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李金 頁數(shù):360 字數(shù):29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山西大學為研究對象,以中國近代大學教育為宏觀背景,在廓清基本史實的基礎上,努力在“務為前人所不為”方面有所作為。但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也遭遇諸多難題和困惑,如山西大學堂的創(chuàng)辦與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和發(fā)生于義和團運動期間的“山西教案”密切相關,如何看待山西大學堂中的“英國因素”、李提摩太和山西大學堂之間的關系如何評價?研究山西大學堂難免要牽涉民族主義和政治性的話題,亦要牽涉學校的教育方針與決策權問題等,這些問題如何權衡?如何在教育史研究的基礎上借鑒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理論與方法,以做到多學科的交叉研究等等。由于作者對于上述難題的充分考慮和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在研究中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從而使論文具有創(chuàng)新之處和理論的深度。 近年來,關于近代大學教育或大學史的(很多是校史)著作并不少見,然而這部書稿的視野、角度和深度使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其中,浸潤著作者經(jīng)年研究和領悟獨得的認識,尤其難能可貴:比如,中國近代大學教育是在中國近代特殊社會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的特殊的社會歷史文化現(xiàn)象。中國近代大學直接采借西方近代大學教育的模式,又深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蔭澤,是二者相互影響和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看成完全西化的東西。事實上,中國近代大學教育在初創(chuàng)階段,在努力學習和借鑒西方和日本大學教育的辦學經(jīng)驗和教學模式的同時,始終沒有脫出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更沒有放棄對大學教育中國化的探索,山西大學堂就是典型的例子。
作者簡介
王李金,196Q年出生,山西平定縣人,歷史學博士?,F(xiàn)在山西省教育廳工作,任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并致力于近現(xiàn)代大學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先后在《光明日報》
書籍目錄
序緒論 一、研究選題之確立 二、相關概念之界定 三、學術研究之回顧 四、研究旨趣及內(nèi)容 五、研究難點及創(chuàng)新上篇 歷史演進 第一章 艱難起步:山西大學堂之創(chuàng)設(1902) 第一節(jié) 乘勢而動:清末教育改革與山西大學堂之創(chuàng)立 第二節(jié) 殊途同歸:“山西教案”辦理與中西兩齋之形成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設之初的教育宗旨及辦學目標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設過程中的若干關鍵人物 第二章 一校兩制:大學堂時期之辦學模式及實踐(1902-1912) 第一節(jié) 亦中亦西:大學堂初期(1902一1904) 第二節(jié) 中西融合:大學堂后期(1904一1912) 第三節(jié) 取法英國:特色辦學風格之形成 第四節(jié) 大學堂時期辦學實踐的績效與歷史定位 第三章 獨立探索:大學校和大學時期之辦學模式及實踐(1912一1937) 第一節(jié) 亂中求進:大學校時期(1912一1931) 第二節(jié) 漸趨“圓潤”:大學時期(1931—1937) 第三節(jié) 大學校和大學時期辦學實踐的經(jīng)驗與教訓 下篇 要素成長 第四章 治校方略:學校行政權力和教學建制之演變及歷任校長之事功 第一節(jié) 由依附趨向獨立:學校行政權力及運行機制之變遷 第二節(jié) 由傳統(tǒng)趨向近代:學校教學建制之演進 第三節(jié) 繼承與創(chuàng)新:歷任校長之事功 第五章 辦學條件:學校經(jīng)費、教學裝備及師資品秩與待遇 第一節(jié) 學校經(jīng)費之來源及用度 第二節(jié) 校舍建設與教學裝備 第三節(jié) 師資構成及其待遇 第四節(jié) 譯書院的創(chuàng)建及貢獻 第六章 校園生態(tài):學生管理與校園文化活動 第一節(jié) 學生教學與生活管理 第二節(jié) 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 第三節(jié) 校園社團活動的興起 第四節(jié) 學生留學教育的組織結語附錄:參考文獻舉要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艱難起步:山西大學堂之創(chuàng)設(1902): 山西大學堂創(chuàng)建于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是清朝末年實行“新政”①期間改革傳統(tǒng)書院、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的產(chǎn)物,也是在西學東漸過程中借鑒西方近代大學教育、進行文明采借的結果②。在20世紀初長達20余年的時間里,山西大學堂與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等僅有的幾所大學,一起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大學教育的先河③。山西大學堂還以其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和教育實踐,為此后中國大學教育的建設和發(fā)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突出貢獻。建校之初,大學堂分設中學專齋和西學專齋兩部分,中學專齋由原省城書院改建而成,西學專齋則由英國傳教士一手新辦。因而,山西大學堂既有改造傳統(tǒng)書院的背景,又有創(chuàng)立新式學堂的努力,而不管改建抑或新建.均與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所謂“山西教案”的發(fā)生和處理以及后來的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山西大學堂的創(chuàng)設與發(fā)展經(jīng)歷乃是清末中國傳統(tǒng)教育走向變革及其實現(xiàn)艱難轉型的縮影?! 〉谝还?jié) 乘勢而動:清末教育改革與山西大學堂之創(chuàng)立: 一、清末教育改革的推進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攻迫下,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腥風血雨中,步履蹣跚地踏上近代化之路?!扒逋醭穆曂挥龅讲涣蓄嵉臉屌诰蛼叩匾员M,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擊,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tài)被打破了,開始建立起聯(lián)系”,“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tài)在英國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要解體一樣?!雹僦袊难莼^程,實際上就是由愚昧、封建和封閉緩慢走向文明、近代和開放的過程。1895年,中國因甲午一役戰(zhàn)敗,民族危機日益深重,民族精神則勃然而興,中國近代社會乃自此步人急劇變化的歷史關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近代大學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的路徑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