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孟祥才 頁數(shù):652 字數(shù):7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秦漢兩朝(前221-220年)近四個半世紀的悠長歲月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初期階段。正是在這一時期,我們的祖先在世界東方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當時世界上具有領先地位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此后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左右著東亞歷史的走向。從那時至今,歷史的車輪已經滾動了2230年,當年雄視東亞的秦漢帝國已經發(fā)展成為令當今世界矚目的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那時形成的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已經繁衍成為今天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那時基本定型的漢字漢語已經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文字,而那時形成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過兩千多年的發(fā)展、豐富和不斷地新陳代謝,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沒有中斷過的歷史最悠久、內涵最宏富的文化系統(tǒng),在世界多元一體的人類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今天,回溯歷史,放眼世界,展望未來,才能更加深入認識秦漢兩朝對于中國和世界的巨大貢獻?! ∏爻ㄇ?21一前206年)是一個短命皇朝,如果不計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悠悠創(chuàng)業(yè)史,而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年代算起,它只存在了15個年頭,可以稱得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盡管如此,其在歷史上的開創(chuàng)之功卻是永垂千古。這主要體現(xiàn)在奠定祖國疆域之基,創(chuàng)設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建立地主私有的土地制度,育成中國一統(tǒng)的民族認同觀念。繼承秦制的兩漢皇朝極大地弘揚了秦朝的功業(yè),從而將中國封建社會前期的歷史推向一個輝煌的頂峰,創(chuàng)造了前無古人的巨大成就?! ∪绻f,統(tǒng)一的秦皇朝奠定了今日我們偉大祖國幅員遼閱的疆域的基礎,那么,漢皇朝就更進一步擴大和鞏固了這個基礎。當秦始皇及其臣子們在瑯邪刻石上顧盼自雄地寫上“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的時候,秦皇朝的疆域也不過東盡大海,西至今日之甘肅,北至今日之內蒙古、遼寧。南至今日之兩廣和北越。大體上是以蘭州為基點劃一縱線的今日中國的東部地區(qū)。但是,到漢皇朝,特別是到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大漢皇朝的疆域已經向周邊大大擴展了。其中,東北越過鴨綠江,達到今日朝鮮的北中部。西部則越出新疆。達到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qū)。北部越過長城,到達廣漠的蒙古草原。南部則越出廣西、云南,幾乎囊括了今日越南的大部分和緬甸的北部,從而成為東亞疆域最遼闊的國家。
內容概要
秦漢兩朝(前221-220)近45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初期階段。秦漢帝國奠定祖國疆域,創(chuàng)設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建立地主私有的土地制度,培育了中國一統(tǒng)的漢民族認同觀,基本定型了漢字漢語和儒學思想,奠定了古代中國對外政策的開放格局。秦漢是中國古代歷史前期的頂峰。 本書以大量文獻和考古資料為基礎,將這一時期的歷史從各個層面全方位地展示給讀者,人們可以從中體認我們祖先刨造歷史的豪邁與悲壯,汲取啟迪與智慧。
作者簡介
