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土中國

出版時間:2008年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費孝通  頁數:12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本小冊子的寫作經過,在《后記》里已經交代清楚。這里收集的是我在40年代后期,根據作者在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所講“鄉(xiāng)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應當時《世紀評論》之約,而寫成分期連載的14篇文章。

作者簡介

  費孝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生于江蘇吳江。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費孝通社會學文集》、《鄉(xiāng)土中國》等。

書籍目錄

鄉(xiāng)土本色 文字下鄉(xiāng) 再論文字下鄉(xiāng) 差序格局 系維著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別 禮治秩序 無訟 無為政治 長老統(tǒng)治 血緣和地緣 名實的分離 從欲望到需要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鄉(xiāng)土本色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我說中國社會的基層是鄉(xiāng)土性的,那是因為我考慮到從這基層上曾長出一層比較上和鄉(xiāng)土基層不完全相同的社會,而且在近百年來更在東西方接觸邊緣上發(fā)生了一種很特殊的社會。這些社會的特性我們暫時不提,將來再說。我們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稱為土頭土腦的鄉(xiāng)下人。他們才是中國社會的基層?!? 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士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卻用得很好。“土”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在我們這片遠東大陸上,可能在很古的時候住過些還不知道種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樣,對于我們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興趣罷了。以現在的情形來說,這片大陸上最大多數的人是拖泥帶水下田村生活的了。我們不妨縮小一些范圍來看,三條大河的流域已經全是農業(yè)區(qū)。而且,據說凡是從這個農業(yè)老家里遷移到四圍邊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實地守著這直接向土里去討生活的傳統(tǒng)。最近我遇著一位到內蒙旅行回來的美國朋友,他很奇怪的問我:你們中原去的人,到了這最適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舊鋤地播種,一家家劃著小小的一方地,種植起來;真象是向土里一鉆,看不到其他利用這片地的方法了。我記得我的老師史祿國先生也告訴過我,遠在西伯利亞,中國人住下了,不管天氣如何,還是要下些種子,試試看能不能種地。這樣說來,我們的民族確是和泥土分不開的了。從土里長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 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城里人可以用土氣來藐視鄉(xiāng)下人,但是鄉(xiāng)下,“土”是他們的命根。在數量上占著最高地位的神,無疑的是“土地”。“土地”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對,管著鄉(xiāng)間一切的閑事。他們象征著可貴的泥土。我初次出國時,我的奶媽偷偷的把一包用紅紙裹著的東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來,她又避了人和我說,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時,可以把紅紙包裹的東西煮一點湯吃。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難忘》的電影里看到了東歐農業(yè)國家的波蘭也有著類似的風俗,使我更領略了“土”在我們這種文化里所占和所應當占的地位了?!? 農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飄忽無定。做工業(yè)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侍候莊稼的老農也因之象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   直接靠農業(yè)來謀生的人是粘著在土地上的。我遇見過一住在張北一帶研究語言的朋友。我問他說在這一帶的語言中有沒有受蒙古話的影響。他搖了搖頭,不但語言上看不出什么影響,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著說:“村子里幾百年來老是這幾個姓,我從墓碑上去重構每家的家譜,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現在還是那些人。鄉(xiāng)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著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變動。”這結論自然應當加以條件的,但是大體上說,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性之一。我們很可以相信,以農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態(tài),遷移是變態(tài)。大旱大水,連年兵亂,可以使一部分農民拋井離鄉(xiāng);即使象抗戰(zhàn)這樣大事件所引起基層人口的流動,我相信還是微乎其微的。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鄉(xiāng)土中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1條)

 
 

