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喬木對中共重大政治理論的晚年思考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人民  作者:魯書月  頁數:28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胡喬木是中共杰出的理論家,曾先后長期擔任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助手?!逗鷨棠緦χ泄仓卮笳卫碚摰耐砟晁伎肌废到y(tǒng)闡述了他晚年對中共重大政治理論問題的研究和思考,主要包括“文革”結束后的析“左”和糾“左”,新時期如何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還有關于人道主義以及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等問題。這些都是改革開放初期極端復雜、難度很大且在理論界、有些甚至在全社會程度不同地引起過爭論,看法多有分歧甚至對立的政治理論問題。通過梳理胡喬木晚年對這些熱點、難點問題的思考、辨析和解答,可以窺斑見豹式地洞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創(chuàng)、形成和發(fā)展變化的軌跡,這對進一步加深和推動該理論體系的深入研究有重大意義。《胡喬木對中共重大政治理論的晚年思考》是2009年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于2012年2月結項。在全國224項結項課題中有28個課題獲得優(yōu)秀,該課題為優(yōu)秀課題之一。

作者簡介

魯書月,女,1958年6月生于河北省曲周縣。教授,博士。現任邯鄲學院副院長、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趙文化與區(qū)域經濟)副主任、邯鄲學院胡喬木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中共黨史教學與研究。2001年起開始從事對胡喬木晚年的研究。先后在《中共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抗日戰(zhàn)爭研究》、《教學與研究》、《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有關胡喬木晚年專題論文多篇,達十五萬余字。2009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胡喬木晚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的歷史貢獻》。參編黨史教材三部。

書籍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析“左”和糾“左” 一、對“文化大革命”的評析 二、對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新見解 三、對“黨內斗爭”、“路線斗爭”的新主張 四、對中共犯二十年“左”傾錯誤原因的新分析 五、對胡喬木析“左”、糾“左”的評議 第二章 對中共指導思想的新闡釋 一、對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新闡釋 二、對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新思考 三、對胡喬木有關新認識的評議 第三章 對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問題的新探討 一、對改革開放前中共社會主義觀的反思 二、對社會主義改造的再評價 三、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新認識 四、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思考 五、對胡喬木有關新探討的評議 第四章 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再思考 一、關于經濟建設的再思考 二、關于民主政治建設的再思考 三、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思考 四、對胡喬木有關新認識的評議 第五章 對其他重大問題的研究 一、1980年代我國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爭論 二、關于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的新主張 三、關于中共治史理念的新思考 四、評議 余論 一、理論思考中可商榷的幾個問題及對其理論成就的總評價 二、晚年取得輝煌理論成就的原因 三、晚年胡喬木的心境解讀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第一章 析“左”和糾“左”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持續(xù)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災難過后,百業(yè)待興,而從思想理論上析“左”、糾“左”,實現撥亂反正,可謂重中之重。胡喬木復出后的主要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一、對“文化大革命”的評析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深入,對毛澤東親自發(fā)動和領導的“文化大革命”作出正確評價的任務逐漸被提上中共中央的議事日程。中國為什么發(fā)生了持續(xù)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反復宣傳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對不對?應該如何給這場運動定性?我們從中應汲取哪些教訓?這一連串的問題需要中共從理論上對國人作出正確的回答。在總結“文革”教訓,正確闡釋以上重大政治理論問題上,胡喬木作出了重大貢獻。 實際上,胡喬木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從1975年協(xié)助鄧小平搞全面整頓就開始了?!拔母铩苯Y束后,特別是1980年前后在協(xié)助鄧小平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歷史決議》)時達到了高峰,他的主要論述大都集中在這個階段。1980年代后期,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又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深化,這主要體現在他的《中國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傾錯誤》一文以及審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時的談話中。 “文化大革命”結束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來,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的觀念,人們的認識,人們對事物的評價標準,與三十多年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實踐證明胡喬木三十多年前對“文化大革命”性質,對“文革”發(fā)生的原因,對毛澤東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等基本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 在胡喬木晚年的治史理念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對待歷史要用歷史的分析方法,他對“文化大革命”的分析,就采用了這個方法。 (一)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理論的特定內涵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作為“文化大革命”的指導思想,在十年內亂中曾反復被宣傳,并寫入中共九大、十大通過的政治報告和黨章,寫入四屆人大通過的憲法。 這個“理論”的提出,有一個醞釀過程。1967年5月18日《紅旗》、《人民日報》編輯部文章《偉大的歷史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的革命”的概念;1967年《紅旗》第九期社論《兩個根本對立的文件》,發(fā)展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進行革命的光輝理論”;1967年10月1_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編輯部文章《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文化大革命萬歲》中,發(fā)展為“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進行革命的光輝理論”,直到1967年11月6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編輯部文章《沿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的道路前進》中,才正式確定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并把這一理論歸納為六個“要點”。有關這個問題,鄧力群在1981年曾回憶說:“到了‘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同志在階級斗爭問題上的論點,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最近王力寫了一個交代,說把這些論點加以概括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是他作的。送給了毛澤東同志,他同意了。

編輯推薦

《胡喬木對中共重大政治理論的晚年思考》由魯書月所著,這是國內第一本以科學的態(tài)度比較全面地研究胡喬木對中共重大政治理論晚年思考的專著,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如果說,中國有幸,在20世紀出了兩位偉人毛澤東和鄧小平,他們都給我國人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那胡喬木的貢獻,則表現在對這兩位偉人的精神財富的整理、繼承和發(fā)揚上。石仲泉先生認為,胡喬木對黨的許多“重大政治理論問題和政策問題”的闡述,“對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特別是對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作出了重大貢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胡喬木對中共重大政治理論的晚年思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