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治立“法”

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秀華,程瑞山 著  頁數:296  

內容概要

  《為政治立“法”: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研究》的研究,主要包括五個部分十一大問題:  其一,導論部分,主要涉及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論題的形成、意義及方法等前提性問題?! ∑涠?,“價值”部分,包括毛澤東關于政治的理想追求和現實正當性兩大問題?! ∑淙爸贫取辈糠?,包括毛澤東關于政治的制度準則及制度設置方面要處理的四大問題:集體與個人;功利與道義;沖突與和諧;德治與法治?! ∑渌模爸黧w”部分,包括革命者(公民)的政治道德與政治家的職業(yè)倫理兩大問題?! ∑湮?,結論部分,在分析總結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精神特質的基礎上,研究其歷史定位及繼承價值。它包括邏輯分析與現實總結兩個方面的問題?! ≡诜椒ǚ矫?,鑒于毛澤東這一重要人物的特殊歷史地位,為盡可能擺脫歷史記憶和心理情緒等方面的主觀干擾,還思想于歷史,顯價值于當代,《為政治立“法”: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研究》在研究中設置了這樣三個宏大的考察視角,即傳統(tǒng)與現代、中與西,革命與建設,以馬克思主義方法為指導,綜合應用概念分析、顯性分析與隱性分析相結合等多種具體方法,對其進行廣泛的比較性研究。

作者簡介

  王秀華,(1967- ),女,現任河北省委黨校哲學社會學教研部教授、副主任,2006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哲學、倫理學。近年來,圍繞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在《現代哲學》、《倫理學研究》、《社會科學報》、《河北日報》等多家報刊發(fā)表有學術影響的論文20余篇。2006年獲河北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入選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層次。

書籍目錄

導論:倫理之于政治一、“政治倫理”及“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二、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的形成三、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與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的走向第一章 平等的正義:政治倫理的理想之維一、毛澤東的價值變革與理想追求二、毛澤東的平等正義與中國傳統(tǒng)的均平正義三、毛澤東的平等正義與資產階級的公平正義第二章 為人民服務:政治倫理的現實尺度一、正當性與政治二、為人民服務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正當性三、從奴隸到主人:毛澤東的人民概念及其倫理性變革第三章 集體與個人的辯證:政治制度中的倫理準則(一)一、政治生活中的“集體”與“個人”二、毛澤東集體主義的思想內涵三、毛澤東反對個人主義的特殊內涵第四章 道義與功利的統(tǒng)一:政治制度中的倫理準則(二)一、毛澤東對傳統(tǒng)義利觀的重新思考二、毛澤東義利觀的實質三、功利與道義的統(tǒng)一與偏離第五章 沖突與和諧的變奏:政治制度中的倫理準則(三)一、毛澤東的沖突論二、毛澤東的和諧觀三、沖突,還是和諧?第六章 德治與法治的權量:政治中的制度設置一、毛澤東對道德與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定位二、毛澤東對人性的看法三、毛澤東新德治對中國傳統(tǒng)德治思想的繼承與超越第七章 美德與人格的設計:革命者的公民道德一、主體覺醒與身份轉換二、革命人格設計三、革命美德典范第八章 意圖與責任的追問:政治家的職業(yè)倫理一、政治家的職業(yè)倫理資源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職業(yè)政治家的意圖倫理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職業(yè)政治家的責任倫理四、在意圖倫理與責任倫理之間第九章 革命倫理及其轉型一、“革命”及“革命倫理”二、革命倫理的繼承價值三、向執(zhí)政倫理轉型第十章 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在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繼承與發(fā)展一、在理想與現實的結合中繼承和發(fā)展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二、在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實現中繼承和發(fā)展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三、在經受長期執(zhí)政拒腐防變的考驗中繼承和發(fā)展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平等的正義:政治倫理的理想之維  一種政治倫理思想的最高范疇,蘊含在它的政治理想當中,并預設著政治價值的最終關懷。在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中,占據這樣一種位置的基本觀念就是他的“平等”正義觀。平等的正義,不僅實現了對人類歷史上所有正義觀念,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均平”正義和西方資產階級“公平”正義的理論超越,而且它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社會制度和現實運動為載體,提高了中國人的眼界,改變了中國革命的面目。平等的正義,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之奮斗爭取的根本目標,是規(guī)定新中國政治發(fā)展方向的基本理念?! ∫弧⒚珴蓶|的價值變革與理想追求  理想的追求常常會在社會的大變革時期激烈地迸發(fā)出來,因為變遷現實的強烈愿望需要以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向往為歸宿和感召的力量。毛澤東生就在民族憂懼、民心浮動、上下求索的歷史時期,他最初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后來轉變成一位馬克思主義革命家,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的磨練,最后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新中國的締造者。但終其一生,毛澤東的理想追求歸結到一點,就是改造中國與世界:從人與人之間的奴役與被奴役、剝削與被剝削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相待。  1.四大繩索: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權力結構  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宗法等級制社會。封建專制的統(tǒng)治制度和家長制的宗法制度相表里,通過“三綱”、“五?!钡亩Y制規(guī)范,把中國人嚴格地限定在一個上下有序、尊卑有別的等級秩序中,不僅“上智”與“下愚”不移,而且等級之間有著強烈的從屬性,逐漸形成一層一層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都高高在上的特權階層。對于下一層,它們在政治上壓迫、在經濟上剝削、在文化上強制。層級越高,特權越多;層級越低,受壓越重。身處其中的毛澤東不僅對此深有感受,而且從理論上把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特權概括為四種:政權、族權、神權、夫權?!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為政治立“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