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宋月紅 頁數:482
Tag標簽:無
前言
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米,西藏逐步實現了由舊到新的歷史性變革和由封建農奴制度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確立并發(fā)展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團結,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成為當代西藏地方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凡書寫西藏和平解放至西藏自治區(qū)成立這一不平凡的歷史,就不能不載入中央人民政府最初一任、最后一任也是唯一一任駐西藏代表張經武的思想與業(yè)績。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平定西藏叛亂與民主改革,以至西藏自治區(qū)成立的整個歷史進程中,張經武先是作為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之一,直接參與了和平解放西藏談判,其后一直以中央人民政府赴藏和駐藏代表之職,直接領導和參加了西藏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實踐,為在西藏貫徹執(zhí)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為實現祖國統(tǒng)一、維護國家主權、鞏固民族團結和促進中華各民族共同繁榮,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厥功甚偉。在西藏地方與中央的關系史上,為管理西藏,元朝曾在中央設釋教總制院,后為宣政院,推行政今于整個藏區(qū),并在西藏地方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和“萬戶”等機構;明朝設朵甘衛(wèi)、烏思藏衛(wèi),后改為行都指揮使司;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衙門,派駐藏大臣督辦藏務;中華民國時期,中央政府先后設蒙藏處、蒙藏事務局、蒙藏院和蒙藏委員會,派中央政府駐西藏辦事長官或設駐藏辦事處。新中國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根據《十七條協議》,“西藏的現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變更”,“在中央人民政府統(tǒng)一領導之下,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權利”,“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設立軍政委員會和軍區(qū)司令部”。后因歷史條件變化,未設軍政委員會,而改設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進而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區(qū)。因此,基于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社會制度的變革,以及民族平等政策的實行和西藏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實現,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無論在性質、職能上還是在歷史地位上,都是“駐藏大臣”和“駐西藏辦事長官”不能與之相提并論的。毛澤東說:張經武“不只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而且是中國共產黨的代表”。歷史越發(fā)展,人們對于張經武作為中央駐藏代表的歷史地位就認識得越清晰。在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新西藏的歷史進程中,當年與張經武建立起深厚感情,成為相處相知、肝膽相照的摯友的阿沛·阿旺晉美,在紀念張經武同志誕辰100周年時說,張經武代表是新中國成立后開辟西藏工作的先鋒。他是第一個進入西藏的高級領導人,也第一個把共產黨高級干部的良好形象展現在西藏僧俗人民面前,同時把中央對西藏的方針政策,特別是《十七條協議》的基本原則傳達給了西藏的僧俗官員和人民群眾,起到了穩(wěn)定人心、穩(wěn)定政治局勢的重要作用。他把第一面五星紅旗插在了拉薩城頭,向世人宣告,西藏是中國的西藏,是西藏人民的西藏。中央人民政府派駐西藏代表,是新中國對西藏擁有主權、行使治權的一個重要而具體的象征與標志。張經武作為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的活動與業(yè)績、思想與實踐,是西藏社會從封建農奴制、政教合一制,通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民族區(qū)域自治這一偉大歷史變革的富有代表性的縮影,是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西藏工作和中央治藏方略與實踐中具有奠基性和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最光輝的人生篇章。