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形象

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胡曉明  頁數(shù):304  字數(shù):34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序言:讓中國對著世界說  新華社總編輯何平  形象,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如同對一個人一樣,是很要緊的。良好的國家形象,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在世界歷史舞臺上,中國有過光彩照人的亮相,也曾有過令人汗顏的窘迫。  值得欣慰的是,當今中國正抖落近代以來貧困落后的歷史塵埃,大踏步追趕人類文明進步的發(fā)展潮流,重新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 ≌驹趪H舞臺的聚光燈下,中國自然要被世界所打量。問題在于,西方受眾印象與中國實際形象之間存在的反差。而反差在于西方媒體對中國觀察的誤差,在于西方新聞信息的強勢輸入與中國新聞對外傳播之間的逆差?! w根結(jié)底,在于國際輿論秩序的失衡,在于中國國際輿論話語權的缺失?! 闹袊氨罎⒄摗钡街袊巴{論”,從中國“責任論”到中國走向“不確定論”,或棒殺,或捧殺,中國的國家形象在西方輿論中被有意無意地歪曲、誤讀甚至丑化。我們必須向世界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有三個問題需要明確回答:  ——中國是誰;  ——中國處在什么方位;  ——中國未來向何處去。  需要深思的是,為什么會在對中國形象的認識上出現(xiàn)失真?除去偏見和誤解,其中重要一點在于,中國形象的兩重性、獨特性、奉富性和多樣性往任被忽略。  當今中國,既古老又現(xiàn)代,既落后又先進,既堅守又變通,既矜持又活躍,既充滿活力又充滿矛盾,既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zhàn)——  一方面,GDP的急劇增加把中國迅速推到世界第三的位置,另一方面,龐大的人口數(shù)量使得人均擁有社會財富被明顯攤?。骸 ∫环矫?,一座座可以同發(fā)達國家媲美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盡顯繁華,另一方面,廣大農(nóng)村仍有不少地方處于貧困落后狀態(tài);  一方面,可以用人造飛船把人送上遙遠的太空,另一方面,牽牛扶犁等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方式并不鮮見;  一方面,“中國制造”遍及全球每一個角落,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中國創(chuàng)造”使得中國產(chǎn)品長期處于國際產(chǎn)業(yè)鏈的低端;  一方面,不斷書寫著經(jīng)濟起飛的偉大奇跡,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快速發(fā)展帶來的各種新的挑戰(zhàn);  一方面,積極吸收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始終牢牢堅守著自己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道路、發(fā)展模式?! ≌J識當今中國,既不能簡單等同于長城、故宮、兵馬俑,也不能簡單等同于鳥巢、水立方、三峽大壩;了解當今中國,既不能只知道京劇、武術、大熊貓,也不能只看到兩彈一星、高速鐵路、載人飛船。否則就會出現(xiàn)盲人摸象的困惑。試圖以一個標簽來定義中國無疑是困難的。打算用一種符號來代表中國總是有局限的。這就是看似矛盾卻又真切實在的中國。矛盾背后,折射的是當今中國所處的特殊歷史方位:迅速崛起、勢不可擋,大而不強、將強未強。  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個新興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已成為世界經(jīng)濟中最為活躍的力量。一句話,中國的國際地位在迅速提升。但地位的提升并沒有改變歷史定位?! ≈袊幕緡闆]有改變。這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發(fā)展中國家的歷史定位??粗袊?,首先要看這一基本點。向世界說明中國,首先要說明這一基本點。大國要有大國的心態(tài)。大國的心態(tài)應當是一種自信的心態(tài)?! ≈挥凶孕挪拍苁谷烁械娇尚拧! ∽孕攀菍φ鎸嵉淖鹬?,是對問題的直面,是對世界的坦誠,是一種大度,是一種胸襟,是一種從容。哪怕現(xiàn)實并不都是繁花似錦、歌舞升平。真實的中國形象要比刻意粉飾的更具魅力和風采。大千世界,千差萬別。國家有差異,文化有差異,習俗有差異,觀念有差異?! ∠蚴澜缯f明中國,必須尊重國際傳播規(guī)律,必須掌握跨文化傳播技巧。既要知道該說什么,也要清楚該怎么說。要善于超越差異,別中求同,把握中國自身利益與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交匯點,尋找人類思想情感的共鳴點,占領道義上的制高點。占領國際輿論的制高點,歸根到底是占領道義上的制高點。掌握國際輿論的話語權,歸根到底是掌握議題設置的主導權。我們應當堅持不懈地向世界宣示:中國對內(nèi)謀求科學發(fā)展,對外致力于和平發(fā)展:對內(nèi)建設和諧社會,對外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國走向世界,是世界的福祉:世界走近中國,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絕非“另類”,更不是威脅,而是國際大家庭中和平、友善、負責任的一員,是實現(xiàn)人類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積極力量。  我們要向世界展示一個和平發(fā)展、充滿活力、勇于擔當?shù)闹袊蜗?。當然,國家形象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既取決于中國自身的發(fā)展進步,也取決于文化軟實力特別是國際傳播能力的不斷提升。而加強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和闡述,則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胡曉明是新華社一位長期從事國際新聞報道的中青年骨干記者。他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潛心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統(tǒng)研究,著重圍繞國家形象塑造的戰(zhàn)略、策略、路徑、機制、方法和技巧等問題提出了一些有見地的看法,顯示了他作為一名媒體人的職業(yè)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所謂“軟實力”,其實并不軟。像水一樣,既可以是涓涓細流,如春雨潤物無聲,也可以是滔天巨浪,無堅不摧?! ∥移诖孕牛袊幕泴嵙σ欢〞谥腥A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不斷提升、變得強大。  是為序?! 『纹健 ?010年金秋于北京

