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傅安洲,阮一帆,彭濤 著 頁數:328 字數:3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德意志民族在歷史上一方面為世界文明做出過杰出貢獻,另一方面又曾多次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但他們和日本不同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較為徹底地清算了納粹統(tǒng)治的黑暗歷史,深刻吸取了慘痛教訓。究竟是什么原因?許多學者從不同視角作過深入研究,但從內因方面的研究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傅安洲為首的學術團隊瞄準了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關注和系統(tǒng)研究德國如何通過構建國家政治教育體系來促進政治文化轉型,從而必然地實現(xiàn)了內部的深刻變化。這樣的研究無疑是重大的理論前沿課題?!兜聡谓逃芯俊芬粫歉蛋仓藿淌谥鞒值膰疑鐣茖W基金課題“德國政治教育及其對當代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鑒價值研究”的最終成果,全書共七章,26萬多字。這一成果填補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空白,其特色和優(yōu)點十分顯著。第一,該研究是全方位的。既有當代德國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境遇的歷史研究,又有當代德國政治教育體系及其構建和發(fā)展歷程的考證研究,更有當代德國政治教育基本理論問題的系統(tǒng)闡述,還從戰(zhàn)后政治文化變遷的高度揭示了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最后落腳到對我國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鑒啟示??梢姡芯渴侨?、系統(tǒng)、深入的,只有解剖麻雀,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對借鑒什么,如何借鑒,提出切實可行的中肯意見,達到比較研究的目的。第二,分析深刻、透徹、科學。本書始終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尊重歷史,對德意志民族國家每一次社會變革及政治秩序更迭導致的政治教育的概念、內涵、功能和形態(tài)的歷史演變,都深入考證,客觀敘述,深刻揭示了其本質。
內容概要
《德國政治教育研究》一書正是傅安洲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德國政治教育及其對當代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鑒價值研究”的最終成果,全書共七章,26萬多字。這一成果填補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空白,其特色和優(yōu)點十分顯著。 德意志民族在歷史上一方面為世界文明做出過杰出貢獻,另一方面又曾多次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但他們和日本不同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較為徹底地清算了納粹統(tǒng)治的黑暗歷史,深刻吸取了慘痛教訓。究竟是什么原因?許多學者從不同視角作過深入研究,但從內因方面的研究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傅安洲為首的學術團隊瞄準了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關注和系統(tǒng)研究德國如何通過構建國家政治教育體系來促進政治文化轉型,從而必然地實現(xiàn)了內部的深刻變化。這樣的研究無疑是重大的理論前沿課題。
書籍目錄
序言前言第一章 封建君主專制時期的“國民教育” 第一節(jié) 威廉二世之前的“臣民教育” 第二節(jié) 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的政治教育思想 一、威廉二世的國民教育思想 二、對威廉二世國民教育思想的評價 第三節(jié) 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的國民教育實踐 一、學校國民教育的實踐 二、社會性政治教育 第四節(jié) 德意志第二帝國國民教育的基本特點及歷史影響 一、德意志第二帝國國民教育的基本特點 二、德意志第二帝國國民教育的歷史影響第二章 魏瑪共和國的“基于國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 第一節(jié) 魏瑪共和國政治教育的歷史背景 一、魏瑪共和國的政治局勢 二、魏瑪共和國的經濟形勢 三、魏瑪共和國的文化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魏瑪共和國的政治教育思想及其歷史影響 一、魏瑪共和國時期的主要政治教育思想 二、魏瑪共和國政治教育思想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第三節(jié) 魏瑪共和國的學校政治教育實踐 第四節(jié) 魏瑪共和國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其失敗的原因分析 一、魏瑪共和國政治教育的基本特點 二、魏瑪共和國政治教育失敗的原因分析 三、小結第三章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政治教化” 第一節(jié) 德意志第三帝國政治教育的社會歷史背景與思想理論淵源 一、德意志第三帝國政治教育的社會歷史背景 二、德意志第三帝國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論淵源 第二節(jié) 德意志第三帝國政治教育基本理論 一、基于納粹主義的思想理論基礎 二、基于“種族純潔”和侵略戰(zhàn)爭為目標的政治訴求 三、基于理論基礎和政治目標的教育設計 第三節(jié) 德意志第三帝國政治教育實踐體系 一、學校教育的政治教化 二、社會組織的政治塑造 三、大眾傳播媒體的政治灌輸 四、符號及象征的政治渲染 第四節(jié) 德意志第三帝國政治教育與政治文化 一、德意志第三帝國政治文化及其特征 二、第三帝國政治教育對納粹政治文化的作用 第五節(jié) 德意志第三帝國政治教育基本特征及其歷史影響 一、第三帝國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第三帝國政治教育的歷史影響 第四章 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民主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20世紀50年代政治教育體系的初步建立 一、社會歷史背景與政治教育面臨的任務 二、政治教育體系的初步創(chuàng)立 ……第五章 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的思想淵源與基本理論第六章 政治教育與德國政治文化的變遷第七章 德國政治教育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與借鑒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然而,外部環(huán)境并不會必然地帶來內部的深刻變化,要實現(xiàn)這一變化尚需一些力量的推動和作用。我們所要關注和研究的是產生這一變化的政治文化因素,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德國政治文化(民眾對政治體系和政治權力的認知、情感、認同)經歷了怎樣的變遷,重點關注和研究統(tǒng)治集團是如何通過構建其國家政治教育體系,促進政治文化的變遷和轉型的,從而展示德國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揭示其本質屬性和功能作用。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文化和具有民主思想、政治參與能力的公民是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和民主國家的重要前提,政治體系和政治權力的“合法性”根本上源自民眾的承認、認同和支持。當代德國政治教育作為統(tǒng)治集團政治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方式,是旨在促進公民政治認同,確立和鞏固政治權力合法性的“意識形態(tài)性資源”,其功能在于形成民眾政治認同的理性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德國政治教育以《基本法》的基本價值為依據,緊緊圍繞著“確立公民的政治主體意識,強化公民的政治參與意識,提高公民的政治寬容意識”,在促進民眾對德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政治權力和政治體制的“集體認同”,從而使政治體系取得“合法性”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也正是基于特殊的國情和民主政治體制建立發(fā)展的曲折歷程,基于政治教育在改變、傳承、創(chuàng)造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議會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政治教育,逐步構建了具有德國特色并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中有典型意義的理論與實踐體系。通過研究德國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發(fā)展與功能作用,揭示其本質和特點,對于我們加深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規(guī)律的認識,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有益思想和經驗,具有特別的價值。
編輯推薦
《德國政治教育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