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蔡俊生 頁數(shù):408 字數(shù):314000
內容概要
本書文化理論方面的內容可分為四點: 1 重新界定文化概念,將人、社會、文化這三個概念區(qū)分開來,因而為文化研究確定了一個較為明確的對象。 2 回顧文化人類學的學說史,作為文化沈的理論淵源。 3 在考察人類文化的共性和個性關系時,將文化研究中最常見的范疇——文化選擇性、文化創(chuàng)造性、文化繼承性、文化交流和涵化等深化了一步,并由此提出了幾個新的理論范疇,如文化形態(tài)、文化選擇的必然性和自然度、個性文化、個性文化的文化模式等。 4 書中最后一章,從科學和價值兩個角度對全部理論范圍進行了總結,因而又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回答了人類文化作為科學體系和作為價值體系的關系問題。 實證文化成果方面有兩點: 1 在篇幅允許的情況下,為說明上述理論系統(tǒng),書中援引了相當數(shù)量的文化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方面的事實資料,并對中國文化、美國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進行了較完整的陳述,使讀者有可能對這幾個個性文化進行整體性比較 2 為進一步貼近中華文化,我們專辟了三章論述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和中國現(xiàn)代技術文化。
作者簡介
蔡俊生 1939年4月生,河北井陘人,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是史前社會研究和文化問題研究,現(xiàn)從事哲學人類學研究。1964年7月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64年8月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
主要代表作有:《人類文明的形成和原始社會形態(tài)》(專著)、《文明的躍升——社會信息的形成和發(fā)展》(專著)、《原始社會史》(合譯)、《婚姻與家庭的起源》(譯著)。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文化概念 第一節(jié) 文化概念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jié) 社會信息 第三節(jié) 符號——社會信息的載荷形式第二章 文化學說 第一節(jié) 文化人類學的奠基理論——進化學說 第二節(jié) 德、奧傳播學派 第三節(jié) 法國社會學派 第四節(jié) 英國功能學派 第五節(jié) 美國歷史學派 第六節(jié) 懷特和斯圖爾德的新進化學派 結語 及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第三章 文化形態(tài)(I)——文化共性的歷時性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文化形態(tài)——共性和個性的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技術文化的歷時性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制度文化的歷時性發(fā)展 第四節(jié) 信息時代技術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發(fā)展前景第四章 文化形態(tài)(II)——文化選擇性·個性文化的生成 第一節(jié) 中國封建文化的生成及特點 第二節(jié) 歐洲封建文化的生成及特點 第三節(jié) 日本封建文化的生成及特點 第四節(jié) 印度古代文化的生成及特點第五章 文化形態(tài)(III)——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和繼承性·個性文化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從文藝復興到美國現(xiàn)代化文化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第六章 文化形態(tài)(IV)——文化交流與涵化·人類文化的趨同發(fā)展第七章 中國傳統(tǒng)精神文化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精神文化概況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精神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 第三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精神文化的“靈魂”——古代哲學第八章 當代新技術文化特點探討 第一節(jié) 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生產力概念的新變化 第二節(jié) 新的因素——網(wǎng)絡文化及其意義 第三節(jié) 經(jīng)濟一體化——當代技術文化背景的某些特點第九章 我國社會轉型期基本生產要素及文化制約探討 第一節(jié) 轉型期我國生產要素發(fā)展的狀況 第二節(jié) 逐步破除舊文化制約為迎接新時代創(chuàng)造 第三節(jié) 為科學技術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為有利的人文氛圍第十章 作為科學體系的文化和作為價值、評價體系的文化內容索引人名索引附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