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哲學研究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齊勇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內(nèi)容簡介:熊十力是現(xiàn)代新儒家代表性的人物、世界級哲學家,透過熊十力,可以理解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特質(zhì)。本書從熊十力哲學架構(gòu)、主要范疇、命題等核心問題入手,不僅研討了熊十力先生的生平、個性、人格,其哲學體系與范疇結(jié)構(gòu),“本體一宇宙論”、“認識與修養(yǎng)方法論”、佛學思想、政治歷史哲學、易學思想、道家思想及其內(nèi)在緊張與困局,而且論述了熊十力與馮友蘭、金岳霖、賀麟、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學術(shù)的關(guān)系,熊十力哲學的特性,新舊唯識學及儒佛心性論的關(guān)系,熊十力哲學的當代意義等,是一部頗有深度的關(guān)于熊十力哲學的研究專著。

作者簡介

  郭齊勇,1947年10月生。哲學博士,現(xiàn)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學院院長。曾任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會長、武漢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哲學學院院長?,F(xiàn)社會兼職有:國務(wù)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中國哲學會副執(zhí)行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暨學術(shù)委員。2006年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稱號。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學之精神》、《郭齊勇自選集》、《文化學概論》、《天地間一個讀書人——熊十力傳》等,與人合著《諸子學志》等。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書籍目錄

新版序
第一章 真實的生命偉大的人格——熊十力的文化個性及其歷史命運
 一、下層生活的體驗
 二、憂患意識的結(jié)晶
 三、道的孤寂與儒的真性
第二章 熊十力的“境論”——“本體一宇宙論”發(fā)微
 一、對存在危機與形上迷失的回應:重立“大本大源”
 二、“本體”——熊十力哲學最高范疇透視
  1.宇宙本原與吾人真性不二
  2.本體乃“創(chuàng)生實體”
  3.本體為“能變”、“恒轉(zhuǎn)”、“功能”
  4.天體、道體、心體、性體之統(tǒng)
 三、熊十力“本體-宇宙論”闡要
  1.堅實的形上基礎(chǔ)與能動的哲學性格
  2.論“體一用”
  3.說“翁一辟”
  4.衍“乾一坤”
  5.訓“心一境”
  6.辨“理一氣”
  7.釋“天一人”
 四、熊十力“本體-宇宙論”格義
  1.“內(nèi)在-超越”義
  2.“整體”-“動態(tài)”義
  3.價值中心義
  4.生命本體義
  5.“仁之本體論”與“仁之宇宙觀”
 五、熊十力“本體-宇宙論”批導
  1.“攝用歸體”與“攝體歸用”的矛盾
  2.立“體”與開“用”兩不足
第三章 熊十力的“量論”——“本體-方法學”探討
 一、熊十力“本體-方法學”基礎(chǔ)——“性智與量智”
  1.科學真理與玄學真理
  2.性智與量智、體認與思辨
  3.名言與理智的局限
  4.“本體”不可思,唯在自明白見
  5.表詮、遮詮與轉(zhuǎn)識成智
 二、熊十力“本體一方法學”模型——“一心開二門”
  1.“量論”提綱
  2.一心二門、一體兩面的思維范式
  3.性修不二、思修交盡的修為途徑
 三、傳統(tǒng)“認識一方法論”的現(xiàn)代意義與現(xiàn)代轉(zhuǎn)型
  1.“本體理性”、“智的直覺”與“澄明之境”
  2.傳統(tǒng)“量論”的弊病與轉(zhuǎn)型
第四章 熊十力的佛學思想——“儒佛心性論”辨析
 一、新舊唯識學之區(qū)別
  1.熊十力對法相唯識學的吸取
  2.熊十力對法相唯識學的批評
  3.《新唯識論》與“舊論”:“性覺”與“性寂”
  4.從唯識宗走向臺、賢、禪
 二、儒佛心性論之辨析
  ……
第五章 熊十力的經(jīng)學思想
第六章 熊十力的易學觀
第七章 熊十力的道家觀
第八章 熊十力的馮友蘭、金岳霖、賀麟
第九章 熊十力的與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我們不必苛求熊先生,或者,僅僅給熊十力先生哲學貼上“唯心主義”的標簽,亦無補于吸取理論思維的經(jīng)驗教訓。透過“攝用歸體”與“攝體歸用”的沖突,“本體真實”與“現(xiàn)象真實”的矛盾,玄學與科學的張力,道德與知識的緊張,我們不妨分析一下熊氏“境論”的缺憾,也許這倒是有意義的工作。首先,體用含混不分所帶來的本體論思考的隨意性?!绑w用不二”模型較之本體與現(xiàn)象二分模型的長處,前面已有論述?,F(xiàn)在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一下。如前所述,熊十力之“體”,是天體、道體、心體、性體的渾融。就體而言,實體、本體、主體、客體,全都打成一片;就主體而言,認識主體、實踐主體、道德主體、政治運作主體、科學實驗主體等等,全沒有分疏。按道理講,質(zhì)體、似體、假體、實體、本體、主體、客體都有不同的含義,不能籠統(tǒng)地以一“體”名之。就用而言,功能、功用、勢用、精神現(xiàn)象、物質(zhì)現(xiàn)象等等,在熊氏這里也缺乏嚴格的、明確的規(guī)定性。還有一個“即”字,從邏輯上看,也有不同的含義,天臺宗、禪宗和宋明儒愛籠統(tǒng)地用“即”字,熊氏也是如此。本體即主體即客體,本體與本體的功能及其所產(chǎn)生的心物萬象全都是混淆的,這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這種后果便是,其所主張的與所反對的,肯定與否定、是與非,完全可以顛倒過來。也就是說,這種思考模型可能導致相對主義。用來肯定熊先生所謂“本體真實”的論證,亦可以用來肯定這一結(jié)論的反面——“現(xiàn)象真實”。有趣的是,熊十力的論證方式、思考模型,甚至用語,都沒有變化,他用同樣的范型主張“攝用歸體”,又用同樣的范型批判“攝用歸體”。在肯定這一命題的時候,他說,如果不肯定它,我們就不能理解宇宙存在的本質(zhì)和根源,就會造成體用兩橛,就會導致否定人生的自主自在、自創(chuàng)自造;在否定這一命題的時候,他又說,如果不否定它,我們就會承認有超越現(xiàn)象而獨存的實體或造物主,就不能把實體收攝人萬物與吾人身上來,亦可能導致否定人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別有意思的是,他又用同樣的思考模型、論證方式,甚至用語,批評過“攝體歸用”,最后又肯定了“攝體歸用”。如此地“不確定”,如此地“辯證”,如此地“圓融”,如此地“隨機應答”、“隨文會意”,這倒令人懷疑起熊氏“本體一宇宙論”的模型本身是不是有弊病。

編輯推薦

《熊十力哲學研究》為哲學史家文庫(第2輯)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熊十力哲學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研究儒學名家。
    舊書新版,多一個新序!
  •   很棒的先生,研究熊十力哲學必看之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