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力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人民  作者:倪健民 編  頁數:354  

內容概要

早在7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zhàn)》中就明確提出了組織力的概念,并把政治組織力的強弱作為決定中日兩國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加以強調。在其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并著力加強組織力建設,使我們國家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有政治優(yōu)勢,從而在應對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和舉辦奧運會這樣的重要考驗面前彰顯了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可以說,對于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一個有著7400萬黨員的大黨來說,組織力的強弱,始終是決定其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強弱的關鍵所在,也是影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因素。本書著眼于國家、政府宏觀的組織管理,同時兼及企業(yè)等微觀層面的組織管理,通過理論闡述與案例解析相結合的方式,來闡明加強組織力建設的重要意義、追求目標和實現途徑。

書籍目錄

緒論:國家、民族與組織力第一章 組織的精神力 第一節(jié)  精神是立身之本、行動之柱 第二節(jié)  堅定理想信念至關重要 第三節(jié)  構建當代核心價值體系第二章 組織的凝聚力 第一節(jié)  群體凝聚力的分類和作用 第二節(jié)  構建群體內部的和諧環(huán)境 第三節(jié)  增強領導班子的整合功能 第四節(jié)  一把手要真正成為領導核心第三章 組織的領導力 第一節(jié)  領導力的作用及其開發(fā)的主客觀條件 第二節(jié) 領導指揮力 第三節(jié)  領導的科學決策力 第四節(jié)  領導的非權力影響力第四章 組織的結構力 第一節(jié)  組織結構力的生成機制和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提升組織結構力的著力點第五章 組織的管理力 第一節(jié)  組織管理的運營 第二節(jié)  組織管理的類型 第三節(jié)  組織管理力相關因素 第四節(jié)  組織管理力的奧秘第六章 組織的團隊力 第一節(jié)  組織團隊力類型與特點 第二節(jié)  團隊溝通 第三節(jié)  團隊沖突 第四節(jié)  團隊危機處理 第五節(jié)  團隊生命力第七章 組織的績效力 第一節(jié)  組織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jié)  個體與組織行為 第三節(jié)  群體行為與組織行為第八章 組織的設計力 第一節(jié)  組織設計的歷史和要素 第二節(jié)  組織設計的程序和權變 第三節(jié)  完善組織設計力的著力點第九章 組織的激勵力 第一節(jié)  激勵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內容型激勵 第三節(jié)  過程型激勵第十章 組織的文化力  第一節(jié)  組織文化力的理論來源 第二節(jié)  組織文化與組織文化力 第三節(jié)  建設先進組織文化,提升組織的文化力第十一章 組織的變革力 第一節(jié)  組織變革力的特性 第二節(jié)  組織變革的動因與內容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組織的精神力  人類行為是一個繁雜的系統(tǒng),其動力源于諸多因素,有物質的、精神的,政治的、經濟的,現實的、未來的,直接的、間接的,總括而言,即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物質動力,主要指通過一定分配方式、消費方式而獲得的物質利益和物質享受所直接產生的力量;精神力量,主要指借助信念、價值、道德等形式而獲得的堅持和追求所直接產生的力量。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和精神互相依賴、互為條件,又互相轉化、互相制約。要持久地推動人的行為,最充分地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就必須在重視社會或組織成員物質利益的同時,高度重視培養(yǎng)和提升社會或組織的精神力。  第一節(jié) 精神是立身之本、行動之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群體,沒有精神力量不行。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一個發(fā)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志。沒有時代精神的歷史是蒼白的歷史,沒有崇高精神。的時代是灰暗的時代?! ∫弧⒁湟暫拓S厚精神財富  實踐是主體的一種能動性活動,但人怎樣活動、采取何種方式,主要不是出于其自身的本能,而在很大程度上受精神意識的支配。馬克思指出,動物和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統(tǒng)一的,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人是物質的,同時也是精神的。人并不是單純依賴于物質生存的動物,還必須依靠精神來生存,兩者的有機結合才可稱之為生活。