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閻照祥 頁數(shù):495
Tag標簽:無
前言
很早以前,曾聽一位先生講:“在歐洲,德國人善哲學,法國人善政治,英國人善經(jīng)濟”。筆者頗有同感。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不就是分別來自這三國嗎?而后隨著專業(yè)研修深入,逐漸認識到,近現(xiàn)代英國人不僅以政治經(jīng)濟學見長,哲學不輸他國,且在政治思想領域卓有成就。近年常.論及的所謂歐美著名政治思想家中,入圍的英國思想家就有五位——洛克、休謨、伯克、斯密和密爾。若考慮到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作是在英國寫成的,哈耶克擁有英國國籍,不列顛政治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更是穩(wěn)居前列了。但在中古時期,不列顛偏居歐陸之外,有影響的思想大家寥寥無幾。幸運的是,英國還在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就萌發(fā)了法律至上和王在法下的政治理念。13世紀制定了《大憲章》,開啟了憲政的源頭;還創(chuàng)造了普通法——它是凝聚著不列顛人的民族向心力的因素之一。正是這些因素,使如此蕞爾島國終歸在思想界占據(jù)了顯赫位置。到了都鐸王朝,英國政治思想方面顯然增添了諸多新內容。莫爾等人有了社會主義的構想。宗教改革促使民族主義者盡力為新君主制辯護。無神論思想質疑上帝和基督教的真實性?;旌蠎椪枷氤蔀閷V浦髁x的制約因素。清教主義在醞釀著未來的政治革命。進入17世紀后,該國政治思想的激流則日趨壯觀。僅在國家政體問題上,就出現(xiàn)了幾類著名思想家。各派最關心的問題是在英國建立何種類型的政府體制。
內容概要
很早以前,曾聽一位先生講:“在歐洲,德國人善哲學,法國人善政治,英國人善經(jīng)濟”。筆者頗有同感。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不就是分別來自這三國嗎?而后隨著專業(yè)研修深入,逐漸認識到,近現(xiàn)代英國人不僅以政治經(jīng)濟學見長,哲學不輸他國,且在政治思想領域卓有成就。近年常,論及的所謂歐美著名政治思想家中,入圍的英國思想家就有五位——洛克、休謨、伯克、斯密和密爾。若考慮到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作是在英國寫成的,哈耶克擁有英國國籍,不列顛政治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更是穩(wěn)居前列了。
作者簡介
閻照祥,男,山東成武人,史學博士,河南大學世界史研究所和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兼任中國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研究會會長、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史學會會長,從事世界近現(xiàn)代史、英國史的教學和研究,出版了《英國史》、《英國政治制度史》、 《英國政黨政治史》、 《英國貴族史》、 《英國近代貴族體制研究》等學術專著,主編、參編教材多種,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中古時期政治思想遺產(chǎn) 一、《大憲章》:憲政主義的源頭 二、威克利夫和宗教改革的先聲 三、福蒂斯丘論法制和政府體制第二章 新興國家的企求(都鐸時代) 一、社會主義的發(fā)端 1.莫爾及其《烏托邦》 2.斯塔基和《對話》 3.克勞利的“理想主義共和國” 二、為新君主制辯護 三、宗教矛盾和捍衛(wèi)國教 四、無神論的萌芽 五、“王在議會”與混合憲制第三章 國家政體的抉擇(17世紀) 一、詹姆士一世與專制主義 二、柯克的憲政思想 三、“混合制”憲政思想 四、四十年代的派別論爭 1.長老派和獨立派 2.獨立派和平等派 3.掘地派 五、菲爾默和“父權制” 六、霍布斯的政治觀 1.《利維坦》和君主專制 2.無神論的袒露 3.自由主義的先驅 七、彌爾頓與共和制的鏗鏘之音 八、“大洋國”中的共和信息 1.寫作特點和意圖 2.“大洋國”的類型 3.其他信息 九、洛克的政治思想 1.洛克身世 2.自然法和天賦人權 3.分權說 4.宗教觀第四章 多元思想的醞釀(1688—19世紀初) 一、光榮革命后政黨理論發(fā)展 二、貴族寡頭體制的褒與貶 1.褒揚 2.批判 3.特權觀念的社會基礎 三、政黨爭斗和政治寬容 1.激化與緩解 2.污蔑和辯誣 3.“國王陛下的反對黨” 4.政治思想寬容的原因 四、啟蒙和自由 1.啟蒙運動的背景 2.休謨:學界多領域的啟迪者 3.斯密:“看不見的手”的發(fā)現(xiàn)者 ……第五章 自由主義的繁榮(19世紀中葉第六章 挑戰(zhàn)與更新(19世紀末-1945年)第七章 戰(zhàn)后英國政治思想沿革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就內容和性質而言,因《大憲章》多數(shù)條款是重申國王的權限范圍和貴族的封建權利,并且是在封建時代的鼎盛時期頒布的,所以它不過是一個典型的封建法文獻。其中所說的人民,主要是指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長老、伯爵和男爵等,以及以他們?yōu)橹黧w的大會議;所謂自由,是指封建貴族的自由,因為當時為數(shù)眾多的維蘭仍處于農(nóng)奴地位。但是,若是我們超越具體內容,以宏觀的眼光審視《大憲章》的精神實質,還會發(fā)現(xiàn):它首次把過去的封建成規(guī)集中在一個統(tǒng)一的文件中,要求國王接受,切實執(zhí)行。它的關鍵之處在于:它從頭到尾給人一種暗示:該文件是個法律,它居于國王之上,連國王也不得違反。還有,我們在揭示《大憲章》的封建主義特質時,還應看到:其中部分條款是維護普通自由人權利的。例如第15、16條規(guī)定:“任何貴族不得向自由民征收任何貢金”;“對于因提供騎士服務而領有采邑者或其他自由土地持有人,不得強迫其服額外的役務”。其他如第28-31條規(guī)定:郡守等官吏不得強取任何人的谷物或其他動產(chǎn),不得肆意征調任何人的馬匹車輛用以運輸,不得奪取他人的木材以修建城堡或做其他私用。其他還有關于保障城鎮(zhèn)自由和統(tǒng)一度量衡的規(guī)定,這些條款的受益人明顯超出了上層貴族的范圍,使包括市民和商人的中產(chǎn)階級受惠,并有助于維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政治秩序??梢?,《大憲章》的意義乃是深遠的。它通過頒布成文法的方式,較含蓄地申明和體現(xiàn)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憲法精神,把一般性封建原則明確具體地寫進條款之中;以后隨著歲月流逝,人們逐漸忽略了許多原文,可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則卻被久久銘記。這些法則在以后的漫長歲月中,阻止了君權神授和君權之上等絕對主義的傳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英國史學家屈威廉說:“英國的憲法是封建主義的產(chǎn)兒”,“英國的憲政主義起源于封建主義”。
編輯推薦
《英國政治思想史》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