內(nèi)容概要

胡曉明編著的《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zhàn)略)》以點睛之筆,謀劃當代中國國家形象構建的新戰(zhàn)略。作者在書中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國家形象的研究框架,傾力探求了中國國家形象塑造和增強國際傳播能力的戰(zhàn)略、策略與機制,提出了更具長遠性、針對性與實效性的實現(xiàn)路徑。《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zhàn)略)》可供我國各級黨政機構及其宣傳部門、決策部門、外交外宣外事等部門,媒體界、學術界、涉外經(jīng)貿(mào)及對外文化交流部門的同志、黨政各部門及各行業(yè)新聞發(fā)言人和各類大中院校師生使用。是軟實力博弈的戰(zhàn)略經(jīng)典,政商學界人士的成功教案。

作者簡介

  胡曉明,新華社高級記者、國際部編委、英文編輯室主任。浙江磐安人。法學博土。曾在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專業(yè)、復旦大學新聞系國際新聞專業(yè)、杭州大學(浙江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學習?! ≡谛氯A社從事國際傳播工作2 0多年,采訪足跡遍及全球幾十個國家,在美國和巴基斯坦任駐外記者近10年,曾掛職擔任寧波市鄞州區(qū)委常委、副區(qū)長?! 《啻紊钊胄侣劕F(xiàn)場第一線,參加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重大突發(fā)事件、重要國際會議的報道,采寫了大量的消息、綜述、通訊、特寫和新聞分析等,多篇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國際新聞獎、新華社優(yōu)秀新聞作品獎等,著有《我在“小鷹”號親歷戰(zhàn)爭》一書?! ≡谝晾藨?zhàn)爭中,胡曉明應美國五角大樓和新聞署的邀請,作為中國大陸唯一的隨軍記者,登上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進行“嵌入”式采訪,開創(chuàng)中國新聞史和中美交流史之先河?! ≡辉u為新華社首屆“十佳”記者,入選首期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yè)領軍人才、中央直接聯(lián)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書籍目錄

序言讓中國對著世界說自序?qū)д搰倚蜗笏茉斓纳顚涌臻g第一章對國際傳播和國家形象的界定第一節(jié)國際傳播理論概述一、什么是國際傳播二、國際傳播從何而來三、國際傳播的研究現(xiàn)狀四、國際傳播的發(fā)展前景第二節(jié)國家形象理論概述一、什么是國家形象二、什么構成了國家形象三、國家形象會產(chǎn)生哪些影響四、國家形象研究的現(xiàn)狀第三節(jié)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的關系一、國際傳播對國家形象的影響二、影響的渠道有哪些三、國家形象對國際傳播的反作用第二章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歷程、現(xiàn)狀與定位第一節(jié)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歷程一、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的對外宣傳報道二、“文革”始至改革開放前的對外宣傳報道三、改革開放后至今的國家形象傳播第二節(jié)外媒報道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審視一、美國與日本主流媒體中的中國形象二、非洲媒體中的中國國家形象第三節(jié)世界主流媒體中的中國國家形象總括一、和平、發(fā)展、進取的基本形象二、“中國威脅論”強調(diào)的不公正形象三、對中國政治的片面理解第四節(jié)中國國家形象的現(xiàn)時代定位一、積極合作、富強進取的經(jīng)濟形象二、文明現(xiàn)代、正義負責的政治大國形象三、和平、友好的軍事形象四、堅持原則、靈活務實的外交形象五、底蘊豐富、創(chuàng)新發(fā)展、兼容并蓄的文化形象第三章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跨文化傳播空間第一節(jié)跨文化傳播概說一、什么是跨文化傳播二、跨文化傳播的特點與表現(xiàn)形式三、中國,跨文化傳播的先行者第二節(jié)跨文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塑造一、國家是一個文化體二、不同文化解讀下的國家形象差異三、分眾文化和泛文化傳播中的形象塑造四、文化交互傳播與國家形象互構……第四章為中國國家形象塑造打造堅實的軟實力內(nèi)核第五章走進“框架”探索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路徑第六章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現(xiàn)實突破與啟示第七章中國國家形象塑造中的危機傳播第八章國家形象塑造中政府的輿情把握和輿論調(diào)控第九章中美國際傳播中的國家形象互構行為比較第十章中國國家形象塑造面對的問題和挑戰(zhàn)第十一章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戰(zhàn)略和策略第十二章將國家形象塑造置于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歷程、現(xiàn)狀與定位  長期以來,我們都在探索:根據(jù)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國家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定位,中國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形象?