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陳嘉明 頁數(shù):412 字數(shù):34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當代哲學思潮里,美國哲學無疑具有較大的影響。本書從分析哲學、新實用主義、實在論、心靈哲學、知識論、道德與政治哲學、美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等七個方面對當代美國哲學的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進行一種追蹤式的研究,旨在把握其主要領域最新的理論發(fā)展線索,對“美國哲學的新實用主義轉向”、“自然主義的復興”、“葛梯爾問題與知識的條件”、“社群主義的挑戰(zhàn)與自由主義的回應”、“后工業(yè)化的馬克思主義語境”等前沿性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較好地滿足了國內學術界系統(tǒng)地考察和研究當代美國哲學之需,是一部分析到位、把握準確、邏輯清晰、邏輯清晰、資料豐富的優(yōu)秀著作。
作者簡介
陳嘉明,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書籍目錄
引言第一章 分析哲學 一、分析哲學對自身歷史的全面關注 二、分析哲學目前關注的幾個主要問題 三、語言哲學的研究進展 四、目前在世的最為重要的美國分析哲學家第二章 新實用主義 一、新實用主義鳥瞰 二、新實用主義家族的內部分歧:羅蒂與普特南的對話 三、新實用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回應第三章 實在論 一、當代美國實在論的背景 二、科學哲學中的實在論 三、語言哲學中的實在論 四、實在論與自然主義的復興 五、實在論與實用主義的結合 六、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及其對未來美國哲學的影響第四章 心靈哲學 一、本體論問題:心身關系 二、常識心理學問題:心的理論與低層次自然科學理論的關系 三、意向內容問題:心與世界的關系第五章 知識論 一、葛梯爾問題及其解決方式 二、內在主義與外在主義 三、基礎主義與一致主義第六章 道德與政治哲學 一、羅爾斯:規(guī)范政治哲學的復興 二、諾齊克:自由至上主義 三、利奧·斯特勞斯:政治保守主義 四、社群主義的理論挑戰(zhàn) 五、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家對批評的回應第七章 美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歷史進程及其特點 二、文化的唯物主義 三、辯證法討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 四、生態(tài)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1.心靈哲學中的問題 當代美國哲學家普遍認為,分析哲學家的興趣在20世紀最后25年的顯著變化是從意義和指稱問題轉向了人類心靈問題。這種轉變有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的原因。從內部看,語言哲學家們把研究焦點放到了語言及其意義,但對語言使用者的心理狀態(tài)卻很少涉及,因為在分析哲學初期,弗雷格等人就把對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斥為心理主義而排除在了哲學研究之外。隨著語言研究的滲入,語言使用者的因素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對表達了信念、思維、知覺、意向等心理活動的命題或句子的研究,必然涉及這些心理活動本身,換言之,對表達了心理活動的命題的研究是為了揭示這些心理活動意義,而不僅僅是分析命題的結構本身;而且,。把這樣的命題或句子對象化或客體化,也招致了許多批評和責難。這些都使得分析哲學家們開始考慮語言使用者的因素,包括語言所表達的心理屬性和實際功能。 從外部看,分析哲學的每一次變化都與科學的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人類心靈始終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但以往的科學難以揭示心靈之謎,往往用比喻或類推的方式去解釋心靈活動的規(guī)律和功能。現(xiàn)代神經科學、生物學、數(shù)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和人類學的形成和發(fā)展,為揭開人類心靈之謎提供了多方位的、更細致的視角,也為哲學家深入人類心靈探究人類活動規(guī)律提供了更為有力的根據(jù)。可以說,當代心靈哲學的興起,正是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直接結果,也是分析哲學家放棄原有的分析傳統(tǒng),拓寬研究視野的產物。 當代心靈哲學通常被看做是繼邏輯實證主義之后在分析哲學中占主導地位的哲學,也有的哲學家把心靈哲學直接稱作“語言哲學的一部分”(如塞爾)。但根據(jù)一般的理解,心靈哲學與傳統(tǒng)的分析哲學(如弗雷格、摩爾、羅素以及早期維特根斯坦等人的思想)和一般意義上的語言哲學之間仍然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心靈哲學基本上是根據(jù)認知科學的基本假設,即通過與計算機的功能類比中去觀察和說明心靈的活動。這樣做有兩個重要結果:其一是把心靈活動完全客觀化,用可以觀察的行為和功能去認識心靈活動性質,這就導致了心靈哲學中的行為主義和功能主義;其二是在哲學基本立場上拋棄了神秘的心理主義和笛卡爾式的二元論,更為傾向于采取唯物主義方式處理身心問題以及心靈與世界的關系問題。塞爾對認知科學與心靈哲學的關系有一個很好的說明:“認知科學這門科學比其他任何學科更加明顯地表現(xiàn)出哲學和其他學科合作研究的新時期。認知科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在性質上就是一門‘邊緣學科’,它事實上是心理學、語言學、哲學、計算機科學和人類學的共同財富。因此,在認知科學中有極其多樣的研究方案,不過,認知科學的核心領域,或者說,認知科學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之上的:最好從與數(shù)字型計算機相類比的角度去觀察心靈。認知科學所依據(jù)的基本思想是,在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發(fā)展,對我們理解人類具有巨大意義。認知科學所獲得的基本啟示大致說來是:人類所做的是信息處理,計算機恰恰是為了信息處理而設計出來的。因此,把人的認知過程當作計算機信息處理加以研究,這是研究人的一種方式,而且事實上也許是最好的方式。某些認知科學家認為計算機恰恰是人的心靈的一種模擬;另一些認知科學家認為人的心靈簡直就是一個計算機程序??梢怨卣f,沒有計算機模型,就沒有目前我們理解的這種認知科學?!雹貾53-54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