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與美感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黃健云、 張玉能 人民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黃健云  頁數(shù):211  

前言

“新實踐美學叢書”在“實踐美學終結論”的叫喊聲和“實踐美學終而未結”的嘆息聲之中推出了。這表明實踐美學并沒有“終了”和“結束”,而是“終究”“結出碩果”。這是實踐美學走向“新”階段的一個標志。實踐美學,作為中國特色的當代美學流派,生成于20世紀50-60年代的美學大討論,并且在20世紀80-90年代成為中國當代美學的主潮。與此同時,后實踐美學與實踐美學的論爭也拉開帷幕。正是在這場論爭之中,實踐美學發(fā)展到了新階段。20世紀90年代,著名美學家蔣孔陽的《美學新論》,既總結了實踐美學的成果,也開啟了新實踐美學的發(fā)展新路。蔣孔陽是新實踐美學的奠基人。我,作為蔣孔陽的學生,既愛真理,也愛吾師,因為吾師走在真理的路上。我和我的學生和朋友們,也將繼續(xù)行進在真理的路上。這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的道路,也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發(fā)展實踐美學的康莊大道,是新實踐美學不斷開拓前進的探索之路。前不久朱立元主編了一套“實踐存在論美學叢書”,已經(jīng)展示了新實踐美學的錦繡前程,現(xiàn)在我們又出版這一套“新實踐美學叢書”。這一切都表明,我們是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兢兢業(yè)業(yè)地在為建構中國特色當代美學而努力奮斗,這也是我們的新實踐美學的實踐。我們認為,只有潛下心來,認真研究,堅持真理,才是繁榮和發(fā)展中國當代美學的現(xiàn)實歷程。《新實踐美學論》作為本叢書的第一本著作,第一次印刷不到三個月就重印了,這應該是一件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它不僅顯示了實踐美學的新的生命力,而且更昭示著新實踐美學生生不息的力量。我們將在近年向?qū)W術界和讀者朋友們推出新實踐美學的研究系列新成果。它們都是年輕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們精心研究的結晶。

內(nèi)容概要

美感一直被看成是美學研究的難題之一。本書認為,  “特殊”是美和美感得以生成的中介和前提;審美關系的建構則是美和美感產(chǎn)生的條件;實踐則是美感生成的最終根源。  “特殊”在美和美感生成的途中,主要起到了一種中介的作用。作者從新實踐美學的視域出發(fā),對于美感的生成、美感的特征、美感的歷史發(fā)展、美感的轉化條件等美感論的至關重要的問題都做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圓其說的闡述和解釋,使得美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學理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學術意義。

