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柴文華 頁數(shù):520 字數(shù):4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馮友蘭作為中國20世紀的重要哲學家和哲學史家,研究者眾多,“馮學”成為近現(xiàn)代中國的一個重大課題。多年來在吸取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者們也進行了自己的一些研究,尤其集中在對馮友蘭哲學、人類學、倫理學、中國哲學史及其方法論等思想的研究方面,現(xiàn)在把這些成果奉獻給大家,希望能為“馮學”的研究添磚加瓦。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節(jié) 哲學觀 一、對哲學的規(guī)范 二、哲學的文化地位第二節(jié) 形上學 一、形上學的構造起點——經驗事實 二、形上學的理論框架 三、對馮友蘭形上學體系建構的反思第三節(jié) 哲學方法 一、尋求點石成金的手指頭——邏輯分析方法 二、對西方哲學方法的闡釋 三、馮友蘭的方法論第四節(jié) 哲學人類學思想 一、理性人類學的概念系統(tǒng) 二、存在的理想狀態(tài)及其進路第五節(jié) 人生境界說 一、意義的主體性原則 二、群體至上的理論傾向 三、現(xiàn)實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結合第六節(jié) 倫理觀 一、倫理思想的緣起 二、倫理思想的基礎 三、道德論 四、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 五、人生觀及其倫理內蘊 六、分析與評價第七節(jié) 文化觀 一、文化分析論 二、西方文化觀 三、中國文化觀第八節(jié) 中國哲學觀 一、對中國哲學的總體看法 二、儒家哲學觀 三、非儒哲學觀第九節(jié)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動態(tài)軌跡 一、參照系統(tǒng)的變遷 二、歷史主義方法的演進 三、邏輯主義方法的深化第十節(jié) 胡適和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比較研究 一、中國哲學史的學科發(fā)展史 二、胡適、馮友蘭對中國哲學史學科現(xiàn)代化的貢獻 三、胡適、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個性特征 四、對胡適、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評價第十一節(jié) 墨家觀 一、早期墨家觀 二、晚期墨家觀第十二節(jié) 道家觀 一、早期道家觀 二、晚期道家觀的轉變 三、對馮友蘭道家觀的反思第十三節(jié) 名家觀 一、名家的思想淵源與概念范疇 二、區(qū)分“合同異”與“離堅白” 三、“名”與“道”的聯(lián)系第十四節(jié) 法家觀 一、法家的界定 二、法家產生的歷史背景 三、法家的三派及其發(fā)展 四、法家學說的主要內容第十五節(jié) 玄學觀 一、早期玄學觀 二、晚期玄學觀 三、早晚期玄學觀的比較研究 四、對馮友蘭玄學觀的反思第十六節(jié) 佛學觀 一、中國佛學與中國人 二、禪宗——佛學中國化的最終結果 三、佛學觀和人生境界說第十七節(jié) 朱子學 一、《中國哲學史》時期的朱子學 二、《新理學》對朱子學的繼承和發(fā)展 三、《中國哲學史新編》時期的朱子學第十八節(jié) 陽明學 一、《中國哲學史》中的陽明學 二、《中國哲學簡史》中的陽明學 三、與同時代中國哲學史家陽明學的簡要比較 四、《中國哲學史新編》中的陽明學第十九節(jié) 教育觀 一、教育實踐與成就 二、教育觀的內容 三、蔡元培、胡適、馮友蘭教育觀的比較研究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