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喜所,元青 頁數(shù):600
Tag標簽:無
前言
首先感謝喬還田先生的美意,決定修訂重版本書。從20世紀80年代初喬先生和我及元青商討寫作本書,到現(xiàn)在已經20多年了。期間,不僅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人們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乃至價值追求都潛移默化,和20年前大相徑庭,不可同日而語了。即使在學界,學者的學術理念、學術思維、學術判斷、學術追求,甚至學術語言也不是20年前那樣了。社會在變,人在變,積淀久之,社會和人的性格也會異化重組,形成新的文化品格。這就叫環(huán)境比人強。生活于和平改革年代的人們尚且要被環(huán)境所同化,改變固有的價值系統(tǒng),梁啟超生活在一個多世紀之前那種社會文化大裂變的時期,就更會迫使他的文化追求溢出傳統(tǒng),面向中國和世界,重新組合。在重新修訂本書的時候,凝思現(xiàn)實,回觀梁啟超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一個強烈的愿望就是想大致梳理和提煉出其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熏陶下所堆積、升華的文化性格。俗話說,人的性格是在“兩天”內,即“先天”和“后天”中形成的?!跋忍臁彼倪z傳和生理結構等方面的因素,至今難以做科學地解釋,也可能永遠是個謎;所以研究者只能就“后天”來做文章。排除“先天”不論,制約梁啟超文化性格的決定性因素是特定的社會生態(tài)和郁積既久的文化資源。但是,即使生活于同一時代的人群,由于社會身份尤其是社會角色的不同,文化性格不僅不可能完全一樣,而且千差萬別,難以整齊劃一。也就是說,先天的人的自然屬性的合理發(fā)揮和后天的社會角色的被迫認定,錘煉出千姿百態(tài)的文化個性。
內容概要
《梁啟超傳(修訂本)》在修訂過程中,大致按照保留原貌、有所更新的基本思路,參閱近些年梁啟超研究中的一些新資料和新觀點,改正了個別錯誤,增加了一些內容。考察梁啟超的家庭和后代,對深入理解其思想和為人很有必要,所以增寫了一章。
作者簡介
李喜所,男,河北涉縣人,生于1946年?,F(xiàn)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留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美國黃興基金會研究教授、德國明斯特大學客座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學特約研究員、梁啟超研究會會長等。主要致力于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留學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國近代社會與文化研究》、《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主編)、《中國留學史論稿》、《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等。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國內外有影響的雜志發(fā)表論文百余篇。曾數(shù)次獲得教學優(yōu)秀獎和著作、論文獎。近30年來,多次前往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荷蘭等國進行學術訪問、講學或出席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元青,男,天津市楊柳青人,1963年生,歷史學博士。現(xiàn)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梁啟超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文化史、近現(xiàn)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曾出版《杜威與中國》、《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四卷(民國卷)、《中國留學史》第四卷(民國卷)、《中國近代出版史稿》等著作,在《近代史研究》、《南開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近30篇。
書籍目錄
