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鐘華  頁數(shù):26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海德格爾詩學新探》稿以“文藝的超越性品格”問題為核心,系統(tǒng)清理、重新審視和解讀了海德格爾的詩學思想系統(tǒng)?!段乃嚨某叫云犯裰迹汉5赂駹栐妼W新探》稿通過對《存在與時間》、《論真理的本質(zhì)》、《對荷爾德林詩的闡釋》、《詩人何為?》、《關于人本主義的書信》、《在通向語言的途中》等作品中的詩學思想發(fā)展脈絡的分析,歸納總結了海德格爾詩學中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的內(nèi)在系統(tǒng),指出海德格爾不僅給我們“敞亮”了“文藝的超越性品格”的三個基本維度:文藝的“形上之維”、文藝的“神性之維”和文藝的“源初道德之維”,而且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于“文藝的超越性品格”的有著內(nèi)在邏輯鉤連的較為完整的思想系統(tǒng),也為我們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指示了一條“道路”,展示出對“文藝的超越性品格”的訴求與堅守在現(xiàn)時代的特殊意義。  偉大的思者都出于一個“獨一的思”來運思。海德格爾所有的思都源于“存在之思”?!蔼氁坏乃肌痹醋浴蔼氁坏膯栴}”。從《存在與時間》開始,這個“獨一的問題”便是:首先和通常處于“非本己本真存在狀態(tài)的”日常此在“如何向“本己本真存在”狀態(tài)超越7海氏的全部詩學思想都植根于此這便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其一切文藝之思無不圍繞“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來運思。與其他文藝理論家、美學家不同.海氏從不去對一般文藝進行普適性的思考.他只關注和思考“偉大藝術”及其在近代以后的“沉淪”;他也從不去批評闡釋一般文藝作品,而只與“偉大的詩”、偉大的藝術作品“進行”思與詩的對話。對他來說:“偉大藝術”乃是作為“真理發(fā)生和進入存在之突出方式”的藝術,“偉大的詩”、“偉大的藝術作品”乃是具有“超越性品格”的詩和藝術作品。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主要體現(xiàn)在“形上之維”、“神性之維”和“源初道德之維”三大基本維度。唯有具備這些“超越性品格”的“偉大藝術”方能成為“日常此在”超越“非本己本真存在”、實現(xiàn)“詩意地棲居”的本源之路,《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海德格爾詩學新探》首次以“文藝的超越性品格”問題為核心,系統(tǒng)清理和重新解讀了海德格爾的思想歷程和詩學系統(tǒng)。

作者簡介

  鐘華,男,1964年生于重慶永川市,文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先后在西南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求學,迄今已在高校從事文藝理論,美學教學和研究24年,在《文藝研究》、《學術月刊》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近70萬字),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zhuǎn)載或摘要。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接觸海德格爾哲學、詩學思想,最近10年全力從事相關研究,已在《學術月刊》、《社會科學研究》等期刊發(fā)表專題論文20余篇,200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從逍遙游到林中路——海德格爾與莊子詩學思想比較》,該書已于2006年1月兩次重印,2008年獲四川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書籍目錄