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在過去的5000年中傳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對于世界的發(fā)展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中國現(xiàn)在在世界人民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是什么決定了這個形象?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哪些經(jīng)驗?  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積極融入國際社會,黨和政府曾利用大眾傳播工具展開了多方面的對外宣傳,影響了國際公眾對中國的認識,當時,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主體主要是政府和媒體,但在當時的對外宣傳中并沒有成熟的國家形象塑造意識。直到改革開放以后,伴隨對世界局勢的認識,中國開始走上了國家形象塑造的探索之路。從朦朧到清晰,從起步到成熟,中國國家形象塑造在走過前30年的對外宣傳之路和后30年的國際傳播之路后,到今天,終于實現(xiàn)了明確的定位。下面將從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歷程和中國國家形象的定位兩個方面來闡述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 〉谝还?jié) 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歷程  1949年至2009年,在這60年的歷程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國際、國內(nèi)形勢和國際關系的變化,中國國家形象的對外宣傳或塑造經(jīng)歷了不同的路徑,形成了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xiàn)。下面將從三個階段來認識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歷程國家形象  一、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的對外宣傳報道 ?。ㄒ唬ν庑麄鳟a(chǎn)生于戰(zhàn)爭并在冷戰(zhàn)中被延續(xù)  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世界歷史形成后人類社會的第一場戰(zhàn)爭,又被人們稱為“宣傳戰(zhàn)”山。其后,經(jīng)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催化,對外宣傳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成為國際政治斗爭的工具。其后,對外宣傳被研究者看做是冷戰(zhàn)的延續(xù),與國際傳播相比更多地充當了政治喉舌的作用,而且奉行了單向傳播的信息流通途徑。研究者指出,就一件信息產(chǎn)品而言,其價值可以分為使用價值、宣傳價值、新聞價值和國際傳播價值四個層次?!痹谛轮袊闪⒅酰瑢ν鈧鞑ジ嗟伢w現(xiàn)為對外宣傳的特點,而不是國際傳播,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在此時還沒有建立成熟的國際傳播機制?! 。ǘ┬轮袊闪⒑笮侣劽襟w被看做階級斗爭的工具并參與國際斗爭  對報紙在革命斗爭中的巨大作用,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有過深刻的論述。列寧也曾經(jīng)說過,“報紙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敝袊伯a(chǎn)黨成立后,始終注重辦報和宣傳對思想斗爭和政治斗爭的巨大作用,因此把媒體看做是階級斗爭的工具,并積極利用其宣傳功能。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份報刊《勞動周刊》創(chuàng)辦(1921年8月)時,發(fā)刊詞中曾講道:“我們的周刊不是營業(yè)的性質(zhì),是專門本著中國勞動組合部的宗旨,為勞動者說話。””到了全國解放前夜,中國共產(chǎn)黨對報刊作用的重視程度不減,比如說,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關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報刊通訊社處理辦法的決定》中曾指出:“報紙刊物與通訊社是一定的階級、黨派與團體進行階級斗爭的一種工具?!边@些都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歷程中對媒體作用的重視。  在這個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展開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全面對峙,并爆發(fā)了一系列的沖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對美蘇兩大國爭霸的局面,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中國積極突破帝國主義國家的封鎖,對帝國主義國家的挑釁進行了堅決的反擊,中國還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發(fā)展了通商和貿(mào)易關系。伴隨兩大陣營的擴大,世界政治局勢卷入“冷戰(zhàn)”時期。冷戰(zhàn)時期,直接的軍事斗爭減弱,意識形態(tài)的相互顛覆和斗爭卻開始激化起來。這種激化態(tài)勢,要求上層建筑領域的宣傳工具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中國成為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積極展開了對外宣傳。此后,反對霸權主義,傳遞中國的聲音,就成為當時媒體工具的一項重要使命。  