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美國化-尋找中國現(xiàn)代化的定位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丁剛  頁數(shù):29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一個西方國家能像現(xiàn)在的美國這樣,對中國的方方面面形成如此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美國成了許多人用來衡量我們周圍事物的最方便的“標尺”。本書作者十多年來一直在西方國家擔任常駐記者,曾親歷了北約東擴、歐元問世和“9·11”恐怖襲擊等歷史性事件。他以一個優(yōu)秀記者所特有的敏銳,深入地觀察著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的變化及其影響;他又像一個思想者,把目光伸向未來世界的走向和中國的定位。本書是他這十多年來觀察與思考的結(jié)晶?!     ‘敯殡S著可口可樂、肯德基和麥當勞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開始成為這個社會最活躍的力量的時候,像美國人一樣開大吉普,住大房子,崇尚品牌也就成了一種時髦,美國的今天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就是我們的明天。美國化的影響之所以會輕而易舉地迅速擴展,并不完全是因為它的強大,恰恰是因為我們在很多方面已經(jīng)失去了文化傳統(tǒng),    應該承認,我們追求富裕舒適的生活沒有錯。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復制不了一個美國。無論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自然條件,都不可能使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成為又一個美國。    有鑒于此,人民日報社記者丁剛提出,中國要“脫美國化”?!罢驗槲覀冸y以抵御美國化的侵襲,我們才更需要有意識地脫美國化,這是我們必須做出的選擇,”丁剛?cè)缡钦f?!懊撁绹笔莻€了不起的概念,提出“脫美國化”并不是要提倡一種反美的理念,而是一種理性認識的升華。中國的現(xiàn)代化“絕不能走西方的老路”,哪怕是最成功國家的“老路”。

作者簡介

  1955年生,祖籍上海,長于陜西。做過工人,當過教師。1982年畢業(yè)于西安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人民日報國際部工作。從1990年起,先后任人民日報駐瑞典、比利時(歐盟)和聯(lián)合國(美國紐約)記者,現(xiàn)為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后,成為首先進入現(xiàn)場采訪的中國記者之一。近年來,采寫了大量有關(guān)美國和歐洲政治、社會、經(jīng)濟新聞,并發(fā)表了相當數(shù)量的評論,作品曾數(shù)次獲得中國國際新聞獎和中國新聞獎,著有《二戰(zhàn),在尋訪中》一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脫美國化,我們的必然選擇/1  紐約象征著美國的與眾不同/2  衡量我們現(xiàn)代化的最方便“標尺”/5  世界無法承負美國化的中國/7  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老路走不通/11  難以承受的不平等/13  最具顛覆性的是金錢至上/15  現(xiàn)代化是歷史的產(chǎn)物/17  增強中國特色/19  擺脫美國情結(jié)/20第二章  美國模式的另一面/23  為什么大慈善家都出在美國?/24  紐約:城市病造成的分裂/27  誰為韋爾奇的成功埋單/31  華爾街文化腐蝕力/33第三章  后“9·11”時代的主題變換/39  紐約的心在流血,帝國的心在流血/40  “伙計們準備好了嗎?大家動手吧!”/44  “我們必將迎來雪恥的那一天”/50  文明沖突論的背后/52  “改造世界”的陷阱/55  民主不是速效感冒片/59第四章  我們是誰——身份認同的危機/63  民族意識覺醒的新時期/64  “合眾為一”的理念/67  美國文化的無情擴張/7l  我們能消除文化絕望感嗎/75第五章    歷史性的拐點——歐洲模式的啟示/81  南斯拉夫的消逝/82  意大利的困窘/84  德國的彷徨/86  誰分裂了歐洲/87  進兩步退一步/92  “航空戰(zhàn)”背后的競爭/95  法國衰落的意味/99第六章  更像美國的中國只能是美國的對手/103  標尺:像與不像/104  回顧:在碰撞中前行/107  變化:中國的改革開放/111  現(xiàn)實:為能源而“和”/116  臺海:美國并不被動/119  未來:兩種歷史觀的較量/122第七章  戰(zhàn)略制衡的挑戰(zhàn)/125  花崗巖:壓力不再只是單向/126  彩電:戰(zhàn)略調(diào)控的犧牲品/130  服裝:遭遇戰(zhàn)略控制的“大棒”/132  “溫州鞋”:向上游延伸的阻力/133  并購:  “政治身份”的制約/135  石墨:僅僅只是鋪墊/138  標準:主動權(quán)的爭奪/140  中國制造:創(chuàng)新升級或坐以待斃/143  內(nèi)需:最終的出路/148第八章  中國媒體是誰的喉舌?