  •   這邊書最早出版是在1947年,離今天有61年了。六十多年過去了,很高興能看到這本漂亮的名著再版,滿足了我們學人的愿望。這本書是社會學的名著,很早就已拜讀,但我對該著作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這不在于社會學中斷,社會學著作受到冷落。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后,思想的解放,對許多學術問題的重新思考。費孝通是社會學家,沒有趕上參加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史論戰(zhàn),但他的這本書卻對那次論戰(zhàn)中最重要的問題,即中國社會的國情和民風作了學術上的解答。該書提出,“禮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的概念,這是以民間傳統(tǒng)習俗為基礎,進行社會管理,并提升為一系列制度的社會管理模式。它作為治國理政的藍圖,為歷代圣賢所推崇。以禮治秩序來概括鄉(xiāng)土中國,是認識前現代中國社會的國情,切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質的重要思路。當前中國在社會轉型中,屢屢出現的權力壟斷,宗族干擾,家族管理的弊病,以及固步自封的心態(tài),無一不與鄉(xiāng)土社會有關。該書是前現代中國的國情咨詢報告,歷經61年的風雨,仍以強烈的現實性再次引起人們的思索。2008年,參加北京亞歐峰會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特意抽出時間,在使館人員安排和陪同下,與我過作家李洱見面。在一個多小時的交流中,“她想通過我們了解,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的農村哪方面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作家李洱告訴默克爾,“很難想象,中國的農民坐在田間地頭的時候,他們會談到中美關系、海峽兩岸關系、中東戰(zhàn)爭,很多農民喜歡這些問題。他們端著碗蹲在屋前,或者一邊喂豬一邊談論這些問題。甚至有時候他們打打手機,交流一下中程導彈試射誰厲害的問題。他們現在就像老一輩人喜歡談三國,談曹操談劉備一樣,談小布什、薩達姆、陳水扁。農民的生活一方面很現代,另一方面還比較原始。他們用現代化的播種機和收割機,也用西漢時期的農具。他們”平時也看美國好萊塢電影。中國鄉(xiāng)村是后現代、現代和前現代的混合。鄉(xiāng)村也是中國現實的縮影。”這位因為《石榴樹上結櫻桃》在德國名聲鵲起的中國農民作家告訴默克爾,“很多中國農民對西方的了解,可能要大于西方知識分子對中國的了解”?!拔鞣街R界應該更多的了解中國”默克爾點頭說。在這三十年,中國的鄉(xiāng)村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我們知識屆和文學屆還是停留在我們印象和符號化的鄉(xiāng)土中國中。近一百年來,中國鄉(xiāng)村可以用“苦難”兩個字來形容??墒钱斚履?,盡管“三農”問題很早就提出來,費孝通的后人們也提出了很多問題,可是真正的鄉(xiāng)村變得不一樣了嗎?鄉(xiāng)土中國,不僅我們關注,默克爾關注,全世界都在關注。在這本書出版之際,祝愿中國盡快是個不一樣的鄉(xiāng)土中國。
  •   鄉(xiāng)土的,才是中國的
    評《鄉(xiāng)土中國》

    目前中國有八億農民,農民的穩(wěn)定對于中國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意義。早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推薦我看《鄉(xiāng)土中國》,說那是一本中國社會學的重要著作,說要了解中國農村的社會結構,可以從《鄉(xiāng)土中國》中得到很多的幫助。這本薄薄的冊子里,卻充滿了費先生對中國農村的現實調查和精辟見解,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經常想到千里之外我的家鄉(xiāng),戴云山下的一個小農村,自小在農村長大,知道長大以后外出求學和工作,我有在農村10多年的親身經歷,帶著費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對中國農村的各種社會現象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了。因為建國初期的城鄉(xiāng)分別,造成了城市和農村的隔離,即使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人口流動,對于中國的鄉(xiāng)村和鄉(xiāng)村人民,至今城里人還是對于“鄉(xiāng)下人”有很多誤解,讓跟多的人了解中國農村和農民,還是十分有必要。

    要認識農村,應該從認識城鄉(xiāng)差距開始。農村的每一戶人家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體,他們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得生存的各種物品。而城市更多是依靠社會分工和專業(yè)化生產進行,每個人從事社會化生產中的其中一個流程、步驟甚至一個細節(jié)的工作,消費的是眾人共同生產出來的產品和服務。這個最主要的差別,就可以解釋城鄉(xiāng)的很多差距:農村人之間的交流不是很多,他們沒必要去認識很多的文字,而他們的文化傳承更多是依靠口耳相傳,以及上一輩人對下一輩人的言傳身教。城里人相互依靠,并且在整個生產流程中保持密切聯系,分工和協作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文明的傳承更多依靠文字和各種媒介。

    如果認識了這種差距,克服了城里人對“鄉(xiāng)下人”的一些誤解,我們就可以更容易看懂費先生對于中國農村社會的鄉(xiāng)土特色的描寫了,從農村社會的維護、自然道德與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等各方面,費先生都給我們一些很好的分析,這些分析直到現在也沒有過時,將來也不會落伍。因為農民的鄉(xiāng)土特色,在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變遷中,基本上沒有受到很大的沖擊。只是在城市中,因為農民工的進入,因為更多農民子弟大學生畢業(yè)成為城里人(更城市一點的說法是“干部”),城里人的構成更加復雜,更需要重新對城里人進行特性分析了:目前中國的城市里,遺留下來的老城居民已經只是城里人的很少部分了;大部分城里人都有著鄉(xiāng)土的根,而帶著鄉(xiāng)土特色到城市里參加社會分工大生產,分析他們的特性更加必要。