正是這種物質與精神的相輔相成,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一個著名論斷。這個論斷,說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干什么事,總要靠人去做;而人的行動受思想支配,思想越高尚,精神越振作,事情就越有可能辦好,辦成功。倘若沒有精神,人就不能稱其為人;如果“精神貧困”,就必然庸碌無為?! ∏О倌陙恚藗冊跔I造自己物質家園的同時,一時一刻也沒有放棄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無數志士仁人為了尋求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嘔心瀝血進行過不懈的努力,在不同價值觀的指導下,他們描繪構筑了眾多的精神家園的學說和理論,作為自己的精神歸宿,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使然。人類在積累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積累著精神財富?! 【褙敻煌镔|財富一樣,是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成果,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必需條件。精神財富所追求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物的規(guī)定性的一種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和意義,也即精神富裕是以各種物質載體為媒介,使主體接受精神內容、增加主體內在素質的過程。物質財富決定精神財富的生發(fā)和積累,而精神財富的生發(fā)和積累又為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和形成提供動力和智慧支持;物質財富無不凝結著精神的因子,精神因子無時不在促成著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 ゴ蟮木穹侥茉炀蛡ゴ蟮娜恕9磐駚?,凡成就一番事業(yè)者,無不有著巨大的精神力量作后盾。偉大的精神造就偉大的事業(yè)。對于一個人是這樣,對于一個社會也是如此。歷史表明,一個國家和民族從興盛到衰落,無不是從道德滑坡、精神委靡不振、信念失落開始的。歷史上的古羅馬帝國曾是何等的強大,但當它達到鼎盛之后,社會日益腐化奢靡,道德淪喪,就連著名的羅馬軍團也開始紀律渙散,安于享樂,逐漸喪失了戰(zhàn)斗力,最終強大的古羅馬帝國也沒有逃脫分裂和崩潰的命運。同樣,中國清王朝也曾出現過“康乾盛世”的大同局面,但后來卻失去了原有的進取心,不思革新,無所作為,甚至日益腐敗迷亂,貪官污吏橫行,整個社會喪失了共同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不僅無力抵御外患,就連內部統(tǒng)治也難以維持,最后被辛亥革命的怒濤徹底淹沒。歷史同樣表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盛無不是以民族精神的覺醒和社會精神支柱的形成為先導的。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后繼,喚醒民眾覺悟,追求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歷史。倡導民主與科學精神的新文化運動,以及隨之而來的五四運動是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它極大地喚醒了中國人的憂患意識和民族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并最終建立了新中國,為中國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繼續(xù)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偉大精神,開拓勵精圖治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中國社會主義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精神面貌為之一振。正反的歷史事實向我們昭示這樣一個規(guī)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傳承久遠而不衰,興旺發(fā)達而不敗,無不需要一種能夠兼蓄世界各民族優(yōu)秀品質的健康向上、不懈進取的民族精神,無不需要一種能夠包容歷史、直面現實、擁抱未來的時代精神?! 【裆a是一個歷史過程,精神財富的積累創(chuàng)造是一種理性自覺行動。我們不僅要珍視擁有的精神財富,還要與時俱進,結合新的物質生產方式,不斷培育和豐厚精神財富。我們要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發(fā)展緊迫感,培育和豐厚我們的精神財富,增強我們的精神力量?! ∝S厚精神財富,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充實時代內容,不斷升華創(chuàng)新。沒有繼承便不能創(chuàng)新,沒有充實便不能升華。精神財富是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實踐而不斷增長的,豐厚精神財富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和創(chuàng)新。