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原像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張一兵 主編  頁數(shù):571  字數(shù):71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一部有關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史的論著。仔細斟酌之后,我終于還是決定選用“歷史原像”——一個具有顛覆性的概念——作為書名,日本著名學者廣松涉在研究早期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時也曾用過這個語詞。其實,使用“原像”這一提法并不是想武斷地強調我們的研究和觀點代表了唯一正確的結論,毋寧說我們試圖借其固有的顛覆性來表達如下的理念:努力掙脫前蘇東學界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研究領域強加的意識形態(tài)構架之后,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學界必須向世人提供一種新的思想史研究和敘事類型。這也是我在長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始終期冀和追尋的方向。在1999年出版的《回到馬克思——經(jīng)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以下簡稱《回到馬克思》)中,我提出了一個理論問題,即如何真正科學地面對馬克思的理論文本,在我看來,由馬克思哲學解釋所引發(fā)的這個問題是如此重要,以至足以適用于全部思想史研究領域。當時的思考和自省,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的:其一,對馬克思哲學思想解讀中“五大模式”的指認。在20世紀對新發(fā)表的馬克思文本(尤其是早期文本)的解釋中,存在許多截然異質的理論觀點,這些觀點之間的無意識爭論此起彼伏、沸沸揚揚,可謂相當熱鬧。不過,極少有人從方法論的角度承認:面對同一理論文本,采用不同的解讀方法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認知結果(其時我自己的反思顯然是受到了庫恩、拉卡托斯等人在科學史研究中呈現(xiàn)的范式結構論的啟發(fā))?!拔宕竽J健睆氖聦嵔嵌却_證了在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文本的研究中,同樣可能因為研究方法和根本立場的不同而導致十分異質的解讀結果。毫無疑問,對解讀方法的自覺正是通往文本真境的正道。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有關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史的論著,還是2004年度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重大項目的最終研究成果,也是財政部、教育部國家哲學社會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基地南京大學“當代資本主義研究”項目的重大前期成果。全書共十五章,分為四編,主要介紹了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人學現(xiàn)象學的歷史建構及其危機,走向總體性歷史科學新視野的哲學思想革命以及新唯物主義哲學在經(jīng)濟學中的演繹與發(fā)展。

