是關系(顯隱間的聯(lián)系或關系),或者用佛家的話說,是“因緣”,而不是現(xiàn)成的東西——“什么”。這些關聯(lián)的具體內容就是“何所去”、“何所為”、“何所及”之類的表述關系,表述相互糾纏、相互構成的語詞。例如酒壺,如果按照傳統(tǒng)形而上學,酒壺由泥土做成,是壺形,可以盛酒,如此,就說明了酒壺是“什么”。但是按照海德格爾的觀點,酒壺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可以用來敬神或增進入與人之間的友誼或者還可以借酒澆愁……這樣,就從顯隱之間的各種關聯(lián)的角度顯示了酒壺是“怎樣”構成的,酒壺的意義也就深厚得多。從這里也可以看到,把美學看成是認識論,把審美意識歸結為把握“什么”的認識活動,這種舊的藝術哲學觀點該多么貧乏無味,多么不切實際。 “怎樣”的觀點,說明顯現(xiàn)與隱蔽的同時發(fā)生和不可分離性。對一件藝術品的欣賞,乃是把藝術品中顯現(xiàn)于當場的東西放進“怎樣”與之相關聯(lián)的隱蔽中去,從而得到“去蔽”或“敞亮”的境界。倒過來說,“去蔽”或“敞亮”就是把隱蔽的東西帶到當場或眼前。離開了“怎樣”與之相關聯(lián)的隱蔽,根本談不上在場的“敞亮”。也可以說,是“怎樣”打開了“敞亮”。所以海德格爾一再申言,寧要保持著黑暗的光明,不要單純的一片光明,一千個太陽是缺乏詩意的,只有深深地潛入黑暗中的詩人才能真正理解光明。只要我們能把在場的東西放回到不在場的隱蔽處,我們就可以領略到詩意無窮。我們不要希求從這無窮的詩意中找到一個什么人生的最終的根底、答案或結論以規(guī)避我們對無窮性的追逐(這里所說的追逐完全不是指對知識的無窮追逐,而是一種無窮的玩味),當然,我們更不要希求從這種無窮的詩意中得到某種訓誡式的教條。這無窮的玩味本身就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滿足,因為隱蔽著的詩意乃是無窮盡的未看到的、未說到的東西對看到、說到的東西的一種“許諾”或“預示”,這“許諾”或“顯示”是無聲之聲,或者強名之曰“天聽”,唯有能領會詩意的人能與這種“許諾”或“預示”相契合,一一能聆聽到這種聲音而感到愉悅,通常人或沒有詩意的人對于這種聲音不過是聾子的耳朵。德里達說:“詩人堅定地聆聽原始地、本能地發(fā)生的東西以及一般如其所‘是’的東西?!薄霸娙说亩渌牭降倪@‘是’”,“乃是按照古希臘‘是’這個詞所表示的‘集合,之意”?!笆蔷褪羌稀?。詩人所聆聽的就是在場與不在場之“集合”,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敞亮著又同時隱蔽著的東西。

編輯推薦

《美在自由:中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講述了近20年來,作者張世英聯(lián)系其所主張的哲學是追求人生最高境界——審美境界之學的觀點,做了一些關于歐洲美學思想及其與中國美學思想相結合問題的研究?!睹涝谧杂?中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收集的28篇論文,就是這方面的一點研究成果。從審美意識的哲學基礎、審美與語言、美與真善、歐洲審美意識與人的主體性、美與人生境界五個維度對中歐美學思想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比較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在自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wellwell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