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亞彬 頁數(shù):413 字數(shù):3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世紀之交,我們站在時代的入口,亟待著文化價值系統(tǒng)的重構,并深深感任重道遠;而重新闡釋和挖掘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意義世界,促使其精神的現(xiàn)代轉生,是現(xiàn)代性文化價值體系確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熏要一環(huán)?! 妒穱軐W青年學術文庫》正有志于這一文化精神的擔當,精心篩選了一批在中國哲學博士論文基礎上撰寫而成的優(yōu)秀著作。在這里,聚焦著一批活躍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研究領域的青年學人,他們貴于創(chuàng)新,展現(xiàn)和照示著未來。我們希冀本文庫的出版。有助于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做出新的開掘。從中發(fā)現(xiàn)一片新的精神世界,我們也誠邀更多的博士俊杰加入到我們的文庫行列,祈盼庶幾熊推出一批學術新人。
作者簡介
《光明日報》理論部
書籍目錄
序緒論:孟荀人性論之爭及其實質 一、儒學之為道德哲學 二、孟茍人性論之爭及其實質 三、研究的方法第一章 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之爭 一、孔子對儒家人性論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二、孟荀對人性的規(guī)定 三、人性善惡及其證明 四、人性論是一個理論假說第二章 人性與儒家道德哲學體系建構 一、孔子儒學:孕育孟子仁學和荀子禮學的共同母體 二、孟荀對道德起源及道德本質的看法 三、孟子的仁學建構 四、荀子的禮學建構第三章 人性與道德修養(yǎng) 一、道德修養(yǎng)的目標 二、存心養(yǎng)性與化性起偽 三、思與學 四、養(yǎng)氣與治氣養(yǎng)心 五、寡欲與節(jié)欲 六、知行合一與知輕行重第四章 人性與德治 一、孔子對重德傳統(tǒng)的繼承及德治原則的確立 二、仁政與禮治 三、王道與雜王霸之道 四、德治的性質及其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影響第五章 人性與道德價值_ 一、道德對于功利的至上性 二、道德價值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第六章 人性與天 一、人 二、天 三、天對人性、道德的規(guī)定第七章 仁學與禮學建構的意義 一、孟荀之爭的原因 ……第八章 先秦儒學與中國社會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之爭人性論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儒學特別是先秦儒學的重要問題。孟子、荀子是孔子之后兩位最著名的儒學大師。他們建構的仁學和禮學是兩個相對完備的儒家道德哲學體系。這兩個體系是分別以性善論與性惡論為理論基礎建立起來的。孟子、荀子相去近百年,他們之問的爭論雖不是面對面的,但的確是一場思想的交鋒,靈魂的對話。這個爭論始終是圍繞著對孔子儒學的闡發(fā)進行的。一、孔子對儒家人性論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儒家人性論所討論的是人性是什么以及人性是善還是惡的問題。儒家關于人性是善還是惡的爭論盛于孟子、荀子,但這一問題卻是孔子提出的。1.人的重新確立如何看待“人”,是一切關于人的理論的基本前提。人性論所討論的是關于人的一般本質屬性的問題,因而對“人”的認識、對“人”的概念的界定,是人性論一個基本前提。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不同的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地位以及與他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不同的。這是人們對“人”產(chǎn)生不同認識的根本原因。在關于人的理論方面,孔子的杰出貢獻在于打破了周以來人與人的諸差別,重新確立了“人”的觀念。
編輯推薦
《道德哲學之維:孟子荀子人性論比較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