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鄒志方 頁數(shù):403 字數(shù):4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有人將文化比作一條來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來的河,這是說文化的傳統(tǒng),通過縱向傳承和橫向傳遞,生生不息地影響和引領著人們的生存與發(fā)展;有人說文化是人類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載體、方式和方法,這是將文化作為人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的整體。我們說,文化為群體生活提供規(guī)范、方式與環(huán)境,文化通過傳承為社會進步發(fā)揮基礎作用,文化會促進或制約經(jīng)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文化的力量,已經(jīng)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人類文化演化的進程中,各種文化都在其內(nèi)部生成眾多的元素、層次與類型,由此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來源于其內(nèi)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國文化的歷久彌新,取決于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nèi)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解構、融合而產(chǎn)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中國土地廣袤、疆域遼闊,不同區(qū)域間因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建構了不同的區(qū)域文化。區(qū)域文化如同百川歸海,共同匯聚成中國文化的大傳統(tǒng),這種大傳統(tǒng)如同春風化雨,滲透于各種區(qū)域文化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區(qū)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國文化的共同價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獨特個性支撐著、引領著本地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
內(nèi)容概要
筆者曾有寫一本《陸游傳》的打算,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篇。并且設想,要忠實地記錄陸游一生,對他的生平必須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考察,生平中某些節(jié)點應有所梳理,某些似是而非的材料應有所辨正,某些鮮為人知的隱情應有所披露,而這些,必須從有關史書和陸游所存詩文中尋找依據(jù),絕對不能臆斷和傳訛,諸如以陸游為名的某些戲?。喊才抨懱葡鄷驁@,是在出官以后;陸唐愛情悲劇,是因為陸母修改書信。這對于人們認識陸游,容易引起誤解,但這畢竟是文學創(chuàng)作,要是撰寫研究性的專著,則應有所考慮了。本著這樣的思想,筆者對陸游的有關生平和節(jié)點,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限于時間,《陸游與行在臨安》一文尚未完稿,只能付之闕如了。 需要說明的是,白璧微瑕是學術研究常有的事。上述文章中有些地方涉及到前輩學者的個別失誤,這不是筆者有意為難,而是本著學術求實的原則,作為探討而已。筆者是在這幾位前輩學者的學術指引下一步步接近陸游的,他們的道德文章、學術風范,一直是筆者所尊奉和敬仰的,如有不恭,敬請前輩學者及其弟子見諒。
作者簡介
鄒志方,生于l939年,浙江省紹興市人。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教學之余,從事中罔古代文學和紹必地方史研究。出版過《稽山鏡水詩選》、《浙東唐詩之路》、《楊維楨詩集點校》、《會稽掇英總集點校》、《陸游詩詞淺釋》、《陸
書籍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杭州(臨安)為例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代序)序言第一章 陸游家世 第一節(jié) 世系所承 第二節(jié) 名字、卒年考 第三節(jié) 家譜考索 第四節(jié) 曾孫陸秀夫第二章 陸游住所 第一節(jié) 城區(qū)舊居 第二節(jié) 云門精舍 第三節(jié) 梅山寓所 第四節(jié) 三山別業(yè) 第五節(jié) 石帆別業(yè)第三章 陸游宦游 第一節(jié) 初仕瑞安 第二節(jié) 再仕寧德、福州 第三節(jié) 召至行在 第四節(jié) 通判鎮(zhèn)江、隆興 第五節(jié) 人蜀八年 第六節(jié) 提舉建安、撫州 第七節(jié) 起知嚴州 第八節(jié) 再召至行在 第九節(jié) 三召至行在第四章 陸游家居 第一節(jié) 鏡湖情緣 第二節(jié) 酒仙形象 第三節(jié) 陸游詩地名釋疑 第五章 陸游愛國思想 第一節(jié) 恢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 第二節(jié) 一心報國,景慕前賢 第三節(jié) 反對投降,痛斥權奸 第四節(jié) 關心社會,同情人民 第五節(jié) 熱愛家鄉(xiāng),鐘情山水第六章 陸游別號堂名第七章 楊氏發(fā)隱第八章 曾幾契誼附錄 陸游年譜后記編后語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陸游家世第二節(jié) 名字、卒年考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卷乙載:“陸游,字務觀,山陰人……蓋母氏夢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為字,而字其名?;蛟?,公慕少游者也?!边@則記載提出陸游名字來歷之二說,不少專家在有關傳記或傳論中或從前一說,或從后一說。其實兩說均難置信。秦觀生于仁宗皇裙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陸游父親陸宰生于哲宗元{;占三年(1088),死于高宗紹興十八年(1 148)。陸宰小秦觀四十歲。秦觀死時,陸宰不足十三歲。秦觀到越州是神宗元豐二年(1079),其時陸宰尚未出生。陸游母親的年齡估計與陸宰相去無幾,跟秦觀不可能有什么交往?!皦羯儆味?,純屬想象之詞。前一說不能成立。所謂“公慕少游”,主要根據(jù)陸游八十二歲寫的《題陳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詩。詩日:“晚生常恨不從公,忽拜英姿繪畫中。妄欲步趨端有意一我名公字正相同?!雹僭撛娭皇潜磉_詩人對秦觀的敬仰之情而已?!罢嗤比?,恰恰透露出陸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后一說也不能成立。那么,陸游的名字從何而來呢?清人查慎行《得樹樓雜鈔》所記較為可信:“陸放翁名游,字務觀,其義出于《列子·仲尼篇》‘務外游不知務內(nèi)觀。外游者求備于物,內(nèi)觀者取足于身。”’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歲左右定字。士大夫家庭往往強調(diào)名和字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詞語,取名定字。取名之時,實際上是定了字的。因此,名游,字務觀,跟秦觀的名觀,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至多也只能說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話。跟“夢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無涉。
編輯推薦
《陸游研究》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