序一一種重新解讀海德格爾詩學思想的方式序二“我思故我在”與“我在故我思”本書主要觀點第一章 引論:目前海德格爾詩學研究中的一個重大理論缺失第一節(jié) 目前海德格爾詩學研究中的一個重大理論缺失第二節(jié) 造成這一理論研究缺失的原因第二章 “文藝的超越性品格”:海德格爾的終生訴求第一節(jié) 起點:1927年《存在與時間》中對“此在的在世存在”的“生存論存在論”分析第二節(jié) 突破:1930年《論真理的本質(zhì)》中對“真理”與“自由”之內(nèi)在關聯(lián)的探討第三節(jié) 展開:1935-1946年對“藝術一存在”問題的沉思一、1935年《藝術作品的本源》中對“藝術的本質(zhì)之源”的追問二、,1936-1946年《尼采》中對“偉大的藝術”的吁請和對于傳統(tǒng)“美學“藝術哲學”觀念及其研究范式的批判三、1936-1968年對荷爾德林詩歌的闡釋中對“詩”、“詩人”、“詩意地棲居”、“荷爾德林的特出意義”等問題的闡發(fā)四、1946年《詩人何為?》中對“世界黑夜(貧困)時代里作為一個真正的詩人的天職與天命”的進一步追問第四節(jié) 深化(上):1946一1959年對“語言一存在”問題的沉思一、1946年《關于人本主義的書信》中對“語言是存在之家,人居住在語言之家中,思者和詩人是這個家的守護者”這一思想的闡發(fā)二、1950-1959年《在通向語言的途中》里對“在語言之說中棲居”、“思與詩是近鄰”、“思與詩的對話”等問題的沉思和對特拉克爾、格奧爾格詩歌的闡發(fā)第五節(jié) 深化(下):1946~1954年對“技術-存在”問題的沉思一、海德格爾的“技術一存在之思二、海德格爾的“技術一存在之思”與“文藝的超越性品格第六節(jié) 終點:“偉大的詩”伴著“偉大的思者”偕入永恒一、幾近耳順之年親自提筆寫作長詩《出自思的經(jīng)驗》二、1966年《(明鏡周刊)訪談錄》中對現(xiàn)時代藝術的擔憂三、臨終前親筆寫下遺囑要求兒子在他的葬禮上誦讀自己親自選定的荷爾德林的五段詩句第七節(jié) 對具有“超越性品格”的偉大作品的終生熱愛第三章 海德格爾詩學中“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的內(nèi)在系統(tǒng)第一節(jié) “文藝的超越性品格”:海德格爾沉思一切文藝的元問題和總動因第二節(jié) 生存論一存在論立場:從此在的“非本己本真存在”到人的“詩意地棲居”一、從“非本己本真存在”到“詩意地棲居”二、生存論一存在論立場第三節(jié) 對“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三大基本維度的揭示一、關于文藝的“形上之維”二、關于文藝的“神性之維”三、關于文藝的“源初道德之維”第四節(jié) 對一系列美學、藝術哲學基本概念的重新界定一、“美”:存在之閃亮顯現(xiàn)二、“藝術”:真理之自行設置入作品,人類依本源而居的一個本源三、“詩”:神圣存在的詞語性創(chuàng)建四、“語言”:自行道說第五節(jié) 對一系列美學、藝術哲學基本問題的重新思考……第四章 堅守“文藝的超越性品格”在現(xiàn)時代的特殊意義結語:珍視海德格爾詩學思想資源堅守“文藝的超越性品格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對此,海德格爾認為,在這個時代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形成了那些為后世一切追問藝術的活動劃定視界的概念。其中首要的一對概念就是“質(zhì)料一形式”。借助與“形式”相關的表征外觀顯現(xiàn)的“相”,藝術作品得以被設置人美的標識中。其次是與“質(zhì)料一形式”這一區(qū)分結合在一起的“(技藝)”概念?!凹妓嚒鄙a(chǎn)原本包括器具生產(chǎn)和藝術生產(chǎn)等廣泛的人類活動,但“質(zhì)料”與“形式”的區(qū)分使它獲得了特定方向上的解釋并失去了其源初的和寬泛的意義力量,“技藝”因此而被狹義化為與對“美”的事物及其觀念的制造相聯(lián)系的“藝術”;而且,“對藝術的沉思”也借助于“美”的途徑進入了“美學領域”。但事實上,“質(zhì)料與形式”的區(qū)分,乃源起于器具制作領域,而非源始地贏獲于狹義的藝術領域。所以,這些概念對于藝術或藝術作品的把握能力深可懷疑。①  C.有關藝術的知識史,亦即現(xiàn)在所謂的美學的起源和形成,并非直接出自藝術本身和對藝術的沉思,而毋寧說,它關系到整個歷史的一種轉(zhuǎn)變?! Υ?,海德格爾指出,近代美學的開端始于人和人的知識成為決定因素,決定存在者如何被經(jīng)驗、如何被規(guī)定和如何被賦形。人類的自由態(tài)度、感受和感覺事物的方式,質(zhì)言之,人類的“趣味”,成為了存在者的法庭;對藝術之美的沉思明顯地、甚至唯一地被置入了與人類感情狀態(tài)的關聯(lián)中,感性和感情領域里的“美學”,被認為一如思維領域里的“邏輯學”而被叫做“感性邏輯學”。然而,與“美學”的產(chǎn)生及其對藝術的審美關系的支配地位的形成同步的,卻是“偉大的藝術在現(xiàn)代的沉淪”。②  D.在那個歷史性的時刻,亦即在美學獲得其發(fā)展的最大可能的高度、廣度和嚴格性之際,偉大的藝術走向終結了?! Υ耍5赂駹栒J為,“美學”的完成有其“偉大性”,其“偉大性”就在于它認識并且表達了“偉大的藝術”本身的這種“終結”。西方傳統(tǒng)中“最后和最偉大的美學”是黑格爾美學。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鐘華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39.00元
      
      近讀鐘華教授新著《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海德格爾詩學新探》(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收獲了一些零散感想,錄以成篇,與大家分享。
      
