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與本土化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宇博  頁數(shù):226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系《世界文明之路叢書》之一。大洋洲孤懸于南太平洋.其居民主要由當?shù)赝林伺c以歐洲白種人為主體的移民組成。近代以來.西方文明隨移民進入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qū).對這一地區(qū)的文明構(gòu)成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表現(xiàn)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進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屬性與特征的新文明。在近200年中,土著文明遭遇了重創(chuàng).并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但仍不失為大洋洲文明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并賦予其顯著特征。本卷作者對大洋洲文明之路進行了全面細致深入人心的描述。

作者簡介

  王宇博,男,1960年2月生,歷史學博士,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英國及英聯(lián)邦國家史、現(xiàn)代化理論問題。著有《澳大利亞一一在移植中再造》等論著;在《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當代亞太》、《歷史檔案》、《史學月刊》、《史學集刊》、《西洋史集刊》、《江海學刊》、《學術(shù)研究》等數(shù)十種刊物上發(fā)表專業(yè)學術(shù)論文70余篇。

書籍目錄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土著文明:南太平洋上的原始文明
 1.社會與生活
 2.原始的宗教
 3.語言與藝術(shù)
 4.歐洲人的“發(fā)現(xiàn)”:尋找“南方大陸”
第二章 新文明的搖籃:新民族的孕育與形成
 1.澳大利亞民族的生成與特性
 2.新西蘭民族的心理與特性
第三章 新文明的印記:種族主義的興衰
 1.土著人的遭遇
 2.“白色澳大利亞”的變遷
 3.新西蘭的毛利人問題
第四章 社會的轉(zhuǎn)型:在移植中嬗變
 1.澳大利亞:在和平中漸進
 2.新西蘭的活力
 3.太平洋島國的變化
第五章 新文明與新文化的折光:澳新文學200年
 1.殖民時代的寫真
 2.新民族的情感寫照
 3.當代澳新文學:緊隨世界文學潮流
第六章 人們的生活:多彩與多樣
 1.發(fā)展水平懸殊的城市
 2.自由的宗教信仰
 3.歐式教育體系
 4.富有特色的澳新語言
 5.熱鬧的節(jié)日
 6.陽光下的體育運動
大洋洲文明大事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在英帝國及后來的英聯(lián)邦里,母國情結(jié)在澳洲表現(xiàn)得相當濃厚,保存得相當完整。就情感因素而論,19世紀是澳大利亞民族形成與發(fā)展的時期,也是英國在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英吉利民族顯示出無與倫比的“種族優(yōu)越”,而與其有著血緣與種族關(guān)系的澳大利亞人同樣為之感到榮耀。自1788年起至到19世紀末,澳洲一直處于英國軍隊的護衛(wèi)下,“澳大利亞英國人”一向為此感到安全和自豪,并理所當然地視此為英國臣民“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在輝煌到異常眩目程度的母國光環(huán)下,許多澳大利亞人認為自己“和英國人本身一樣,是完全成熟的英國國民”,甚至聲稱澳大利亞人可能比英國人更“英國化”,因為不少倫敦人往往是移居的波蘭人和猶太人。澳大利亞人認為自己是“鵬程遠大的人”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自信自己擁有“英國的血統(tǒng)、堅毅和力量”的信念基礎上的,這使他們對澳大利亞的未來充滿信心,進而演繹出澳大利亞是“幸運之邦”的概念??梢?,這里的人們是將澳大利亞的繁榮和澳大利亞人的成功與英國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針對英國的“母國情結(jié)”既是這種聯(lián)系的紐帶,又是這種聯(lián)系的產(chǎn)物。除少數(shù)愛爾蘭移民外,分布在澳洲各地的人們大都以母國為榮,以澳大利亞“98%是英國”而自傲,他們最喜愛的歌曲是《女王的戰(zhàn)士》,而不是《羊毛剪子咔嚓嚓》。就客觀現(xiàn)實而言,不同于北美十三州沿北大西洋沿岸依次排列,散落在廣袤的澳洲大陸上的各殖民地相距遙遠,各自首都之間的距離可達上千公里,交通通訊又極為不便。直到19世紀后半期,澳洲各地之間的往來仍遜色于各自同英國的交往?!暗蹏P(guān)系”是指各殖民地分別與英國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而殖民地之間的關(guān)系則大多是通過英國而往來,或因受與英國關(guān)系的影響,屬“帝國關(guān)系”的“連帶物”??梢?,母國情結(jié)原本是澳大利亞人之間溝通與交往的紐帶。澳大利亞學者D.霍恩將這般“母國情結(jié)”稱為是英國的“外省人心態(tài)”,他剖析其原因道:“他們(澳大利亞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相信英國的輝煌、英國人是天意所屬,相信優(yōu)等種族哲學,相信上帝選擇英國人統(tǒng)治世界。這種對英國的信仰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澳大利亞的掌舵人和決策者中最強有力的思想意識,而受這種思想影響的一些人至今還在掌權(quán)。如果你是‘英國的’,你就知道你是誰、該做什么,你會有某種歷史感,也會有某種未來感。對大英帝國的忠誠臣民來說,所謂忠誠主要是對帝國和君主的忠誠。對澳大利亞忠誠只是因為它是‘英國的’。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英國’的澳大利亞人就是否定了他們的傳統(tǒng)和命運?!蹦竾榻Y(jié)在英屬移民型殖民地中本是與生俱來的,是殖民地社會對英國王室和英帝國抱有的民族情感。這種出于本能的情感不僅是他們與母國保持聯(lián)系的天然依據(jù),而且也是他們在海外拼搏的精神支柱。然而,它的延續(xù)或中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英國所為。18世紀后半期,英國當局的強硬態(tài)度被認為重創(chuàng)了北美殖民地民眾的母國情結(jié),進而導致北美獨立戰(zhàn)爭和美國獨立,“舊殖民制度”因此遭遇英國朝野的置疑和責難。19世紀初,出于自由主義的立場和對帝國利益的捍衛(wèi),英國的殖民問題專家們進行了廣泛而系統(tǒng)的研究與探討,威克菲爾德提出了“系統(tǒng)殖民理論”,達勒姆公布了《關(guān)于北美事務的報告》(即“達勒姆報告”),曼徹斯特學派認為“個人自由、殖民地自由、國家自由是一個整體的三個部分”。“自由帝國政策”應運而生,“維持殖民地人民與母國的感情聯(lián)系”被認為是維護帝國利益的良策。這些理論和政策在澳洲首獲預想效果。

編輯推薦

《移植與本土化:大洋洲文明之路》為世界聞名之路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移植與本土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