    書評感覺還是有些跑題,但卻是在費先生的提示下,對鄉(xiāng)土中國的延伸思考。
    2011-11-26
  •   經典中的經典,對中國社會分析的鞭辟入里,之前買的合集中已經收納了鄉(xiāng)土中國部分的論文,這本是薄薄的一個小冊子,字體相對而言比較大,單單就是鄉(xiāng)土中國部分的主要文章,內容很不錯的!也不是那么理論,讀起來很輕松,但是又很透徹。
  •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實地調查和考察總結中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各種模式,寫下了諸多不朽篇章。本書推出的是學界共認的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代表作《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鄉(xiāng)土重建》和《皇權與神權》四篇著作,可供社會學工作或教學、研究者參考。
    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給我們打開了認識中國農村的一扇大門。有人也許以為這本書寫的早了,對于現在的情況很不實用,我覺得倒不是。這本書的理論價值到現在還閃爍著光輝。至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讀過那本社會學的著作在理論和語言上勝過這本薄薄的小書。
  •   鄉(xiāng)土中國是費孝通先生在大學教“鄉(xiāng)村社會學”一課的講課內容中整理出的一本書,正因為是給學生講課用的,所以內容樸實,平易,易懂。他還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有形的事物去代表,比如說差序格局,等等。這本書值得一看。
  •   這是費孝通寫得一本關于鄉(xiāng)村社會學的理論讀本,但是作者寫得形象生動,非常好看,里面涉及很多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特點,如土氣、靜態(tài)、自私、人情等等,可以是大家很好滴了解中國鄉(xiāng)土文化的本質,希望大家多看看
  •   一部小書,是費孝通先生當年在西南聯大講課的講稿所整理。內容放到今天,對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鄉(xiāng)村的過往和文化積淀,也是很有裨益的。
  •   能以傳統(tǒng)為驕傲的人,對于民族往往有溫情,這是我深深贊賞的。但是,研究社會變遷,是一門深奧的社會科學,是不能靠引經據典和 歷史名人來說明問題的,個人喜好更不能作為取向。正如《鄉(xiāng)土中國》的研究方法一樣,作者本人的社會學積淀和他常年的“田野工作”,得出的結論,才能如此堅實。有文化、有思想,是要在堅實的研究基礎上的,除此,我想大家寫些文章,還好,空論國家社會,害處多余利處。
  •   很喜歡那個年代的人搞學術,讀后讓人受益匪淺,對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也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雖然是一本小冊子,但現今怕是無人寫的出了。就如費老所說的,我們需要一些人類學的研究。
  •   很久以前,曾在一本書中讀到過,對中國人的情感表達和行為選擇作了一個比喻——發(fā)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情,就象一粒石子投進平靜的水面,越近中心,波瀾越大,反應越強,由近及遠,逐次減弱。形容之精準,比喻之巧妙,讓我嘆為觀止,以為至論。但當我近來讀完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以后才知道,這樣的比喻應該是費老先生的首創(chuàng)。

    這樣的比喻出自該書《差序格局》一文,他在文中說“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系”、“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的同心圓波紋的性質”。事實上,現實的中國社會確實如此。

    中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血緣、姻親、地域等社會關系的親疏遠近來決定自己對事件的情感反應,來決定自己對事件的行為選擇的。都知道殺人應該償命,但如果殺人的是自己的兒子或者父親,中國人非但不會舉報,可能還會主動幫助其隱匿,因為在這里,我與殺人的人關系親近,而被殺的人卻不知道是何許人也,這便是中國人的邏輯。

    中國人判斷親疏遠近時,第一重要的原則是血緣關系。即是由生育形成的天然紐帶,父母與子女是最為親近、最為牢不可破的關系。不論什么時候,發(fā)生在父母身上的事情都能在子女心里產生最為強烈的反應,找到印記,所謂母子連心大概就是這個道理。隨著這種血緣關系的漸次變淡,關系也會相應疏遠,親兄弟與表兄弟、與遠房表兄弟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同日同語的,彼此之間的生活軌跡的交集以及采取的行為策略也絕不相同。