書籍目錄

序導論第一編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章  青年馬克思對社會歷史的最初探索:從康德的信徒到青年黑格爾派   第一節(jié)  倫理激情的深情呼喚: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     一、馬克思中學時代的思想來源     二、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的基本面貌     三、正確評價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   第二節(jié)  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與馬克思的世界觀危機     一、德國浪漫派的哲學之維及其對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影響     二、“理想主義”哲學世界觀的文學表達     三、現(xiàn)實的權威與“理想主義”哲學世界觀的危機   第三節(jié)  青年黑格爾派與青年馬克思的自我意識哲學     一、轉向黑格爾哲學:緣起與過程     二、《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青年馬克思自我意識哲學的搖籃     三、“博士論文”:青年馬克思自我意識哲學的哲學史實現(xiàn) 第二章  青年馬克思唯心主義哲學的“世界化”嘗試及其破產   第一節(jié)  《萊茵報》時期青年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發(fā)展     一、告別鮑威爾:實質與過程     二、馬克思的理性主義國家觀與精神自由觀     三、共產主義問題、物質利益難題與馬克思思想的轉變   第二節(jié)  馬克思對歷史唯心主義的最初批判     一、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政治批判     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批判方法     三、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最初批判 第三章  探索人類解放的道路與力量:青年馬克思思想的新飛躍   第一節(jié)  走向法權唯物主義     一、《克羅茨納赫筆記》中的歷史研究與馬克思思想的進一步轉變     二、市民社會與國家     三、《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理論邏輯的再考察   第二節(jié)  走向哲學社會主義     一、青年馬克思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二、轉向社會主義     三、廢除私有制與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第二編  人學現(xiàn)象學的歷史建構及其危機 第四章  經(jīng)濟學研究與人學現(xiàn)象學的初始邏輯   第一節(jié)  走向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     一、黑格爾法哲學中的經(jīng)濟學內容及對馬克思的影響     二、蒲魯東、赫斯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     三、青年恩格斯的早期經(jīng)濟學哲學批判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從政治異化到人學現(xiàn)象學的邏輯遞升     一、經(jīng)濟學初始批判中的哲學失語     二、人學現(xiàn)象學邏輯的激活   第三節(jié)  人學現(xiàn)象學視野中的經(jīng)濟學批判     一、自然唯物主義、社會唯物主義與人本學的唯物主義     二、三種話語與人本學的經(jīng)濟批判     三、異化勞動理論與人學現(xiàn)象學的初始建構 第五章  人學現(xiàn)象學與社會主義理論的邏輯確證 第六章  人學現(xiàn)象學的哲學建構 第七章  現(xiàn)實邏輯與人學現(xiàn)象學的危機第三編  走向總體性歷史科學新視野的哲學思想革命 第八章  實踐:馬克思新唯物主義范式的邏輯起點 第九章  生產: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構架 第十章  “歷史科學”: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初始表述 第十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真正完成第四編  新唯物主義哲學在經(jīng)濟學中的演繹與發(fā)展 第十二章  “倫敦筆記”與新唯物主義哲學的潛在發(fā)展空問 第十三章  《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中的物質生產概念 第十四章  《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中的勞動概念 第十五章  作為一種真實假象的資本生活過程:新唯物主義在《資本論》中的演繹與發(fā)展結束語  新唯物主義在“晚年筆記”中的拓展與升華后記參考文獻附錄一  法權唯物主義與一般唯物主義附錄二  兩條邏輯的相互消長還是共同消解?附錄三  實踐與物質生產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青年馬克思對社會歷史的最初探索:從康德的信徒青年黑格爾派馬克思是在普魯士王國萊茵省的特利爾城接受中學教育和思想啟蒙,開始自己對人生、對社會歷史的最初探索的。在特定的環(huán)境當中,少年馬克思從父輩和師長那里接受了一種洋溢著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氣息的進步世界觀,其哲學基礎是康德一費希特哲學。進人大學之后,青年馬克思開始真實地思考現(xiàn)實問題,現(xiàn)實存在的與應然理想之間的尖銳對立擊潰了青年馬克思原先尊崇的康德一費希特哲學,使他陷入了一場全面的精神危機之中。正是在迷途中尋求精神出路的過程里,青年馬克思逐步意識到?jīng)]有哲學自己無法前行,從而在批判與反思中日益接近自己原先拒斥的黑格爾哲學,并成為其時普魯士激進青年黑格爾派中的一員。轉向黑格爾哲學,是青年馬克思思想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因為正是經(jīng)過對黑格爾哲學的革命化理解,青年馬克思方才真正把握住時代的精神脈搏,使自己有可能走到時代的最前沿,批判地繼承同時代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成果,著手屬于自己的、新的、革命性的理論創(chuàng)造。第一節(jié) 倫理激情的深情呼喚: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1818年5月5日,卡爾·亨利?!ゑR克思誕生在萊茵省特利爾城的一個律師家庭。

編輯推薦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原像》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原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張一兵先生的有一本力作,是繼《回到馬克思》之后的重要著作,值得一讀書,作者采用他一貫的文本解讀方法,閱讀馬克思的經(jīng)典,很多觀點很值得反復閱讀,比如作者指出傳統(tǒng)馬克思的根本問題之一是圣性焦點,卻很有道理,另外作者對于馬克思原著的閱讀十分縝密,需要認真細讀。建議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人應該買下來讀。
  •   書有點臟了。但是不影響整體閱讀。
  •   該書是市面上學習馬哲的不錯的書籍,內容經(jīng)典,適合高校的老師做學問。
  •   寫得好,很滿意
  •   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馬克思哲學的一個新視角,還行!
  •   張一兵教授代表作之一,具有十分濃重的南大哲學特色
  •   很全面,不過跟以前幾本大同小異
  •   書是很不錯的,有助于我們詳盡了解馬克思哲學思想的來源和形成,而且書后的幾個附錄,讓我感覺到一本好書是怎樣煉成的
  •   重讀馬克思,就有重讀馬克思的意義!
  •   老師推薦購買,讀了一下,再結合原著,對真正的理解馬哲很有幫助,蠻好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