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方 頁數(shù):237 字數(shù):26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禪宗美學的思想發(fā)生與歷史演進》系統(tǒng)研究了4~12世紀中國禪宗美學基本精神從發(fā)生、演變到成熟的歷史,結(jié)合中國社會歷史背景和傳統(tǒng)文化特質(zhì),剖析形成禪宗美學基本精神的原由,研究禪宗美學思想形成與傳統(tǒng)社會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滲透。聯(lián)系中國社會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思想、政治、社會心理及士大夫階層狀況諸因素的影響,對禪宗美學的歷史發(fā)展、趨勢、特征作出宏觀分析、描述。對于惠能、馬祖、宗杲等代表性禪宗大師的禪宗美學思想,結(jié)合其與社會文化、士大夫群體等多方面的互動關系進行深入、細致的個案研究,比較全面、深入地研究他們的美學思想及其重要貢獻、意義和價值。探索和揭示了禪宗美學思想對于中國美學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豐富、深化和補充。
作者簡介
劉方,文學博士,現(xiàn)為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中國美學。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浙江省社科重點規(guī)劃項目等十余項省部級項目;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七十余篇,出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節(jié) 禪宗美學研究的范型與方法 第二節(jié) 禪宗美學的性質(zhì)與基本特性第一章 中國禪宗美學思想的發(fā)生——以支遁佛玄美學思想為核心的考察 第一節(jié) 詩性氣質(zhì)的人生與詩化哲學特征的思 第二節(jié) 審美境界:從精神世界落實到現(xiàn)實人! 第三節(jié) “支理”:逍遙游新論第二章 禪宗思想的建立與禪宗美學的雛形 第一節(jié) 拈花微笑的文化史與美學史意義 第二節(jié) 達摩禪法的美學啟示 第三節(jié) 弘忍“東山法門”的美學意味第三章 南能北秀:禪宗美學思想的成熟與分化 第一節(jié) 神秀禪學美學的基本傾向 第二節(jié) 惠能《壇經(jīng)》:南禪美學的根本確立 第三節(jié) 惠能禪學美學的轉(zhuǎn)向 第四節(jié) 禪宗美學的人間化 第五節(jié) 頓、漸的分別及其美學影響第四章 神會的禪學與美學思想新貢獻與禪宗美學的士大夫化 第一節(jié) 神會的歷史地位與禪學思想 第二節(jié) 神會禪宗美學思想的新貢獻第五章 皎然禪宗詩歌美學思想初探 第一節(jié) 皎然的禪學與詩學 第二節(jié) 苦思與適度第六章 齊己《風騷旨格》的詩學理論架構(gòu)初探 第一節(jié) 齊己的禪學與詩學 第二節(jié) 勢與式:齊己詩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第七章 詩性棲居的永恒感、可能性與日常化:禪宗美學對中國美學的豐富與深化 第一節(jié) 生死問題與超越途徑 第二節(jié) 士大夫的普遍參禪與生死解脫 第三節(jié) 人生詩意化與生死的審美解脫第八章 唐宋文化轉(zhuǎn)型與禪宗美學的新特色與新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洪州宗:馬祖道一對于徹底本土化禪宗美學的建構(gòu) 第二節(jié) 分燈禪:晚唐五代后禪宗美學的發(fā)展嬗變 第三節(jié) 從宗教禪到美學禪:兩宋禪宗美學的新發(fā)展第九章 圓悟克勤的禪宗美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圓悟克勤與宋代禪宗思想的美學化 第二節(jié) 禪門公案的美學性質(zhì)、特征與價值——以克勤《碧巖錄》為核考察第十章 大慧宗杲禪宗美學思想的新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大慧宗杲“妙悟”說的美學意蘊及影響 第二節(jié) 大慧宗杲禪學思想所體現(xiàn)的人格美、精神美思想初探 第三節(jié) 大慧宗杲“看話禪”的美學新貢獻第十一章 宏智正覺的禪宗思想及其美學意蘊 第一節(jié) 宏智正覺的禪學思想及其美學意蘊 第二節(jié) 宏智正覺關于“游”的美學思想?yún)⒖嘉墨I
章節(jié)摘錄
因而,在筆者看來,雖然認識論的研究有其價值,乃是構(gòu)成價值論研究的基礎,缺少了這一層面的研究,價值論研究便失去其根基。然而,我們對思想史,自然包括禪宗美學思想史的研究更重要的在于價值論的研究,在于意義的追問,這一層面的研究才是更為根本、更為重要的。這就需要解決思想史闡釋的合理性與尺度、依據(jù)問題。從胡適到葛兆光,雖然研究范式上有差異,但在堅信歷史、將歷史作為思想闡釋合理性依據(jù)上則是相同的。葛兆光講:思想史的闡釋應當是歷史的闡釋,前面我們所說的一開始就潛含在歷史敘述中的闡釋指的就是它。無論它如何冷峻與嚴酷,我們都應當承認它也是一種合理的闡釋,因為它有它的依據(jù),這就是歷史。它的“尺度”、“理論”、“標準”來自歷史的感覺而不是像意義闡釋出自當下的需要。這種觀點可以說代表了學術(shù)界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然而,且不論諸如何謂“歷史的感覺”?歷史自身又是如何感覺?它又如何可能成為標準、尺度、依據(jù)來衡量正誤?這一系列問題,這種觀點本身實質(zhì)上就是將歷史的實然,當做了必然,將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事實,誤認作了必然會產(chǎn)生的規(guī)律,所以才堅信不疑,并以之為合理性的思想闡釋的依據(jù)。“無論它如何冷峻與嚴酷”都是合理的,對于這種歷史理性主義的觀點,劉小楓的揭示、分析與質(zhì)問無疑是相當有力的:事實性顯然不能成為我們接受歷史文化的無條件的根據(jù),否則我們就得準備接受虛妄。并非所有的文化歷史的事實都蘊涵著真實的價值。某種東西,并非由于它是歷史事實,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有權(quán)迫使我們非接受它不可。劃定意義與非意義的界限的力量,不是由歷史的事實獨占的。歷史的事實是一回事,歷史事實中的價值意義是另一回事。如果研究歷史文化只是為了無條件地接受歷史事實,那就意味著我們同意接受這些事實中實際存在的愚蠢、謬誤、荒唐。
編輯推薦
《中國禪宗美學的思想發(fā)生與歷史演進》是《高校社科文庫》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組織各高等學校和出版單位共同建立的學術(shù)著作出版平臺,旨在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出版優(yōu)秀學術(shù)著作創(chuàng)造條什?!陡咝I缈莆膸臁穼猿帧皬V泛動員、集中征集、嚴格評審、精心編?!钡墓ぷ髟瓌t,斂力于通過資助優(yōu)秀學術(shù)專著出版、推動學術(shù)成果交流推廣等形式,讓更多的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和優(yōu)秀工作者走進交流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發(fā)揮應有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做出積極貢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