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訓史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少錦,陳延斌  頁數(shù):84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家訓史》并不是一般地闡述和摘錄有關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思想,而是從家訓教化實踐的視角,遴選了從先秦到清末幾千年中二百多位典型人物,將他們訓育女子的理論基礎、主要內(nèi)容、基本原則、具體方法等,進行分類歸納,理出其歷史演進線索,揭示其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發(fā)展規(guī)律。本書對中國傳統(tǒng)家訓從萌芽、產(chǎn)生、成型、成熟、繁榮以及由盛至衰過程的清晰勾畫,對每個時期家訓的特點和重點的提煉論證,對家訓中的許多重要概念的歷史考察,對家訓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索,以及認為整個傳統(tǒng)家訓貫穿著以道德訓誡為中心的主線,其根本宗旨是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子弟成為國之用材,等等,這些都是符合實際的。本書對于傳統(tǒng)家訓缺陷的分析批判,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符合批判繼承的原則。

書籍目錄

導言
第一編 產(chǎn)生時期:先秦家訓
第一章 先秦家訓概述
一、先秦的社會制度
二、先秦的家庭
三、先秦家訓概況
第二章 五帝至西周的家訓萌芽
一、父權制家庭的出現(xiàn)
二、五帝“禪讓”中的家訓端倪
三、五帝至西周的世傳“家學”
第三章 周公:開中國傳統(tǒng)家訓先河
一、文王、武王的家訓
二、周公的家訓
三、召公、成王對周公家訓思想的繼承與豐富
第四章 孔門家訓
第五章 《國語》、《左傳》和《戰(zhàn)國策》中記載的家訓
第六章 先秦的賢線家訓
第二編 定型時期:兩漢三國家訓
第三編 成熟時期:兩晉至隋唐家訓
第四編 繁榮時期:宋元家訓
第五編 鼎盛到衰落時期:明清家訓
附錄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家訓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再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1.君體。即君王的體態(tài)容貌,引申為君王的人格威力。《君體》篇要李治懂得君王之莊嚴宏偉:“人主之體,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動;如日月焉,真明而普照?!睘椤罢资把?,天下之所歸往”。要保持君體,就必須“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這樣才能持威德以“致遠”,用慈厚以“懷民”。 2.建親。唐太宗總結了歷史上分封制的利弊得失,要李治懂得封建親戚、以為藩衛(wèi)的道理?!督ㄓH》篇指出:“重任不可獨居,故與人共守之?!狈址庵T王,給他們以一定權力,可收“安危同力,盛衰一心;遠近相持,親疏兩用”之效。例如,周代“割裂山河,分王宗族”,“故卜祚靈長,歷年數(shù)百”。秦始皇“不親其親,獨智其智”,故“顛覆莫恃,二世而亡”。但封建親戚不能過度。劉邦“廣封懿親,過于古制”,結果是諸侯地廣而強,帝室弱而見侵,反為叛亂創(chuàng)造了條件。曹操試圖改變這種情況,但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子弟無封戶之人,宗室外無立錐之地”,從而被司馬氏奪取了政權??梢?,“夫封之太強,則為噬臍之患;致之太弱,則無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眾建宗親而少力,使輕重相鎮(zhèn),憂樂是同,則上無猜忌之心,下無侵冕之慮”。而“邦家俱泰,骨肉無虞,良為美矣”。 3.求賢。要李治懂得舉賢、任賢、敬賢的重要性?!肚筚t》篇指出:“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笨镙o之臣上佐君王,中總百官,下?lián)嵴酌瘢侵伊疾荒軗酥厝?。所以“明君傍求俊義,博訪英賢,搜揚側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如伊尹生于空桑,耕于村野,為商湯所用,光啟殷朝;呂望貧賤年邁,漁釣渭邊,為文王所師,會昌周室;管仲曾被捆綁于獄,齊桓公釋而用之,而成一匡之業(yè)。故寸珠之珍,黃金累千,“豈如多士之隆、一賢之重?此乃求賢之貴也”。 4.審官。要李治懂得人君的責任在于知人善任,以安黎民?!秾徆佟菲赋觯骸暗闷淙?,則風行化洽,失其用,則虧教傷人?!睘榇耍紫缺仨毴吮M其才,各用其長,讓各類人才為己效力:“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智愚勇怯兼而用之?!弊龅健傲冀碂o棄材,明主無棄士”。其次,要對任職的官員進行全面審察,“不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這樣才能委任責成,不勞而化。 5.納諫?!都{諫》篇教誡道:帝王居于深官,耳目受阻,有過不聞,有缺難補,故應廣開言路,“傾耳虛心,佇忠正之說”。采言納事不能以地位高低而要以正確與否取舍。只要“其議可觀”,便“不責其辯”;“其理可用”,便“不責其文”。這樣做的好處是:“忠者瀝其心,智者盡其策,臣無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天下?!彼胬钪危夯鑱y之君自以為“德超三皇,材過五帝”,對“說者拒之以威,勸者窮之以罪”,致使“大臣惜祿而莫諫,小臣畏誅而不言”。其目自瞽,其耳自聾,對所犯錯誤蒙然無知,以“至于身亡國滅”。 6.去讒。唐太宗對讒邪深惡痛絕,他在《貞觀政要》中說過,“讒佞之徒,皆國之蟊賊也。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御冤”。在《帝范·去讒》篇中,他進一步列舉了讒佞者的主要表現(xiàn):“爭榮華于旦夕,競勢利于市朝。以其諂諛之姿,惡忠賢之在己上;懷其奸邪之志,恐富貴之不我先。朋黨相持,無深而不入。比周相習,無高而不升;令色巧言,以親于上;先意承旨,以悅于君。”為了去讒杜邪,他希望李治懂得:“逆耳之辭難受,順心之說易從。彼難受者,藥石之苦喉也;此易從者,鴆毒之甘口也。明王納諫,病就苦而能消;暗主從諛,命因甘而致殞?!边@是應該引以為戒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家訓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中國家訓從古至今,可謂是一脈相承,教育后代是一種責任,好書!
  •   很厚的一本書,慢慢讀來,深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   其實這本書實在書店看了一些后,覺得很好,所以才買的。
  •   一次買書很多,慢慢看吧。
  •   適合家訓研究者,覆蓋整個歷史進程,可以使讀者全面理解中華家訓史
  •   書名有新意,資料收集很多,但是內(nèi)容無甚新意。了解看看,學術意義不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