    中國人判斷親疏遠近時,第二重要的原則是姻親關系。本是陌不相識的兩個人,一但結成婚姻,就不單單是兩個人一起生活的事,而是將兩個家族拉在一起,在某種程度上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然后再由生育子女進一步鞏固。當然,但在傳統(tǒng)男權社會,這種關系要弱于宗族關系,代表叔伯關系“堂”兄妹關系要高于代表姑姨關系的“表”兄妹。

    中國人判斷親疏遠近時,第三重要的原則是地域關系。中國人骨子里有一種固執(zhí)——安土重遷,對自己的故鄉(xiāng)有一種深深的眷戀,因著這種眷戀,再加上共同的方言,共同的生活習慣,就對這片土地的人也有一種親近之感,甚至會培養(yǎng)出共同的情感訴求——歸屬感。幾乎在所有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會有同鄉(xiāng)會——在一個鄉(xiāng)里,會是同村的人;在一個縣里,會是同鄉(xiāng)的人;在一個省里,會是同縣的人……隨著地域的不斷擴大,這個同鄉(xiāng)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中國是熟人社會,熟人多了就好辦事。而這個熟人又是一個相比較的結果,也就是說,中國人社會關系的親疏遠近是相對的,是相互比較的結果,而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比如,與親兄弟比,堂兄弟就遠一些,但堂兄弟又會比姑表兄弟近一些,而在遇到具體事情的時候,又會因為彼此之間來往頻繁程度的不同而有所調整。親兄弟會打架,但如果兄弟與外人打架,那就得幫自己弟弟,如果自己的兩個兄弟之間打架,那與哪個人關系更好就幫哪個。這就是中國人情感推理,以自我為中心,先近后遠。當然,很多時候,中國人并不遵從法律或者公理,而只認可情感,而且是這種相對的情感??赡苓@也是中國人缺乏絕對精神的原因之一吧。

    費孝通先生的這本書雖薄,內容卻豐富,無疑是一本杰作。他把中國社會的情態(tài)分析得非常清晰、透徹,寫出了每個人都有所覺察卻并不理解的問題。雖然距離他寫這本書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中國社會也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些根本性的東西還沒有變,或者說變化不大。所以,這本書對于幫助我們理解我們自己,理解周邊的人,理解我們這個社會,都是大有益處,確實值得一讀。
  •   這里講的鄉(xiāng)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tǒng)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闱宄宜^鄉(xiāng)土社會這個概念,就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具體的中國社會。
  •   此書買來已久。斷斷續(xù)續(xù)地讀了很久,才于日前讀完。再翻閱時,才發(fā)現上面黑、藍、紅、鉛,四種筆跡,在書上做的筆記,到處都是。
    我覺得此書是需要邊讀邊思考的書。
    至少作為一個從鄉(xiāng)村走出來的青年,它讓我認識到了很多鄉(xiāng)村沉淀的東西,明白了很多在村莊司空見慣的事情的原因。原來覺得許多東西都是毫無來由的,然而,畢竟有個深厚的無形的東西在我們心靈深處起著作用,比如說:禮、傳統(tǒng)等。書中所寫,鄉(xiāng)土社會是“長老權力”,通過教化來保持鄉(xiāng)土社會的穩(wěn)定。正是歷久的教化,形成了一個村莊的集體無意識。
    閱讀此書真是個受益匪淺的過程。
    建議對農村問題感興趣的同學,或者出身鄉(xiāng)土的同學,讀一讀。
  •   鄉(xiāng)土中國—人民文庫叢書,紙質好,版面設計也清爽,內容保留了原汁原味!
  •   鄉(xiāng)土中國是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透過本書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世紀中期中國的情況。費孝通先生精當的分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廣闊的思考空間!
  •   鄉(xiāng)土中國—人民文庫叢書這本書不錯哦,老師推薦看的,雖然有點薄
  •   薄薄的一本小冊子,道出的中國幾千年的鄉(xiāng)土文明,深深地引起了我思想上的共鳴,費先生不愧為大師級人物~~
  •   好書,對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認識非一般人可比。學社會學的,或對社會學有興趣的都推薦讀下!
  •   費孝通先生在世紀之初曾有懷舊的情緒,并且晚年在重讀梁漱溟、梁啟超等前人的著述時,發(fā)覺了中國本土文化對于中國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費先生一懷舊二重讀反映了出了我們時代的很多問題,特別是學術方面的問題。懷舊,說明我們現在的學術研究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形成的慣習已經遠離了上個世紀初的精神。費先生感嘆,今學人的心性、興趣甚至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發(fā)現自己的經世之才,做學問也不是為了能夠為經世之用,他們大多陷入了物質的意義,把做學問僅僅當作一種獲得物質的手段。這是中國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資本主義精神在中國不斷成長對中國學術的重要影響。重讀的發(fā)現,表明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中國學者的思維大多遵循了外國理論,把中國經驗作為外國理論的一種注腳,在尋找外國理論的注腳中對中國的發(fā)展指指點點,以老虎的面孔出現,而對中國的問題的解決卻難以起到作用。這一部分人實在是沒有搞清楚理論與環(huán)境的關系。
  •   從鄉(xiāng)村到城市 鄉(xiāng)土本色沒有變 鄉(xiāng)土的中國!
  •   鄉(xiāng)土中國是社會學的經典著作。有助于了解中國和中國人傳統(tǒng)的特點。文字通俗易懂,概括全面。
  •   費孝通,中國著名社會學家,鄉(xiāng)土中國很贊
  •   費先生的理論功底很深,用詞恰到好處!《鄉(xiāng)土中國》是一部民族社會學愛好者必讀的著作。
  •   費孝通先生不愧是一代社會學大家。
    他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釋了中國特有的鄉(xiāng)土社會的特點以及傳統(tǒng)觀念,很簡潔,很有趣,對我認識許多社會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   鄉(xiāng)土中國··顧名思義,本書全書從不同角度向我們解讀,為什么中國是鄉(xiāng)土的。而在這片鄉(xiāng)土的土地上,社會呈現出一種什么樣的姿態(tài),有著怎么樣的特性··以及為什么中國會呈現出這樣的鄉(xiāng)土氣息

