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人民 作者:錢明 頁數(shù):60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著眼于方法上的考證與義理相結(jié)合,文獻求證與邏輯分析兼顧,將人物研究、學派研究、思潮研究與地域文化研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力求在多年搜集王陽明散逸著作和一些較難查閱的明清人士評述王陽明的史料的基礎(chǔ)上有所突破,通過史料爬梳、合理解讀,分上下兩篇展開對王陽明及陽明后學進行深入而系統(tǒng)的探討:上篇主要是對陽明史實的辨考,包括陽明洞、天泉橋、家譜、家教、字輩(同輩與后輩)、家事、世襲、形象、藝能等;下篇主要是對陽明學派的論考,包括弟子、地域、粵學、黔學、閩學、徽學、浙學、贛學等:附錄則是對陽明后裔的訪談以及對明代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從中可見作者對王陽明及其學派諸多學術(shù)問題的澄清、否證乃至獨到見解。 本書分上下兩篇展開對王陽明及陽明后學進行深入而系統(tǒng)的探討:上篇主要是對陽明史實的辨考,包括陽明洞、天泉橋、家譜、家教、字輩(同輩與后輩)、家事、世襲、形象、藝能等;下篇主要是對陽明學派的論考,包括弟子、地域、粵學、黔學、閩學、徽學、浙學、贛學等。
作者簡介
錢明,男,1956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F(xiàn)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師范學院和中國計量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思想史、東亞思想文化比較史和浙江地方思想家的研究。主要學術(shù)成果有《陽明學的形成與發(fā)展》(專著)、《徐愛·錢德洪·董淫詩文集》(古籍整理點校)、《簡素的精神——日本文化的根本》(譯著),以及學術(shù)論文100余篇。
書籍目錄
上篇 陽明史實辨考 第一章 陽明之“道場”——陽明洞考 第二章 陽明之“教場”——天泉橋考 第三章 陽明之世家——家譜考 第四章 陽明之成長——家教考 第一節(jié) 王華的言傳身教 第二節(jié) 岑氏的養(yǎng)育之恩 第三節(jié) 趙氏的慈愛之心 第五章 陽明之同輩——“守”字輩考 第六章 陽明之“隱私”——家事考 第一節(jié) 家庭瑣事與陽明隱私 第二節(jié) 所遺財產(chǎn)與家庭紛爭 第七章 陽明之后輩——“正”字輩考 第一節(jié) 黃綰的保孤情懷 第二節(jié) 王畿的憂危意識 第三節(jié) 同門的意見分歧 第四節(jié) 正億的學術(shù)貢獻 第五節(jié) 正憲的功過是非 第八章 陽明之后裔——世襲考 第一節(jié) 蔭封世襲之系譜 第二節(jié) 王家衰微的原因 第九章 陽明之遺像——形象考 第一節(jié) 陽明畫像的出現(xiàn) 第二節(jié) 明清遺存畫像 第三節(jié) 日韓所傳遺像 第四節(jié) 遺像中的歷史記憶 第十章 陽明之才藝——藝能考 第一節(jié) 音樂才能 第二節(jié) 書藝才能 第三節(jié) 繪畫才能下篇 陽明學派論考 第十一章 陽明之傳人——弟子考 第一節(jié) 入門標準 第二節(jié) 弟子成分 第三節(jié) 早期弟子 第四節(jié) 弟子人數(shù) 第十二章 王學之傳播——地域考 第一節(jié) 傳播區(qū)域及其特征 第二節(jié) 楚中王門概述 第三節(jié) 粵中王門概述 第十三章 王學之先行——粵學考 第一節(jié) 陽明、白沙是否同道 第二節(jié) 陽明何故“不言”白沙 第三節(jié) 以江右為中介的浙粵之互動 第十四章 王學之過化——黔學考 第一節(jié) 龍場悟道的起因與黔中王門的形成 第二節(jié) 黔版陽明著作與陽明黔中講學之目的 第十五章 王學之滲入——閩學考 第一節(jié) 王陽明閩中講學考 第二節(jié) 閩中王門的成立 第三節(jié) 陽明后學與閩中王門 第十六章 王學之遭遇——徽學考 