為此,研究張經武的中央駐藏代表生涯,可資揭示張經武在復雜的民族工作中與西藏各族人民結下的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系,表現他作為民族團結的楷模和反分裂斗士的風范與形象,紀念他,并學習他的“老西藏精神”;可資系統(tǒng)反映中央駐藏代表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以及這一制度的歷史地位與作用,并挖掘這一制度性歷史資源,為豐富、發(fā)展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提供歷史借鑒;可資總結西藏民族平等團結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歷史經驗,探索西藏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特點。本書按照人物生平和歷史發(fā)展的階段與脈絡,首先,闡述張經武赴藏前的人生歷程,交代其之所以被中央選派為赴藏和駐藏代表的歷史背景與機遇。其次,論述張經武作為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之一,參加和平解放西藏談判的經過,主要反映其對西藏的初步認識和在談判中的作用與貢獻。其三,記述張經武赴藏之旅,主要反映中央對其赴藏的部署,以及他在赴藏征程中的歷經艱辛而一往無前的氣概。其四,探求張經武在西藏工作將近15年的活動與業(yè)績,主要反映他在貫徹執(zhí)行《十七條協議》、加強中央與西藏地方關系、增強民族團結、籌備成立西藏自治區(qū)、平定西藏叛亂和開展西藏民主改革,以及促進西藏地方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在“西藏問題”上反分裂斗爭等方面的生動實踐、歷史作用與貢獻。在西藏社會處在由舊到新的歷史變革與轉折關頭,處在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歷史選擇了張經武,張經武也成就了歷史。他深深扎根于西藏高原,傾心貢獻于西藏和平解放和民族區(qū)域自治,在當代西藏歷史上樹立起一座不朽豐碑。
內容概要
張經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和平解放西藏談判的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之一、《十七條協議》簽訂后中央人民政府赴西藏代表、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他直接參與了和平解放西藏、籌備成立西藏自治區(qū)、平叛與民主改革,以及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區(qū)的整個歷史進程。在他長達15年的西藏工作中,中央駐藏代表制作為中央人民政府經營和建設新西藏的一項基本方略,逐步確立、發(fā)展并完成歷史使命?! ”緯韵鑼嵖煽康氖妨?,從中央與西藏地方的關系,系統(tǒng)考察了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西藏政策,西藏和平解放與西藏自治區(qū)成立時期西藏地方的政治、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變革;以傳記為體裁,以《十七條協議》的簽訂和實施為主線,全面記述了張經武的西藏工作生涯,論述了張經武在當代西藏發(fā)展史上的卓越貢獻與獨特歷史地位。 本書作者有著藏學研究和西藏工作的經歷,以其專業(yè)素養(yǎng)和西藏情結,探尋當代中國中央與西藏地方關系史,研究中央駐藏代表制,為廣大讀者了解西藏和平解放和西藏自治區(qū)成立史,以及與這一段歷史分不開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阿沛·阿旺晉美等眾多藏族人物,提供了一部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和研究水準,并且貼近讀者的歷史教材。
作者簡介
宋月紅,男,1965年10月生于河南省淮陽縣。現為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先后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系、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現政府管理學院),獲史學學士、法學碩士和政治學博士學位,其間任《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主編、《北京大學學報》責任編輯;就職于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歷任助理編輯、統(tǒng)戰(zhàn)干事、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政治學研究》編輯部副主任;2003年9月至今,任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學術秘書。兼任北京大學政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蔡元培研究會理事和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等。 主要從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史、邊疆政治史研究。代表性著述有:《中華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城市立法與公民參與》、《西藏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經濟社會基礎與自治能力建設》、《西藏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法律地位及其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民幣在西藏地方取代藏幣的歷史考察》等。