    薄薄的一本書,讀來卻學到很多東西。。雖然是很多年前寫的,但是知識是沒有過時的,現在讀來依然能讓你更深刻的了解我們所在的這個社會。。。
  •   無論你學習的是什么專業(yè),也無論你從事的是什么職業(yè),這本寫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典都是我們應該好好的拜讀的。
  •   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開山鼻祖費孝通先生的著作。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地展現了中國鄉(xiāng)村的獨特形態(tài)及現今發(fā)展的一些問題。雖是人類學的著作,但對社會學及其他學科也大有啟發(fā)。
  •   費孝通先生的這本《鄉(xiāng)土中國》絕對是不容錯過的解讀中國風情的經典作品。
  •   人民出版社這本鄉(xiāng)土中國,印刷質量很好,字很大,看著很舒服!
  •   雖然寫的是民國時期的鄉(xiāng)村,但其中很多狀況放在當下依然適用,一方面感嘆作者的洞察力,一方面也說明了當下中國農村發(fā)展的緩慢
  •   費老年輕時的佳作,品讀中可以體會出一位真正的學者是如何解釋我們身處其中卻又為之迷茫的社會;中國上個世紀少有的社會學佳作,一部深入解讀中國社會結構和人情網絡肌理的撰著。
  •   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給我們打開了認識中國農村的一扇大門。有人也許以為這本書寫的早了,對于現在的情況很不實用,我覺得倒不是。這本書的理論價值到現在還閃爍著光輝。
  •   初讀《鄉(xiāng)土中國》,找到了家的感覺,特別是書中剛開頭那一部分,跟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家鄉(xiāng)一樣。費孝通先生描述了鄉(xiāng)土社會里人們的面子、宗族、家族等等,給我們很大的感觸,使我認識到了中國社會那些根深蒂固的東西。對現在中國社會的變革仍然有巨大的借鑒意義,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要想在中國實現現代化實現公民社會,必須要看清中國社會的根本性,這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   大學的推薦書目,畢業(yè)后才看,發(fā)現真是悔,應該早看的,鄉(xiāng)村社會學,對今天的社會仍有影響
  •   這本書之前有電子版的,但是因為要寫論文所以還是買一本實體的書了。費孝通先生的學術成就自不必說,這本書的包裝雖然看起來有些過分嚴肅(其實書里面看起來也很嚴肅),但內容是很有趣的。從鄉(xiāng)土小事到習俗觀念,真的不枯燥。不過當然啦,雖然想到了這本書內容精煉,但真心很薄啊!
  •   上大學時就聽老師介紹說要想了解中國就要了解農村,要想了解農村就不得不看鄉(xiāng)土中國,一直想看的書,終于到手了,希望有時間好好消化
  •   費老的《江村經濟》《鄉(xiāng)土中國》二十多前讀書時就想讀,可希一直沒找到。
  •   讀起來很有鄉(xiāng)土氣息,能很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對鄉(xiāng)土中國深深的情感
  •   內容富含著濃郁的鄉(xiāng)土的氣息,著重對鄉(xiāng)土的描述,很是感受中國鄉(xiāng)土的淳樸
  •   這本書算是民族學的必讀書目了,很久以前就看過,書的內容真是很好,這次買來收藏,感覺還可以。不過感覺可以把書做小一點。因為鄉(xiāng)土中國內容實在是少,書很薄,太大了感覺沒有厚重感
  •   費老的經典之作,寫的很實用,很貼近鄉(xiāng)土現實。
  •   學農業(yè),學社會學,讀懂中國社會的入門必讀
  •   字字真切,從鄉(xiāng)土文化讀懂中國~~
  •   鄉(xiāng)土中國這本書早就想買了!終于如愿!
  •   鄉(xiāng)土中國,了解中國的第一步。