孟祥才(1940-),山東臨沂人。1964年至1967年于中國科學院歷史所攻讀研究生,師從侯外廬先生學習中國思想史?,F(xiàn)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儒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中國農民戰(zhàn)爭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歷史學會副理事長、山東孫子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先秦秦漠史、中國思想史的教學論研究。已發(fā)表論文150餘篇,出版專著11部,主編、參編著作22部。其中較有影響的著作有《梁啟超傳》、《王莽傳》、《秦始皇帝大傳》、《漠高帝大傳》、《漠光武帝大傳》、《齊魯思想文化史》、《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秦漢卷》、《中國農民戰(zhàn)爭史·秦漠卷》、《先秦秦漠史論》等。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秦朝的建立和滅亡(前221-前206年) 第一節(jié) “六世余烈” 一 從襄公立國到繆公獨霸西戎 二 孝公變法 三 連橫合縱的斗爭與統(tǒng)一大勢的形成 第二節(jié) 贏政登基與統(tǒng)一六國 一 贏政登基與嫪毒、呂不韋集團的敗亡 二 “六王畢,四海一” 第三節(jié) 中央集權制度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一 皇帝制度與中央和地方官制 二 司法制度與軍事制度 三 “使黔首自實田” 第四節(jié) 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一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二 統(tǒng)一貨幣與度量衡 三 墮城、銷兵、遷豪、徙民、巡行、刻石 四 北伐匈奴南平百越 第五節(jié) 思想文化政策 一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二 “焚書坑儒” 第六節(jié) 秦末農民戰(zhàn)爭與秦朝的滅亡 一 “沙丘之變” 二 蠢行與暴政 三 在反秦怒潮中壽終正寢第二章 西漢的建立與前期的政治經濟(前206-前140年) 第一節(jié) 楚漢戰(zhàn)爭與西漢的建立 一 楚漢戰(zhàn)爭與劉邦登基 二 平定異姓諸侯王 三 呂后專權與諸呂的覆滅 四 “漢承秦制” 第二節(jié) 黃老政治與西漢初期的繁榮 一 黃老政治與文景盛世 二 吳楚七國之亂與諸侯王的削弱 三 “和”“安”胡、越 四 生產發(fā)展與經濟繁榮第三章 西漢中期的鼎盛(前140一前48年) 第一節(jié) 全面強化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一 武帝登基與統(tǒng)治思想的轉變 二 建立中朝制度削弱相權 三 強化法律加強監(jiān)察 四 繼續(xù)削弱諸侯王 五 重用酷吏搏擊豪強 第二節(jié) 全面強化中央集權的財政經濟措施 一 統(tǒng)一貨幣 二 鹽鐵官營與平準均輸 三 算緡告緡 四 興修水利和改進推廣農業(yè)技術 第三節(jié) 密切與邊疆各民族的聯(lián)系加強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一 全力反擊匈奴 二 鑿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 三 經營閩越、南越、西南夷 四 征伐衛(wèi)氏朝鮮的戰(zhàn)爭與 中 朝經濟文化交流 第四節(jié) “輪臺詔”與“昭宣中興” 一 “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漢武帝末年社會矛盾的加劇 二 “戾太子之獄’,和“輪臺詔” 三 “昭宣中興”第四章 西漢后期社會矛盾的加劇和新朝代漢后 的農民戰(zhàn)爭(前48-25年) 第一節(jié) 社會階級矛盾的發(fā)展 一 土地奴婢問題日趨嚴重 二 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奢侈淫樂與政治的腐敗 三 “七死”、“七亡”籠罩下人民的苦難與反抗 四 地主階級的改革與改制思潮 第二節(jié) 王莽改制 一 王莽代漢 二 王莽的“新政’,及其失敗 三 大漢族主義的民族政策 四 王莽的暴政加速了農民起義的爆發(fā) 第三節(jié) 新朝末年的農民戰(zhàn)爭與東漢皇朝的建立 一 赤眉起義 二 綠林起義與新莽政權的覆亡 三 群雄并起的河北義軍 四 劉秀在河北的活動與東漢政權的建立 五 綠林、赤眉軍的相繼失敗與東漢的統(tǒng)一第五章 東漢前期的政治與經濟(25-105年) 第一節(jié) 發(fā)展生產安定民生 一 釋放和禁止虐殺奴婢 二 約法省禁 三 裁并郡國減省官吏 四 輕徭薄賦救災恤貧 ……第六章 東漢后期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和黃巾起義(105-184年)第七章 軍閥混戰(zhàn)與東漢的滅亡(184-220年)第八章 秦漢時期的社會生活第九章 兩漢的文化索引主要征引書目與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秦朝的建立和滅亡(前221-前206年) 第一節(jié) “六世余烈” 一 從襄公立國到繆公獨霸西戎 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是一部最早最簡明最權威的秦國發(fā)展史。