我們必須珍視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文化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以開放的心態(tài)和謙遜的態(tài)度,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特別是注意吸收蘊涵在人類現代文明成果中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方式,豐富我們民族的精神內涵,充實我們民族的精神寶庫,使我們的精神財富品位更高,品質更強?! ∝S厚精神財富,要堅持教化養(yǎng)成,讓優(yōu)良精神滲透到每個公民心靈中去。精神財富需要教化傳承,優(yōu)良精神要靠滲透熏陶。豐厚我們的精神財富,就要把我們民族優(yōu)良精神的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特別是體現在學校的教學中,體現在公民的社會生活中。一切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各類主題宣傳教育,各類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都要積極傳播優(yōu)良精神財富,體現民族優(yōu)良精神,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導和行為規(guī)范,使優(yōu)良精神滲透到每個公民的心靈中去,在公民的思想上生根,行動上開花?! ∝S厚精神財富,要從點滴做起,由全體公民共同培育。精神財富來自實踐、服務實踐,精神財富積于點滴,見于日常。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孫都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有條件為豐厚精神財富作貢獻。每一個炎黃子孫,不論男女老幼、工農學商,都應當是精神財富的傳播者和培育者。豐厚我們的精神財富,既表現為在民族存亡關頭能舍生忘死,也表現為在他人有難時能扶危濟困,更多是表現為在日常生活中的愛崗敬業(yè)和勤勉工作。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要從現在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為構建我們民族精神大廈增磚添瓦,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精神動力的一般價值  精神動力是人的一種精神力量。精神動力價值,實際上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價值,具有精神價值所共有的特征。一般而言,精神動力價值分為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 。ㄒ唬┚駝恿Φ膫€體價值  一是指引正確的行動方向。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認為,人是實然性與應然性的統(tǒng)一。人既立足于特定歷史階段和社會關系中,又處于憧憬和追求理想狀態(tài)的未來之中。不管社會發(fā)展的道路多么崎嶇,人總是在崇高精神目標的指導下奮力前進的。精神動力的導向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個人塑造角度看,有利于維護人的正常精神生活和諸如人道與人性等普適性的道德價值原則,有利于維護人們所寄托的崇高的社會理想與價值觀念,造就偉大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從人學視野來看,有利于維護人的精神需求,接受社會主體價值觀念、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關懷和指導,從而充分展示社會主體中積極健康向上的一面,不至于因消極的甚至反動的東西的充斥、侵蝕而陷入無序的狀態(tài)。  二是增強認識能力。人類的特性就是自由自覺的活動,而自由不是無限的,主體的認識能力是主體自由和生命自由的認識論前提。人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現在與未來,首先必須認識所面臨的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必然性,否則便會失敗。在對自然界的認識上,當由環(huán)境惡化引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嚴峻地擺在人類面前,人類想當然地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肆意“改造”和“征服”自然界。這種違背必然的認識,違背一般規(guī)律的選擇,最終使人得不到自由。如果有了精神動力的作用,人們的認識能力就增強了,就會選擇正確的行為。同樣,在對社會發(fā)展必然的認識上,精神動力同樣重要。社會的發(fā)展首先應是物質經濟的發(fā)展,正由于經濟的增長直接關系到對物的占有和享受,所以各個國家都自覺不自覺地將其主要精力傾注于此,導致了以單純經濟增長為特征的社會發(fā)展觀。它使人們在享受越來越富裕的物質成果的同時,也越來越體會到精神的空虛、道德的貧乏、理想的失落和價值的偏離。而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之所以會有相對健康的發(fā)展,就在于社會主義精神動力提高了人的智慧和自覺,使人意識到無文化內涵的片面經濟增長,可能會導致社會無發(fā)展的增長和無增長的發(fā)展。

編輯推薦

  《組織力》各章執(zhí)筆人如下:緒論,倪健民;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程文平;第四章、第八章,劉濤;第五章、第六章,吳宏亮;第七章,宋瑋瑋;第九章,尚英;第十章,魏書勝、林立公;第十一章,孫彩紅。全書由倪健民統(tǒng)稿。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組織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