  •   鄉(xiāng)土中國,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鄉(xiāng)土文化對法治的影響,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   認識中國,首先得認識中國的(鄉(xiāng)土)農村。
  •   對于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分析入木三分,絲絲入扣,雖然語言有點晦澀,但是依然是經典!
  •   非常棒的書,幾乎是一口氣看完的,推薦大家都看看。深入骨髓的中國人性格,深入血液的鄉(xiāng)土氣息,鄉(xiāng)土中國!不錯。
  •   講述的是中國的鄉(xiāng)土人情,知道一讀。
  •   鄉(xiāng)土中國是經典的書目!學生必看??!費孝通也是這方面的大腕!觀點很有道理
  •   想了解中國社會,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值得一看
  •   中國鄉(xiāng)土人情的根源,費孝通以獨特的視角,來解釋中國人的性格。好書
  •   我把中國人分為兩種人,讀過鄉(xiāng)土中國的和沒有讀過鄉(xiāng)土中國的
  •   我想,再沒有一個文化人,能對中國做出如此言簡意賅的概括——鄉(xiāng)土,中國。因為鄉(xiāng)土,所以樸實;因為鄉(xiāng)土,所以戀家;也因為鄉(xiāng)土,所以固執(zhí),因為鄉(xiāng)土,所以落后。費孝通筆下的鄉(xiāng)土中國,或許并不僅僅是中國農業(yè)的縮影,更是整個中國氣質的描摹。
  •   很好的介紹了中國的鄉(xiāng)土文化。
  •   熟悉中國鄉(xiāng)土文化必需,老師推薦
  •   看成績就好,1947年發(fā)表,…………《鄉(xiāng)土中國》2008年第一版2012年第四次印刷。
  •   鄉(xiāng)土的中國,讀起來挺有意思。書的質量好,字體適中,看起來一點也不費神,很喜歡
  •   中國的鄉(xiāng)土文化,很美
  •   鄉(xiāng)土中國 必讀之書
  •   費先生之力作 今日才有幸拜讀 有感而發(fā) 書中描繪的事實恰是最真實的中國
    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社會圈子在某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也許在遞減 但是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邊遠地區(qū)
    傳統(tǒng)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 歷史是一張撕不開的網
  •   買書要看出版社,鄉(xiāng)土中國有很多版本,但是人民出版社的性價比要高一點
  •   費先生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學者,讀他的文字不僅僅讀到知識,也讀到精神和品質。一部小書,展示了中國鄉(xiāng)土的風貌
  •   沒有那本書可以比《鄉(xiāng)土中國》更好的反映中國的鄉(xiāng)土文化了
  •   不僅是民國時代的中國農村生活實錄,而且字里行間恍惚看見今天的鄉(xiāng)土中國,讓人感慨,費先生年輕時候還是很優(yōu)秀的學者……
  •   費老的《鄉(xiāng)土中國》對中國的鄉(xiāng)土社會分析的很透徹,讓我們對農村有了新的認識,對城市人眼中看不懂的農村問題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同時在農村與城市的對比中也讓我們更加了解了城市居民的性格!是了解中國國民性的經典讀本!
  •   費孝通深入中國文化內部探討鄉(xiāng)土中國如何面對現代化沖擊的問題,很深刻,值得細讀。但是不建議買這個版,畢竟價格還是有點高的,有便宜的北大出版的也不錯。
  •   這本書對我的啟發(fā)挺大,感受到了中國鄉(xiāng)土的根源
