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中國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彭明總主編,齊鵬飛、溫樂群主編  頁數(shù):560  
Tag標簽:無  

前言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中國政治注定是一切關注和研究人類政治發(fā)展的人們所無可回避的話題。這不僅是因為這個人口最多、幅員遼闊、民族復雜、道路獨特的國家在過去50多年變幻、激蕩的世界政治風云中始終保持著領土主權的獨立完整,而且更是因為在它的上空至今一直高揚著共產(chǎn)主義的光輝旗幟;這不僅是因為半個多世紀以來,它經(jīng)歷了政治激情澎湃、個人專斷盛行、政治極端泛化、改革進程曲折的艱難歷程,而且更是因為在這個艱難的歷程中,它始終保持著人民民主的國家政權性質(zhì);這不僅是因為在這50多年的歲月里,它的政治生活中上演過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悲喜劇,甚至留下了若干政治之謎,而且更因為這些悲喜劇中主角身上充滿了個人魅力,彰顯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道德情操和聰明睿智……在國內(nèi),嚴格地說,對20世紀下半葉中國政治的研究是從中國共產(chǎn)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開始的,這次全會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口號,打開了這一領域的研究大門。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新中國建國以來的一大批冤假錯案的平反昭雪,若干重大的政治歷史事件的真相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為研究者們探究政治事件的來龍去脈,評價政治人物的功過得失,反思歷史的慘痛教訓提供了幫助。而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若干歷史問題”的定性結論則為研究者們提供了認知標準。

內(nèi)容概要

從1949年至2000年的中國政治是一切關注和研究人類政治發(fā)展的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本卷作者采用歷史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以這一時期重大的政治發(fā)展階段為敘述段落,內(nèi)容涵蓋政治權力、政治意識、政治體系、政治行為、政治發(fā)展等多個層面,基本勾畫了這一時期中國政治變化的軌跡。

作者簡介

齊鵬飛,內(nèi)蒙古人。南開大學史學學士(中國史專業(y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中共黨史專業(yè))、法學博士(政治學理論專業(y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該校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當代中國史和當代中國國家統(tǒng)一與國土安全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參加或主持國家和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近十項。出版(獨著、合著或主編)學術專著、教材十余部,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人民共和國政治初創(chuàng)  第一節(jié)  新中國政治的開篇  第二節(jié)  轉型階段的政治初建  第三節(jié)  政治建設的初步展開第二章  社會主義政治的創(chuàng)建  第一節(jié)  一屆人大與民主政治建設  第二節(jié)  “五四憲法”與法治追求  第三節(jié)  和平過渡:中國社會主義革命  第四節(jié)  《論十大關系》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戰(zhàn)略  第五節(jié)  中共八大與政治建設  第六節(jié)  階級關系的變化與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理論第三章  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曲折  第一節(jié)  “建成”社會主義的政治構想  第二節(jié)  探索民主新路的挫折  第三節(jié)  人民公社與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迷誤  第四節(jié)  廬山會議與黨內(nèi)斗爭惡性發(fā)展  第五節(jié)  政治體制與政治關系的調(diào)整  第六節(jié)  “階級斗爭為綱”與“突出政治”  第七節(jié)  “反修防修”與政治建設的迷失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重大失誤  第一節(jié)  空想社會主義與“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  第二節(jié)  背離和踐踏民主政治的“大民主”  第三節(jié)  “打碎舊的國家機器”與革命委員會的建立  第四節(jié)  個人專斷與個人崇拜  第五節(jié)  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艱難處境和抗爭努力  第六節(jié)  “文革”十年的外交  第七節(jié)  “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反思第五章  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全面撥亂反正  第一節(jié)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中國政治  第二節(ji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政治發(fā)展主題的轉換  第三節(jié)  平反冤假錯案與社會政治關系的調(diào)整  第四節(jié)  歷史決議與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經(jīng)驗的總結  第五節(jié)  執(zhí)政黨對自身建設的重視和加強第六章  政治體制改革與政治民主化的提出及其初步實踐  第一節(jié)  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政治體制改革與政治民主化的開始  第三節(jié)  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第四節(jié)  機構改革與精簡第七章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中的政治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鄧小平的政治觀  第二節(jié)  全面改革中政治體制改革的規(guī)劃  第三節(jié)  政治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  第四節(jié)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社會穩(wěn)定第八章  “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與當代中國和平統(tǒng)一的歷史進程  第一節(jié)  臺灣、香港和澳門: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遺留問題”  第二節(jié)  中共三代領導入關于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  第三節(jié)  香港、澳門的回歸歷程和特別行政區(qū)政治體制  第四節(jié)  堅持統(tǒng)一,反對分裂第九章  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產(chǎn)生政治局面的穩(wěn)定  第一節(jié)  鄧小平的總結和期望  第二節(jié)  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組成  第三節(jié)  穩(wěn)定政局的幾件大事第十章  視察南方談話和政治發(fā)展新階段的開端  第一節(jié)  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  第二節(jié)  中共十四大政治發(fā)展的新的重大決策  第三節(jié)  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  第四節(jié)  法制建設的新成就  第五節(jié)  啟動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第十一章  中共十五大與世紀之交的政治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鄧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召開  第二節(jié)  “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政府機構改革與政府職能轉變  第四節(jié)  繼續(xù)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第十二章  中共十六大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新藍圖  第一節(ji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節(jié)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第三節(jié)  十六大政治體制改革設計

章節(jié)摘錄

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笔∪嗣翊泶髸繉萌纹谒哪辏韵赂骷壢嗣翊泶髸繉萌纹跒閮赡?。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即地方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zhí)行機關。地方各級國家機關,由省長、市長、縣長、區(qū)長、鄉(xiāng)長、鎮(zhèn)長及若干副職、若干委員組成,任期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相同。地方各級政府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級政府報告工作,統(tǒng)一在國務院的領導之下。憲法還規(guī)定了各級地方政府的職權。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一節(jié)中規(guī)定: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組織。自治機關的形式,可依照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民族大多數(shù)人民的意見規(guī)定;自治機關行使地方國家機關的各種職權,同時依照法律規(guī)定權限行使自治權;依照國家軍事制度組織本地區(qū)公安部隊;依照當?shù)孛褡逄攸c,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執(zhí)行職務時使用當?shù)孛褡逋ㄓ玫囊环N或幾種語言文字;各上級國家機關應充分保障各級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并幫助各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事業(yè)。在“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一節(jié)中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人民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各級人民法院的職權是:行使審判權;審判案件依法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除法律規(guī)定特別情況外,公開進行獨立審判,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對各級人大負責并報告工作;監(jiān)督下級法院的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于國務院所屬各部門、地方各級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公民是否遵守法律,行使檢察權。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行使檢察權。各級檢察院一律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tǒng)一領導下工作,地方各級檢察院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地方國家機關的干涉。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編輯推薦

《20世紀的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歷程(政治卷 1949-2000)》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20世紀的中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