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色記者(上下)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人民  作者:柳斌杰 編  頁數:287  
Tag標簽:無  

前言

獻身于文明事業(yè)的紅色記者是社會公平、正義、良心的捍衛(wèi)者。錄入本書的前輩新聞記者們“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毛澤東語),他們的生活和生命,“就是完全大公無我的對社會服務的精神組成的”(鄒韜奮語),為民族獨立、為民主政治、為文化事業(yè)、為社會發(fā)展,奮斗不息,無怨無悔,把一生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他們的精神產生了傳之后世的巨大影響,不僅僅是我們新聞出版工作者永恒的寶貴財富,中青年記者學習的榜樣,而且也激勵著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獻身精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斗。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出版工作。新聞出版業(yè)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下,積極進取,銳意改革,實現了空前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大跨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新聞出版大國。新聞事業(yè)邁上了新的臺階,目前,全國其出版報紙1939種,期刊9884種,新聞廣播電視300多家、新聞網站、手機新聞也在迅猛發(fā)展,新聞出版從業(yè)人員超過1000萬人,其中6264家新聞單位有新聞記者22萬人——這是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硬的隊伍,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隊伍。新時期的新聞記者們,繼承了前輩記者的精神品格,發(fā)揚了前輩記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入到新聞事發(fā)地、災區(qū)、戰(zhàn)場、疫區(qū)……實地采訪,用一篇篇報道、一張張圖片、一組組鏡頭,生動書寫中華民族富起來、強起來的宏偉歷程,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祖國統(tǒng)一提供了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輿論氛圍。他們是黨的“喉舌”,是人民的“耳目”,他們宣傳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關注民生,傳播文化,為群眾帶來新聞信息和精神食糧,在引領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溝通社情民意方面架起信息橋梁。    更為可喜的是,我國新聞記者,也站在國際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認識世界的信息紐帶。目前在境外運營的中國各種新聞出版機構已超過300多家。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新社以及很多地方媒體在境外都駐有記者。每一國際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都有中國新聞記者深入其中。他們關注世界發(fā)展,報道國際動態(tài),以世界視野做新聞,為中國的新聞記者贏得了國際地位和國際聲望。他們傳播中國文化,傳播中國理念,讓中國的聲音更清晰地傳遞到世界民眾的耳中,有力地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前輩記者的經驗和我們的工作實踐表明,要做好新聞報道工作,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首先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定理想信念,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范長江同志說得好:“一個記者,如果能為一個偉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苯裉斓男侣動浾卟辉傧裆埏h萍、蕭楚女、惲代英、鄒韜奮等前輩那樣要經常面臨生死考驗,但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記者,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堅持準確、及時、全面、客觀、公正地報道新聞也還是要有犧牲精神的。新時期的新聞記者更應該珍視國家和人民賦予的權利,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行動,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新聞工作,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把前輩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光榮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    前輩記者的經驗和實踐表明,做好新聞報道工作還必須有崇高的新聞職業(yè)情操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善于深入采訪、深度思考,不可胡編亂造?!吧鏈\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范長江、鄒韜奮、穆青等老一輩新聞工作者能寫出《動蕩中之西北大局》、《萍蹤寄語》、《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等至今仍為人們傳頌的新聞名作不是偶然的,這些前輩們?yōu)榱艘黄獔蟮劳疾〝登Ю?,采訪數百人,深入下去采寫,精心凝煉思想,每一篇名作背后都浸透了辛勤的汗水。泡在會上、盯著網上要新聞,那是出不了名記者的。當代新聞記者要想寫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甚至傳之久遠的報道,就必須認真落實“三貼近”要求,深入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深入到人民群眾中“挖新聞”,切實把前輩們“用腳板跑新聞”的優(yōu)良作風發(fā)揚光大。    要做好新聞報道工作,豐富的知識和寬廣的視野是必要的,沒有專業(yè)知識就難以勝任專業(yè)報道。新聞記者前輩如胡愈之、愛潑斯坦、穆青、范敬宜等,貫徹著“活到老學到老”的信條,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每采訪前先做“功課”,時時學習,處處學習。正是他們淵博的學識、廣闊的視野以及優(yōu)美的文字,使得新聞作品充滿了深厚情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被讀者爭相閱讀,廣為傳誦。當代新聞記者要適應輿論引導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也必須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領域,提高自身素質。要深入了解國際國內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培養(yǎng)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增強全球傳播意識。加強現代經濟、法律、文化和各種科技知識的學習,深入研究信息化條件下新聞傳播規(guī)律和傳播藝術,善于運用信息、數字、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開展新聞工作。新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離不開記者的知識修養(yǎng),而與時俱進的學習正是紅色記者的鮮明特點。新時期的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把前輩們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發(fā)揚光大。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我們已經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我國已經開啟由新聞出版大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新征程。回首往昔,歲月崢嶸;展望未來,心潮激蕩。在迎接建黨90周年之際,我們深切懷念為革命為人民作出杰出貢獻的老一輩新聞記者(本書所收錄的均為已辭世的中國著名紅色記者)。編輯出版《中國紅色記者》,不僅是對已逝去的老一輩新聞記者的緬懷和紀念,也是為了引導當代年輕新聞工作者進一步學習、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紅色記者的精神品格,激勵今天的年輕新聞記者踏著前人的足跡,更加奮發(fā)有為、銳意進取,繼續(xù)為人民立言紀事,不斷書寫中國新聞事業(yè)的輝煌篇章。    再過10年,即在建黨100周年之時,我們就會由一個新聞出版的大國變成新聞出版的強國。我國年輕一代新聞工作者,生逢其時,大有作為。希望青年記者在這個偉大時代里更加奮發(fā)努力,學習前人,超越前人,為中華民族留下永久的記憶。