  •   書的質量很好!貨到的時間也很快!而且鄉(xiāng)土中國一直是我很期待的一本書。
  •   城市與鄉(xiāng)村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只因為環(huán)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沒有必要去歧視或者鄙視別人的生活,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這就是從這本書里體味的道理,受益匪淺~
  •   薄薄的一本小冊子足見大家風范。語言簡潔明快,深入淺出,深刻透視了中國社會的問題,直至今日同樣有效。都快一百年了還廣泛流行,還猶豫什么,趕緊買回去努力讀吧!
  •   作為社會學的入門,這本書深入淺出,講的詳細透徹,好書!
  •   費先生的這本書應該說是非常經典的社會學著作,熟人社會和差序格局都是影響力非常大的概念。并且書中所提到的文化下鄉(xiāng),對農村現實的考慮,對學院派不顧實際的小小批評其實對我們現實的社會問題,社會改革都有一定的幫助。書不是很厚,相對于現在的學術著作來看,還是很薄的,但是問題大都已經提出了。在七十年前的時候和現在社會已經有很大不同,但是沿用先生的治學方法再來看我們的社會,再來研究我們的農村是很有意義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并且《生育制度》《江村經濟》也是費先生另兩本經典著作,值得一讀。
  •   排版不錯,字體較大,內容短小精悍,正如本書的論題一般,平淡中蘊含雋永,似挖掘不盡的一撮鄉(xiāng)土。
  •   費先生的經典小冊子,經典的書,經典的內容,除了經典,還是經典
  •   很小的小冊子 內容簡單 哈哈
  •   費大師的思想功底自不必多夸,本書雖然成于20世紀40年代,但其思想之深遂已成經典,極力推薦的好書,研究中國基層文化的經典著作
  •   很不錯的一本書,描述了上世紀五六十甚至七十年代的中國農村社會面貌,很值得閱讀
  •   費孝通是社會學的老前輩,寫的書都很不樸實又不失道理,值得珍藏
  •   是學社會學的很好的讀物。
  •   這本書是學社會科學的同學都應該看的書,是費孝通老師的代表作,無論是法學還是社會學的同學都應該很有啟示
  •   是一本好書,是一本社會學的經典著作,不愧為社會學大師的手筆!
  •   了解中國鄉(xiāng)村的必備書籍。贊一個
  •   不算厚的一本書映射出一個特定時代下的中國的縮影,從多個角度闡述了中國與外國、城市與鄉(xiāng)村的人文等方面差異,舉例易懂,值得一讀。
  •   有利于了解當下中國鄉(xiāng)村
  •   可以看清中國的鄉(xiāng)村狀況
  •   一直以為這是一本艱澀的理論書,誰知薄薄一本收,十多篇自成一體的小文章,讓人對中國的傳統(tǒng)又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認識,非常喜歡,一讀再讀
  •   書中充滿著鄉(xiāng)土的氣息,在讀的過程中,詞句間很是濃郁
  •   鄉(xiāng)土之情是中國人幾千年的牽掛??扇漳亨l(xiāng)關,誰知鄉(xiāng)土的意義呢
  •   鄉(xiāng)土情結。
  •   鄉(xiāng)土。。。
  •   深刻了解了鄉(xiāng)土的所特有的文化底蘊
  •   很通俗的解釋了什么是鄉(xiāng)土情結 為什么農民離不開土地
  •   文字有些難懂,但是對鄉(xiāng)土社會現象分析準確深刻,看完還是收獲頗多
  •   小冊子非常薄,不過語言深入淺出,思考深刻,對一些問題提出了本質性的思考與建議,非常值得一讀。
  •   盡管只是一本小冊子,但是了解國人的一個窗口,現在這樣的書真的不多見。
  •   小冊子,但能感受到大學者觀點的新穎,發(fā)人未發(fā)之覆,就是是研究方法的體現。
  •   此書是一本小冊子,比想象中的薄。外層還包括有塑料包裝,新的,感覺不錯!
  •   老費的經典 很薄的小冊子 但是讓人受益匪淺 值得推薦
  •   書本質量很好,小冊子,大智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