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明翰,陳明莉 頁數(shù):45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出現(xiàn)了如此眾多的“天才”和“巨人”,為何在張揚人性的文藝復興運動時期卻伴隨著基督教的“復興”,為何近代西方在宗教的土壤里孕育著科學革命的種子,讀者也許可以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這一角度尋求解答?!稓W洲文藝復興史:教育卷》重點研究了當時的學術名人、文化精英的教育觀,并將這一時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作了分類,那就是挖掘人的潛能、造就完人的人文主義教育;重視現(xiàn)實生活、謀求民族和個人思想解放的新教教育,為與新教爭奪信徒、以培養(yǎng)上帝的忠實仆人為己任而大力開辦學校教育的天主教教會教育;播撒科學革命種子的新科學教育以及空想社會主義者的造就巨人的教育。這種分類塑叩名合理與否暫且不論,但《歐洲文藝復興史:教育卷》的研究無疑為讀者回答上述問題提供了幫助。
作者簡介
劉明翰,1932年生。曾任山東大學教授兼校學術委員會及山東省歷史學科評審組副組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基礎部主任、校圖書館館長及共青團中央高級職稱評委,湖南師大教授。曾兼任德國史學會副會長、世界中世史學會理事長等。曾被聘為德國弗賴堡大學講座教授。著有《羅馬教皇列傳》、《孝謙傳》、《封建時代多元的精神文明》,主編有:《世界史,中世紀史》、《外國史學名著評價》、《亞美利加文明》、《人類精神文明發(fā)展史》等共27部,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及譯文100余篇,曾出席第16屆和第18屆國際歷史科學會議,曾先后赴德、美、加、瑞士、韓、日等國進行學術交流或講學。
書籍目錄
總序?qū)д摰谝徽?歐洲中世紀教育的覺醒第一節(jié) 基督教與歐洲中世紀初期的文化教育第二節(jié) “加洛林的文化復興”第三節(jié) 世俗教育的發(fā)展第四節(jié) 大學的興起與發(fā)展第二章 意大利人文主義教育第一節(jié) 意大利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教育的產(chǎn)生第二節(jié)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人文教育情結(jié)第三節(jié) 弗吉里奧和格里諾的教育理想第四節(jié) 第一個新式學校“快樂之家”的創(chuàng)辦者維多里諾第五節(jié) 西爾維烏斯的教育思想第六節(jié) 卡斯底格朗和馬基雅維里的教育觀第三章 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人文主義教育第一節(jié) 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與文藝復興教育的背景第二節(jié) 英國新教育和公學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 艾利奧特的《統(tǒng)治者之書》第四節(jié) 拉伯雷倡導培養(yǎng)“巨人”第五節(jié) 諾克斯及其《戒律書》第六節(jié) 維夫斯開拓心理學研究的教育理論第七節(jié) 《蒙田隨筆全集》論教育第四章 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改革第一節(jié) 歐洲宗教改革的背景與教育第二節(jié) 路德普及義務教育體制的構(gòu)想第三節(jié) 梅蘭希頓被尊稱為“日耳曼導師”第四節(jié) 加爾文創(chuàng)導宗教道德與多種人文學科教育第五節(jié) 布肯哈根籌建基督新教初級學校第六節(jié) 斯圖謨倉U建文科中學教育體系第五章 空想社會主義教育思想家及其代表作第一節(jié) 烏托邦主義教育觀第二節(jié) 莫爾及其《烏托邦》中的教育思想第三節(jié) 康帕內(nèi)拉與《太陽城》第四節(jié) 安德里亞的《基督城》第六章 天主教會的教育理論及其實踐第一節(jié) 天主教會的改革活動與教育第二節(jié) 伊拉斯謨的教育理論體系第三節(jié) 羅耀拉創(chuàng)建耶穌會教育體制第四節(jié) 詹森派與坡特?諾亞爾學校第七章 弗蘭西斯·培根的科學教育觀第一節(jié) 近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新發(fā)展第二節(jié) 弗蘭西斯·培根的生平與著述第三節(jié) 所羅門宮——學院的設想第四節(jié) 知識價值論和實驗的歸納法第五節(jié) 早期科學教育思想的產(chǎn)生第六節(jié) 弗蘭西斯·培根論教育第八章 “現(xiàn)代教育之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第一節(jié) 文藝復興在東歐的傳播第二節(jié) 夸美紐斯畢生從事教育改革第三節(jié) 人文主義思想和哲學觀第四節(jié) 自然適應性與泛智教育思想第五節(jié) 教育體系和學制改革第六節(jié) 夸美紐斯對教學原則的發(fā)揮第七節(jié) 夸美紐斯在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歐洲中世紀教育的覺醒:第一節(jié) 基督教與歐洲中世紀初期的文化教育:公元476年羅馬末代皇帝被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標志著古代羅馬帝國徹底土崩瓦解。曾經(jīng)有過的繁華、秩序和輝煌湮滅了!城市、宮殿被摧毀,港口、集市荒無人煙,整個西歐和中歐陷入極度混亂之中。游牧的日耳曼人縱橫馳騁,在廣袤的帝國廢墟上建立起一個個部落式的小王國。盡管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往日的粗野,但一個古老文明隕落的悲壯,依然使這些蠻族驍勇的心中涌動著憧憬與渴望。硝煙之后,未被教化的日耳曼人鄉(xiāng)村觀念沖擊著業(yè)已衰退的古典文化?!芭f羅馬的上層階級丟棄了他們的傳統(tǒng),而將日耳曼征服者的習俗吸收進來;羅馬的學校關閉了,羅馬法逐漸被廢止。一直作為希臘一羅馬藝術家主題的人的形象被簡單的幾何圖形所取代。除了教士,幾乎沒有人能讀能寫拉丁文,而有學問的教士也是屈指可數(shù)。歐洲人的希臘語言知識幾乎完全喪失,拉丁語的修辭風格也退化了,許多古老的古典文學著作或失傳或沒人去讀。與拜占庭、伊斯蘭和古羅馬的高度文明相比歐洲文化似乎差之甚遠。”①尚處在蒙昧時代的原始民族帶來了蠻族文化,但要治理原本高度發(fā)達的文明顯然力不從心。紛爭、混亂、粗俗、荒蠻,歐洲中世紀初期的社會幾乎呈癱瘓狀態(tài)。分崩離析的現(xiàn)實社會是信仰文化急劇膨脹的溫床。公元1世紀產(chǎn)生于小亞、巴勒斯坦的基督教,歷經(jīng)了血與火的洗禮到羅馬帝國后期形成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基督教教育也隨之成為羅馬教育的主體。
編輯推薦
《歐洲文藝復興史:教育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