隨著中國與各國外交關系的發(fā)展和鞏固,中國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之間在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藝術等領域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并推動了中國在信息傳播和文化交流領域的進步。我們可以看到,面對復雜而又多變的國際環(huán)境,中國在這個時期展開了靈活務實的外交,積極反對霸權主義,并向國際社會傳遞出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心聲,贏得了國際輿論的支持?! 。ㄈ┬轮袊闪⒑蠼⒘溯^為完善的對外宣傳體系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電視事業(yè)發(fā)展非常薄弱,對外廣播成為主要的宣傳手段。1953年,中共中央在制訂發(fā)展中國廣播事業(yè)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就制定了“先中央臺、后地方臺,先對國外廣播、后對國內(nèi)廣播’’的方針,建設大功率的發(fā)射臺,來適應對外廣播和對內(nèi)廣播的需要①。此后,我國的對外宣傳力量發(fā)展迅速,逐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對外宣傳體系。到1966年,我國對外廣播語種達到32種②,1958年北京電視臺成立(即后來的中央電視臺),至1966年,北京電視臺已經(jīng)同33個國家建立了購買或交換電視節(jié)目的聯(lián)系”。在1954年至1966年間,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制作的《今日中國》期刊片,用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發(fā)行到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52個國家和地區(qū)…。這些進步和舉措,對提升中國的對外宣傳能力,以及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總之,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國的對外宣傳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逐步建立起對外的廣播電視、新聞通訊、出版印刷等傳播手段,適應了我國對外交往日益廣泛的要求,并從多個層次、多種渠道豐富了我國的對外傳播方式,促進了我國國際傳播和國家形象塑造的萌芽,對樹立國家形象和捍衛(wèi)新中國和平、友好的社會主義國家形象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革”始至改革開放前的對外宣傳報道  在這個時期,發(fā)生變化的不只是我國的國內(nèi)形勢,世界經(jīng)濟、政治和外交形勢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ㄒ唬┦澜缇謩莸难杆僮兓 ?0世紀70年代起,國際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亞非拉國家紛紛獨立并登上世界政治舞臺,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破裂、西方帝國主義集團也變得四分五裂。在這個時期,美國由于陷入越南戰(zhàn)爭的困境和抱著拉攏中國的目的,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使中國的外交和對外宣傳翻開了新的一頁。對中國來說,1966年5月開始,中國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即“文化大革命”,直到1976年10月才基本結(jié)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的外交和政策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不但突破了美歐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而且與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關系趨向緩和,同日本、美國等西方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在這個期間,社會主義陣營的破裂讓中國開始全新拓展自己的國際空間和政治地位。這種種變化反映了世界力量的博弈,也影響著這個時期的中國對外宣傳報道和國家形象的塑造?! 。ǘ﹪鴥?nèi)的“左”傾思潮干擾、破壞了對外宣傳和國家形象  但是,就中國國家形象塑造而言,內(nèi)因的作用較之外因顯得更加重要。從分析來看,自“文化大革命”初期起,中國的外交工作開始受到“左”傾思潮的嚴重干擾,這種干擾是對中國國家形象最直接的破壞,除此之外,對外廣播領域受到的“左”傾影響更為嚴重。這個時期,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要新聞輿論陣地被奪權,“新聞為政治服務”的觀點成為統(tǒng)治新聞界的主流觀點。在這個時期的對外廣播中,“內(nèi)外有別”的原則被徹底抹殺,內(nèi)容充斥著說教。在多語種的廣播中,充滿了對階級斗爭形勢的分析,經(jīng)常連續(xù)全文播發(fā)有關“文化大革命”方針政策的長篇社論、文章以及領導人的講話,照本宣科地播送毛澤東著作。同時,才剛剛起步的中國電視事業(yè)的發(fā)展在這個時期也遇到了阻礙,削弱了本應該不斷增強的中國對外傳播力量?!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家形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馬上去讀新聞學專業(yè)的博士,這是必讀書目之一,找來看看。國家形象的底氣在于國家實力,新聞也好、傳播也好,都只能錦上添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   國家形象研究的好書
  •   資料比較豐富,運用了國際關系、國際傳播等多個角度闡釋
  •   還沒仔細看,為了寫畢業(yè)論文買的~~~
  •   視野開闊,文筆流暢,好書。
  •   內(nèi)容詳實,是研究國際傳媒與國家形象的專業(yè)書。值得一看!
  •   研究視角很獨特,好書!
  •   書皮有點臟,封底那張紙有一點點破損,其他還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