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史(漢魏卷)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必恒  頁數(shù):53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民俗是一塊色彩斑斕的瑰寶,是世界公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全景式展現(xiàn)了中國民俗形成,延展與傳承的演進過程,深刻揭示了這項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所在。中國民俗史泰斗鐘敬文自豪地說本書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科的寶貝。        民俗即民間風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歷史和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為滿足群體生活的需要所創(chuàng)造和傳承的生活文化?!懊瘛敝饕该耖g,與“官”或官方相對;“俗”即風俗,指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代代相傳的風尚、禮節(jié)和習慣。民眾人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民俗傳承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風貌。 《中國民俗史》叢書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識、增添生活趣味、開拓審美視野的大型文化讀物。它從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國民俗的形成、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進程,描繪了一幅五彩繽紛的民俗風情畫卷。本書為《中國民俗史》之漢魏卷。

書籍目錄

總序  中國民俗史與民俗學史導言第一章  物質生產民俗  第一節(jié)  農業(yè)生產民俗    一、農業(yè)生產的方式    二、農業(yè)生產時序    三、主要糧食作物和種植區(qū)域    四、祈谷禳災民俗  第二節(jié)  工商業(yè)民俗    一、手工業(yè)民俗    二、商業(yè)民俗  第三節(jié)  林牧漁業(yè)民俗    一、林業(yè)    二、畜牧業(yè)    三、漁業(yè)第二章  物質生活民俗  第一節(jié)  服飾民俗    一、服飾的時代特征    二、服飾的區(qū)域特色    三、少數(shù)民族服飾  第二節(jié)  飲食民俗    一、飲食結構    二、飲食器具    三、烹飪方式    四、飲食風尚  第三節(jié)  居住建筑民俗    一、居住建筑的時代特點    二、居住建筑的概況    三、居住建筑信仰與禁忌  第四節(jié)  行旅民俗    一、體系完備的交通設施    二、以舟車為主的水陸交通工具    三、獨具特色的行旅習俗第三章  歲時節(jié)日民俗  第一節(jié)  歲時民俗特征概述    一、漢魏民眾歲時觀念的傳承與變化    二、漢魏歲時節(jié)日體系的形成    三、漢魏歲時民俗特征  第二節(jié)  歲時節(jié)日民俗表現(xiàn)    一、正日    二、立春    三、社日    四、上巳    五、寒食    六、夏至    七、伏日    八、貔媵秋節(jié)    九、七夕    十、秋社    十一、重陽    十二、秦歲首    十三、冬至    十四、臘日第四章  社會組織民俗  第一節(jié)  宗族和家庭    一、宗族    二、家庭    三、姓氏  第二節(jié)  學校與教育    一、學校教育    二、家庭教育    三、社會教育第五章  人生禮儀民俗  第一節(jié)  誕生    一、懷胎    二、誕生  第二節(jié)  成人禮    一、冠禮    二、笄禮  第三節(jié)  婚姻儀禮    一、婚姻觀念    二、婚姻禮制與習俗    三、早婚、離婚和再婚  第四節(jié)  喪葬    一、喪葬風氣    二、喪葬儀式第六章  信仰民俗  第一節(jié)  自然神信仰    一、天和地的信仰    二、其他自然物信仰  第二節(jié)  人神和鬼怪信仰    一、人神信仰    二、鬼怪信仰  第三節(jié)  巫師與巫術    一、巫師    二、巫術  第四節(jié)  道教與佛教    一、道教    二、佛教第七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jié)  神話    一、創(chuàng)世神話    二、氏族祖先誕生神話    三、民族英雄人物的成長和業(yè)績神話    四、戰(zhàn)爭神話    五、其他神話  第二節(jié)  傳說    一、歷史人物傳說    二、史事傳說    三、事物解釋傳說  第三節(jié)  民歌謠諺    一、民歌    二、謠諺第八章    先秦漢魏六朝民間戲劇  第一節(jié)  中國戲劇的發(fā)生  第二節(jié)  先秦俗樂的興盛與雅樂式微  第三節(jié)  漢代的角抵戲與百戲盛會  第四節(jié)  魏晉六朝的歌舞戲與參軍戲萌芽第九章  民間工藝  第一節(jié)  工具和機械的制作  第二節(jié)  陶瓷  第三節(jié)  紡織、印染和刺繡    一、紡織    二、印染    三、刺繡  第四節(jié)  金屬工藝  第五節(jié)  中藥炮制  第六節(jié)  造紙術    一、造紙術的發(fā)明    二、漢魏時期紙張的使用  第七節(jié)  印刷術參考文獻后記跋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物質生產民俗社會物質生產過程體現(xiàn)了文明的歷史水平。社會物質生產水平的不斷進步,是決定著一種民俗的產生、衰亡、或變異的內在動力;社會物質生產像一個車輪,推動著民俗向前演進;而作為與物質生產過程始終相伴的民俗,則處處折射出物質生產和流通水平發(fā)展的軌跡。漢魏時代,物質生產技術與前代相比有了極大地進步,物質生產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西漢初期,統(tǒng)治者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社會物質生產得以在安定的社會條件下有序進行,形成了社會物質財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長的局面,為漢魏歷史時期的社會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在本章中,漢魏物質生產民俗主要是指這一時代民眾在從事物質生產和勞動產品交換活動中創(chuàng)造、享用和傳承的文化事象。漢魏物質生產民俗,從物質生產條件、過程、水平等多方面看,都有著較為鮮明的時代特色,并且全面地反映在農業(yè)、林業(yè)、漁業(yè)、牧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等各個生產領域之中。第一節(jié) 農業(yè)生產民俗農業(yè)生產民俗是農業(yè)生產的組織者和勞動者在長期的觀察和生產實踐中逐步創(chuàng)造的習俗慣制。重視農業(yè)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傳統(tǒng),漢魏以來,歷代統(tǒng)治者對農業(yè)生產更加重視,重點實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的政策,大大地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從東漢時代起,農業(yè)人口出現(xiàn)了向南方的長江流域遷移的勢頭,從而也逐步改變南方的農業(yè)耕作模式和農業(yè)民俗。