根據(jù)他的記載,秦人是同夏、商、周等族同樣古老的原始氏族,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傳說中五帝之一的顓頊。由顓頊之苗裔孫女惰吞玄鳥卵,生子大業(yè)。卵生神話傳說和對鳥圖騰的崇拜,說明這時秦人還處于“知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大業(yè)以后才開始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也說明秦人的祖先和崇拜鳥圖騰的東夷族、商族的祖先有著血緣和文化上的關系。大業(yè)之子大費曾參加過大禹治水,并佐助大舜馴養(yǎng)鳥獸。大費即伯益,伯益為東夷族首領,舜賜姓贏氏。大概這時秦人活動在今山東泰山以東、汶水兩岸?!稘h書·地理志》泰山郡有贏縣,應是秦人最初活動的中心。大費玄孫名費昌為商湯御者,參加了伐夏桀于鳴條的戰(zhàn)斗。其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贏姓多顯,遂為諸侯”。大概在這時秦人已進入文明社會,并有一部分人遷居西戎,成為商王朝在西陲的有力奧援。周武王滅商后,秦人轉而歸附周朝,又有一部分秦人從東方遷至今陜、甘一帶與戎人雜處。周孝王時,秦人的首領非子居于犬丘(今陜西興平),利用其祖先善于馴養(yǎng)鳥獸的傳統(tǒng),為周王朝牧馬,“馬大蕃息”,獲得孝王的賞識,將他封于秦(今甘肅隴西境),“使復續(xù)贏氏祀,號日秦贏”。這是秦人封國之始。自此以后至二世胡亥,共傳30代,37個國君?! ∏厝穗m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它的首領只是從非子開始才從周王那里獲得封邑。以后,由于周王室與西戎的關系日趨緊張,而與西戎長期雜處的秦人恰恰成為阻止戎人侵擾的重要屏障。這樣,他們便越來越受到周王室的重視。周宣王繼位后,秦仲被任命為大夫,率領秦人征伐西戎,最后死于戰(zhàn)斗中。宣王給他的5個兒子7000兵馬,繼續(xù)與西戎作戰(zhàn),取得重大勝利,將其控制區(qū)擴大到西犬丘(今甘肅天水、禮縣間),莊公也被任命為西陲大夫?! ∏厝苏嬲?,取得同齊、魯、晉、燕、宋、楚等諸侯國同等的地位,是在秦襄公時期,其契機是西周亡于犬戎和周平王東遷洛邑。襄公是莊公的次子,在史書上連名字也沒留下來。他的哥哥名世父,本應作為太子承襲莊公的爵位。但他激憤于西戎殺死祖父,故傾全力伐戎,自愿將太子之位讓予襄公。公元前778年(周幽王四年),莊公在位44年后死去,襄公繼位。此時,中國的歷史發(fā)展正面臨著一次重大的轉折。 根據(jù)史學界大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夏、商和西周是中國的奴隸社會時期,在這13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以農業(yè)、青銅器和甲骨文、金文為代表的高度發(fā)達的奴隸制的文明。然而,這個文明在西周后期已走向沒落。一方面,隨著各級奴隸主貴族的日益腐敗,使奴隸和平民所受的壓迫與剝削不斷加劇,致使矛盾迅速激化。奴隸和平民以怠工、逃亡與武裝起義等形式進行的反抗斗爭也日趨激烈;另一方面,因財產和權力的分配引發(fā)的奴隸主的內部斗爭也日甚一日。這個斗爭,既表現(xiàn)為周王室在王位繼承上的爭斗,又表現(xiàn)為周王室與諸侯國之間以及諸侯國彼此間的明爭暗斗。與此同時,中原的華夏族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戎、狄的矛盾也不斷加深,彼此間為爭奪土地和財富而進行頻繁的戰(zhàn)爭。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周族平民在都城鎬京起事,將“專利”的周厲王趕跑。使西周歷史上出現(xiàn)了14年沒有國王統(tǒng)治的“共和”時代。周宣王繼位,盡管千方百計力挽頹勢,創(chuàng)造出為后世史家稱道的“宣王中興”,但是,它不過是西周滅亡前的回光返照。宣王死后,他的兒子幽王繼位,形勢即急轉直下,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統(tǒng)治階級的內部矛盾,犬牙交錯地糾集在一起,使周王室的統(tǒng)治岌岌可危?! 」?71年(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春天,周幽王廢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寵姬褒姒為后,其子伯服為太子,于是引發(fā)了周王室內部的一場爭奪王位繼承權的斗爭。