/151  “垃圾新聞”的傳播者/152  別人的報道不是你的“新聞”/156  公正與平衡/159  美國價值觀的忠誠衛(wèi)士/162  預制新聞的時代/166  發(fā)出自己的聲音/169第九章  “我們還會失去下一個千年嗎?”/1 73  讓所有的人都對未來抱有希望/174  “亞洲人會思考嗎?_”/178  回頭看看我們的鄰邦/180  走出中印比較的誤區(qū)¨83  一個高潮迭起的故事/188第十章  “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世界,還是世界發(fā)現(xiàn)了我們”/1 91  鄭和下西洋:書寫另一種世界史的遺憾/192  乾隆封關(guān)令:開放重要,改革更重要/195  大門打開,我們怎樣影響世界/199  以人為本,創(chuàng)造自己的模式/203第十一章  講述現(xiàn)代中國的故事/207  “姚明!要命!”/208  一個“明王朝”開始了/210  “姚明,你同意和我結(jié)婚!”/212  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符號/215  翻譯在別處/217  不再是“餃子”,而是“關(guān)系”/219第十二章  在內(nèi)心深處建立起道德壁壘/223  重建道德觀/224  中國人,你咋就不怕死?/226  中國的狗比芬蘭的狗會叫?/229  創(chuàng)造新的社區(qū)觀念/230  “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232  廁所凈,國運興/234  不能沒老城/235  節(jié)儉是一種生活方式/239  從小學習“自我控制”/240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文教育/243  金錢換不來真正的公平/245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246第十三章  摸石頭是為了過河/251  失去自信的改革不會成功/252  跳出醫(yī)療改革的怪圈/257  讓農(nóng)民組織起來/262  稅收在“收”更在“用”/266  以最小能源成本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267  中國的發(fā)展不會妨礙任何人/270附錄/273  我希望的是,“脫美國化”可以成為一個新的    習語和概念宋念申/273  學習美國不能盲從侯若石/274  怎樣看待中國人多年來的美國情結(jié)李忠信/277  中國消受不起美式生活馬國川/280  如何看中國的“崛起”  馮昭奎/282  東方的夢想西夢原/286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紐約象征著美國的與眾不同  那是2003年的夏天,我結(jié)束了在紐約的三年任期,準備回國。離開紐約前的一個傍晚,我沿著哈德遜河西岸作了一次告別式的散步。正是華燈初上的時候,河對面金融區(qū)的燈火已經(jīng)點亮,把耀眼的光彩鋪撒在水面上。和三年前我剛來紐約時相比,除了少了那兩幢高聳人云的雙子塔之外,燈火依然是那么迷人?!?。ll”事件過去已經(jīng)快兩年了,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更新、更高的摩天大樓從雙子塔的廢墟上拔地而起。曼哈頓依然是全世界最富有光彩的金融之都。  來美國之前,在我和我的不少朋友的心目中,紐約其實就是美國的代號,如同那手持火炬的自由女神雕像是美國夢的象征一樣。有首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頗為流行的電影插曲這樣唱道:  在老紐約,  我的一切將從零開始?! ∪绻夷軌蛟谶@里成功,我就可以走遍天下?! ∪磕懔?,紐約!  這是一個寄托著成千上萬來自全球每一個角落的移民實現(xiàn)他們夢想的地方。美國是個移民社會,絕大多數(shù)來美國的移民都是一貧如洗。許多人都是身上揣著幾十美元,甚至幾個美元開始在紐約闖蕩江湖的。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到美國去掙錢,去發(fā)財。在他們的眼里,紐約就是一個“金錢制造工廠”?! ≡诩~約唐人街的華人圈子里,流傳著很多動人的傳說。我剛到紐約時就聽人說,一個靠賣包子為生的老太太,一年下來競賺了十萬美元!起初我對這樣的傳說都是一笑置之??珊髞?,待的時間久了,我自己親眼看到了這樣的事情:一對學美術(shù)的夫婦到美國來淘金,起早貪黑,什么活都干,苦干了五年。他們住的是不到4平方米的小房,吃的是方便面和咸菜加饅頭,最后攢了50萬美元,帶著這筆錢回國去了。離開美國前,夫婦二人托我的朋友開車帶他們?nèi)チ艘惶速徫镏行?,給在國內(nèi)讀書的孩子和親友買了些衣物和禮品。他們告訴我的朋友,這是他們來美國五年第一次逛大商場!  像這樣的美國夢還有很多很多。2001年1月11日中午12時許,趙小蘭獲悉布什將提名她出任政府的勞工部長,她只有兩個多小時的準備時問。她一邊趕回家中換衣,忙著給丈夫和父親打電話,一邊開始構(gòu)思著自己的講稿。人們后來在電視中看到,趙小蘭在接受提名時的講話中再次提到了她初到美國的經(jīng)歷。當她隨母親坐船來到紐約,第一次看到自由女神像時,內(nèi)心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激動。她說,當時他們家里很困難,父親要打三份工才能維持生活。她剛進學校時一句英語也不懂,只好把老師在黑板上寫的逐字抄下,等晚上父親下班回來再給她翻譯講解?!