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盛夏 頁數(shù):25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毛澤東與周揚》的作者盛夏歷時十多年,廣泛搜集塵封已久的歷史文獻和具有歷史價值的人文史料、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罹難者、殉道者、前驅(qū)者樹立一座豐碑。
《毛澤東與周揚》的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史實為準繩,以文獻為依據(jù),力求做到重要的史實有把握、重要文獻有依據(jù)、重要講話有出處、重要引文有來源,并密切注意最新披露的文獻和新發(fā)現(xiàn)的史實,同時注意糾正與考據(jù)了一些流傳的錯誤,與此回時也注意吸取了國內(nèi)最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盛建鋼,筆名盛夏,作家、學者,著有《毛澤東與周揚》、《不可湮沒的輝煌》、《民族·民間·民俗》等多部著作,發(fā)表各類文學作品200多萬字,被多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聘為特約研究員和客座教授。
書籍目錄
上篇
第一章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詩人與領袖人格的魅力
一、毛澤東是一位詩人氣質(zhì)的革命家
二、毛澤東是中國文化運動的領袖
三、毛澤東是一位卓越的文藝理論家
第二章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毛澤東與周揚
一、毛澤東批準周揚任延安“魯藝”院長
二、毛澤東致信周揚:我的講話配在馬、恩:列、斯之林覺得不稱,不能這樣配
三、毛澤東批示:“周揚一案,似可從寬處理”
四、毛澤東批示:“可惜未請周揚、梁漱溟
第三章 橫空出世,莽昆侖
毛澤東文藝思想與周揚的闡釋
一、毛澤東文藝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
二、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理論核心
三、必須正確對待毛澤東文藝思想
第四章 飛起玉龍三百萬
毛澤東文藝思想的代言人中共文藝政策的貫徹者
一、中共文藝政策的貫徹者
二、忠實地執(zhí)行毛澤東文藝思想
第五章 人有病,天知否?
毛澤東、周揚與斯大林、法捷耶夫
一、中蘇兩黨文藝模式
二、斯大林與蘇聯(lián)文學
第六章 滄海橫流安足慮
周揚:建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一、20世紀30年代,周揚肩負黨的重托,為文藝作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的一部分做出了特殊貢獻
二、毛澤東《講話》的發(fā)表與周揚的理論“飛躍”
三、毛澤東期望周揚領導文藝界
第七章 誰持彩練當空舞
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多種闡釋周揚、胡風、馮雪峰之不同命運
一、周揚對毛澤東文藝思想的闡釋被視為正統(tǒng)
二、胡風被視為反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異端
三、馮雪峰對毛澤東文藝思想既貫徹精神又拒其偏頗
四、歷史的悲劇時代的悲劇文化的悲劇
第八章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毛澤東的革命領袖意志周揚的知識分子本色
一、周揚首先是一個革命者
二、周揚是悲情的思想者
三、周揚的本色仍是一個文人、一個理論家
四、周揚其實是一個現(xiàn)實人性論者
五、周揚寫回憶錄《我和毛主席》這件事的落空,成為未解之謎
第九章 算人間知己,吾與汝
毛澤東說:我與魯迅的心是相通的周揚與魯迅的對立
一、周揚與魯迅的對立
二、魯迅思想的靈魂是徹底的批判精神
三、在魯迅與周揚之間
四、從歷史的視角看待周揚與魯迅的矛盾
下篇
第十章 風雷動,旌旗奮
毛澤東與文藝論爭周揚與馮雪峰的分歧
一、毛澤東質(zhì)問《文藝報》馮雪峰遭批判
二、馮雪峰為毛澤東與魯迅相知搭橋
三、兩個中國文化的先驅(qū)者
四、兩只錦雞
五、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中國化”的艱難與曲折
六、關于革命現(xiàn)實主義
七、馮雪峰橫遭滅頂之災的厄運
第十一章 高天滾滾寒流急
毛澤東親自發(fā)動對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斗爭周揚與胡風的論爭
一、毛澤東親筆寫下按語,定性“胡風反革命集團”
二、歷史的誤會
三、“三十萬言書”扣上死結(jié)
四、魯迅精神的忠實繼承者
五、周揚與胡風理論上的兩軍對壘
六、胡風一生鐘情于現(xiàn)實主義
七、胡風“主觀戰(zhàn)斗精神”的實質(zhì)
八、胡風關注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shù)規(guī)律