書籍目錄

總序新實踐美學對美感研究的新拓展(序)導論 近百年來美感研究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jié) 西方近百年來的美學主潮    一、心理學美學興起的背景    二、心理學美學研究的核心    三、心理學美學對美感研究的貢獻及局限  第二節(jié) 當代中國美感研究的勃興    一、20世紀50—60年代:美感探索新視角——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的初步運用    二、20世紀80年代:美感奧秘的深入挖掘——實踐美學一枝獨秀    三、20世紀80一90年代:美感奧秘的深度透視——審美心理學的理論貢獻  第三節(jié) 新實踐美學對傳統(tǒng)美感理論的超越    一、什么是“新實踐美學”    二、“新實踐美學”“新”在何處    三、新實踐美學對傳統(tǒng)美感理論的超越第一章 美感的特征  第一節(jié) 美感含義    一、美感概念的來源    二、美感概念的學界釋義    三、美感概念的當代轉向    四、美感概念的當代活力  第二節(jié) 美感的特征    一、美感形成的直覺性    二、美感狀態(tài)的精神愉悅性    三、美感影響的陶醉性  第三節(jié) 美感和美的辯證關系    一、康德對美和美感關系的追問及闡釋    二、分析美學對美和美感及其關系的解構    三、新實踐美學對美和美感及其關系的思考第二章 “特殊”與美感  第一節(jié) “特殊”的含義及其對美感的意義    一、哲學視野下的“特殊”含義    二、美學視野下的“特殊”含義    三、“特殊”對美感的意義 第二節(jié) 西方傳統(tǒng)美感理論對“特殊”的探索    一、“形式”的“特殊”和美感——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美感理論    二、“規(guī)則”的“特殊”和美感——文藝復興時期的美感理論    三、“理性”的“特殊”和美感——啟蒙主義時期的美感理論    四、“經(jīng)驗”的“特殊”和美感——經(jīng)驗主義的美感理論    五、“先驗理性”或“理念”的“特殊”和美感——德國古典主義時期的美感理論 第三節(jié) “特殊”向美感轉化的條件    一、客體的審美潛能是一般客體轉化為審美客體的基礎    二、主體的審美潛力是一般主體轉化為審美主體的條件    三、審美關系的建構是美感得以最終生成的情境第三章 審美對象和美感 第一節(jié) 自然美的“特殊”和美感    一、自然美的含義    二、自然美的復雜性    三、自然美的“特殊”與美感 第二節(jié) 藝術美的“特殊”和美感    一、藝術美的含義    二、藝術美的“特殊”與美感 ……第四章 實踐與“特殊”關系結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美感的特征第一節(jié) 美感含義一、美感概念的來源現(xiàn)代意義的“美感”,是被當成一個名詞來理解的。實際上這個概念的產(chǎn)生經(jīng)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人們對“美感”的內(nèi)涵的認識,可以說是由于18世紀鮑姆嘉登的《美學》而逐漸明朗的。所以,我們對“美感”含義的考察也以鮑姆嘉登為分水嶺。波蘭美學家瓦迪斯瓦夫·塔塔爾卡維奇對“美感”這個詞進行了深入的考證,他認為:“美感的”(aesthetic)這個形容詞,顯然是源于希臘文。……在拉丁文中,它們的同一字是sensatio和intellectus,sensitivus和intellectivus;而sensi.tivus有時則依照希臘文被稱作aesthetieus。所有這些名詞都被用在古代和中世紀的哲學里面;不過,只限于用在理論性的哲學里面;在做美、藝術以及與這些相關的經(jīng)驗討論時,“美感的”這個名詞還沒有被用到,這種情勢保持了極其長久的一段世間,甚至進入18世紀,整個情勢還未改觀。這是一種歷史事實,我們在美學史中看到,即使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他們對美感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描述的層面。如柏拉圖就這樣描述:真正的快感來自所謂的美的顏色,美的形式,它們之中很有一大部分來自氣味和聲音,總之,它們來自這樣一類事物:在缺乏這類事物時,我們并不感覺到缺乏,也不感到什么痛苦,但是它們的出現(xiàn)卻使感官感到滿足,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夾雜在一起。

后記

本書是我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在是否印刷出版這個問題上我曾經(jīng)躊躇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總覺得有些問題我還不能作出有說服力的論證,比如說關于“特殊”向美感轉化的心理機制問題,我始終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因為資料的欠缺,我目前尚不能在本書中說明,這是我覺得最內(nèi)疚的。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我首先在此深深地感謝我的恩師張玉能先生。是先生的不斷提醒,使我拼搏的熱情一直高漲;是先生的厚愛,使我有了更好的跳躍平臺;是先生的悉心指導,使我明確了自己飛翔的方向!我要在此特別感謝師母黃敏老師,她的經(jīng)常鼓勵,是我的信心不斷增強的不竭源泉。我的母?!A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胡亞敏教授、王先霈教授、孫文憲教授、邱紫華教授、譚邦和教授、王又平教授、儲澤祥教授、陳建憲教授等,他們在我求學期間,都給我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啟發(fā)和指導,我要永遠地感謝諸位恩師。與我共投在張先生門下的各位師兄弟姐妹,包括李顯杰博士、王慶衛(wèi)博士、季芳博士、陸興忍博士、黃定華博士、陳全黎博士、張鑒博士、梁艷萍博士、石長平博士、彭公亮博士、黃衛(wèi)星博士、劉繼平博士、李三強博士等同學,也曾給了我最無私的支持和幫助。對他們,我總是心存感激。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愛妻黎禎,在我潛心研究的日子里,她獨立承擔了照顧老人、教育兒子等所有家務的重任,沒有她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學術道路絕不會如此平坦。還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兒子黃梓韜對我的理解和支持。我攻讀博士學位時,他剛好讀初中,這是一個最需要父親在身邊鼓勵和引導的時期,但他并沒有因為我不在身邊而苦惱,更沒有因為我不在身邊而放松學習,相反,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最值得我欣慰的是,兒子學會了自己管理自己,還學會了關心班級、關心他人,這是兒子給我的最好支持。

編輯推薦

《特殊與美感:新實踐美學視域下的美感研究》:新實踐美學叢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特殊”與美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