氨M管生活艱難,但我們知道,只要勤奮工作,堅持不懈,有親朋好友的幫助,我們一定會實現(xiàn)自己的美國夢?!奔幢闶窃凇?·ll”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之后,這樣的美國夢仍然在延續(xù)著。英國《金融時報》駐北美首席記者湯姆森在一次座談會上說,他剛從中國回來,在飛機上看到有許多中國年輕人來這里,紐約遭受恐怖襲擊并沒有影響他們,他們?nèi)匀徽J為美國是最能夠?qū)崿F(xiàn)他們理想的地方,是最能夠?qū)W到本領(lǐng)、最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 ∮腥さ氖?,在美國待得時間久了,走的地方多了,我才漸漸地知道,許多普通美國人其實并不愿以紐約為榮,也許他們覺得那是一個值得一游的地方,但卻絕非最佳的居住之地。無論是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還是在中西部的明尼蘇達州,每當我告訴那里的美國人我在紐約工作時,他們立即會笑著說:“紐約不是美國。”在得克薩斯州,一位女出租車司機直截了當?shù)馗嬖V我,她不喜歡紐約,雖然她沒有去過紐約,但這位有著一個帶花園的house的女司機知道,“那不是她向往的適合她這種人居住的地方。”  紐約真的就不能代表美國嗎?我又記起剛到紐約不久的一件事。當時,一位國內(nèi)的朋友來紐約玩,我?guī)礁舭队^賞曼哈頓的夜景。我原本以為像她那樣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定會喜歡曼哈頓的妖艷與華麗,但沒想到的是,她競冷冷地說:“只要有錢,筑造這樣的燦爛并不是件難事?!焙髞?,我搬到了哈德遜河西岸的一幢公寓樓里,與那樣的景色相伴生活了差不多兩年,可我始終沒有忘記那位朋友的話。在紐約生活得越久,我就越能體會到在那些高聳人云的摩天大樓背后躁動著的欲望。這會不會是許多美國人不愿承認紐約就是美國的一個原因呢?  在美國走了二十多個州之后,我越來越覺得,沒有哪個美國城市能像紐約那樣,如此集中而完美地展現(xiàn)出美國人的精神。我甚至懷疑,假如沒有紐約摩天大樓背后躁動著的欲望,會不會有今天的美國?或許有些美國人不再會像他們的父輩早先移民到美國時那樣,因為心中充滿了美國夢的幻想而喜歡紐約;或許是他們像得克薩斯州的那位女司機一樣,已經(jīng)有了大房子和大汽車,從此不再喜歡紐約那樣的都市生活,但這并不能改變紐約這個欲望之都的象征意義。紐約的歷史學教授蘭克維奇在《紐約簡史》中寫道:“沒有別的城市對形成美國人民的集體意識貢獻更大?!奔~約就像是這個帝國的靈魂,它是獨一無二的,但卻又深入到每一個人,每一座城市的骨髓和血液里。全世界任何一個來這里的游客都會在最短的時間里明白,世界上只能有一個紐約,這個紐約也只能在美國出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有了紐約,才有了美國的與眾不同?! 『饬课覀儸F(xiàn)代化的最方便“標尺”  也許是因為紐約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回國以來,我始終生活在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環(huán)境中。在北京、上海等許多大城市,我看到各種各樣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有的甚至比紐約的摩天大樓還要雄偉壯麗得多?!暗谖宕蟮馈薄ⅰ胞湹线d大道”、“陽光曼哈頓”、“曼哈頓后街風情”……地產(chǎn)商們毫不掩飾他們要在中國創(chuàng)造曼哈頓的雄心壯志?! ≡谖覀兊纳钪校绹挠绊懏斎徊恢劣诖?。美國人創(chuàng)造的英語詞匯開始頻繁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言語中。“英語決定孩子的命運”,雖然這不過是推銷學習工具的廣告語,但這句話的創(chuàng)造者肯定相信,它能夠抓住家長們的眼球。如今你要是不懂得“cool”、“come on”那一類詞匯的意思,根本就無法和年輕人交談,甚至在我們的報紙上也赫然印著夾雜著MALL(大型購物中心)等英語單詞的標題。書店里,擺著各類翻譯過來的美國政治、經(jīng)濟和法律等方面的書籍;街頭地攤上,你可以買到不久前剛在美國影院里上演的好萊塢大片;而新聞媒體更是充斥著出自美聯(lián)社、《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一些黃色小報刊登的新聞也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許多報紙和網(wǎng)站上。美國人看什么電影我們就跟著看,美國人讀什么書我們就跟著讀,美國人吃什么保健品我們就跟著吃,美國流行什么服裝我們就跟著穿……喬丹、麥當娜、惠特尼成了新一代的偶像,就連洛克菲勒、摩根這些當年被描述為嗜血成性的資本家也早已變?yōu)閯?chuàng)業(yè)和致富的楷模。甚至某些大學和醫(yī)院的改革也是拿了美國來作樣板,而一些領(lǐng)域的法律則干脆采取了“移植”的方式。有位學金融的“海歸”告訴我,在某些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的高層中,英語已經(jīng)成了工作語言。  當伴隨著可口可樂、肯德基炸雞和麥當勞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開始成為這個社會最活躍的力量的時候,像美國人一樣開大吉普,住大房子,崇尚名牌也就成了一種時髦。