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進

出版時間:2007-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趙林  頁數(shù):273  字數(shù):257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基督教的本質(zhì)精神說到底就是靈魂對現(xiàn)實世界的超越,就是那種空靈幽邃的唯靈主義。  在中世紀,當入主西歐的蠻族們試 圖用從北方森林中帶來的野蠻習俗替代羅馬世界的文明制度時,是基督教會這個唯一有教養(yǎng)的教師,以上帝的名義把被扭曲了的古典文化因子注入到蠻族的體內(nèi),從而使后者逐漸放棄原始的野性,慢慢走上了文明化的道路?! ∪绻f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用知識理性在自然領(lǐng)域中殺死了上帝,而康德又為死去了的上帝在人類道德領(lǐng)域中的復活提供了理論上的假設(shè),那么,施萊爾馬赫則使這個上帝在個人的情感領(lǐng)域中獲得了新生,成為自由心情的一個活生生的直觀對象。

作者簡介

趙林,男,1954年生于北京,哲學博士,現(xiàn)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宗教哲學和基督教思想史,已出版《黑格爾的宗教哲學》、《西方宗教文化》等學術(shù)專著和大學教材11部,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一百多篇。主講的“西方哲學史”課程被評為國

書籍目錄

自序基督教的文化源流與思想脈絡(luò) 一 基督教與猶太教的文化差異 二 基督教的希臘文化淵源 三 基督教的普世化與本土化 四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中的奧古斯丁主義與托馬斯主義 五 奧古斯丁“原罪”理論辨析 六 安瑟爾謨“本體論證明”的哲學內(nèi)涵與歷史影響 七 基督教信仰對中世紀西歐文化生活的影響 八 中世紀基督教道德的蛻化 九 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靈肉關(guān)系宗教改革與基督教思想的近代發(fā)展 一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二 路德神學的理性精神與自由思想 三 英國宗教改革與政治發(fā)展 四 英國自然神論辨析 五 休謨對自然神論和傳統(tǒng)理性神學的批判 六 德國神秘主義的發(fā)展 七 萊布尼茨的神正論 八 英、法、德啟蒙運動之比較  九 基督教信仰之根基的內(nèi)在化轉(zhuǎn)變 十 神秘主義與理性的雙重揚棄附錄 基督真理的歷史意義與文化意義

