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性”問題研究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龍  頁數(shù):197  字數(shù):208000  

內(nèi)容概要

李龍,1977年10月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教于韓國高麗大學中國學部,現(xiàn)為吉林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文論、文學基本理論和美學。自2004年以來,已經(jīng)在《文學評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文藝理論與批評》《當代外國文學》《社會科學戰(zhàn)線》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參與編寫著作四部,出版譯著(合譯,第一譯者)一部。

書籍目錄

緒論 文學理論的語言學轉(zhuǎn)向
 一、思想史視野中的語言學轉(zhuǎn)向
 二、語言學理論和文學理論的語言學轉(zhuǎn)向
 三、“文學性”問題和語言學轉(zhuǎn)向
 四、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語言的詩性功能
 一、“文學性”問題的提出
 二、詞語的復活
 三、從形式到結構
 四、“文學性”問題的“問題性”
第二章 語言和結構
 一、理解結構主義
 二、文學性:文學的抽象結構形式
 三、語言學的歷險
 四、作為體制的“文學性”
 五、“文學性”問題:科學與非科學之間
第三章 話語和文本
 一、活的語言:話語
 二、文本就是生產(chǎn)過程
 三、文本的快樂
 四、“跨文本性”=“文學性”
 五、“文本”理論的問題性
第四章 修辭學轉(zhuǎn)向
 一、文本的力量:散播和延異
 二、什么是“解構”?
 三、文學性:語言的修辭功能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很明顯,對文學可以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研究,但是這并不足以證明這種曲解(指羅蘭·巴特的觀點——引者注)就不是一個錯誤的更大的模式的特點。任何文學研究遲早都會面對其自身闡釋的真理的價值這一難題,不再天真地深信內(nèi)容優(yōu)于形式。而是結果出現(xiàn)更多的令人不安的經(jīng)歷,亦即無法純化自己的話語中那些偏離的意指?! 、亠@然,在保羅·德曼看來,文學文本中語言的這種不斷偏離、越軌,不僅僅是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語言科學也難辭其“咎”。保羅·德曼認為,如果文學文本中的主要符碼依然是操作者不可企及的,那么,他很快就會無法理解自己的話語,而一門科學如果無法解決認識自身的問題就不可能是科學的。因此,這種挑戰(zhàn)很快就使結構主義者回到了他們因為迷戀所謂的科學如心理學、人類學和語言學而拋棄的東西那里。而羅蘭·巴特之所以認為語言科學并不承擔語言偏離的責任,關鍵在于,以羅蘭·巴特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者對結構的依戀,并試圖將意義填補進這一結構,而對于保羅·德曼而言,作品中只有語言的修辭本性,因為修辭性就是語言的可能性?;蛘呷缌硪晃唤鈽嬛髁x重鎮(zhèn)希利斯·米勒所說:“言語的修辭并不源于語言的正確使用或者轉(zhuǎn)化,一切語言一開始就是比喻性的。語言使用過程的字面意思或者指稱性概念,僅僅是由于忘記了語言的隱喻性‘根源’而產(chǎn)生的一種幻想。”②所以,修辭性不是語言的運用方式,而是說它是語言的根源,也是語言的實質(zhì)。  保羅·德曼指出,語言科學由語法、邏輯和修辭三門學科構成,而這三者之間一直處于矛盾的張力關系之中。三門學科之間以及語言科學同有關世界的知識的聯(lián)結方式,正是這些矛盾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之處。而這些聯(lián)結正是通過邏輯來完成的,邏輯保證了語言的科學性和明晰性?! ?hellip;…

編輯推薦

  《高校社科文庫》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組織各高等學校和出版單位共同建立的學術著作出版平臺,旨在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出版優(yōu)秀學術著作創(chuàng)造條件,《高校社科文庫》將堅持“廣泛動員、集中征集、嚴格評審、精心編校”的工作原則,致力于通過資助優(yōu)秀學術專著出版、推動學術成果交流推廣等形式,讓更多的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和優(yōu)秀工作者走進交流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發(fā)揮應有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做出積極貢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學性”問題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專業(yè)、學術、值得一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