一位10歲的孩子在接受電視記者采訪時說,他未來最大的期望就是“掙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而他的父母已經(jīng)是一對事業(yè)有成的影視明星,并擁有一套高檔住宅!美國的今天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就是我們的明天。在中圍歷史上,還沒有一個西方國家能像美國現(xiàn)在這樣,對中國的方方面面形成如此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美國自然也就成了許多人用來衡量我們的現(xiàn)代化程度和周圍事物的最方便的“標尺”?! ∵@會不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預料的那種景象呢:“資產(chǎn)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chǎn)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資產(chǎn)階級,由于一切生產(chǎn)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chǎn)階級的生產(chǎn)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文明,即變成資產(chǎn)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個世界。資產(chǎn)階級使農(nóng)村屈服于城市的統(tǒng)治。它創(chuàng)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農(nóng)村人口大大增加起來,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脫離了農(nóng)村生活的愚昧狀態(tài)。正像它使農(nóng)村從屬于城市一樣,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nóng)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chǎn)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薄璓2-7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等了好久,等到了上個月《環(huán)球時報》丁剛的文章。丁剛的問題是,媒體應為誰說話?回答是,要實事求是,為自己的祖國說話,而不應盲目追逐洋時髦。隨洋新聞之風而搖擺。這里的立意其實很淺顯,但由于說的人少了,便十分難能可貴。深刻的道理和美的東西一樣,往往是簡明樸素的。我想把波蘭科學家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稍加變動,說:“新聞是沒有國界的,新聞記者是有祖國的”。    ——李肇星(中華人民其和國外交部部長)    這篇“脫美國化”的文章,是非常切中要害的。我昨天已在北大四百人的課堂上介紹了。這是中國現(xiàn)代化這一百年的大課題,也是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焦點問題。    ——袁明(北京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副院長)    初見丁剛先生發(fā)表在《環(huán)球時報》上的文章題目《脫美國化——中國現(xiàn)代化不可回避的問題)),眼前一亮。一口氣讀完這篇不長的文章,心中已是感慨萬端。驀然回首,“美國化”和“脫美國化”不正是我及我們一代中許許多多的人這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嗎?!    ——房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    丁剛先生十多年來一直在西方國家擔任常駐記者,曾親歷了北約東擴、歐元問世和“9·11”恐怖襲擊等歷史性事件。他以一個優(yōu)秀記者所特有的敏銳,深入地觀察著西方社會的變化及其影響;他又像一個思想者,把目光伸向未來世界的走向和中國的定位。本書是他這十多年來觀察與思考的結(jié)晶。    ——胡錫進(《環(huán)球時報》總編輯)

編輯推薦

  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一個西方國家能像現(xiàn)在的美國這樣,對中國的方方面面形成如此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美國成了許多人用來衡量我們周圍事物的最方便的“標尺”。本書作者十多年來一直在西方國家擔任常駐記者,曾親歷了北約東擴、歐元問世和“9·11”恐怖襲擊等歷史性事件。他以一個優(yōu)秀記者所特有的敏銳,深入地觀察著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的變化及其影響;他又像一個思想者,把目光伸向未來世界的走向和中國的定位。本書是他這十多年來觀察與思考的結(jié)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脫美國化-尋找中國現(xiàn)代化的定位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