內容概要

  《中國新聞記者》一書是新聞出版總署作為向建黨九十周年獻禮的重點項目,由柳斌杰主編。本書選擇了中國近現代新聞史上八十位著名記者,每一名記者分為評傳、代表作品、作品賞析三部,文筆生動、資料準確、評價到位。本書的一大特點是圖文并茂,書中收集了八十位記者的圖片,以及新聞史上諸多著名的報刊雜志的珍貴的圖片。填補了新聞史學的一個空白?!吨袊侣動浾摺芬粫切侣劤霭婵偸鹱鳛橄蚪h九十周年獻禮的重點項目。本書選擇了中國近現代新聞史上八十位著名記者,每一名記者分為評傳、代表作品、作品賞析三部,文筆生動、資料準確、評價到位。三、本書的一大特點是圖文并茂,書中收集了八十位記者的圖片,以及新聞史上諸多著名的報刊雜志的珍貴的圖片。填補了新聞史學的一個空白。

作者簡介

柳斌杰,現任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李東東,現任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

書籍目錄

上冊
為革命為人民立言紀事
 ——序《中國紅色記者》
新文化運動總司令
  陳獨秀(1879—1942)
鐵肩辣手
  邵飄萍(1886—1926)
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李大釗(1889—1927)
能寫擅說真男兒
  蕭楚女(1891—1927)
哲學家辦報
  潘梓年(1893—1972)
中國青年的楷模
  惲代英(1895—1931)
建黨初期宣傳家
  蔡和森(1895—1931)
婦女運動的先聲
  向警予(1895—1928)
熱愛讀者服務人民
  鄒韜奮(1895—1944)
紅色新聞出版家
  胡愈之(1896—1986)
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
  瞿秋白(1899—1935)
探索新聞真諦的先行者
  張友漁(1899—1992)
筆鋒斗士
  夏 衍(1900—1995)
以身殉職的軍事新聞奇才
  羊 棗(1900—1946)
從教書先生到戰(zhàn)地記者
  曹聚仁(1900—1972)
首幅毛澤東標準像的拍攝者
  鄭景康(1904—1978)
激情飛揚女記者
  楊 剛(1905—1957)
披肝瀝膽為真理
  惲逸群(1905—1978)
無產階級新聞理論家
  陸定一(1906—1996)
耕耘世界新聞 拓荒民族文化
  薩空了(1907—1988)
鐵筆丹心繪五洲
  金仲華(1907—1968)
中共新聞宣傳事業(yè)的重要貢獻者
  廖承志(1908—1983)
西北行走 塞上成名
  范長江(1909—1970)
長城守望者
  孟秋江(1910—1967)
敢于短兵相接的新聞戰(zhàn)士
  浦熙修(1910—1970)
未帶地圖的旅人
  蕭 乾(1910—1999)
坎坷中成就新聞業(yè)績
  劉尊祺(1911—1993)
下冊
“新聞大管家”
  胡喬木(1912—1992)
聚焦革命風云
  沙飛(1912—1950)
“大手筆寫小文章”
  鄧 拓(1912—1966)
披肝瀝膽新華報人
  石西民(1912—1987)
經濟報道先行者
  徐 盈(1912—1996)
人民廣播開拓者
  梅 益(1913—2003)
從時評家到外交家
  喬冠華(1913—1983)
清澈赤誠女記者
  彭子岡(1914—1988)
忠誠戰(zhàn)士精彩述評
  熊 復(1915—1995)
延河振翮新華主幟
  繆海棱(1915—1996)
把一生獻給中國新聞事業(yè)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1915—2005)
定格偉人風采
  徐肖冰(1916—2009)
從記者到作家
  劉白羽(1916—2005)
全面報道抗日根據地第一人
  陳克寒(1917—1980)
紅色攝影傳奇人生
  石少華(1918—1998)
紅筆藍筆兩從容
  李莊(1918—2006)
腳踏實地貼近人民
  田 流(1918—2000)
要“政治家辦報”
  吳冷西(1919—2002)
書寫“最可愛的人”
  魏巍(1920—2008)
火線上的耀眼星辰
  華 山(1920—1985)
“勤”、“快”的國際時評家
  蔣元椿(1920—1996)
一代軍事評論家
  姚 溱(1921—1966)
穿透時代勿忘人民
  穆 青(1921—2003)
戰(zhàn)地記者 文武雙全
  閻 吾(1922—1996)
