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洛啟閩

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京菊  頁數(shù):299  

內容概要

  《承洛啟閩:道南學派思想研究》是從作者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全書梳理了道南學派產生的歷史環(huán)境,特別是對道南學派之謂道南學派做出了界定,使道南學派無可否定地屹立于南宋諸多學派之間。同時亦梳理了從二程到楊時、游酢到羅從彥到李侗,再到朱熹集大成的思維邏輯演化過程,凸顯了道南學派注重發(fā)揚儒經義理的治學方法。

書籍目錄

序導言第一章 兩宋之際——道南學派的歷史環(huán)境及界定一、內憂外患,黨派紛爭(一)大亂之后的宋初統(tǒng)治(二)變革運動與黨派斗爭(三)金人入侵,宋室南渡二、新黨當政,洛學被抑(一)學界新風蔚起(二)政見不同,殃及學術三、儒、佛、道的文化和合(一)前宋儒學的衰微與佛、道的昌盛(二)援佛、道入儒四、道南學派的界定(一)地域上的共同倡道東南(二)學統(tǒng)上的一脈直系相傳(三)時間上的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四)思想上的別異中有同(五)學說上共有的理論特色(六)哲學范疇及相近的邏輯體系第二章 濟世之志——楊時的社會政治思想一、生平及主要活動(一)四十一歲前:敦昌勤學(二)四十二歲至七十歲:沉伏下僚(三)晚年:入朝為官二、頡頏新學,扶正洛學(一)理論上指陳新學的“力學而不知道”(二)新法之弊與現(xiàn)實的取而代之三、社稷為重,親民為先(一)知人善任(二)重保仁心(三)積極抗金第三章 闡發(fā)洛學——楊時的哲學思想一、理氣觀(一)“天下只是一理”(二)“通天下一氣”(三)“理一”與“分殊”二、心性論(一)循天理,去勝心(二)高揚人性本善三、格物致知論(一)格物求理(二)反身而誠(三)經義在于踐履四、修養(yǎng)論(一)體驗未發(fā)之中(二)敬與靜五、人生理想(一)學為圣人(二)求仁之境界第四章 洛學南傳——道南學派其他成員一、與謝、楊鼎足的游酢(一)生平及主要經歷(二)廉正濟世的政治思想(三)“治氣養(yǎng)心,行己接物”的心性哲學(四)發(fā)揮仁說的倫理思想(五)“本其躬行心得之言以說經”的經學思想(六)“親至此地”以辨異同的佛禪態(tài)度二、獨得楊門之傳的羅從彥(一)生平及主要活動(二)治亂在朝廷的政治思想(三)肩道統(tǒng)薪傳的哲學思想三、高揚道南指訣的李侗(一)生平及主要活動(二)發(fā)“先儒之所未言”的哲學思想第五章 理論特色、歷史地位和影響一、道南學派的理論特色(一)注重發(fā)揮儒經義理的治學方法(二)貫通體用于曰用間的學術宗旨(三)側重體驗未發(fā)的直覺思維方式(四)高揚理想人格塑造的一貫學風(五)承繼洛學,會通佛、道的文化趨向二、道南學派在宋明理學史上的歷史定位(一)理本氣化觀到系統(tǒng)的理氣觀(二)經學改新到成熟經學體系的建立(三)未發(fā)已發(fā)的心性論探討到未發(fā)已發(fā)并重(四)“理一分殊”命題的提出到全面認識(五)提倡仁的境界到系統(tǒng)仁說的建構(六)融突佛、老到集諸說之大成三、道南學派的影響及意義(一)延續(xù)了兩宋期間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二)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融合與交流(三)奠定了朱子學走向世界的理論局面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編輯推薦

  世紀之交,我們站在時代的入口,亟待著文化價值系統(tǒng)的重構,并深感任重道遠;而重新闡釋和挖掘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意義世界,促使其精神的現(xiàn)代轉生,是現(xiàn)代性文化價值體系確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承洛啟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