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文化通論續(xù)編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立  頁數(shù):427  字數(shù):34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作者《武俠文化通論》一書的續(xù)編,在前書基礎上,本書另辟新題,共分為四編22章。首編主要從刺客俠義、文人詠俠詩、唐五代以沉著寬容為豪及唐人人際關系等體現(xiàn)的豪俠精神,分析了古代早期俠文學中的文化傳統(tǒng)。二編從汗血馬意象、義禽義獸代訴冤、武俠神行術、比武打擂等敘事母題,尋究明清小說其所受中古漢譯佛經(jīng)為中介的外來影響。三編從性別文化等角度,闡發(fā)了明清通俗小說復仇俠女形象、女將金蓮描寫等特色所突出的文化意義,以及女性比武招親的人類學、民俗學規(guī)則等。四編論述了金庸小說動物求醫(yī)報恩、過目不忘、尋寶奪寶,海洋景觀、動物大軍、冰蠶、聲音傷人等意象母題,及其佛經(jīng)、本土文學史來源和文化蘊涵。附錄評介了臺灣學者的武俠小說史論著等。

作者簡介

王立教授,文學博士,大連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東北師范大學元明清文學博士生導師。曾任教吉林大學、曲阜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夭學等校,在海內(nèi)外出版有《中國古代復仇文學主題》、《宗教民俗文獻與小說母題》、《文人審美心態(tài)與中國文學十大主題》、“主題學系列叢書”(三種)等多部著作。

書籍目錄

前言 武俠文學的文化史意義、民族風情及外來參照
一、武俠文學的社會風俗史意義
二、武俠文學中人類學內(nèi)蘊的發(fā)掘
三、武俠文學的倫理核心與敘述模式
四、武俠文學的外來因素及其研究的參照
第一編 俠義文化傳統(tǒng)編
第一章 醒悟: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刺客俠義母題
一、刺客的酬恩知遇臨危授命
二、刺客的辨明善惡良知突萌
三、刺客的幡然醒悟反戈一擊
第二章 梁代文人詠俠詩的審美表現(xiàn)
一、俠的豪氣與區(qū)域、季節(jié)氛圍表現(xiàn)
二、梁代詠俠詩中的劍與馬
三、梁代詩中俠的知遇情結與俠的詠嘆
四、梁代文人詠俠詩審美表現(xiàn)探源
第三章 唐詩豪俠精神中的少年情結
一、年少慕俠情結?建功立業(yè)時代理想
二、市井游俠風習謳歌與少年年齡特點表露
三、功業(yè)豪氣抒發(fā)的參照及民間俠少傳聞內(nèi)蘊
……
第二編 俠義敘述的中外交流影響編
第三編 明清小說俠文化的性別視角編
第四編 金庸小說及其外來影響編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從俠義傳統(tǒng)的接受嗣續(xù)角度看,張良、傅介子等人的行刺義舉,則帶有一種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的性質(zhì)。《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為韓國舊臣子弟,韓滅后散家財求客,雖所募力士誤擊中秦王隨從車輛,卻讓其驚懼非常?!妒兰摇放c《本紀》中寫秦始皇對此事反應,一個是“大怒”,一個是“為盜所驚”。北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三高度評價張良為韓報仇壯舉:“……未逾年,始皇競死,自此陳勝、吳廣、田儋、項梁之徒,始相尋而起。是褫祖龍之魄,倡群雄之心,皆子房一擊之力也,其關系豈小哉!余嘗有詩云:‘不惜黃金募鐵椎,祖龍身在魄先飛。齊田楚項紛紛起,輸與先生第一機。”’這個向來為人忽視的手持百二十斤鐵錘的力士,雖為張良以重金招募,卻也干下了威震暴君、號召天下的壯烈之舉,沒想到刺客打響的“第一槍”競有如此巨大鼓動力?!  稘h書·傅介子傳》寫他元鳳四年時,痛恨樓蘭王反復無常,主動向大將軍霍光申請行刺,“以成承諸國”,乘醉在帳中刺死樓蘭王,昭帝下詔:“平樂監(jiān)傅介子持節(jié)使誅斬樓蘭王安歸首,懸之北闕,以直報怨,不煩師眾,其封介子為義陽侯。”因此前樓蘭多次殺害漢朝使節(jié),在匈奴與漢之間徘徊不定,傅介子誘以金帛,用欺詐手段得以行刺,被冠之以正義復仇的美名,這在重華輕夷的古人心目中,無可厚非。傅介子的行刺,是蒙大將軍霍光恩準的,不單是為君國,也帶有對霍光本人信任的一種酬報意味,不可只以忠義視之?! ∨c荊軻刺秦王之前先以樊於期頭顱作為進獻禮,以取得信任伺機下手相似,干寶《搜神記》還寫赤比為報父仇,甘愿將頭顱割下,讓后者代己向楚王復仇?!案蓪⒛啊敝匾獌?nèi)核是山中俠客不負重托,不惜為鋤惡行義而獻身。當俠客得知赤比父仇真相,要求他把自己頭和劍拿來,以便往楚王處領賞,赤比只說了兩個字:“幸甚?!?/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武俠文化通論續(xù)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這本書必須要看一下那本《武俠文化通論》不然這本書會有一種接不上的感覺
  •   很有看頭。印刷、裝飾都一流
  •   感覺現(xiàn)當代部分占了很大比例,古代部分感覺沒有分析好
  •   隨手買的,還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