第十二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
毛澤東領導“反右派”斗爭周揚與丁玲的矛盾
一、毛澤東、丁玲、周揚
二、丁玲:一道悲壯的景象
三、周揚與丁玲的關系
四、周揚與丁玲之間
第十三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
毛澤東親自發(fā)動“文化大革命”周揚首當其沖即被打倒
一、“文革”爆發(fā),周揚即被打倒
二、周揚被推上祭壇
三、“文革”后復出,反思過去,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
四、周揚的理論建樹與貢獻
五、突破禁區(qū):探討人性、人道主義
六、周揚與胡喬木的論爭
七、周揚的悲劇
第十四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文藝思想與人民的文藝
一、毛澤東把周揚作為黨在思想文藝戰(zhàn)線上的領導人
二、中共中央對周揚一生的蓋棺論定
三、20世紀中國革命文化事業(yè)的歷史軌跡
周揚同志年譜
參考文獻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毛澤東是一位詩人氣質(zhì)的革命家,毛澤東與中國文學這個命題是應該包括毛澤東與文學、毛澤東與文化名人、毛澤東與著名藝術(shù)家等方面,近來在國內(nèi)外出版了一些相關著述,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有學者按文學發(fā)展的脈絡,運用紀實的筆調(diào),敘述了毛澤東接觸、評價中國的文學作品,與現(xiàn)當代作家的交往。通過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展示了毛澤東廣闊的文學涉獵,深厚的文學功底,超人的見識和眼光,從而領略到毛澤東的領袖人格魅力與詩人氣質(zhì)。毛澤東少年時代就對《水滸傳》、《三國演義》入迷,上自《詩經(jīng)》、《楚辭》、諸子散文,下至魯迅、郭沫若,他無所不讀,即使在井岡山、長征等戎馬倥傯的歲月中,他也仍在尋找、閱讀文學。不僅閱讀,他還喜與作家交朋友,談文學。屈原、李白、曹雪芹、梁啟超、魯迅都是他所崇敬的文學家;蕭三、郭沫若、柳亞子、瞿秋白、茅盾都是他很早就結(jié)識的文友;在延安,他與周揚、丁玲、艾青、何其芳、老舍、蕭軍、陳學昭、歐陽山、沙汀等一批作家結(jié)識。在重慶談判與新中國成立前后,他更是廣交文友,與巴金、張恨水、曹禺、臧克家、曹靖華、徐遲、袁水拍等許多作家探討過各種文學問題。毛澤東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對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文學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都廣泛涉獵,但對許多二三流的作家并不很了解。就體裁上來說,他集中讀的主要是詩詞、小說、散文這三個方面。就詩詞來說,他比較喜歡唐宋,其他各朝代感興趣的作品也讀一些;小說則集中在明清,其他各朝代的偶爾讀讀;散文則多集中在唐宋以前,唐宋以后只偶爾讀些。毛澤東對“五四”以來的中國新文學沒有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對新中國成立以后許多稱頌他本人的詩歌和小說,幾乎可以說基本不讀。對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與古典文學,毛澤東更喜歡古典文學,讀《三國演義》、《紅樓夢》幾乎達到了忘我的地步。就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而言,毛澤東對于外國文學,都是在一種偶然的情況下,僅讀過《安娜·卡列尼娜》、《紅與黑》、《簡愛》等少數(shù)幾部長篇小說。晚年時讀過一些外國文學名著的連環(huán)畫。因此,毛澤東對外國文學并不熟悉。這樣,我們對毛澤東的文學生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在黨內(nèi)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熟知,幾乎可以說是無人比擬。毛澤東喜歡引用《詩經(jīng)》中的詩,推薦枚乘的《七發(fā)》,推重賈誼,欣賞曹操,喜歡六朝小賦,最喜歡李白,熟悉李賀,喜歡杜牧的七絕,而對杜甫的態(tài)度,遠不及他對三李的推崇(李白、李賀、李商隱)。這是在黨內(nèi)和知識界都早已傳開了的。毛澤東對歷代文學家的評價更是獨具眼光,他不在乎這些文學家在文學史上是否有定評,除了毛澤東的詩人氣質(zhì),更多的是政治家的眼光。他評價王勃“高才博學”;評價蘇軾“東坡是大家”,稱王安石“文章亦傲睨漢唐”,推高啟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他對《容齋隨筆》的喜愛,可以說是書不離身,每次外出都要帶在身邊,而他對《紅樓夢》更是推崇:“要看五遍,把它當歷史讀,不讀《紅樓夢》,就不知道什么叫封建社會……”毛澤東與現(xiàn)代文學家們交往中的有趣故事,有的真是起到救人一命的作用。如1959年郭小川因發(fā)表《望星空》一詩受到批判,毛澤東在看過郭小川的詩后說:“此人不愧為馬列學院的學生,不愧為三五九旅的戰(zhàn)士……應該給這位善于思索,長于幻想的熱愛祖國的詩人以公民、黨員、老戰(zhàn)士的絕對自由。”此后文藝界立即停止了對郭小川的批判;1957年蕭乾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又被批斗游街、自殺未遂,可巧的是毛澤東想讀一本《拿破侖論》卻又無中文本。蕭乾從勞改隊抽調(diào)回北京,牽頭為毛澤東譯書;秦牧在戲劇性地幾乎成為右派時,下放勞動中寫了一篇《遷墳記》,正巧毛澤東看到,毛澤東贊其為“馬列主義者”,秦牧因此而免遭噩運。這類鮮為人知的故事還很多。更是無一不體現(xiàn)毛澤東的詩人與領袖人格的魅力。P4-6