對幽王極度不滿的申后父申侯勾結犬戎突然發(fā)動了對鎬京的進攻。幽王措手不及,各封國諸侯也都拒絕調兵勤王,致使周幽王和他的寵姬只能眼睜睜地對著驪山烽火臺的縷縷青煙被戎人砍掉了腦袋。只有秦襄公應召率兵救周,與犬戎之兵作殊死戰(zhàn),對保衛(wèi)周王室立下了汗馬功勞。承襲父位的周平王宜臼面對兵燹之后殘破的鎬京想到朝發(fā)夕至的犬戎之兵,已沒有勇氣繼續(xù)留在關中。于是決計遷都洛邑,秦襄公率兵護送,使平王平安抵達東都。平王為了酬謝襄公在危急時刻的勤王功勞,于是下令封襄公為諸侯,并賜給他岐(今陜西岐山)以西的土地,對他說:“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平王除了送給襄公一個諸侯的空頭爵位外,土地的封賞實際上也是送的空頭人情。因為此時的岐、豐之地,絕大部分已被戎人占領,秦人雜處其間,占據(jù)的只是很少的地方。但是,這次封賞對于秦人來說,仍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第一,通過這次封賞,秦人得到立國的權力,取得了與其他諸侯國平等的地位?!跋骞谑鞘紘c諸侯通使聘享之禮”。這大大有助于秦人今后的發(fā)展。第二,這次封賞雖然沒有得到多少封土,但取得了從戎人手中奪取土地的權力。有了周天子賜予的“尚方寶劍”,秦人不僅可以隨時從戎人手中收復被他們侵占的岐、豐之地;而且能夠進一步在戎地開疆拓土。日后,秦人正是通過長期西向發(fā)展,逐漸成長為雄踞西陲的泱泱大國。第三,最重要的,是秦人填補了周王室東遷后在關中留下的巨大空間,取得了日后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略基地?! £P中地處涇渭平原,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四周有高山大河環(huán)繞,進可攻,退可守,是軍事上不可多得的戰(zhàn)略后方。周王室在此建都后,經過400年左右的開發(fā),已經變成人眾物阜的獨立經濟區(qū)。雖經戰(zhàn)火的破壞,但基礎仍十分牢固。一旦有了和平的環(huán)境,正確的政策,社會經濟必然會得到迅速的恢復與發(fā)展。秦人獲得這一塊得天獨厚的立國基地,等于得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盡寶藏。地理環(huán)境雖然不能完全決定歷史的發(fā)展,但卻是人類歷史活動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秦人之獲得關中,實際上已經邁出了統(tǒng)一中國的第一步。 襄公立國后,駐蹕西陲(今甘肅隴西縣附近),目的顯然是為了便于對戎人作戰(zhàn),西向發(fā)展。他自以為僻在西方,應主少嗥之神,于是作西疇,祠白帝,建立了與自己對應的天神系統(tǒng)。公元前766年(周平王五年,襄公十二年),一生不忘從戎人手中奪取疆土地的襄公率兵攻戎,至岐而卒,葬于西障,結束了他壯烈的一生。襄公雖然連個名字也沒有留下來,生年也難以考定,但在秦國的歷史上,他應是第一個功勛卓著的英雄。因為正是他在周王室最危難的關頭,在其他諸侯國盡作壁上觀之時,毅然率兵勤王。這一英明決策,不僅使秦人贏得立國的權力,還使秦人獲得了無比優(yōu)越的立國基地,使秦國在一個高起點上邁開了前進的步伐。 襄公死后,對秦國歷史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的第二個國君是秦繆(同穆)公。從非子秦贏算起,他是第14代國君,距襄公之死已經105年。其間有七個國君依次給秦國的歷史打上了自己的印記?! ∥墓谖?0年(前765-前716年),秦國的發(fā)展并不顯著。但他有幾樁功勞還是值得永載史冊的。公元前762年(文公四年),他在濟、渭之間(今陜西寶雞東)營邑,作為秦的都城,使秦人向關中腹地發(fā)展。公元前753年(文公十三年),他初設史官記事,說明他的文明意識進一步提高。公元前750年(文公十六年),他率兵伐戎,取得成功,將疆土東擴到岐(今陜西岐山),將戎人統(tǒng)治下的原周王室的民眾收為已有。為了表示對周王室的忠心,他將岐山以東的土地獻給周室。公元前746年(文公二十年),他制定三族罪法律,表明秦人有了初步的法律意識。他在位期間,還作鄜疇,祠白帝。在陳倉北阪(今陜西寶雞南)作一牢祠,命日陳寶,祭祀神雞?! 椆ㄓ址Q寧公)在位12年(前715-前704年),他在位期間,致力于向東發(fā)展,滅掉小國毫(今西安南)、芮(今陜西大荔南),將秦的觸角伸向渭水中下游。出子(又稱出公,前703~前698年)、武公(前697-前678年)、德公(前677~前676年)三個國君共歷時34年。這一時期發(fā)生的重要事件是武公時期征伐華山下的彭戲氏,在邦(今甘肅天水)、冀(今甘肅甘谷東)、杜(今陜西寶雞東南)、鄭(今陜西華縣)初設縣?!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