曾獲北京大學五四青年科學獎、國家民政部“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論文二等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論文三等獎。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解放西藏的召喚 第一節(jié) 一定要解放西藏 第二節(jié) 進軍西藏的政治動員令 第三節(jié) 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 第四節(jié) 張經武從西北轉戰(zhàn)西南第二章 中央人民政府全權談判代表 第一節(jié) 委以西藏和平解放談判重任 第二節(jié) 投身西藏和平解放談判王作 第三節(jié) 簽訂《十七條協議》第三章 中央人民政府赴藏代表 第一節(jié) 奉命赴藏 第二節(jié) 赴藏到達亞東 第三節(jié) 亞東勸返達賴 第四節(jié) 進駐拉薩第四章 進藏初期工作 第一節(jié) 向中央報告工作 第二節(jié) 提出《先遣支隊入城十條注意事項》 第三節(jié) 促達賴擁護《十七條協議》 第四節(jié) 依歷史慣例發(fā)放布施 第五節(jié) 迎接進藏部隊會師拉薩第五章 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 第一節(jié) 駐藏兼任西藏王委書記 第二節(jié) “不只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而且是中國共產黨的代表” 第三節(jié) 統(tǒng)一西藏地方外事王作第六章 做好西藏穩(wěn)定團結工作 第一節(jié) 處理非法“人民會議”事件 第二節(jié) 迎接第十世班禪返藏 第三節(jié) 克服糧食困難 第四節(jié) 自我工作檢討第七章 增進西藏社會文明 第一節(jié) 指導拉薩小學的創(chuàng)辦 第二節(jié) 關心西藏青年工作 第三節(jié) 重視西藏婦女工作和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 第四節(jié) 紀念西藏和平解放第八章 保障西藏代表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jié) 協商確定西藏代表 第二節(jié) “達賴來京,張經武必須同行,妥為照護” 第三節(jié) 與西藏代表一起出席全國人大會議第九章 籌備成立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 第一節(jié) 籌備小組組長 第二節(jié) 成立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的決策 第三節(jié) 中央赴藏代表團副團長第十章 貫徹西藏“六年不改”方針 第一節(jié) 西藏“六年不改”方針的提出 第二節(jié) 宣傳貫徹西藏“六年不改”方針 第三節(jié) 籌建西藏公學第十一章 在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中 第一節(jié) 參與西藏平叛改革政策工作 第二節(jié) 深入西藏農牧區(qū)調研 第三節(jié) 宣傳西藏民主改革成果第十二章 執(zhí)行西藏“穩(wěn)定發(fā)展”方針 第一節(jié) 西藏“穩(wěn)定發(fā)展”方針的確立 第二節(jié) 主持制定西藏農牧區(qū)穩(wěn)定發(fā)展政策 第三節(jié) 鼓勵引導農奴互助生產第十三章 在西藏自治區(qū)成立的日子里 第一節(jié) 參加西藏基層選舉 第二節(jié) 再任中央祝賀代表團副團長 第三節(jié) 從駐藏到返京任職中央附錄一 回憶和學習張經武同志附錄二 張經武年譜簡編主要參考文獻與著述后記:張經武研究緣起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解放西藏的召喚第一節(jié) 一定要解放西藏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西藏地方實行著封建農奴制度,并遭受著以英美帝國主義為代表的列強的侵略,西藏獨立活動也十分猖獗。正是在列強的唆使下,1948年6月間,西藏地方當局派遣所謂商務代表團“訪問”華盛頓和倫敦,在“商務”式的集會中,大談其西藏“獨立”問題,而在這個“商務代表團”中,卻有一位非“商務”的軍人綏康。該代表團在倫敦時,英國首相艾德禮親自接見。特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英美帝國主義慣用挑撥西藏地方與中國中央政府的關系的伎倆,乘國民黨政府陷于四分五裂,中國人民解放軍尚未到達西藏的間隙趁火打劫,企圖竊取西藏,掠奪中國領土主權,并實行“反共”,妄圖阻滯或延緩西藏人民和西藏少數民族解放的步伐。1949年7月初,印度駐拉薩代表處負責人理查遜與西藏地方政府攝政達扎密談,“要立即把漢人驅逐出藏,如不這樣,勢必里應外合,引進共產黨……”7月8日,西藏地方當局通告國民黨政府駐藏辦事處,“為防止赤化的必要措施,決定請彼等及其眷屬立即準備離藏內返”。隨后,“大批全副武裝的藏兵包圍了駐藏辦事處,沒收國民政府交通部拉薩無線電臺,并占領中央氣象測繪局拉薩氣象測繪所,關閉了國立拉薩小學。
后記
張經武研究緣起研究當代西藏歷史和中央駐藏代表張經武,緣于我1988年進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工作后,開始接觸并研習藏學這門綜合性學科。在參與編校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責編譚·戈倫夫《現代西藏的誕生》和整理“中華民國時期中央與西藏地方關系大事記”的過程中,我逐步對標志西藏和平解放的《十七條協議》及其簽訂產生了比較濃厚的研究興趣,由此萌生了開展這項研究的設想。于是,在1989年,我寫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