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人民 作者:林濱 頁數(shù):33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比較研究》通過對儒家與基督教兩種利他主義的比較分析,力求深入了解兩種利他主義的異同,剖析隱藏其后的基督教文化傳統(tǒng)與儒家文化傳統(tǒng)對道德觀的不同預制,探討文化傳統(tǒng)對倫理道德的影響及深層的制約性,并從理論的層面對道德與政治、道德與宗教、道德與人等關系進行深度的研究,以在對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思想的分析、借鑒的基礎上,提出當代社會和諧發(fā)展中利他主義倫理價值重構的探索。
《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比較研究》由林濱編著。
作者簡介
林濱,女,暫學學士、碩士,法學博士;中山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廣東省倫理學會秘書長、全國倫理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現(xiàn)代倫理與道德教育。近年來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教育部和省級科研課題;在《現(xiàn)代哲學》、《哲學動態(tài)》、《道德與文明》等刊物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合作出版了《比較德育》、《全球化視野中的倫理批判與道德教育的重構》、《二十世紀西方人生哲學》等著作。
書籍目錄
導論 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比較的視閾
第一章 儒家的“人之始”與基督教的“神之始”
第一節(jié) 從道德主體論向度,對儒家與基督教人際原則之審視
第二節(jié) 從道德本體論向度,對儒家與基督教利益原則之審視
第三節(jié) 從道德價值論向度,對儒家與基督教價值原則之審視
第二章 儒家的“此在性”與基督教的“彼岸性”
第一節(jié) 人際形態(tài)對利他主義產生性質的作用:血緣關系與契約關系
第二節(jié) 經濟形態(tài)對利他主義產生性質的作用: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第三節(jié) 文化形態(tài)對利他主義產生性質的作用:道德優(yōu)位與理性優(yōu)位
第三章 儒家的“人性善”與基督教的“人性惡”
第一節(jié) 維系統(tǒng)治與拯救心靈——兩種利他主義的不同指向
第二節(jié) 人性之善與人性之惡——兩種利他主義的不同依據(jù)
第三節(jié) 時間先構與邏輯先構——兩種利他主義的不同建構
第四章 儒家的“人之本”與基督教的“神之本”
第一節(jié) 儒家的人性之仁與基督教的神性之愛——兩條利他之路起點之差異
第二節(jié) 儒家的修身在己與基督教的救贖在神——兩條利他之路途徑之差異
第三節(jié) 儒家的內圣外王與基督教的天堂永生——兩條利他之路目標之差異
第四節(jié) 儒家的倫理宗教與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兩條利他之路形態(tài)之差異
第五章 儒家的“政治化”與基督教的“宗教化”
第一節(jié) 秩序的存在緯度與建構的方式
第二節(jié) 儒家的道德與政治的聯(lián)姻
第三節(jié) 基督教的宗教與道德的密合
第六章 儒家的“世俗性”與基督教的“神圣性”
第一節(jié) 建構人與人的和諧,對儒家與基督教人際原則的借鑒與轉換
第二節(jié) 建構人與自身的和諧,對儒家與基督教利益原則的借鑒與轉換
第三節(jié) 建構人與社會的和諧,對儒家與基督教價值原則的借鑒與轉換
結語 期盼一個“和諧”的社會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人格中,無論是君子、豪杰,還是圣人,都具有強烈的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品格,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他們把經邦濟世、建功立業(yè)作為自己的終生追求,把個人的完善與人類的福祉聯(lián)系在一起,成就事業(yè),造福眾生。所以,圣人之境界的實現(xiàn)不在彼岸世界,而在現(xiàn)實世界,圣人不僅能夠發(fā)展完善人道,而且能夠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促進天道的完善。 顯然,在儒家修身養(yǎng)性成仁為圣的思想中,在內圣與外王的理念里,不難看出儒家與基督教之不同,即在儒家人的理想目標方面明顯地充滿著對人自身的積極肯定,充滿著對此在世界的肯定。儒家的人之本既是中國人倫文化的產物,也是儒家人性之善出發(fā)點順理成章發(fā)展的結果。儒家的內圣要求圣人具有如天一樣厚德載物的博愛,外王要求圣人擁有為社會福祉全力奉獻的精神,這些思想既構成儒家利他主義倫理思想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儒家利他之路目標所在。不過,由于中國社會特有的文明路徑與人倫文化的傳統(tǒng),中國社會呈現(xiàn)出家族主義、整體主義的特點,個體是沒有獨立自足的地位的。因此,儒家的人之本并非是現(xiàn)代社會所講的,在個體擁有獨立的存在與主體意識基礎上的“以人為本”。 二、基督教的天堂 基督教的“圣徒”,和儒家所追求的“圣人”一樣,皆被視為是高于普通人的楷模,而為人們所崇拜,擔當榜樣的示范、目標的引領。這是儒家的“圣人”和基督教的“圣徒”之間的共同之處,但二者的差異卻遠遠大于相同。如果說儒家的“圣人”是指通過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而達至內圣即道德的完美境界的完人的話,那么,基督教的“圣徒”的特征則是: 1.上帝的恩賜 從“圣徒”的標志而言,是展現(xiàn)了靈的恩賜與力量?!霸诨浇讨?,圣徒的概念發(fā)源于神圣或神的概念。因此,一個圣徒并非具有道德美德完善的個體,而是一個‘被召喚’的人、‘選民’及‘有信仰’的人。圣徒是一個為圣靈所充滿的人,在,《舊約》中我們讀到,上帝的子民之所以神圣是因為上帝已經選擇了他們,即他們是屬于上帝的?!缎录s》繼承了《舊約》的這一理解。基督教徒之所以被稱為神圣或者‘神圣的子民’,是因為他們受到了上帝的召喚?!薄笆ネ健笔侵副簧系鄣亩髻n選中的人,“圣徒”之境并非個體道德至臻,而是本質上來自上帝的神賜,那些顯現(xiàn)出特殊的恩賜跡象的人就會被教會確認為神圣的人或圣徒。這樣,“圣徒”在基督教會中扮演了一種雙重的角色:“作為宗教人物的模范,基督教的圣徒代表著神圣人格的‘排他性’與‘不可模仿性’,這使得圣徒受到尊崇;另一方面,圣徒也展現(xiàn)了‘示范性’與‘可模仿性’并成為追隨者們極力仿效的對象?!薄笆ネ健笔巧系鬯髻n造就,人是被動的,神之本顯而易見。
編輯推薦
《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比較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從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fā),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把握儒家與基督教兩種利他主義的歷史與文化預制的探討;以馬克思的關于宗教的理論,把握基督教的本質與社會的功能分析;以馬克思對于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的理論,作為評價利他主義的基本尺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