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黃衛(wèi)星 著 頁數(shù):302 字數(shù):350000
內容概要
審美價值觀的傳播與建構,是人“詩意棲息”精神家園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繁榮與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積極健康的審美價值觀,溝通了真、善和美三個領域,既促使個體走向自由和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從而形成精神價值認同。審美價值觀的傳播,不是從“傳”
到“受”的傳道者與被傳道者的關系;審美價值觀的建構,不是從“刺激”
到“反應”的機械植入過程。審美價值觀的傳播和建構,是通過對話和交往,多元意義和價值主體之間在面向未來的探索中,分享共同情感、尋找思考亮點、獲得理解認同、探索終極意義。后現(xiàn)代多元主義視域下的當代美育,將對話和交往作為構建審美價值觀的重要機制。
黃衛(wèi)星編著的《審美價值觀的傳播與建構--當代美育中的對話與交往》系統(tǒng)研究了美育中的“對話”和“交往”在審美價值觀的傳播和建構中的諸多原理、機制及過程,包括:審美價值關系的對話和交往、后現(xiàn)代視域中美育課堂的對話和交往、對話和交往中的美育要素、走向有效而無限的對話和交往等。
《審美價值觀的傳播與建構--當代美育中的對話與交往》理論豐厚、邏輯嚴密、文字流暢,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深入闡述審美價值觀傳播與建構的專著。同時,融合了美學、文藝學、教育學、傳播學的諸多理論及思考,是一項跨學科跨領域的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黃衛(wèi)星,女,博士,副教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后。曾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xiàn)代傳播》、《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上發(fā)表論文60余篇,代表作有:《葛蘭西與毛澤東“文化領導權”思想比較》、《試析中美主流媒體的國家利益觀差異》、《伊格爾頓的審美文化理論與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社會傳播下的全球文化變遷》等?,F(xiàn)主持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中國六十年新聞事業(yè)史研究”(09AXW001)中的子項目“新中國六十年文化傳播與文化領導權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全球化語境下的審美對話:建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美育機制”(10YJC720015)。并參與國家級和教育部重大、重點項目多項,主持并完成省級課題多項。
書籍目錄
總序
前言 社會核心價值觀傳播與建構的緊迫
第一節(jié) 幾個概念
第二節(jié) 當代中國審美文化的負面價值觀語境
第三節(jié) 價值觀與審美價值觀的溝通
第四節(jié) 開發(fā)審美教育的價值觀建構功能
第五節(ji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六組辯證關系
第六節(jié) 美育與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第一章 審美價值關系的對話和交往
第一節(jié) 審美價值主客體的統(tǒng)
第二節(jié) 審美價值主客體的對話
第三節(jié) 審美活動主體間性的交流
第四節(jié) 對話和交往中建構審美價值觀
第二章 后現(xiàn)代視域中美育課堂的對話和交往
第一節(jié) 平等性和依賴性
第二節(jié) 開放性和原則性
第三節(jié) 新理性和完滿性
第三章 對話和交往中的美育要素
第一節(jié) 從審美愉悅出發(fā)
第二節(jié) 在感美中健全審美感受
第三節(jié) 在立美中建構審美價值觀
第四節(jié) 立足于長遠的美育基點
第四章 走向有效而無限的對話和交往
第一節(jié) 教師的有效對話方法
第二節(jié) 學生與開放文化的交往
第三節(jié) 與生活的無限對話和交往
結語當代美育傳播和建構審美價值觀的意義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轉型期中國社會對精神價值的疏忽 隨著轉型期中國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政治、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整個社會階層來講,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精英意識形態(tài)、大眾意識形態(tài)“分而治之”,各種價值觀念和文化思潮應運而生,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多元主義價值觀和社會上流行的“價值缺失”的虛無主義。在傳統(tǒng)社會里,“由于意識形態(tài)對各領域的同一性統(tǒng)攝性要求,不僅對理論思想領域起著規(guī)范的作用,而且承擔了對文化的養(yǎng)育權與監(jiān)護權”。而在當代轉型期的中國,由于改革經(jīng)驗的缺乏導致了對精神價值的疏忽,疏于對價值存在的尊敬和提倡,使社會流散著缺乏主流價值觀念引導和提升的“價值碎片”?! ∞D型期中國社會對精神價值、高尚價值的疏忽,以社會主流的中堅群體具體表現(xiàn)可窺見一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由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型,政治生活與經(jīng)濟生活日漸分離。經(jīng)過長期的計劃經(jīng)濟和思想專制對人的“利”與“欲”的禁錮和壓抑之后,作為一種矯枉過正的反彈,正處于社會中堅力量的市民社會的中年群體,對于長期被壓抑的欲望進行過度釋放。當他們還是“文革”期間的青少年時,面對著單一的審美文化需求和供應,禁錮著包括美在內的所有欲望的滿足。那些政治宣傳味極濃、高出生活許多帶著更多的革命浪漫主義理想而不是寫實的或者是藝術表現(xiàn)意味的油畫、版畫、木刻、年畫、中國畫和宣傳畫,與他們渴望審美文化的心靈做伴。當他們在中國轉型期后成為中年人時,隨著他們的經(jīng)濟基礎穩(wěn)固,事業(yè)步入黃金期,成為了社會中的中堅生產力和主導消費群體?!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