引言——我眼中的梁啟超一、尋根家鄉(xiāng)風情家世沿革二、流水年華幼年的足印中秀才——乳臭未干成舉人——翩翩-少年三、康門高足拜師康“圣人”新潮激蕩的萬木草堂敞開思想的窗扉四、初涉政治舞臺公車上書組織強學會《時務報》主筆執(zhí)教湖南時務學堂聯(lián)志士 建社團五、維新大思路講講化開民智變科舉興民權設議院六、站在變法的潮頭維新運動的高漲保國會全力推進新政激烈的新舊之爭“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七、亡命與奮進忍淚逃出國門支持自立軍起義辦學和辦報“言論界之驕子”漫游新大陸和孫中山的交往八、構筑新文化的新星新星的崛起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法律文化宗教文化社會文化學術文化九、死戰(zhàn)革命黨邁向改良的腳步政治革命論“開明專制”論反“社會革命”論事與愿違十、為憲政運動推波助瀾立憲運動的興起政聞社及其活動憲政運動的靈魂關注財政和外交十一、武昌起義后的抉擇新形勢新對策初返國土中國建設問題聯(lián)袁的前前后后結束流亡生涯十二、與袁世凱握手合作鼓吹“國權主義”政團林立中的進步黨魁入主“第一流人才內閣”改革司法幣制局總裁的苦衷袖手旁觀十三、揮淚反袁猖獗一時的帝制逆流批評與幻想《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為何要反袁十四、護國運動的主帥發(fā)動起義潛入廣西促成兩廣都司令部和軍務院迫袁退位結束護國戰(zhàn)爭痛悼蔡松坡十五、在政潮的漩渦中沉浮研究系的首腦力主對德宣戰(zhàn)反對張勛復辟站在康有為的對面出任段內閣財長十六、漫游歐洲告別官場詳察泰西世界活躍于巴黎和會融合中西文明十七、無法改變的參政熱情主編《改造》雜志批評馬克思主義思潮鼓吹國民運動呼吁“聯(lián)省自治”調和“科學與玄學”的論戰(zhàn)幻想組織第三黨十八、致力于文化教育事業(yè)辦學與講學推進文化交流著書立說十九、流傳千古的學術成果治史以求新為本刻意發(fā)展資產階級新文學努力構筑自身的哲學流派對古圣賢思想的評議學術史研究中的創(chuàng)見文化史研究中的建樹在佛學的海洋里尋覓一批有價值的圖書文獻學論著教育學系統(tǒng)的辦報學說二十、仙逝二十一、家庭生活和后代風姿家庭狀況生活掃描子女教育后代風姿原版后記附錄 梁啟超生平活動紀年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二是讀書和實踐有機結合,用實踐檢驗讀書,以讀書指導實踐,在學用一致方面梁啟超是極為突出的。梁啟超在萬木草堂學習期間曾一度往佛山教書,大力傳播康有為的政治主張和學術觀點,同時也豐富了梁的思想認識。1893年,梁啟超還往東莞縣講學,所論皆康有為的“古怪之說”,一批青年為之震驚?!稄報蛳沼洝酚浽疲骸傲合壬诠饩w十九年冬癸巳到吾鄉(xiāng)講學,城內墩頭街周氏宗祠內,時余才十七歲,從之游。先生命治公羊學,每發(fā)大同義理,余思想為之一變,始知所謂世界公理,國家思想。”①一般情況下,掌握書本的原意是學習的第一個層次,將原意通過口頭或文字表達出來為第二層次,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對外傳播,則屬第三層次。而由第二向第三層次的轉化,最重要的是實踐,即學以致用。梁啟超重視并善于社會實踐,使他在萬木草堂很快成為出類拔萃的優(yōu)秀學生,受到康有為的賞識??涤袨橹缎聦W偽經考》,讓梁啟超從事???;編《孔子改制考》,由梁進行分纂。這較外出講學更能提高學識,增長才干,而且梁啟超由此逐步變?yōu)榭涤袨榈牡昧χ?,康梁并稱,聞名天下。梁啟超在求學中還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他是為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去研究學術的,這就使他能和康有為心心相印,又促其去廣泛地思考問題。啟動梁啟超思想的鑰匙,一是客觀現(xiàn)實;二是康有為的學術觀點。而康有為將二者已結合在了一起。他在萬木草堂講學時,總是“大發(fā)求仁之義,而講中外之故,救中國之法?!雹凇懊空Z及國事杌隉,民生瞧悴,外侮憑陵,輒慷慨欷歔,或至流涕。”梁啟超為之感染,“則振蕩怵惕,懔然于匹夫之責而不敢自放棄,自暇逸?!雹圻@種無法克制的沖動,大大啟發(fā)了梁啟超,其思想如“萬壑分流,各歸一方”。
后記
為梁啟超作傳,是我多年的夙愿。早在孩童時代,梁啟超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也許是命運的安排,1965年我考大學時,意外地被南開大學歷史系錄??;大學畢業(yè)后又留校教中國近代史,梁啟超自然成了我教學和科研的重點之一。1983年,在廣東南海和新會召開戊戌變法和康有為、梁啟超學術討論會,我實地考察了梁啟超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更下決心寫一部《梁啟超傳》。也巧,人民出版社的喬還田同志正準備約人寫《梁啟超傳》。于是我們一拍即合,許諾成交。稍后,人民出版社正式同意了我的寫作計劃,梁啟超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侶”。元青同志對寫《梁啟超傳》亦有濃厚的興趣,他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梁的中西文化觀,當?shù)弥乙獮榱鹤鱾鲿r,他極愿合作。隨后我們作了大致分工,本書的9至18部分主要由他負責,余皆由我執(zhí)筆。初稿寫出后,我們又統(tǒng)一體例和文字,使全書融為一體。當然,全書的整體構架和基本觀點都是由我敲定的,如有什么問題,概由我一人來負。本書寫作過程中,注意較多的有三個問題:一是如何處理敘史和評論的關系。梁啟超一生豐富多彩,既是思想家,又是政治活動家,他能從政則從政,政壇失意則搞學問,亦官亦學。如果從思想家或學問家的角度為梁作傳,則過于理性;如果單從政治活動家方面著眼,則反映不了梁啟超的全貌。為使二者有機結合,本書采取寓評論于敘史之中的辦法,敘中有評,評中有敘,以梁政治活動為經,政治思想為緯,夾敘夾議;
編輯推薦
《梁啟超傳(修訂本)》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