章節(jié)摘錄

  基督教第二次人華傳教和建立教堂是在元朝忽必烈統(tǒng)治時期,在此之前,當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橫掃歐亞大陸、威逼西歐時,羅馬教皇和歐洲各國君主深感驚恐。他們一方面組織“抗蒙十字軍”準備抵御來自亞洲的“黃禍”,一方面則派遣傳教士來東方,試圖以上帝的名義來感化蒙古入侵者。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以后,由于受到中華禮義之邦文化的熏陶,對待天主教的態(tài)度較為溫和。通過馬可·波羅父子兩度穿針引線,忽必烈在1269年寫信給羅馬教皇,請他選送100名通曉“七藝”(文法、論理學、修辭學、算學、幾何學、音樂、天文學)的傳教士來華傳教。忽必烈此舉只是為了學習基督教的知識,而非熱愛其信仰。二十多年以后,方濟各會修士孟高維諾奉教皇尼古拉四世之命來到元大都(北京),開始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幾年以后又建立了教堂。據(jù)孟高維諾所述,當時“受洗者達六千余人”。稍后又有西方傳教士安德魯在泉州修建了天主教堂,從此北京和泉州就成為元代天主教傳教活動的兩個主要據(jù)點?! √熘鹘淘谠环Q為“也里可溫”教(“也里可溫”為蒙古語,原意為“有福緣的人”),它曾一度被某些蒙古顯貴所信奉,發(fā)展勢頭較佳。但是隨著元朝的滅亡,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也迅速低落下去。推翻了異族統(tǒng)治的明朝人以正統(tǒng)的大漢子民自居,對于一切外來文化均采取排拒態(tài)度,從而導致了數(shù)百年之久的閉關(guān)自守。同時,由于中亞帖木兒帝國的崛起和阿拉伯人對紅海與波斯灣的控制,使得歐洲到中國的陸路和海路交通中斷,客觀上也阻止了基督教勢力的東漸。元代“也里可溫”教的傳教活動和唐代的景教一樣,與中國儒家倫理規(guī)范并未發(fā)生正面的碰撞,對于中國文化亦未造成任何深遠的影響,因此可以說是一次無聲無息和毫無結(jié)果的文化接觸?! ∶鞒笃诶敻]等人的來華傳教揭開了基督教東漸的新歷程,同時也標志著基督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正式交鋒。15世紀以后,隨著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航?;顒拥拈_展,海上交通大開,西方人士皆視中國、印度為富庶寶地,爭相揚帆東來?;浇痰膫鹘淌聵I(yè)也隨之興旺起來。利瑪竇在意大利時就飽覽群書,精通西學。來華后數(shù)十載潛心鉆研六經(jīng),參悟儒學精義,并且在京中廣結(jié)賢能,講學譯書,深得京都名公巨卿之歡心。利瑪竇諳識異源文化交流薈萃之微妙,故而能入境隨俗,廣引儒學思想印證《圣經(jīng)》之言。“常取六經(jīng)中上帝之說,以合于天主。又取《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中庸》‘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諸語,與《圣經(jīng)》之言相比附。至于祭天、祀祖、拜孔等儀節(jié),教中稱為拜偶像者,亦聽教徒參加,不予禁阻,且善‘為之說辭?!雹龠@樣自然使得基督教易于為時人所接受,利瑪竇本人也深得京都賢達的歡心,被譽為“深契吾儒理”,“飄然自儒風”的雅士。在其苦心經(jīng)營下,教會勢力在中國得以興盛,到利瑪竇去世時,中國開教之地’已有北京、肇慶、南雄、南昌、韶州、南都等地。  利瑪竇死后,耶穌會修士龍華民繼掌中國教務(wù)。他一改利瑪竇的寬容政策,拘泥于《圣經(jīng)》誡命和天主教教規(guī),禁止中國信教者參加祭天、祀祖和拜孔儀式;羅馬教廷也時時嚴令教徒不許敬拜偶像。這樣一來,基督教信仰勢必就與儒家倫理規(guī)范處于尖銳的對立狀態(tài)。那些本來就視基督教為異端邪說的反教人士,更是以維護儒家綱紀倫常為由對天主教進行猛烈抨擊,一時間反教呼聲大作。時人列舉了天主教會的四大罪狀:其一是西洋人士借傳教之名散處中國,有窺伺之嫌;其二是天主教主張毀棄祖宗祭祀,教之不孝,有背名教;其三是西人私習歷法,有乖律例,創(chuàng)立邪說,混淆視聽;其四是天主教會中擦圣油、灑圣水,混聚男女于一室,傷風敗俗,擾亂綱紀。朝廷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頒發(fā)禁教令,迫令西方傳教士歸國,基督教在華的勢力從此一落千丈?!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不了解基督教就無法真正了解西方文化的內(nèi)涵.這本書從一個教外哲學家的歷史思考角度詳盡分析了基督教思想的歷史淵源,內(nèi)在發(fā)展邏輯以及歷史貢獻和現(xiàn)實意義,行文如流水般清晰優(yōu)美,讀起來真是"爽心又爽腦".特別推薦章節(jié):"英國\法國\德國啟蒙運動的比較"
  •   國內(nèi)很少有這種從教外用客觀眼光深入研究基督教的學術(shù)書籍
  •   這是趙林在基督教哲學類的研究論文合集
  •   趙林老師是一個認真思考的教授,其書值得一讀
  •   聽了趙老師的課,因此收藏該書,有空再細細品讀。
  •   聽別人推薦的書,在看
  •   幫朋友買的,他細細讀了一遍,說寫的很深入淺出,非常吸引人。
  •   有點專業(yè),買了好久都沒讀完
  •   很棒的一本書,犀利的文筆,睿智的哲思,里面的許多觀點已經(jīng)應(yīng)用到教學中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