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村級組織建設研究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人民  作者:王久高  頁數(shù):242  

內容概要

《高校社科文庫》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組織各高等學校和出版單位共同建立的學術著作出版平臺,旨在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出版優(yōu)秀學術著作創(chuàng)造條件。    《高校社科文庫》將堅持“廣泛動員、集中征集、嚴格評審、精心編?!钡墓ぷ髟瓌t,致力于通過資助優(yōu)秀學術專著出版、推動學術成果交流推廣等形式,讓更多的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和優(yōu)秀工作者走進交流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發(fā)揮應有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簡介

王久高,1972年生,安徽懷寧人,法學博士。現(xiàn)供職于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中共黨史黨建、中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一項,在期刊、報紙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新時期村莊變化的宏觀視野 第一節(jié) 1949—1978年中國共產黨對村莊治理的考察 第二節(jié) 新時期村莊變化的外部環(huán)境第二章 村民的變化與村級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jié) 村民的分化與價值觀的多元化 第二節(jié) 村民對黨認識的變化與黨員角色的“異化” 第三節(jié) 村級黨組織思想理論建設的創(chuàng)新 第四節(jié) 建立切實有效的村級黨組織激勵機制第三章 村民自治與村級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jié) 村民自治的興起與村治方式的轉換 第二節(jié) “兩委”關系的現(xiàn)狀、沖突的表現(xiàn)及其根源 第三節(jié) 在體制創(chuàng)新中構建和諧的“兩委”關系 第四節(jié) 充分發(fā)展黨內民主,積極引領人民民主第四章 農村稅費改革與村級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jié) 農村稅費改革的背景和歷程 第二節(jié) 農村稅費改革的實行對村級黨組織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深化農村改革,轉變村級黨組織職能第五章 撤鄉(xiāng)并鎮(zhèn)合村與村級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jié) 撤鄉(xiāng)并鎮(zhèn)合村的原因和歷程 第二節(jié) 撤鄉(xiāng)并鎮(zhèn)合村對村級黨組織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撤鄉(xiāng)并鎮(zhèn)合村后村級黨組織建設的對策第六章 村民流動與村級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jié) 村民流動的表現(xiàn)和主要根源 第二節(jié) 村民流動對村級黨組織的影響及對策 第三節(jié) 建立健全城鄉(xiāng)一體黨員動態(tài)管理機制 第四節(jié) 大力輸送新的領導力量——選派村干部 第五節(jié) 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長效機制第七章 宗族家族勢力與村級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jié) 宗族家族勢力復活及其主要根源 第二節(jié) 宗族家族勢力對村級黨組織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積極、正確地引導宗族家族勢力第八章 村莊宗教、民間信仰活動與村級黨組建設第九章 村莊組織的多元化與村級黨組織建設緒語 對村級黨組織建設若干問題的理論思考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適應時代要求的需要,也是其與時俱進本質的基本體現(xiàn)。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時代,都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大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寶庫。但在新的世紀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農村的進一步滲透以及村民自治在農村的完善,農村黨組織如何在市場經濟和村落民主進程中加強自身建設,以適應新的形勢的需要,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提出的新挑戰(zhàn)。本書有助于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豐富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  2.有助于我們重新思考一些理論前沿問題  本書的研究落腳于新時期如何建設村級黨組織,但也從理論高度重新思考一些前沿問題,重點包括:(1)中國共產黨與農民的關系問題。即我們在強調中國共產黨與農民是鞏固的工農聯(lián)盟關系時,應該意識到這種聯(lián)盟關系有著重要的前提條件。一旦其前提條件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聯(lián)盟關系就有可能發(fā)生動搖。不僅黨在不同時期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新時期一些農村地區(qū)干群關系緊張,尤其是少數(shù)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也印證了這一點。(2)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的統(tǒng)一問題。村“兩委”關系涉及的問題要害在于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機制來保障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兩者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至少在村級組織層面,在堅持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下,通過創(chuàng)新民主機制把現(xiàn)代民主基因引入村級黨組織候選人選舉中是實現(xiàn)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統(tǒng)一的有效途徑。(3)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關系問題。在村莊社會里,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是互動發(fā)展的。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先導作用,人民民主的發(fā)展也促進了黨內民主的發(fā)展和完善。(4)當代農民的特征和劃分問題。即如何科學、準確地認識當代農民,這是建設好村級黨組織的一個重要前提。(5)群眾路線問題。即在民主化進程中,如何發(fā)揮群眾路線的作用,并將其納人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軌道。(6)黨員利益問題。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如何科學理解共產黨員利益觀,如何尊重和保障共產黨員合法的利益。(7)村級黨組織政績觀問題。即在強調村級黨組織要領導發(fā)展經濟工作時,也要注重促進村莊社會的文明、民主、公平、正義與和諧。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村級組織建設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