第一節(jié) 王學向新安地區(qū)的滲透及其挫折 第二節(jié) 從陽明的三篇佚文看王學的遭遇 第三節(jié) 《朱子晚年定論》的成書及其意義 第十七章 王學之變異——浙學考 第一節(jié) 受阻于浙南的浙中王學 第二節(jié) 浙南陽明學者的性格及其成因 第十八章 王學之滑轉(zhuǎn)——贛學考 第一節(jié) 王塘南的學行與著述 第二節(jié) 從陽明學到東林學的過渡參考文獻附錄一 王陽明后裔今何在——王詩棠、王書銘先生訪談錄附錄二 明代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陽明學與陽明后學為中心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嘉靖三十六年(1557),王塘南36歲,在福建漳浦、詔安等地指揮所屬府縣衛(wèi)所官兵,大敗倭寇;次年冬,倭寇又犯詔安,擄掠鄉(xiāng)村,塘南“督筑城垣,除夕猶登城犒兵,以示不自暇逸之意,達旦始下”。嘉靖三十七年(1558),王塘南37歲,是秋,廣賊王子文、溫祖源等千余人流劫福建地方,塘南督兵截剿。次年離閩,嘗總結(jié)三年福建為官經(jīng)歷道:“某自備數(shù)南都數(shù)年,賴良友夾持,勉自樹立,矢志堅確,不以身家為念,及任漳南,自覺赤子之心未失,沽己愛民激厲(勵)屬寮,御寇保境,殫心竭智,不遺余力。嘗冒險者數(shù)四,幸無他虞。惟嫉惡大嚴,如呈革府縣科民之害,究治所官虐軍之罪,摧抑豪右,不避權(quán)貴,但侵凌細民者,一以法繩之。在任三年,無一字達京師問候及修鯢致敬于閩中顯宦之門。蓋素性愚拙,不能曲阿也?!辈ⅰ叭【頎渲杏嘘P(guān)系者,錄成一帙攜歸,題目《漳南存稿》”。嘉靖三十八年(1559),王塘南38歲,心師羅念庵,自稱:“某在閩二三年,未嘗與人談學,以空言不若見之行事也。惟自念學到究竟,必有歸宿,始為大成。嘗貽書質(zhì)之羅念庵先生。至是,躬詣先生宅上,乞墓銘。先生見名刺,即出大門外相迓。升堂坐定,問日:‘向所云歸宿者,何如?’某以生死之說對,先生默然。”“念庵先生持己清嚴,其觀人亦以制行為重,后學敬憚,未敢狎見。然先生汲引心切,與后學言,每傾懷開示,亦未嘗專立一說。于某注念甚渥,以為可教,嘗日:‘汝但自求自試,久當自得?!薄澳诚群笏媚钼窒壬旨?,裱成一卷,以備觀省,實心師之。”
后記
近年來,當曾經(jīng)被視為近現(xiàn)代陽明學之重鎮(zhèn)的日本在陽明學研究領(lǐng)域表現(xiàn)出冷卻跡象的時候,陽明學研究的熱度卻在中國海峽兩岸以及韓國呈現(xiàn)出異常熱鬧的景象。即將出版的這部書稿,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草就的。說是“草就”,其實不然。本書若從2000年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訪問研究期間做資料準備算起,已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了9年之久,近于“十年磨一劍”。且初稿三年多前即已完成,但總覺得不甚滿意,于是便拆拆剪剪、修修補補的,最后終于弄成這等模樣,現(xiàn)硬著頭皮拿出來,用當下的流行語說,無非是想把自己研究陽明學的心得和感想向?qū)W術(shù)界同仁及廣大讀者“曬一曬”,只要不被視為“山寨”版的,也就心滿意足了。在本書撰寫過程中,就一直想著要為它寫篇“前言”,以便對全書作一提綱挈領(lǐng)式的概述。但總是下不了筆,不知從何寫起。于是只好像本人以往的著作一樣,棄而改寫“后記”,欲通過“后記”的方式,把自己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向讀者作番交代。其實本人并非怕寫“前言”,而是在我看來,“前言”顯得過于理性,“后記”倒頗具感性色彩;“前言”的寫法略顯“呆板”、“遲滯”,“后記”則可寫得激情四射,隨心所欲;“前言”可以把著作的思考理路、寫作方法和盤托出,“后記”卻可把寫作的真實心境、折騰經(jīng)過再做回味。
編輯推薦
《王陽明及其學派論考》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