編輯推薦

《中國民俗史:漢魏卷》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民俗史(漢魏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內容不錯,問題就是包裝能再好一些就好了,看起來很多灰
  •   很有分量的一套書,老師上課正要用的。
  •   很喜歡哦!
  •   我認為這是一套不錯的書,要買齊了
  •   《中國民俗史》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由鐘敬文老先生主持的號稱文化大業(yè)、“文化長城”的大著作,應該在學術權威性、嚴謹性方面無可挑剔。但是,粗略瀏覽了一下該書《漢魏卷》部分章節(jié),就發(fā)現(xiàn)在內容、質量上存在不少明顯的文字錯誤,多少令人失望。這些錯誤有些可能是排版錯誤,但大多應該是作者的疏漏或理解錯誤?,F(xiàn)將已粗略瀏覽部分發(fā)現(xiàn)的錯誤撮錄如下:之一:P53:“南朝宋人劉敬的《異苑》”,劉敬應為劉敬叔。之二:P123:“《齊書江淹傳》”應為《南齊書江淹傳》。之三:P496“北朝裴松之”應為南朝或劉宋裴松之。之四:P518《越絕市外傳紀寶劍》應為“越絕書”。之五:P157:六朝時園林以石崇金谷園最為出名。按學術界的一般概念,六朝系指孫吳、東晉和宋、齊、梁、陳六個建都在南京(時稱建業(yè)或建康)的南方政權。而石崇系西晉人,金谷園在北方之洛陽,將金谷園稱為六朝園林很不確切,至少在一部權威性著作中不應該有這種不準確的表述。之六:這是一則典型的由于作者史學素養(yǎng)欠缺形成的學術性錯誤。P529敘述劉宋造紙技術時引用宋書張永傳,“永涉獵書史,能為文章。。。又有巧思,益為太祖所知。紙及墨皆自營造,上每得永表啟,輒執(zhí)玩咨嗟,自嘆供御者了不及也?!痹搫t史料本來是很貼切的,完全符合作者想要論述的內容。但作者卻畫蛇添足,對引文宋書史料中的“太祖”表示疑問,在該頁13-16行,作者不吝筆墨地展開了這一疑問,大略是說此處“太祖”不知所指,劉宋諸帝沒有稱“太祖”的,倒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稱太祖,但與張永不在同一時代云云,結論是:“因此很可能是作者宋約的誤筆”。其實就該書的專業(yè)范圍而言,作者本無必要對援引史料中的無關主旨的枝節(jié)問題(如“太祖”所指何人)進行討論,此為其一。其二,作為研究民俗史的學者,如鐘敬文老先生所提倡,也應改具備相當?shù)氖穼W功底。其實,只要作者稍多翻閱一下宋書,就會發(fā)現(xiàn)“太祖”之稱在書中俯拾皆是,而且《文帝紀》開篇第一句就是“太祖文皇帝諱義隆”,所以“太祖”就是宋文帝劉義隆的廟號。因此,這里并不存在作者沈約(該書誤為宋約)的誤筆,而是該章節(jié)作者的誤解和誤筆。看來,民俗史研究學者還應提高史學素養(yǎng)。
  •   部分插圖有問題。比如書中所用“步搖”的插圖,為五代時期文物,不是漢魏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