后記
毛澤東是我一生敬仰的革命領袖,我祖籍湖南湘潭,成長的經(jīng)歷中對毛澤東的敬仰與生俱來,無論是上小學還是上中學;無論是入團還是入黨,第一件事就是去韶山毛澤東的故居瞻仰。我的老家離毛澤東的故居很近,對毛澤東的熱愛和敬仰融入血液、刻入骨髓。周揚是從湖南走出去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宣傳者、闡釋者、執(zhí)行者。本書以毛澤東與周揚的交往為視點,來宏觀反映中國革命文化運動的風雨歷程,并以此書紀念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睹珴蓶|與周揚》是寫作計劃中的《毛澤東的文藝思想》、《毛澤東與文藝戰(zhàn)線》“毛澤東三部曲”之一。本書的出版,要特別感謝人民出版社和文化編輯室的領導以及責任編輯李惠老師為本書付出的辛勤勞動。2008年書稿交由人民出版社后,在李惠老師“學術(shù)著作要大眾化”的思路指導下,對原書稿進行了脫胎換骨式的整體解構(gòu)與重新整合,由原來的單篇論文集改為新中國文藝思想簡史的體例,提高了書稿的質(zhì)量和可讀性。當我得知這部書稿先后經(jīng)過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審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同意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稿時,十分激動,感慨萬千!此書寫作歷時10年,終于付梓出版,禁不住潸然淚下。幾年來,在李惠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還多方為我搜尋并提供最新的參考文獻,我一生心存感念。沒有她的扶持,沒有她的眼光、學識和堅持,就沒有這部書的出版。2009年,書稿經(jīng)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專家審讀并提出了修改意見。作者依據(jù)專家的意見,對重要引文都進行了校對、訂正。2010年,書稿再送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審查,有關專家認為書稿“勾勒了周揚等一批文化人同毛澤東、魯迅之間的交往,材料較為豐富,描寫較為客觀。”但指出書稿在內(nèi)容設置等方面有較多重復,作者再次進行了認真的修改。2011年2月,書稿正式進入出版程序,責任編輯李惠老師針對書稿又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修改意見,才使本書呈現(xiàn)出目前的面貌?!睹珴蓶|與周揚》一書十分注意吸收了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所參考的文獻已列書后),特別感謝陳晉、張炯、張樹德、張俊才、樂黛云、程光煒、溫儒敏、顧驤、朱輝軍、支克堅、葉凱、周景雷、林賢治、李輝、柏定國、徐慶全、楊桂欣等百多位專家、學者、教授的著作,可以說,本書是在吸收了這些前輩學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寫成的。我對他們心懷敬畏,心存感念。10年來,為寫作本書,整理的文獻資料裝滿了好幾個箱子,寫作的手稿疊放一起高達三尺盈余,修改的打印稿十多本。在此,對所有關心本書寫作、出版的朋友和幫助過我的人致以深深的謝意!作者 盛夏2011年3月28日
編輯推薦
《毛澤東與周揚》是一部以20世紀中國文學發(fā)展史、文藝思潮史為背景,以文藝界高層人物命運為切入點,忠實記錄新中國文藝界半個世紀風風雨雨的紀實性作品。自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中國革命現(xiàn)實主義文藝思潮史的特征是毛澤東文藝思想在當代中國的實踐與發(fā)展,是文藝與政治的結(jié)合,文藝是20世紀下半葉政治的晴雨表?!睹珴蓶|與周揚》理性地審視了20世紀下半葉中國文壇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從“胡風反革命集團”、“丁玲陳企霞馮雪峰反黨集團”案到“文革”中周揚一案,解讀了周揚等文藝界高層人物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思想與情感歷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