      海德格爾思想之于現(xiàn)代哲學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1980年代以來,專治海氏學說的中國學者固不乏其人,受其影響者則更難以勝數(shù)。鐘華兄專注海德格爾研究十余年,通曉德文,對海氏重要文獻均有細讀原文之積累。本書之中,凡有征引,莫不參對,其嚴謹精審,由此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海氏著述涉及議題極寬廣,運用概念、命題極繁復。要從中遴選出“詩學”命題,又要兼顧其與海氏哲學的關聯(lián),還要在反映其概貌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其“內(nèi)在系統(tǒng)”,個中甘苦,非親身經(jīng)歷,實難體味。筆者以為,該書架構的確立,怕是作者曾經(jīng)最費心思的地方。至于其對海氏相關思想材料的述評,則每每能透過海氏不無斑駁、繁雜的文字,直達其主旨,且能以淺近、明晰道說其艱深、晦澀,令人不時擊節(jié)而贊。
      
      對海氏著作,筆者雖也下過點功夫;對鐘著,雖也激賞其視角之獨特、結構之大氣,然而對其于海氏思想的發(fā)明、拓展之功的評騭,實無置喙之力,便也就及時打住,留待專門家去開掘、評說了。
      
      該書的另一個關鍵詞“文藝的超越性品格”,更是筆者深感興趣的話題。
      
      雖然“超越”一詞于古籍中出現(xiàn)甚早,如劉邵《人物志·體別》中有“休動之人,志慕超越”;謝榛《四溟詩話》中有“熟讀太白長篇,則胸次含宏,神思超越,下筆殊有氣也”。但“超越性”概念的提出,或遲至近代。就筆者所見,當以1943年出版的李長之《德國的古典精神》中為較早。書中論及席勒,即以“精神之崇高性與超越性”為題。
      
      19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學界對“超越性”問題的關注急速升溫。1985年,俞吾金《哲學的超越性新解》,從“對現(xiàn)實的超越”、“對傳統(tǒng)觀念的超越”和“對時代的超越”等方面論證了“哲學的超越性”;1986年,在??谡匍_的“全國高校第一屆文藝學研討會”上,“超越性”成為了會議關注的焦點之一,它同主體、實踐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同主體性哲學、超越性哲學之間的關系得到了廣泛討論;1988年,王一川出版了博士論文《意義的瞬間生成:西方體驗美學的超越性結構》;1994年,王岳川在《藝術本體論》中辟專章從“時間”、“空間”、“審美生成”、“生成活感性”四個維度探究了“藝術超越”;同年,在同實踐美學的論爭中,楊春時提出了“超越美學”的構想。1997年,周憲出版了《超越文學:文學的文化哲學思考》。同時,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有關“超越性”資源的發(fā)掘,也得到了知識界的關注。1991年,湯一介出版了《儒道釋與內(nèi)在超越問題》。隨著存在主義熱、海德格爾熱以及現(xiàn)象學研究熱的興起,海德格爾的“超越性”概念也得到了不少闡發(fā),如李光程《現(xiàn)象學本體論中的幾個重要范疇:海德格爾和薩特論事實性、時間性和超越性》,陳立勝《從胡塞爾的“意向性”到海德格爾的“超越性”》等等。可以說,“超越性”構成了新時期文藝學、美學研究的重點議題,同關于“人性論”、“主體論”的討論一道,成為了學界走出藝術、審美的“政治決定論”、“工具論”的重要切入點和表征。
      
      然而,進入新世紀以后,對“超越性”問題的研究雖然還在繼續(xù),但誠如鐘著所指出的那樣,在“科學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和“消費主義”思潮肆虐的當下,“超越性”概念的重要性已急劇式微。有目共睹的客觀事實是,人們由于缺乏“超越性”追求,生活格調(diào)和社會風氣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文藝由于缺乏“超越性”品格,創(chuàng)作和批評步入了諸多誤區(qū)。正是在這樣一種時代語境下,鐘著對海氏關于“文藝的超越性品格”問題方面思想資源的發(fā)掘,彰顯出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特殊的現(xiàn)實意義。該書不僅對“文藝的超越性品格”這一概念自身做出了明確界定,而且還從海德格爾的相關著述中尋繹出了其三大基本維度:“形上之維”、“神性之維”和“源初道德之維”,并將其視作“偉大的文藝作品”必須具備的根本特征。我個人認為,這不僅是對海氏詩學-藝術哲學中的“超越性”概念的完美釋讀,更是對文藝作品的“偉大”質(zhì)素的絕好解析。
      
      在當下的文壇藝林中,“文藝的超越性品格”的缺失,“偉大作品”的難覓,已是不爭的事實。鐘著中專辟了一章來討論“‘文藝的超越品格’在現(xiàn)時代的特殊意義”,實有化不開的現(xiàn)實承擔寄予其間。若將該書置于1980年代以來學界對于“超越性”問題的關注的系統(tǒng)之中來做整體觀照,我們似可從中窺見,當消費主義時代降臨之后,一個有良知的中國知識分子對于未來文化發(fā)展的一種執(zhí)著的堅持與守候!(栗永清)
      http://www.ccdy.cn/dushu/shuping/201303/t20130313_593937.htm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