用鏡頭和熱血記錄歷史
  齊觀山(1925—1969)
如果有來生 還是做記者
  范敬宜(1931—2010)
攀登新聞高峰
  郭超人(1934—2000)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皮帶盤心子頂在頭上,就不會打瞌院!”這種“文明的懲罰”,有時候會叫你繼續(xù)到兩小時以上,兩小時不做工作,趕不出一天該做的“生活”,那么工資減少而招致帶工老板的毆打,也就是分內的事了。毆打之外,還有餓飯、吊、關黑房間等等方法。實際上,拿莫溫對待外頭工人也并不怎樣客氣,因為除出打罵之外還有更巧妙的方法,譬如派給你難做的“生活”,或者調你去做不愿意的工作,所以外頭有些工人就被迫用送節(jié)禮的辦法來巴結拿莫溫,希望保障自己安全。拿出血汗換的錢來孝敬工頭,在她們當然是一種難堪的負擔,但是在包身工,那是連這種送禮的權利也沒有的!外頭工人在抱怨這種額外的負擔,而包身工人卻在羨慕這種可以自主的拿出錢來賄賂工頭的權利!在一種特殊優(yōu)惠的保護之下,吸收著廉價勞動力的滋養(yǎng),在中國的東洋廠飛躍地膨大了。單就這福臨路的東洋廠講,光緒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資本收買大純紗廠而創(chuàng)立第一廠的時候,錠子還不到兩萬,可是三十年之后,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織布廠,二十五萬個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美國哲人愛瑪的朋友,達維特.索洛曾在一本書上說過,美國鐵路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橫臥著一個愛爾蘭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這樣聯想,在東洋廠的每一個錠子上面,都附托著一個中國奴隸的冤魂!“一.二八”戰(zhàn)爭之后,他們的政策又改變了,這特征就是勞動強化。統(tǒng)計的數字表示著這四年來錠子和布機數的增加,和工人人數的減少。可是在這漸減的工人里面,包身工的成分卻在激劇地增加。

后記

《中國紅色記者》一書是新聞出版總署組織編寫出版的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重點圖書之一。    為做好本書編輯出版工作,新聞出版總署成立了由署長柳斌杰為主任、副署長李東東為副主任的編委會,編委會成員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權威新聞研究和教育機構,以及新聞出版總署辦公廳、新聞報刊司、出版管理司、中國新聞出版報、人民出版社與國家出版基金辦公室的相關人士.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尹韻公擔任執(zhí)行主編。參加本書相關內容撰寫的有:柳斌杰、李東東、尹韻公、程曼麗、李彬、傅寧、王潤澤、卓宏勇、郭藍冰、馬學清、向芬、戈毅娟、林溪聲、唐海江、黃春平、王丹薇、王詠梅、王敏、王健、王燁、王婧薔、王毅鵬、柯永權、仇筠倩、史媛媛、亦丹、關琮嚴、朱鴻軍、高許東、孟雨、劉曉燕、袁夢晨、劉鑫鑫、程麗紅、蔣肖斌、陳繼靜、黃碧、魏陽、鄭蘊彤、袁汝婷、張宗璞、張化冰等。人民出版社薛晴、徐慶群、邵永忠、雍誼等同志參與了本書相關內容的修訂工作。新聞出版總署丁智勇、中國新聞出版報社曹亞寧、趙新樂同志為本書的編寫提供了諸多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時間關系,本書在撰寫、編輯過程中難免會有疏漏和欠缺.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加以修訂。

編輯推薦

《中國紅色記者(套裝上下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紅色記者(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中國紅色記者》編得一般,內容不值書本價格。內容簡略,沒有新的觀點或新視角,新史料挖掘也不多。
    不過紅色記者收集比較齊全,這是唯一的價值所在。
  •   書很快就寄到了,質量也很滿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